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行书,《兰亭序》位列榜首,苏轼作品第三!
行书,分为行楷及行草,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传是在东汉年间刘德升所创。唐朝张怀瓘《书断》对行书的来源有如此看法:“行书即正书(楷书)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晋朝以来,多数书法家都兼工行书,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兰亭序》。
(1)《兰亭集序》
简介:《兰亭集序》又称作《禊序》、《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是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时代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贤”共41人在会稽山阴集会,为兰亭集会,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后辑为《兰亭诗》。《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赏析: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书写,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欢乐时光不长久及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张伟欣的丈夫李丹宁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作为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经典杰作,有“行书第一”之称。其书法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而又笔力雄健。
(2)《祭侄文稿》
简介: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俗谓《祭侄帖》、《祭侄稿》。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体第一”、“李静戴军天下行书第二”,真迹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苏东坡《的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字帖”。
时代背景:成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
乱,河北24郡纷纷瓦解,仅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西南),颜真卿守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颜杲卿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一时河北17郡响应。天宝15年(756年),安禄山围攻常山,执颜季明,逼颜杲卿降。但颜杲卿不屈,大骂安禄山,颜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至洛阳,见安禄山。颜杲卿怒骂安禄山,被处死。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害。
赏析:这件作品是颜真卿为了祭侄文而写下的草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由于心情极度悲愤且已难以平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使错误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也顾不得笔墨的工拙,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3)《黄州寒食帖》
简介:全名《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诗帖》,又称《寒食节帖》,苏轼的书法代表作,左侧有黄庭坚跋文,被誉为“苏书第一”,二十世纪末更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
时代背景:苏轼在四十五岁时因宋朝最大的“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
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黄州的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赏析:《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4)《伯远帖》
简介:《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为晋朝书法家王珣的墨宝,全文五行四十七字以行书写成。
时代背景:晋孝武帝在位期间(372—396年),谢玄、谢安都是当时的权臣,王珣作为谢
氏家族的女婿,颇受庇佑,仕途一帆风顺。但后来由于一些矛盾导致两家不和,王谢二族交恶。但王珣由于得到晋孝武帝的宠爱,所以依然历任要职。一天,谢安下令要把王珣调到江西南昌任豫章太守,王珣坚持不去。那些天,他心中十分郁闷,就写信给当时任临海(今浙江台州)太守的堂兄弟王穆(字伯远),向他倾诉自己心中愤懑和不满,这就是传承至今的《伯远帖》的由来。
赏析:《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输赢读后感(5)《韭花帖》
简介:《韭花帖》为杨凝式的作品,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时代背景:《韭花帖》是唐末五代的书法家杨凝式的作品,杨凝式的父亲杨涉是身居高位
的宰辅,杨凝式也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却都做不圆满,但是,杨凝式对于书法十分敏感,由于异于常人,又令人感到惊奇。《韭花帖》是杨凝式记述他自己昼寝之后,感觉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无比,于是灵感大发写下此作。
赏析:《韭花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6)《蒙诏帖》
简介:《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是由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于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时代背景:《蒙诏帖》作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柳公权任翰林院书诏学士期间,虽风神稍逊,但仍可与李白的《上阳台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等相媲美,对后世特别是杨凝式及宋四家有较大影响。
赏析:《蒙诏帖》计7行,27字。此帖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笔墨浓淡轻重有致,
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在用笔方式上,有二王为代表的“一搨直下”,也有颜真卿为代表的“篆籀绞转”。《蒙诏帖》曾被世人誉为“天下第六行书”。
(7)《唐欧阳询书张翰帖》
简介:《唐欧阳询书张翰帖》是唐代欧阳询创作的书法作品,共11行98字。《张翰帖》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唐欧阳询书,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
时代背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南京西路优衣库岁。之后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本帖就是欧阳询在他晚年任太子率更令时所作的。而张翰是晋代的文学家,时人比之为阮籍,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辟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后来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之后张翰思鲈被喻指代回乡归隐。
赏析:《唐欧阳询书张翰帖》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张翰帖》排第七。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8)《蜀素帖》
简介:《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代背景: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米芾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赏析:《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9)《松风阁》
简介:《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梦见别人生小孩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时代背景: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球类运动有哪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