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概念十分广泛,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进步的结晶。5000多年以来,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诸多华夏文化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希望,从而衍生出了带有神幻彩的事物。在西方,人们信仰海神“波塞冬”,而在东方,人们心目中的海上女神是“妈祖娘娘”。时间带动妈祖信仰向妈祖文化的过渡,使妈祖文化成为中华文化林中的一朵奇葩。 
一、妈祖生平
dnf召唤师
妈祖原名林默,也有人称她为林默娘。据史料记载,林默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于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享年28岁。林默家乡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的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从妈祖诞生到其名流至今,关于她的生平事迹,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妈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而且是海滨渔村的一位纯朴的渔家少女。只是妈祖的事迹与传说流传至今,一传十,十传百,难免会附加些人为的成分,使其更具传奇彩。
林默娘的身世背景也算不错,她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祖父名孚,
官福建总管;父亲林惟愿,任湄洲巡检(即负责沿海治安巡逻的官司员),母亲王氏,两夫妻崇善积德,经常施助于人。林默父亲四十岁时,家中已添一男丁名洪毅以及五个女儿。在那时,男的地位总是高于女性,所以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生出的孩子是男孩。由于只有一个儿子,林惟愿夫妇担心香火延续问题,于是经常焚香拜神,祈祷能够再生一个男孩。据说两夫妇的虔诚感动上苍,不就王氏便怀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傍晚,王氏将近分娩,忽然一道红祥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彩夺目,室内香气弥漫,许久不散,紧接着隆声四起,似春雷,似响鼓,仿佛在庆贺此婴孩的降临于世。在得知这一胎不是男孩,林惟愿倍感失望,但是此女却面目清秀,而且降生时伴随祥瑞之事,致使他们转变观念,认为此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于是对她关怀备至,甚为疼爱。因为这个女婴出生那晚刚好满月并且出世时一点哭声都没有,所以林惟愿夫妇给他们的第六个女儿取名为林默,这就是其名字的由来。
在众妹之中,林默虽然年纪最小,排行老六,但是她天赋异禀,聪明伶俐,远胜于其他妹。因为其家世背景也算不错,所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天资过人,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她八岁从熟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指。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失志不嫁,她的父母也顺从她的意愿,于是林默专心致志
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邻里乡亲都很感谢她。传说天上神灵见林默行善积德,功德无量,时常在她无助的时候出现,指引她去寻灵药。也有人说她仙骨好,从小就深受神人传授仙法,能够腾云驾雾,神游天际,预知吉凶祸福,算是位小神仙。其实这种说法也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出来的。据史料记载,妈祖16岁这年九月,她的父亲与哥哥驾舟渡海北上时遇到海难导致一死一伤,妈祖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却能知晓此劫难,而且做出非常人所做的事(或者说是只有神仙才有能力做的事),后来果然应验了,妈祖随即带着母亲去寻亲人。林默的孝顺乡亲们都看在心里,她的好名声在众人中传开。除了孝顺,林默也很勤劳能干,经常为家人分担负担。
二、妈祖的传说
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羽化升仙,时常在海上救人,于是她成了渔民心目中的“海上女神”。作为一个万众敬仰的神,她的关于海上显灵的传说也是不计其数。相传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一次航海途中突遇飓风,在几乎船毁人亡之际几呼妈祖相救,喊声刚停,大海果然立刻变的风平浪静,这才使他逃过一劫。之后也有很多渔民说在海上遇上妈
祖女神,并得到她的帮助化险为夷,还有人说妈祖一直护送他们回去才消失。各种各样的说法一时间传了开来,妈祖的神通变得越来越广大。史料记载,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三次是船队遇到海寇掠夺和受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尔陷害;一次是船队被苏门答腊国生擒;三次是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和险情,每次都说得到妈祖神灵庇护而脱险。这也就进一步促进妈祖信仰的传播。妈祖生前聪明善良,崇善积德,救人于水火之中,在逝去之后,她也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人们对她的崇敬与爱戴反而是有增无减,久而久之,关于妈祖女神的传说也越来越多,而且神幻彩愈加浓厚,据《天后志》记载的就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即:莱屿长青,祷雨济民,挂席泛搓,化草救商,降服二神,解除水患,救父寻兄,恳请治病,收服二怪,窥井得符,妈祖诞降,湄屿飞升,驱除怪风,铁马渡江,收伏宴公,收高里鬼。总而言之,不管是美丽传说也好还是妈祖显灵也好,都是人们在遭遇苦难之际由于求生本能所幻化出的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然而精神力量往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强大是无法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这就是文化信仰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三、妈祖信仰的传播
历经沧桑,人们对妈祖的敬仰不可同日而语,而对于妈祖的称谓也是层出不穷,就“妈祖”这一词就是人们对林默的一个尊称。在闽南方言中,“妈祖”中的“妈”表示对女性长者或德高望重的女性的尊称,而这一词也是较晚才出现的,属于民间尊称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称谓,例如“天妃”“神女”“天后”“灵女”“婆祖”等等。其实在不同的信仰妈祖的地方,称谓也是五花八门的。在海峡对岸的台湾,人们习惯称妈祖为“雨妈”或“过水妈”。因为传说妈祖主宰雨水,这就与通常所说的龙是雨水的主宰有一定得矛盾,但是这不影响人们对妈祖的信奉。从古至今,妈祖的神话在不断的升华,妈祖的信仰也被多途径地传了开来,妈祖的名声也在不断地变大。历朝历代以来,皇帝对妈祖的褒封也在逐步升级,如宋朝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崇福夫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灵惠夫人,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灵惠昭应崇福夫人。。。咸丰七年(孟桐资料1857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则覃海宁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莆田是妈祖的故乡,也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自从妈祖“升仙”以后,人们为了怀念和崇奉她,在湄洲建立庙宇祭祀,而此处 庙宇也是最早的妈祖庙。宋元以来,由于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各种跟妈祖有挂钩的庙宇相继出现,目前,全世界已有的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
2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人们的说法可以说是妈祖的神通广大,为众人所知。淡淡就莆田地区而言,妈祖庙就数以百计。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几乎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岛上的妈祖庙也是不计其数。因为人们对妈祖的尊称很多所以不同的地方,妈祖庙的名字也不一样,比如说“天妃宫”“天后宫”“朝天宫”“妈祖庙”等等。在众多妈祖庙宇之中,当属建于987年的福建湄洲妈祖庙、建于1326年的天津天后宫以及建于1694年的台湾北港朝天宫最为出名,被列为世界三大妈祖庙。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时,赦立天后圣母庙,乃于阁之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1122年),计建庙四十八间。所以,早于三大妈祖庙200袁惟仁弹吉他多年的蓬莱阁天后宫规模已经如此宏大,远胜于作为“妈祖庙之鼻祖”的湄洲妈祖庙。蓬莱阁本就供奉着八仙、龙王敖广等神仙,后来因妈祖的出现,其他神仙的光环暗淡了许多。说来有趣,本来龙王是人们信奉的掌管雨水的主神,可是明清时,妈祖取代其位置,成为雨水的主宰。其实这也是有说法的。传说龙王敖广不食人间烟火,威逼通人,致使人们敬而远之。相反,妈祖本具有民间女子的美好品德,所以慈爱善良的妈祖给人们的印象很好,使人们倍感平易亲切,因此妈祖的地位才会凌驾于龙王之上,还有人们把妈祖与西王母并列一个等级,由此可见妈祖信仰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在历史的推动下妈祖作为一介女子,由普普通通的凡人逐渐被传为法力无边的女神,形象不断被美化而变得越来越高大,
其圣名已传遍神州大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妈祖信仰逐步形成与扩大过程中,人们对于妈祖总是有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因为人们大都坚信妈祖会显灵,不会对人们坐视不管,所以经常去妈祖庙祭拜妈祖,有求平安的,也有求贵子的。。。而对于求子,本与妈祖无关,而是因为妈祖生前本为巫女,未婚未育,没有主宰生育的能力,但是求生育却是巫女的重要活动之一,这就把生育与妈祖联系起来。然而,随着人们欲望的增幅,妈祖的神通又人为地增加了,向妈祖许愿的又多了些求财求权的名目等等。
在沿海地区,出海打渔是人们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而人们在出海渔猎时,船上必有一尊妈祖神像供奉着,以为大海喜怒无常,出海是件危险的事,而妈祖在海上显灵救人的          传说不断积累,人们为求平安,出海时一定会带上妈祖像的。其实,对于如今来说,科技发展迅速,科学基础雄厚,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迷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魔鬼怪,人们在海上遇难脱险也许是一种幸运,更可能是凭借自身的意志力存活下来的,与妈祖的显神通无关。虽然说没有神灵的存在,但是,对于妈祖的信仰却能给人留住希望,加强人们精神上的力量,使人们敢与灾难作斗争,从而使之化险为夷。有历史为证,南宋开禧元年的紫金山击金和合肥的解围,也是以妈祖的精神作用来鼓励士气的,所以崇奉妈祖也不无道理。宋元以来海上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贸易手段,不断发展起来。自南向
,那些商贩也把妈祖信仰沿路传播 滕丽名老公,使得妈祖信仰不断落地生根,妈祖庙接踵而至,这就足以说明航海者对妈祖的信仰程度有多深。人们心中的这位“海上女神”成为了中国传统航海业的保护神。慢慢地,妈祖信仰以文化形式向四方传播,与各地的地方文化互相融合,逐渐形成当地的民众信仰,所以有“航海者祀极为虔诚,一般人民亦渐信仰。。。天后遂成为掌司各事之神”之说。2009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可见世界对妈祖文化的关注程度之深,这也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妈祖的信仰。
妈祖不仅是人们的保护神,也是和平的象征,是和平的散播者,是人们心目中的和平女神。一直以来,海峡两岸的沟通交流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妈祖文化进入台湾之后,两岸和谐交流不断加强,关系不断加深,妈祖成了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牵线人,深厚了两岸人民的友好关系。对于国内是这样,在中外交流上妈祖也是重要的中间人,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纽带。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联系,例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等等,类似的在郑可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和清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注的《使琉球杂录》等史料中都可以到例子。而在如今的外交史上,妈祖文化的作用依旧是巨大的。随着妈祖文化逐步融入西方文化之中,中外文化
交流更是频繁,中外关系越来越紧密,使外国友人加深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认识。回归国内,近些年来,各地的“妈祖文化节”也大量兴起,尤其是福建本地,可见妈祖生命力如此强大。以如今的科学理论来看妈祖信仰无疑是一种迷信,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其具有推动时代前进的作用。其一,对于海峡两岸来说,两地源于同一祖先,妈祖文化的传播,加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其二,妈祖慈爱善良,乐于助人,是真、善、美的化身。妈祖信仰促进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认识,改变人们的观念,教化了人们,在张君房《云笈七签》中也提到理念的重要作用;其三,妈祖作为人们心目中的神,总与平息灾难有关。当人们面临灾难时,往往向神灵祷告,把希望寄托于神灵,就如妈祖海上护航一样。这些信奉也促使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的深入思考。
四.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
在历史的推动下,妈祖文化不仅在宗教方面有其价值,在文学和经济方面也有其重要价值。在上世纪,妈祖信俗的学术价值就在学术界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把它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台湾学者李献的呕心沥血之作《妈祖信仰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学术代表。2001年天津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举办了“妈祖文化与沿海城市的兴起”学术研讨会,
会计工作小结考察和研究了妈祖文化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态势。而在经济方面,妈祖文化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湄洲当地老百姓回忆:时期,许多妈祖庙被摧毁,人们对妈祖的信仰自由受限,致使妈祖文化的传播受阻。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宗教自由政策使妈祖信仰得以重见天日。70年代中期,人们对妈祖庙遗址重新装修,展示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献资料和被隐藏许久的妈祖神像等。在“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其他习俗被列入省内遗产名录后,这些珍贵遗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被加以推崇,使得妈祖文化底蕴加深,这就进一步为开发妈祖文化旅游价值巩固了基础,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妈祖文化的研究。妈祖文化的学术研究也带动了妈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莆田湄洲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外加地理条件优越,自然风光优美,踊跃的外商投资,使妈祖文化旅游的开发更具优势。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和“福建最佳旅游目的地”。湄洲是妈祖的故乡,作为人们所信奉的女神,人们祭拜肯定是要来妈祖祖地来祭拜的,这样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湄洲岛妈祖庙烧香祭拜,大大提升了莆田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据统计,平均每年前来朝拜妈祖的信徒就达上百万,其中包括大量台胞。妈祖朝圣旅游已成为福建著名品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湄洲岛上都要举行盛大的妈祖祭典活动,俞小凡
这是湄洲岛作为妈祖信仰发源地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借助妈祖文化的优势,各类文化企业逐渐兴起,据不完全统计,相关企业就有5000多家,大量跟妈祖有关的艺术工艺品也横空出世,莆田工艺美术城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样就扩大了莆田经济市场体系。近些年来,妈祖文化与莆仙文化逐步融合,代表剧本有《妈祖出世》、《天妃降龙全本》等。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妈祖文化也借助着科技手段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在电视银屏上,比如《神医大道公》《湄洲岛奇缘》等等。尤其近年来湄洲岛先后成功举办了新春祈福文化节、妈祖文化旅游节、央视“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岸四地迎中秋”大型音乐会、“今宵月更圆”2009央视中秋晚会等大型节庆文化活动,增强了湄洲岛旅游的人文魅力,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观光,促进旅游收入。所以说,妈祖文化是莆田旅游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