肀圉_雨.学术I 研究
C H IN E S E P A IN T IN G &C A L L IG R A P H Y I
欧阳询、虞世南与魏晋南北朝的书学传统(上)
◊郑成航
图1 [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25.1c m x 31.7c m 纸本故宫博物院藏
欧阳询(557— 641)与虞世南(558—638),
同为冠冕唐初的重要书家,二人基本同龄,都 有由陈入隋、由隋入唐的人生经历。人们在谈 论这一时期的书史时,免不7将:人进行比较 (图1、图2)。除了直接比较书风,论者也着眼 于欧、虞的书学来源.,如阮元(1764—1849)在 《南北书派论》中,将欧、虞分别划入南北两派 的谱系中:
南派由锺繇、卫璀及王羲之、献之、僧
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锺繇、卫 瓌、索靖及崔悦、卢湛、高遵、沈馥、姚元 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 良。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大显,然欧、褚诸
贤本出北派,洎唐永徽以后直至开成碑版石 经,尚沿北派余风焉。南派乃江左风流,疏 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 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 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 韦诞、邯郸淳、卫规、张芝、杜度篆、隶、八 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U ' 阮元以南北两派区分欧虞二人,虽然略显 粗糙,却基本符合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发 展的情况。阮元眼中的南北差别,既包括书风 (南派“疏放姘妙”,北派“拘谨拙陋”)、书体 (南派为“减笔”行草书,北派篆隶等“中原古 法”),也包括功用的一面(南派长于“启牍”, 北派长于“碑榜”)。
有意思的是,南北两派有着共同的源头, 即汉、魏之际的锺繇(151—230)。阮元的依据 当来自锺书“三体”的说法。晋宋时期的羊欣 (370—442)称:
锺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 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 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 顾名思义,“三体”的划分依据是功用。 从严肃郑重的铭石书,到日常文书所用的章程 书,再到亲友相闻的行狎书,“三体”功用的正 式程度逐渐降低,而日常性、私密性则逐渐升 高。此外,“三体”的区别也包括书体,在当时 大致对应隶书、楷书、行书h )。由此亦可推断,
在风格上,‘‘三体”间也有着端谨与灵动的差 别。梁代庾肩吾称锺繇“妙尽许昌之碑,穷极 iT F 之牍”111,正道出了锺书静、动之两端。可 以说,锺繇的“三体”书标志着魏晋南北朝的 书法发展的新阶段,建立了包括功用、书体、书 风三重关系的书学传统,其影响颇为深远。
此外,南北朝至隋、唐初,正是政权不断更 迭,南北对峙交融的特殊时期,也是文字演进、 书风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因此,分析欧、虞的 书风,不能忽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 将从这一时代的书学传统出发,考察欧、虞在 不同时期的身份际遇及书法创作,探寻两者之 间的关系。
一、两种传统及其书写者
对晚近的书家来说,除了师承、敕令、应酬 等客观因素之外,可以凭个人的追求或偏好来 选择各种书体、书风。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
字的演进尚在进行,书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 不同的公、私场合,故以用途与媒材划分的“三 体”,与后世以形式区分的篆、隶、偕、行、草等 书体颇有不同…。
如前所述,铭石书与章程书、行狎书的正 式性和日常性互异。铭石书适用于写碑、题榜等 正式、公开,富有纪念性与仪式感的场合。书体 通常为该时期的官方正体(如魏晋时的隶书, 南北朝以后的楷书),偏于保守,有时甚至滞后 于日常所用。公元5世纪末叶,铭石书的主流书 体已经演变为揩书(6\而篆、隶等古体,仍长 期用于碑额、榜额等铭石书领域,甚至部分碑 刻的正文。风格上,典型的铭石书大多严整、方 峻、尚法度、重装饰。章程书与行狎书则适用于
’^v >^J%rl
V
二
l
i ^m k i v
,-;
. 1^^
u ^jA
i -资字,豸惠
矣都乙
豸
决
鼻
^
如
蛛
“
水构
嘴同
坪抑条曰^
♦
基
-
良
^:
4
冬
•^
休^:二
」
_
错落有致的寻善%胡柃婉
"
哿
宏
i i
秦祆
A
栋
片
朴田
I
篆
^
_
乃
1展氺
秦
象
據
A
產t
缒
^
1^)
斗
的今草。由此形成了真书、行书、今草三种新兴 书体并重的局面,确立了纵逸、流畅、尚天然、重变化的风格特点。根据功用与书体,我们可 以从中概括出“铭石书”和“尺牍书”这两个颇 具差异的书学传统1X1。
此外,当时的书者并不能自由地选择这两 种传统。事实上,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参与 “铭石书”和“尺牍书”的主体人,在社会地 位、门第官阶以及地域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虽然也有少部分的重合)。简言之,引领“尺 牍书”发展前沿的,主要是东晋、南朝的士族书 家:从事“铭石书”者,以出身寒族、地位相对 较低的北朝或南朝书吏居多。
“妙尽许昌之碑”的锺繇,并没有留F任何 可靠的碑刻Wl。事实上,传世的汉魏碑刻绝大多 数没有书者署名,承担铭石书丹任务的主要是 善书的文吏。魏晋时期,士大夫写碑题榜的例子 虽也于史有征(如汉魏之际的梁鹄、韦诞,都曾
题写宫殿榜额)。然而,对于士人,尤其社会地 位较高的门阀士族而言,写碑榜终究是繁重而危 险的苦差;1"。而更让士族无法接受的是以书法 为业的职业化身份,这种身份会在日后掩盖他 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南北朝时期的社 会也基本延续了这一分化现象,尤其是“衣冠南 渡”的南朝。有学者统计,南朝石刻书人悉为正 六品以下(梁官八班以下)的低级官吏或释道之 流。北朝则稍有不同,颇有高官(从五品以上,或北周从九命以上)参与,然究是少数"'。
除了书家社会地位的差别,南北朝时期的 特殊政局,也造成了两种传统在南北发展互异 的局面。南梁士族王褒(约513—576)北上以后,与北周书家赵文渊(唐以后避李渊讳改为“文 深”,生卒年不详)之间的事迹,可以很好地说 明这一问题。
王褒出于琅琊王氏,善尺牍书(图3)。其书 师法姑父萧子云,萧书则出于王献之,属于典 型的“士君子之流”(张怀瑾语)N'赵文渊出 身相对寒微,其父遐“以医术进,仕魏为尚药典 御”,文渊“少学隶揩”,是北周题碑书榜的国 手〜。(图4)王褒入关以后,贵游等翕然并学 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惭恨,形于言 。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北朝贵游日常攻习的,当是尺牍书。需要指 出的是,王褒的书艺,至少在唐人的评价中还 算不上十分高明1s。即便如此,他的尺牍书也 足以让相对古质的北朝书家相形见绌%。除了 单纯的书法以外,促使贵族们改体的真正原因,恐怕还在于王褒“地胄清华”的士族身份。赵文渊知道自己没有扭转“好尚”的能力,乃至if!受
邯郸学步之讥,从中折射出寒族书家以艺事人
的卑微地位11。
事实上,仅凭高超的书艺,还不足以成为
出的尺牍书家。梁人庾元威说:
王延之有言曰:“勿欺数行尺牍,即表
三种人身。”岂非一者学书得法,二者作字
得体,三者轻重得宜。意谓犹须,言无虚出,
斯则善矣。1181
注释t
⑴(淸)阮元撰《南北书派论见阮元著《葷经室集》■
集卷一,中华书局I W年版,第別页。
⑴(宋)羊欣《采&来能书人名K收于[唐)张彦远编集,
范祥雍点校《法书要4》_卷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年版,第】2 —13页。
D〕参见刘涛著《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关f
“锺繇(体”的相关论述。江苏教育出版社2(HT年版,
第_2 —3页。
(4)(梁)庾府吾《书品论》,收于张彦远编集《法书耍录》
卷二,第64页。
C5)参见卢.1纹《江左风流与中原古法—由王褒入关
事件谈南北朝时期的南北书法发展》。《青少年书法》
2005年丨()期,苐丨>一丨8页。
⑷参见刘涛茗《魏f书风》,《南北朝“铭石书#的隶楷
之变》。广东人民出版社2()!9年版,第153奴。
〔1这两种风格概括,盖就其总体风貌和发展趋势
(8)此处“尺牍r传统包括章程书在内,:行扪对r•铭
石书而言皆厲于w常所用之体,为了论述方便,以“/?
牍书”•叫概括。
(9)(梁)陶弘景《陶隐居又扁》:“世论咸云,江东无复
锺迹,常以叹息比曰伫望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
就華采。”(张彦远编集《法书要录》卷二,第53页)
陶弘景时代距滋末未远,其说当可信陈窟卒于中
平四年(187),此碑或为锺繇甲年所书。钝繇晚年位尊,
其一生书碑应当不多。开机自动拨号
(10) 比如曹魏时期,衍韦诞被迫题榜而“头须泞rt”之事。
东晋时期,丨•:献之拒绝r谢安的题榜之谘。
r m参见王力春《中国古代早期石刻书人文献考辩》,人
比出版社年版,第i.w—m页。
(11〕(唐〕张怀瑠《书惭》(下),收f张彦远编集《法B耍录》
庾元威将王延之(421 —484)所谓“三种人
身”解释为(一)善于书法,(二)善于选择合适
的书体,字法恰当,(三)文辞轻重得体,含蓄
自重(言无虚出)。汉魏以来,尺牍书法与尺牍
文章是难以割裂的,史籍中常见的“善尺牍”,
就有“善尺牍书”与“善尺牍文”二解,有时兼
有二意”。作为一种应用类的文体,尺牍文章
除了讲究文采词藻之外,更要遵循严格的书写
规范即“书仪”。作者要根据所论事件性质、通
卷九,第丨
(13〕(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卷四七《赵文深传》,屮
平书局丨9了!年版,第聊页。
(⑷M上,第8的页。
(H〕似If人的评价中,王褒主要以继承萧子云而见称,來
嗣真《书品后》将W S T“F上品”(《法书要录》卷
-:,第丨丨o-m页)。张怀瑙《书断》中卜:褒仅“隶书”
(楷书)-体入“能品”(《法朽要录》卷八,第255页),
并指其“风神不峻”(《法书要录》卷九,第301 K)。
(⑷南朝的文化艺术,相xt北朝一ft处f领先地位,扪关
论述参见唐长揣《论南朝文学的北传》,收于《山W
存稿续编》,中华书M2()丨1年版,第211"一241货。火j.
H褒有苻类似出身和经历的颜之推称:“北朝丧乱之
余,书迹鄙陋,丨以专辄造字,猥拙K于江南。”见
颜之推撰,E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卷七《杂
艺第十九》,中华书局W3年版,第页。
(丨7〕〔廚)數S《述书赋》:“气平梁之后,王褒入M,举
朝费寶皆师于褒,唯此二人(赵文渊与王孝逸)独
等不到天黑烟火不会太完美什么歌负二王之法。俱入隋,临二H之迹,人间往往为货耳。”
(《法书要录》卷五,第呢觅)可知赵文渊绝非专桢
铭不通尺牍荇,他股本就能承袭“Jt 15
风之所以遭到摈弃,一方面是风格因为不如王褒新
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褒地位非凡,得到时流追棒。
庸长孺认为,赵文渊是先于五褒把王義之书法传入
关中者,而王褒书风则更新颖。(见《跋敦煌吐鲁播
所出千字文》,收r•《山居存稿丨编》,中华书局ion
年版,第 3(K>—311 H)
(丨幻(梁)庾元咸《论书》,见《法书要泌》卷:,第54—55页。
(丨9〕相关论述参见祁小舂《迈世之风:f t关:[(篯之资料
与人物的综合研究》第二章《王羲之尺牍研究(上)》。
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
图3 [梁]王筠《至节帖》(王褒与王筠时代相近,其书风当相去不远)。扫描自《真宋本淳化阁帖》(第四卷),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 10—11 页。
图4[北周]赵文深书《华山神庙碑》。扫描自《北周■赵文渊华岳颂》(书迹名品丛刊+第一七九回配本),二玄社,1972年,第40、41页。信双方之关系,乃至时节月令等气候因素,采 用恰当的格式规范,斟酌用语,方为得体。这要 求作者对双方身份地位、世系家族,包括士族 圈子里的流行时尚都有充分的r解""。庾元威 警告子弟:
(尺牍)乖错者,州望须剌大中正,处入清议,终身不得仕。盛名年少,宜留
意勉之。i2l:
可见尺牍撰写中的“潜规则”,对于士族 来说也是要时时注意的。若非经过优越的文化教育,或者缺乏士族生活的陶染,很难轻易 掌握。这就决定了“善尺牍”者大多出身不凡,而出身寒族者则将面临一道“技术壁垒”,轻 易难以逾越。
赵文渊的尺牍书虽然遭到摈弃,却能够通 过铭石书折服南朝士人:
世宗令(文渊)至江陵书景福寺碑,汉 南人士,亦以为工。梁主萧詧观而美之,赏
遗甚厚。
是故王褒每遇写碑之事,便推举赵文渊书 写|2'’。北朝的铭石书胜过南朝,当与碑刻在南 北朝社会的应用有关。北朝树碑之风盛行而南 朝禁碑,这导致了两地铭石书发展的不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王褒曾与赵文渊合作创作 《河渎碑》,王撰文,赵书丹1:11。这又揭示了王、赵二人身份的差异。如前文所述,汉魏南北朝以 来的碑志,低级文吏负责书丹,撰文者地位则较 高。撰者把握碑志的核心内容,即文章,除了具 备文学素养以外(王褒即是“博览史传,尤工属 文”者3 ),他们还与碑主、建碑者关系密切,或 者干脆就是同一层次、同一家族中人。而书者更 多的是服务——甚至服役,他们大多没有撰文 的能力或资格。当然,建碑书丹又离不开这 些书手,他们与士族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赵文 渊与王褒的合作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由此,我们能够大致勾勒出这两种泾渭分 明的书学传统,牵涉到书者的身份、地域、书 体书风等多重关系。简而言之,即寒族书家(北 朝居多)一铭石书(严整、公开),士族书家 (南朝居多)—尺牍书(自然、私密)11。这 样的关系,也隐藏在欧阳询与虞世南身上。
二、“猛将”与“行人”
《书断》在对比欧、虞书法时打过两个比方:
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 选,罕有失辞。
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有所暗指,张怀瑾以 “猛将”喻欧,以“行人”喻虞,
这两种身份与二
人的出身确有关系。
欧阳询之祖顔(498—563)、父纥(537— 570),在陈时先后任广州刺史。欧阳氏史称长沙 临湘之豪族,徐陵、江总为欧阳顔所撰碑志中,称其旧望出自渤海1:'然陈寅恪先生则怀疑欧阳氏本为岭南之蛮族:
独欧阳顧一族,史虽称为长沙临湘人,然与岭南殊有关系。……按《陈书》二一
《萧允传》附《引传》及《南史》一八《萧思
话传》附《引传》,俱有“始兴人欧阳额”之
语。岂长沙之欧阳一族,本自始兴迁来,其 .目顧为始兴者,乃以原籍言之耶?……(中引欧阳询状貌丑异事)则是询本形貌之丑
怪,史乘固有明徵。虽其遗传所目,源于父
系,或母系或父母二系,皆不可知。若取欧
阳氏本出始兴一事,参以《宋书》所载徐豁
之言,或《通鉴》所载殷阐之语,殆是俚或
溪之种欤?夫欧阳氏累世之文学艺术,实为
神州文化之光辉,而究其种类渊源所出,乃
不得不疑其为蛮族。13(11
陈代初年,欧阳一族在交、广一带掌有军 政大权MI1。欧阳顔虽少时“专精习业,博通经 史” 1:,但考校顔、纥之生平及其家族,仍属 于武将的性质,所谓“有助于军国”。吕思勉先 生曾指出:
陈世交、广之域,欧阳氏实擅大权……
以上所言,为交、广缘海之地,为文明及财
富所萃,政权亦托于是。大抵能树威德者,
空调显示e6是什么意思皆久居其地之豪族。[33_;
由此可知,欧阳氏即便不是蛮族,也属久 居交、广之地,与蛮族杂处的军事豪族,虽枘 有大权,却显然不是“贵胄清华”的衣冠士族。在士族政治贯穿始终的南北朝时期,以士族为 “清”,武职、吏职为“浊”。清浊之分,往往比 官品高低更重要。后来欧阳纥为朝廷所疑而造 反伏诛,欧阳询竟成为罪臣遗孤,实可谓出身 冗油。
虞书所比况的“行人”,为古代官名,黄宝实 《中国历代行人考》称:
古之所谓行人,即今之外交官。居则摈 相应对,出则朝觐聘会。M
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出于政治军事考虑,彼此间派选行人进行大量外交活动。为了达成 使命,行人的任用须经“妙选”,《北史•李谐 传》描述了行人所需的素质:
既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矜,衔命接 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梁
使每入,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
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Q5)
可见“行人’必须兼有“才”(才能)与“地”
(门第身份),出的南朝行人,足以在北朝贵
族子弟中引发“明星效应”(正如王褒入关后的
景况)。
虞氏一族,正是会稽名门。虞世南之父
虞荡(502—561)丨朱得陈文帝(522—566)器重,
“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虞荔死后,文帝
“知其二子博学,每遣中使至其家将护之。及
服阕,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n。
虞世基、虞世南兄弟受到了优越的教育,也
凭借天资与勤恳,将门第优势转化成了文采与
学识,获得了陈、隋名士的首肯与皇室的器重。
《旧唐书■虞世南传》载:
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
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余年,精思不倦,
或累旬不盥祁。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
世南得已之意。又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
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
陈灭,与兄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
时人方之“二陆”。时场帝在藩,闻其名,与
秦王俊辟书交至,以母老固辞,晋王令使者
追之。_
作为南朝文士之翘楚,虞氏兄弟在隋以文
t m:
u〇)羲之本人就精f•尺牍书仪,.甚至撰w过此类令務。.
枏关论述见祁小存_《迈世之风:w关书羲之资枓q
人物的_合研究》,第105贞》
U1).(梁):瘐元威_《论份,鉱《法书耍氽》卷二,第55.M。
m n_:_♦狐德梁等撰《周t o卷四七《赵文深传》.,第
m jJ i'〇
(23〕(y〇聲狐德粲等撰《周书》卷四七《赵文深传》:“节
r碑檢,余人莫之逮。王褒亦毎推先之。”岡上,第
祕豇。£褒的推先岜柯WG1矜身份的w素,颜之推
说:“k褒地肖w华,才学优敏,后虽入乂,亦被礼遇,
犹以B丨:,崎岖碑褐之间,f苫笔砚之役,尝悔恨曰:
•假使小知仔,可小'至今F丨邪?’”《颜氏家训集解》,
第511页。
(2■〔宋)赵明诚撰《金•碘校证》卷」」《跋狢十m
M河渎碑”条。中肀R局紐B年版,第423页。
US〕〔W〕令狐{嫩;侧糟棚-《L谢0〉,第
(糾早期碑忐丨S#大多没柯在碑志上署名的资格。衔北
朝末期,1S家的署名权逐渐憎强,伹这并+表>K•铭
石书家4士族已经了同等地位。
(27)此盖就K流大宗H勺然也有例外,如朝也心
贵族萧确、寒族贝义渊$碑,北朝也打崔、卢等涛
W尺牍的A门L•族.
U8H辟)张怀瑠《1撕》(中),收于张彦远编集《法丨5要璜》
卷八,第2祕页。
(29〕(陈〕徐陵撰,许逸民校笼《徐陵集校笺》卷九《广
小h刺史欧m賴徳政碑》附":总《广州刺史欧m賴砭
志》:“公家4《尚书:》,少府儒高r汉册;丨tt居渤海,
太守文t乎晋亂中原®乱、避地南徙。”中乎丨锔
綱8年版,第丨丨丨3页。
(30)陈寅恪《魏1$词马#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收
f《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1$•新知联丨
2()丨5年版,第丨I S1—119页。
D I)(庸)姚思廉撰《陈书》卷九《欧阳顔传》:“时顧弟
盛为交州刺史,次弟邃为衡州剌史,合H M1I I:,名
振南土。乂多致锏鼓、生口,献舉珍异,前后委积,.
颇有助〗鄭《焉”。中华书局1*0年版,第丨59沉。
学见重。虞世基尤得炀帝宠信,得以成为少数
进人政权核心的南朝士人之一1虞世南在
仕隋的二十九年中累迁至秘书郎,属于典型的
“清官”,主要负责参与制定礼仪、撰写诗文及
编纂图书等文艺之事。虞世南在朝以“峭直”
事君,在家甘守清贫,刻意与兄长划清界限,又
曾劝族人虞绰与权臣杨玄感绝交。这些行为
似乎说明,虞世南不如兄长那样得宠,某种程
度上是他的个人选择:与权力保持距离,以免
被卷入政治旋涡,从而保全家族。大业十四年
(618),炀帝被弑,虞世基被诛。从世基的下场
来看,虞世南的选择堪称明智。
综上可知,张怀瑾以“猛将”与“行人”比喻
欧、虞,可谓恰当。
陈太建二年(570),欧阳纥被诛,欧阳询时
年十四。幸运的是,他被著名文士江总(519—
594)收养。江总以文学见重于梁、陈两代,官至
尚书令。欧阳询得到江总的亲自教导(“教以书
计”),也随其游历。陈后主时期,文人喜好游
宴,把促膝聚觞、宴集赏乐作为激发文学创作
的条件Ul:。江总作为陈后主朝的“首席文人”,
也当有机会携欧阳询参加各类文会。洪迈《容
斋随笔》中《欧率更帖》一则,是欧阳询回忆其
青年时在鄱阳与文士交往之事:
D2)丨丨ij上,第丨V豇。
(扨吕思勉《两m w t朝史》,上海A'ts:出版社axft平版,
第—23页。
(M)黄卞实《屮WW代行人#》,台湾屮肀I S〗")I%9今:版,
第I真。
D5)(康)李延寿撰《北史》卷四 《乍崇附李游传》,屮
华彳1974年版,第丨《)4贝,
(36)(唐)姚思廉撰《陈丨5》卷卜九《處荔传》,第瓦页》
(.V)阳齊•_)刘昀苫撰《丨丨塘书》卷七《處世鹵传》,屮
华书fej阳_年版,.第;!站!it■按此处两《旃丨S》ki
栽有误.陈文帝逍使炉视處氏兄弟,为虜荔卒后(天
燕二年),ilt南时年四岁_。召为建安I:法齊参军时,
系为叔父處奇服阑(太建卜今卒).,世南时年乂卜
四岁-桕关考证洋见朱关IH«康代fr法家年谱》.卷---
_《欧阳询處世南褚遂f t年浩》,江亦教出版社;™
(3« (_后晋)刘昀等撰《眺I.H;》卷七 《虔世I柯传》,第
2565—iJ t,
(为)消)魏徴等撰《隋书》徨六七0贫世堪传炀帝即位,
(世埔)顾遇弥降。....帝才,亲礼逾w,v典
机密4纳言苏威、/左《:丨t t将平卞文述、黄_l’M細;.
波斯、御史大火裴蕴苫参掌朝政。”屮华1?M 1们年版,
第 I5~2 K
n u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说书》卷---n+'.《處世南传
■■炀帝虽爱w才,然疾峭山,弗《用,为七品丨•平小'
徙。壯堪佞敏得衬,.丨:丨贵盛,崖妾被服拟iw
世鹵躬贫约,__+改。”中华f»j 19-5年版,策3%9页。
又族人處绅恃才任沁N杨乞感-结布•衣之&”,世
南劝其与之绝交,上性猜总,.而相t W玄感•矜与
绝交者,帝知村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3见祸》”
耐知世I时为人谢惧,而虞氏在隋龃,亦如:规薄冰。办
见魏徴等撰.《陪M卷七六《文学•處绅传》,第n页。
参见毛搌隼《_南朝陈代文学研究》,中肀丨5,局2()16年版…
图5[唐]李世民《晋祠i g》飞白书额。扫描自《晋祠fg•温泉铭》(中国书法选36),二玄社,1989年,第2—7页。
临川石刻杂法帖一卷,载欧阳率更一帖 云:“年二十余,至鄱阳,地沃土平,饮食丰
贱,众士往往凑聚。每日赏华,恣口所须。其
二张才华议论,一时俊杰;殷、薛二侯,故不
可言;戴君国士,出言便是月旦;萧中郎颇纵
放诞,亦有雅致;彭君搞藻,特有自然,至如
《阁山神诗》,先辈亦不能加。此数子遂无一
在,殊使痛心。”兹盖吾乡故实也。M
按太建八年(576),江总在太子詹事任上 因行为不端而进免官,本年欧阳询恰好二十岁。鄱阳的文会很可能发生在江总被免官后的几年中。从欧阳询对当年的文会与文士的赞赏与怀念来看,此类经历必定让他获益良多。因此,出身冗浊的欧阳询,通过养父江总获得了近乎士族子弟的教导与阅历,具备了 “累世文学艺术”的条件。
在隋朝,欧阳询任太常博士,官阶不高(七 品),却也算得清选之官,主要是参与修撰前代 历史,以及文学、书法等事‘‘,尤其得关陇贵族 李渊(566—«5)的赏识,被“引为宾客”〜。
总而言之,欧、虞在陈朝都获得了相当优越 的教育,具备了成为一流文士的知识与才能,也 同样经历了仕途平淡的仕隋生涯(不同的是,对于虞世南来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抒)。似在依旧
实木木地板十大品牌注重门第的隋唐之际,欧阳询的冗浊出身,与虞
世南的清贵家世、年少成名,依旧有着显著的
差别。这与二人的人生境遇与书法,有着直接
或间接的关系。在二人年过花甲之后,隋末的
政局板荡与唐初的权力斗争,又使得这种差异
变得更加明显。
三、欧、虞入唐后的身世浮沉
唐高祖武德四年(62丨),李世民(柳一祕)
破窦建德(573—621)于虎牢,欧阳询、虞世南入
唐。虞世南和刚入隋时一样,马上被李世民引为
秦府参军,寻转记室,并以本官兼任文学馆学
士。欧阳询作为李渊昔时宾客,在武德年间累迁
至给事中,这是其一生中最显达的官阶(五品)。
此时的欧、虞,因太子李建成(5奶一626)与李世
民之间的夺嫡之争,被分划入两个对立的政治阵
营李世民的最终胜出,则直接导致了二人在
贞观朝以后政治地位的悬殊。
虞世南原本不属于任何政治势力,又是阅
历丰富、文华出众的南朝文士,正好能帮助太
宗处理即位之后的各种矛盾、消除“得位不正”
之影响。因此,虞世南成为太宗在政治、礼制、
文学、书法等多方面的重要顾问。虞氏索來谨
慎明睿的性格,虽然**志性抗烈”,也M得了太
宗发自真心的赞赏(相较之下,魏徵的进谏则往
往引发太宗的不快)。太宗称“虞世南于我,犹
-体也”1,显示出君臣之间有着类似知己和
导师的亲密关系。
或许因为高祖、太子的最终失势,导致欧阳
询在武德年间的史料也相对匮乏,但一邱蛛丝
马迹或可表明,他在武德朝也扮演了与處世南
类似的角。
比如欧、虞在两朝都是类书修撰的主要
成员:武德七年(624),欧阳询与裴矩(54X—
627)、陈叔达—635)奉诏撰成《艺文类
聚》一百卷;贞观五年(631),虞世南偕魏徵
(580—643)、楮壳(560 —.647)、萧德目(558.一
654)等编成《书治要》五十卷;贞观七年
(633),虞世南继魏徵缮写四部书。
此外,据《册府元龟》载:
(武德)九年(626),四月,给事中欧
阳询奏上《帝德论》,帝览之称善。
《资治通鉴》载:
(贞观六年闰月)戊辰,秘书少监虞世
南上《圣德论》,上赐手诏,称:“卿论太高。
朕何敢拟上古!但比近世差胜耳。然卿适睹
其始,未知其终。若肤能慎终如始,则此论可
传;如或不然,恐徒使后世笑卿也! ”w
《帝德论》与《圣德论》当是高祖、太宗二
帝对于自身帝王形象的塑造,欧、虞分别/I•:武
德、贞观两朝承担了这一重任。
在书法方面,高祖与太宗,也都亲自对欧、
虞的书艺给予了最高的评价。高祖谓欧:“不意
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
耶! ”+太宗谓虞:“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
书。”太宗与虞世南商略书法之事广为人知,
高祖与欧阳询之间很可能也有过类似的书法之
交。唐人窦竄在《述书赋》称高祖“运龙爪,陈
睿谋”,窦蒙注云:
神尧皇帝陇西李氏讳渊……又王右军
书柱作爪形,时观者号为‘‘龙爪书”。高祖师
王褒得妙,故有梁朝风格焉。M
窦氏所谓“运龙爪”当为双关语,以“龙
爪”譬喻高祖之威权,也兼指其捫长的“龙爪
书”。“龙爪书”传说是王羲之所创,其实恐是
南朝以来流行的杂体书之一。按《述书赋》文
意,高祖的龙爪书学自王褒,然而此体实则正
是欧阳询所拊长,《册府元龟》载:
欧阳询为太子率更令……其八分、龙
爪、古篆,世无及之。飞白尤妙,议者方于萧
子云。
表1欧阳洵、虞世南撰、书碑、志、额一览表
欧阳询虞世南撰书撰书
隋 1.西林寺道场碑(617)1•周罗猴墓志(605,楷)
2. 姚辩墓志(611,楷,虞世基撰文)
3. 元寿碑(612,偕,虞世基撰文)
1•释慧海碑(606)
2•释智脱碑(608)
3.元德太子哀册文(608)
4.释智聚碑(609)
1. 平陈碑(590)
2. 隆圣道场碑(613,行)
武德2. 窦抗墓志(621)
3. 宗圣观记(626,欧撰序,陈叔达撰铭)
4.楚哀王智云碑(武德年间)
4•开元通宝钱(621,隶)
5•窦抗墓志(621,隶)
6•宗圣观记(626,隶,揩额)
7.楚哀王智云碑(武德年间,隶)
5.黄罗刹碑(625)
贞观5•温彦博墓志(637)8. 杜如晦碑(630,隶,虞世南撰)
9.房彦谦碑(631,隶,篆额)
10. 化度寺故僧邕禅师塔铭(即化度寺碑,631,揩)
11. 九成宫醴泉铭(632,楷,篆额)
12•张崇碑(634)
13. 文德皇后碑(636,隶,太宗撰文)
14. 温彦博碑(637,揩,篆额)
15. 皇甫诞碑(贞观年间,揩,篆额)
16. 唐瑾碑(贞观年间,楷)
17. 昭陵六马赞(贞观年间,隶,太宗撰文)
18. 段文振碑(贞观年间,隶)
19. 段纶碑(贞观年间)
6. 孔子庙堂碑(627)
7. 庞某碑(628)
8.昭觉寺碑(629)
9. 杜如晦碑(630,欧阳询书)
10. 虞荷碑(632)
上一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11. 戴冑碑(633)
12•高祖哀册文(635)
13. 文德皇后哀册文(636)
14. 汝南公主墓志铭(636)[59〕
3•孔子庙堂碑(627,楷)
年月书20. 杨缙墓志
21.骨利献马赞
22. 尹善殿记
15.龙泉寺碑
4.干佛铭
体无考23. 道林之寺额
24.鄱阳铭
25. 海觉寺额
5.昭陵石刻铭
可见欧阳询在武德朝的政治、文化、艺术 等多个方面都颇见重用,然而却最终在玄武门 之变后化为乌有。
事实上,太宗与欧阳询在书法上也颇有“共同语言”,二人皆善飞白书”&。太宗本人 偏好此体,曾于宴饮之时作此书赠予众臣,也曾 以X白书题写碑额及批答疏奏(图5)欧阳 询恰是唐初1S白书的佼佼者,《书断》中入选该 体“妙品”的五人中,唐代唯有欧阳一人,并赞其 ‘飞白冠绝,峻于古人” &。即便如
此,太宗似 乎并未对欧阳询的“冠绝”的飞白书表示过赞 许(抑或没有公开表示,因而其言不传),反而 对整体评价远逊欧阳的钱毅颇为看重,这可能 是出于一种有意的忽视
注释:
(甓〕(宋)洪迈撰《容斋随笔》,中串书局年版,第丨页。
⑷)唞见(虛)姚思廉撰《陈租》卷:七《江总传》,第
345 页。
〔•H)(濟)魏徴等撰《隋M卷七六《潘徽传》:“炀帝嗣位,©徽与#作佐郎陆从典、太常博1:褚亮、欧m询等助
越公杨素撰《魏会素麵止。”第n o页。乂《大
业杂E》载大业六年(610),炀帝遣秘书学j:十八人
修f•郡志:“成…r:丨1■卷,卷头柯图。別造新样纸
卷,长:尺。叙山水则卷許#山水轧叙郡W则卷 郭垃陶,叙城隍则卷首f】公馆丨亂K图上山水 城题
15字极细,汴用欧阳肃朽,鄭率更令洵之K:子,m农,为时解爾。”欧阳肃大槪1M:,魏名不见
r is iii,此处亦未?m衔,m然宫品不高。可见欧阳
氏在隋“为财所靈” #,r妃朽艺。见爷德與辑校《太
业杂丨己辑校》,中肀书局2020年版,第231贾。
(扣(后晋)刘岣等撰《旧唐梅卷西八九《儒学传•欧m询传》丨丨:隋为太常博大。高w微时,3丨为宾許。”
第#n
(#)见(宋〕欧m修、宋祁撰《新w书》卷二n•《文艺传•炎朗传》,第m s。
(•T) (e釣刘岣等撰《旧府1$》眷七:《虞世南传》,第 25,0 贝•〇
(48)虞fit南参々编撰,^见(宋)王傅撰《旃会要》卷7
八“修撰”,屮华丨制I960年版,第651页。(宋)欧
阳修、宋祁■《新研书》卷二〇一《文艺•崔行功传》,第5_34豇。
联系前文所论碑志撰、书者人的社会地
位分析,欧、虞在隋唐两代撰、书所撰、书的碑、
志、额、铭统计如(表1) _。
由上表可知,虞世南在隋唐两朝所撰碑志
文甚多(尤其是贞观朝),而书碑者通常另有
其人。虽不排除虞氏书碑早毁或湮灭不闻的可
能,但究其大宗,实际情况当是如此。朱关田先
生认为,虞世南在唐初书碑较少的原因是“书
名未起” ^。实际上,铭石书丹之事,实与虞氏
身份不符,非所愿为(或者也可以说,虞世南在
铭石书方面书名不显)。
反观欧阳询,其撰述大多在隋及武德
朝,贞观以后则几乎“失声”(所撰《温彦博
墓志》恐亦后人伪造),仅能书丹之作不断问
(州〔宋)上钦矜等编纂《册府元龟》卷三七|審王部.
颂德》,;凤凰出版社2_年版,第39«廣。
〔■)(宋i珂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唐太宗贞
观六市,胡三省注,中华书局丨®年版,第6(桃豇。
(51】(R晋)刘陶等撰《旧唐IS》卷百八九《儒学•欧阳
询传》,第秒T页。
(52) (后f f)刘陶等撰《IU说丨5》卷八彳•《褚遂良传》,第
2~29 \X〇
(53) (康)窦SH述H赋》(下),收】•张彦远编集《法丨$耍泌》
卷六,第丨99页。
〔知(宋〕王钦芯等编纂《册府冗龟》卷八六一《总录部.
笔札》,凤凰出版社,第丨_1页。
〔抝飞d书并耶坫种文字学意义上的朽体,而是有意以枯
笔轻书,使点画产生“轻微不满”的飞白效果甜得名,
«本励_t足一种附丽于i t他f i体上的裝饰效果,亦厲
条体书一类。传世太宗《f祠铭》、高宗《大庸纪功
颂》、武后《升仙太f•碑》等碑刻也以飞白丨5额,可
见太宗搞偏好之深,影响之人。
(%)《旃朝叙15录》:“至卜八年(644)―:月卜七n,召:
品已上,赐殳r•幺武i'j,太&操笔作飞众丨;•:乘
酒就太泶T•中竞取,散骑常侍刘泊登御床引手,然
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御床、■思死,请以付法。
太宗笑曰:‘督闻婕妤静犖,今见常待登床。’”收f
张彦远编集《法书耍朵》卷四,第164页。事亦见《丨丨|
唐书•刻泊传》。又太尜以飞f l书答刘洎奏,见《资
治通鉴》卷一九七,太宗贞观f •八年,第009觅。
世。值得注意的是,欧阳询在隋所书《姚辩兑
志》《元寿碑》为虞世基撰文,贞观朝《杜如
晦碑》为虞世南撰文,其与虞氏兄弟之合作分
工,与昔时之王褒、赵文渊何其相似!如前所
述,撰文者通常优于书丹者。欧阳询与虞世南
都枬长文学与书法,兼有撰文与书碑之能,二
人在晚年撰、书碑志情况,鲜明地反映出二人
在当时的地位差异。
欧阳询崎岖碑碣之间,年过八旬尚且不
免,这也是汉魏南北朝以来大多数铭石书家的
命运1A:I。其碑主或请托者虽多为唐代开国重
臣,甚至帝王敕令,也掩盖不了欧阳询晚年为一
“高级书手”的身份^。_
贵任编辑:欧阳逸川
(s i(y n张怀瑠《书断》(中),收r张彥远编災《法丨5要泌》
卷八,第284 J H。
(饼〕李嗣办《柃品m: “钱氏(毅)小篆、i n,
宽傅敏祕,太宗贵之/收P张彦远编集《法15要氽》
卷、第丨丨丨坂。按钱氏在《t$品后》仪列“卜上
(第八品),欧m洵则列入“上下品”(第四品)《
(591传lit行书《汝南公卞錶志铭》IS体、&法诗仿菇上
体例,即使为虞之真迹,也,为草稿。
(如据朱关w《府代朽法家年«》卷一《欧m询、處丨丨_、
沾遂良15迹考略》整砰,第so—i(r贝。未标汴b体芥,
盖文献无考。虞撰《黄罗刹碑》,椐《金IV朵M》补。
虞撰《龙泉寺碑》,据朱X丨丨丨《康15人随考》“《龙说
制碑》,出處肽南所撰”补,收r朱关丨h s《初宋集》,
架屯斋出版社2_年版,第285页。
(61)朱关m《屮w丨$法史.im t K代卷》,丨丨:苏教竹出版
社2〇〇-年版,第3〇沉。
〔62)欧附洵明确的M晚书碑为贞观|••屮(637)之《温
彦博碑》,时年八十•岁。
U3)欧阳洵B《馱甫诞碑》义(r m••撰)末云-“丨丨丨:子
W部尚书上性_滑_公(t i l l)尤逸以为,邢山之
F,莫识祭仲之坟;f陵之东,准知户孟之总。乃
雕戈勒石,腾实飞声,树之康衢,永灰芳烈。”可知
此碑为蛰丨li■尤逸为J t亡父4i f诞所立。i t传丨It碑刻
中,苈彦谦、Slfli诞、府瑾、段义振等碑1_来及入讲,
町知其事当出f碑乜子孙之W托。fll较绝大多数铭
心‘书手的湮灭不间,欧阳洵已经煊赫得多,m他域
终也没冇摆脱这个扪对寒微的a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