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商业价值传播,关注下⽅:“中国企业家学习⽹”:
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作者:花猫哥哥
上海防疫失控被迫封城,整个长三⾓物流基本停摆,经济损失之⼤是难以想象的。2022年的上海竟然重蹈2020年武汉的覆辙,实在令⼈痛⼼。
01
上海防疫值得肯定的地⽅
上海防疫的话题在⽹络上基本就是墙倒众⼈推的状况,⼤多数⼈都带着巨⼤的情绪,对于上海基本就是⼀棍⼦打死,这是很不客观的,这⾥先说说上海值得肯定的地⽅:
以上国际航班外来输⼊型压⼒,做出巨⼤贡献,这⼀点⽆可⾮议;
其⼀,过去两年上海为全国承担了
为全国承担了35%以上国际航班外来输⼊型压⼒,
其⼆,对于过去两年上海精准防疫的成绩也值得肯定。
防疫政策地⽅上层层加码——⼩区发现⼀个确诊病例,本说实话,中国绝⼤多数⽼百姓都⽀持国家的防疫政策,但是怕就怕防疫政策地⽅上层层加码
来封⼀栋楼就够了,结果把整个⼩区全封掉;确诊病例⾏动轨迹到过的地⽅,本来把附近的商业停掉就够了,结果⽅圆⼏公⾥的商业全停掉。
这样⼲对于地⽅政府⽽⾔是没啥风险了,但是民⽣就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我⼀直对上海的精准防疫是⽐较赞赏的,这也符合中央提出的“以最⼩的代价实现最⼤的防疫成果”。
但是,上海疫情为啥⼜失控了呢?
说起来很搞笑,上海疫情失控的原因与西安是完全⼀样的——城市防疫太依赖流调,但是流调失利之后,缺乏应急预案,直接导致防疫兵败如⼭倒。
也就是说,西安踩过的坑,上海再次踩了进去!
那么,上海为什么没有吸取西安的教训?
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有,上海在封城之后的表现为啥出⼈意料的拉胯,简直与近两年表现出⾊的防疫优等⽣判若两⼈!
02
上海防疫失控的主要问题
问题出在哪⾥呢?
就我个⼈的观察,上海防疫失控主要问题有三个⽅⾯。
其⼀,城市防疫管理系统的思想有问题。
4⽉2⽇,有⼀段上海防疫中⼼管理者与市民对话录⾳曝光,其中上海防疫中⼼管理者的⾔论是让我⾮常吃惊的,这⾥摘录⼏段:
—我作为⼀个专业⼈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吗?我告诉他,轻症⽆症的,你不要把⼈家转⾛了,就在家⾥隔离,我都提了n次了,有⼈听过啦?没有⼈听的啊!你现在还来指责我。
—你⼀定要宣传这个⼝径给他,知道吧?就是得了⼀次感冒,然后你⼜打了三针,你有⾜够的体内的⼀个免疫⼒,即使现在排病毒,但是你表现出来的症状很轻,那就是疫苗的功劳呀。你要这么跟他说呀。然后他不⽤担⼼呀,有什么好担⼼的嘛。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这两段录⾳说明什么?
即使是上海疾控中⼼管理者也公开认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就是得了⼀个感冒,轻症与⽆症患者居家隔离就可以了。
不知道这种思想在上海疾控中⼼专家组是否⾮常普遍(媒体有多个类似的采访报道),上上下下都把这个病毒当做⼀个⼤号的流感,对于严格的防控措施⾮常抵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在流调失利之后,病毒向全市快速扩散的时候,很多⼈从思想上都不⼤当做⼀回事——
不就是⼀个⼤号流感嘛,扩散有啥关系?
现在回想⼀下上海疫情失控之后⼀系列有点魔幻的操作,包括鸳鸯锅封城、⽅舱医院建设迟缓其实都不难理解了。
思想上有问题,具体⼯作是做不好的。
其⼆,基层动员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上海仓促封城之后,出现⼀系列的乱象,这种情况放到2020年的武汉可以理解,放到2021年的西安勉强也能理解,但是放到2022年的上海就有点难以理解了。
为什么?
尤小刚老婆为什么上海就没有做⼀点相应的应急准
上海就没有做⼀点相应的应急准
过去两年有这么多城市疫情失控破防之后被迫封城的活⽣⽣案例,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封门诡影
备?
上海封城之后,最⼿忙脚乱的是基层社区⼈员。⼀个社区⼯作⼈员只有⼏个⼈,
却突然要⾯对社区⼏千户⼈海量的各种需求,累死了也忙不过来,很快就爆出基层社区⼈员因为压⼒太⼤不堪重负濒临崩溃的消息。
社区⼈员是直接⾯对居民的基层纽带,如果社区⼈员都快要崩溃了,居民是啥状态就可想⽽知。
说实话,这种情况也让我很不理解。
为什么?
全国各⼤城市都差不多,基层社区⼈员都只有⼏个,但是⾯对的辖区却有⼏千上万户,⼀旦出现封闭管控的极端事件,所有社区⼯作全压在社区⼈员⾝上是肯定不⾏的,必须快速动员更多志愿者参与。
这⽅⾯早在2020年全国就有⼀些城市探索出相当成功的案例。
下⾯我就来讲⼀个2020年1⽉发⽣在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的真实故事。
假如你是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居委会主任,在⼤年三⼗晚上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必须在明⽇清晨完成对社区所辖6个⼩区封闭与监管,必须在2天之内完成对社区所有住户的⼊户筛查。
现在居委会只有只有8个⼯作⼈员个⼯作⼈员,社区有1万多住户28000余⼈,情况紧急上级也没给你调派⼈⼿,那么,8个⼯作⼈员怎么在2天之内完成这个28000⼈的筛查任务?
这明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但是我们社区居委会却是魔术师。魔术师。
⼈员不够怎么办?党员来凑!
社区有党员900多⼈,虽然绝⼤部分组织关系都不在社区,但是紧急时刻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当天晚上社区居委会通过、qq 动员,⼀夜之间动员了440名志愿者,绝⼤多数都是党员。
不但招之能来,⽽且来之能战!不但招之能来,⽽且来之能战!次⽇社区将这440名志愿者划分到6个⽹格,也就是6个⼩区,⼀个⼩区⼀个⽹格,拉⽹式、全覆盖开展排查。
当天就完成对6个⼩区的封闭监管,2天内就完成对社区全部10457户家庭、147个门店、417个企业机关单位,还有1个养⽼院排查⼯作。不漏⼀户、不漏⼀⼈。不漏⼀户、不漏⼀⼈。
⼊户排查⼯作做得有多细呢?因为带着⼝罩担⼼居民不认识志愿者引起误解,要求所有党员都佩戴党徽佩戴党徽。⼊户排查有武汉打⼯旅⾏史的疑似⼈的同时还每户送了⼀本防疫宣传资料。
与此同时,还展开⼤规模防疫宣传,在辖区的202部电梯⾥张贴的温馨提⽰和宣传海报,设置61条横幅、18块专栏,确保确保众能够“看得见”;将疫情防控知识、公开信、倡议书等录制成3套⾳频宣传资料,利⽤巡逻车、⼩区喇叭、喊话器循环播放,确保众确保众“听得见”;积极动员居民在⽹上参与疫情防控征⽂活动,将所学的疫情防控知识编成顺⼝溜、快板、⼉歌等供⼤家学习,⼗来天时间社区居民已创作各类⽂学作品13件。
在社区隔离监管期间,居委会组织的志愿者队伍还为社区送代办服务代办服务,有些居民家⾥缺⽶、油、果蔬等⽣活⽇⽤品,就给他送上门,保障居民物资供应。同时组织“安⼼敲门队”志愿者为18名独居⽼⼈提供。
⼀个基层居委会,8个⼯作⼈员,在⼀夜之间动员了440个以党员为核⼼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完成社区封闭、监管、排查、宣传⼯作,顺⼿还把居民物资供应⼯作都做了,连独居⽼⼈照顾都不拉下,这是何等的动员能⼒,何等的执⾏能⼒?为啥这个社区居委会有这样强悍的执⾏⼒?
我看到这个案例时,就想起⼀部⽼古董电影《地道战》,电影中有个⽚段印象很深刻,⾯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对⽇军巨⼤的军事压⼒,在没有任何地理优势的冀中⼤平原怎么坚持抗⽇⽃争?
⼀个村⽀书给出的居然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思路——
紧紧依靠(党)组织,充分发动众!
这个思路是不是感觉很俗很⼟?
但是就是这个很俗很⼟的思路创造了地道战这种空前绝后的作战模式,把占尽优势的⽇军打得落花流⽔。
紧紧依靠组织,充分发动众是中共的起家法宝,
紧紧依靠组织,充分发动众是中共的起家法宝,过去我只是在电影以及历史中才看到,真没想到,⼀场空前严峻的防疫战争,在重庆⼀个普通基层社区居委会,让我重新看到了这个“起家法宝”表现的威⼒。
中国的体制有个“藏兵于民”的特点,平时⼀个基层社区只有寥寥⼏个⼯作⼈员,但是我们还有⼤量的“兵”隐藏在⼈民之中,这些“兵”就是党员与志愿者;遇到紧急事态,只要⼀声令下,我们基层社区队伍⽴刻可以扩⼤⼏⼗倍,开展⼀场轰轰烈烈的⼈民战争。
以上就是2020年疫情中重庆探索的⼀个社区动员案例。说实话,这个案例也不复杂,指导思想就是⼀个——紧紧依靠(党)组织,充分发动众。
结果呢?到了2022年我们的⼤上海居然都还没学会这些现成的成功案例,在封城之后⼿忙脚乱依靠少数社区⼯作⼈员苦苦硬
撑,⼀直到4⽉13⽇,上海⽅⾯才开始⼤规模动员党员做志愿者,⼤概动员了73万党员,这才逐步缓解了社区的窘态。
李宗翰早⼲什么去了?
弱⼩与⽆知不是⽣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有句名⾔,弱⼩与⽆知不是⽣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连诗雅三级对照上海封城之后社区拉胯的表现,真让⼈感慨万分。
其三,供应链组织存在严重问题。
本次上海封城之后,城市管理者对2600万上海居民⼀⼑切进⾏全⾯封闭,⽣活物资供应全靠社区⼈员与少量志愿者配送。
这种模式对于供应链组织能⼒要求极⾼,⽽上海⽅⾯很明显供应链组织能⼒完全跟不上封城的要求,导致居民怨声载道,封城⼤半个⽉还频频曝出很多居民⽣活物资供应不⾜的问题。
在这个供应链组织上,上海⽅⾯也公开承认,上海不是缺乏物资的问题,⽽是供应链最后
供应链最后100⽶没有打通的问题。
这个事情也让我很不理解。
既然⼀时⽆法解决供应链最后100⽶的问题,为什么不调整相应的政策?
2020年疫情期间,包括武汉等全国⼤部分城市都采取通⾏证的管理模式,具体⽽⾔就是将物资配送到社区超市,给社区居民发通⾏证(每户两天出去⼀⼈采购)。
以上海精细化管理⽔平,完全可以将通⾏证模式与志愿者配送模式结合起来——出现疫情的社区(楼栋)就完全封闭,由志愿者或者社区⼈员配送物资;⽽没有出现疫情的社区(楼栋)就采⽤通⾏证的模式。
两个模式结合,相信可以将供应链最后100⽶的问题解决得更好。
⽽上海⽅⾯怎么做的呢?
在供应链缺乏打通最后100⽶的能⼒之后,仓促开放商业物流,然后商业物流管理也⾮常混乱,陆续爆出跑腿费⽤奇⾼、通⾏证乱象等等⼀系列问题。看到⽹上对这些问题各种吐槽,我都不敢相信这是
发⽣在上海,这个在过去两年以精准防疫精细化管理⽽傲视全国的城市。
03
关于上海封城的舆论
统计表怎么做这次上海封城,社交媒体舆论⼏乎就炸了,各种乱七⼋糟的观点堪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些话我本来不想说,也不愿说,但是现在我还是不得不说。
现在关于上海疫情各种带节奏的⾔论简直不要太多,偏偏有些带节奏的⾔论与上海市民封城之后各种⽣活的痛点“结合”得很好,反⽽能引发⼴泛的共鸣。
这⾥随便列举⼏个。
有⼀篇⽂章《上海市民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据说是历史的标杆,阅读量超过2000万,点赞60万,这样的数据对于我确实是第⼀次见到。
但是怎么评价这篇⽂章呢?
我很理解上海市民在封城之后⼀系列⽣活不便的困扰,但是不是上海市民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呢?
我们来看看瑞丽吧,这是⼀个云南边境的城市,与上海名⽓相⽐差了⼋条街,在两年输⼊型疫情压⼒下,⼤家知道瑞丽⼈民经历了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