慢慢的读,细细地品
谈谈我的有效备课体验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有效教学已经日渐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而备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备好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要实现有效备课,教师也必须慢慢地读进文本,细细地品出教法。
关键词:有效备课  模块设计  走进文本waifai怎么用  博采众长
随着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日益增多,我们对文本最直接的解读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我们抱着一大堆别人的资料在翻看,我们花很多时间上网收集别人的课件,而课文却没有时间读上几遍,当我们在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忙忙碌碌的时候,文本还没能在心中走个来回。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能是平平淡淡地上一课,学生也自然是“雾里看花”,不知当中的所以。
或许,我以为教师就是这样,直至我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中渗透的学习方法:“慢慢地读,细细地品”让学生收获良多,也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作为教师,要想有效备课,也应该“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啊。
一、 读进单元系统,形成模块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多少年来,教师总习惯把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作为研究的对象。《触摸春天》是让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永生的眼睛》目标是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生命 生命》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花的勇气》是让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
cad怎么输入命令从局部来说,这样的观点并不错,但要想达到有效备课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视野放宽,将课文纳进单元系统,纳入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组织中,否则教学目标就显得狭隘,教学过程也显得琐碎。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立足与单元整体,将视线向两头延伸,以模块运转的取向鸟瞰第一篇课文时,就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在整合中到位置。你看,这一单元四篇课文虽然所写的事情涉及中外,文体也不尽相同,但是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所以在教学流程设计上不妨先谈话切入,以小学生因为被妈妈批评而轻生的实例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
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接着浏览整组课文,让学生思考: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这样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在课文的安排上,不再是按部就班地一篇一篇地教,而是组合为两个内容:一、《触摸春天》+阅读链接+《永生的眼睛》+《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习作参考资料(一)”;二、:《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手不释卷”、“参考资料二”,最后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回顾,认识生命权利的意义、生命的美好。你看,线索清了,方向感有了,教学因为模块的整体推进简洁高效,课文对于学生不再是零散的,而是真正驶入了学生精神世界,改善着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杨紫点赞肖战微博走进文本,品入滋味
对于文本细读,叶圣陶先生曾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窦桂梅老师也用实例告诉我们立足于文本的阅读,也就是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反复的阅读,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
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于是,我开始不管拿到那个文本,我都不再急于进入所谓的“教学设计”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品味。因为我知道,只有教者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所以,尽管对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再次翻开这篇教学文本的时候,我首先要做的还是反反复复地品读。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的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但是捷报来得太突然,格子衬衫怎么搭配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是啊,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杜甫又怎能不悲从中来,压抑得住呢?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我深深感受到杜甫的“喜”。我又仿佛看到诗人转过头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与家人哭着笑着,同享胜利的欢乐,读着读着,我深深感受了诗人的心情,他多么渴望回到家乡,结束这漂泊的生活,也希望普天下的国人都能过上这的日子……
捧着课文,就凭着这短短的56个字,我天马行空地想着想着,还没留意,还真的想了很多。后开,我翻开教参,只有对诗意表层的解释和写作风格的一般概括,文字背后的丰富内容,几乎没有提及,我庆幸自己没有先看教参,其实,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别人又怎么能替代得了呢?不是有专家呼吁: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吗?教者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和深度去解读文本,我想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想不深刻也难了。
三、 走出文本,博采众长
苏霍梅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知识贫乏,孤陋寡闻,教学思路就是狭窄的。一个人的思考总是有限的,而且思维起点低。如果能够众家之长,纳百川,成一家,那么,有了别人的启发,一种有创见的教学思路可能就产生了。所以,除了要读进文本,还应该走出文本,博采众长,教材外广泛阅读各种教学资料,开阔视野;在设计自己的教案后,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课,灵活加以运用……例如,教学《买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先查阅了关于安徒生的资料,以及创作背景等等,设计了自己的教案后,我又观赏和学习了窦桂梅老师上的这一课,然后进行比较对照,借鉴学习有关教学方法,上出自己的特。三国战记1
四、 结语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标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和模式来备课,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备课犹如一支美妙的乐曲,需要我们用心品味,这样才会有灵动的音符闪现,才会奏响美妙的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