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楷书之最
欧阳询——融会南北,百代稭则
    人物简介: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
    书法特点: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世人评价: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唐人书评》中说:欧阳询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黰目,力士挥拳”,其书法刻厉险劲之貌,由此可见一般。到了晚年,其书法更是臻于化境,至其笔墨工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他的字,端庄整齐而不板滞,方正浑穆而不局促;
气度森严,凝重沉稳;高简中寓浑穆,方正中见柔媚,转折处干净利落,于雍容大度中透出险劲之趣。
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金喜善照片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
    人物事迹: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位于今朝鲜半岛朝鲜境内)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对书法的贡献: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
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最高成就代表作及介绍: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
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欧阳询所做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正书”“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碑》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行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吴亦凡鹿晗黄子韬同框《九成宫醴泉铭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
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虞世南——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人物简介: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书法特点:虞世南是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的。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
    对书法的贡献:自有书法以来,人们便对它的美做出种种的探索:在汉、魏,人们对它的赞美不已;在晋、南北朝,人们对笔意津津乐道;在隋唐,人们开始对书法的结构之美而感到赏心悦目。但是,他们显然还没有触及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书法创作之中的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有,那可能是由虞世南开始。
    世人评价:太宗即位,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
、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人物事迹: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唐太宗常感到字难写。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戬(jian剪)字,只写了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写成以后,唐太宗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窥(看的意思)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初唐的书法家继欧、虞之后的是褚遂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
    最高成就代表及介绍: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褚遂良——唐之广大教化主
  人物简介:褚遂良(596-659年),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书法特点:其书处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褚遂良书艺的最为突出的特为空灵梁巘《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运笔。瘦硬清挺,自是绝品。书法的空灵,正是通过运笔与提笔而体现出来的。
  在欧书或虞书之中,我们都不到明显的运笔的痕迹。但是褚遂良却不同,他不掩饰用笔的痕迹,甚至乐于强调这种痕迹,以表现他所倾心的活泼节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种韵律,异常明快。
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中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法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而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对书法的贡献:褚遂良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其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
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让他鉴别真伪,他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
    世人评价:梦到孩子丢了刘熙评价载在《书概》中对褚遂良有这样的评价: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广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
这些唐代书法大家没有一个不受到米芾的挑剔,唯独对褚遂良却是这样的赞美: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对褚遂良《兰亭序》的摹本更是推崇备至(见前),甚至可以说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物事迹:褚遂良与虞世南有过一次对话: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开机慢怎么解决’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遂良大喜。(《新唐书》卷一九八《欧阳询传》)这话可能一直在激励着褚遂良。
    最高成就代表及介绍:《雁塔圣教序》引领大唐楷书新格,书法史上褚遂良因此被重重
黄子韬女朋友地书上一笔。初唐三家——欧、虞、褚并称书坛,但真正地开启唐代楷书门户者,非褚氏遂良一人莫属。纵观唐中期的颜真卿徐浩,莫不受其影响,可以说唐朝中后期书坛风貌是由褚遂良启导的,特别是《雁塔圣教序》更具有创新的时代意义。——王佑贵《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
欣赏《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结体: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王偁曾评说:“……同州、雁塔两圣教序记是其自家之法,世传《兰亭》诸本,亦与率更不类。盖亦多出自家机杼故也。褚遂良书法特点中整幅书法作品以弧形线条居多,即使是短线条,也有一咏三叹的情调。弧线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增加了柔和委婉。褚遂良在起笔时略微多了点逆笔,然后引回,波转一下。这些用笔都使褚遂良的书法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雁塔圣教序》的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折转笔,也是一丝不苟,毫无须发的遗憾。褚遂良秉承了文人书法家的笔法,在书写过程中却又能把握轻重、灌输力量。   运笔:《雁塔圣教序》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 ,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
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唐张怀瓘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清代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