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篆书”小传
一、甲骨文:翻药偶见龟甲痕,华夏文字启清晨
杨子为什么要打黄圣依
1899年的一天,为了教育事业在北京奔走的小说家刘锷(代表作是《老残游记》)去看望生病的好友王懿荣,当时的王算是大官,任任国子监祭酒,两个人偶然发现王吃的药里有一味叫“龙骨”的药药材上有纵横交叉的刻横,甚至还有朱或黑的线条,这两位对金石考古有极高素养的人经过精心探求,发现,所谓的“龙骨”,其实就是一般的乌龟壳或者牛的肩胛骨,而上面的刻痕竟然就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
(王懿荣像)
最简单的感谢话当然,甲骨文这样得以发现,有点传奇。其实,关于甲骨文,也有让人惋惜的事情,甲骨文还没有遇到刘锷和王懿荣这样的金石大家的时候,是以中药材的形式出现的,大部分收购药材的药商不要有刻痕的“龙骨”,觉得是残次品,于是,小屯村(“殷墟”的所在地,在河南安阳,“殷墟”的说法起自司马迁的《史记》)的农民就用小刀将上面的痕迹刮掉,以6文钱一斤的价格,将挖出的“龙骨”卖给药铺。于是许许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当作药吃进病人的肚子里,商代的文明史被人当药吃了,即所谓的“人吞商史”,商代的历史被人吃了一大部分……写老师的诗句
(甲骨文)
甲骨文出现之前,先民要想记录一件事情或者做数学计算,使用的方法是用实物来计算或记录比如手指、石头或者绳子打结,再或者树叶子上画痕迹这样的方式,后来据传说是仓颉创造了文字,人们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方式。《易.系辞下》里记载:“上古无文字,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个圣人是谁,无法考证。早期的陶刻、八卦等象形的符号是最早的记录符号里较成体系者,但仍不能算文字,因为文字有三大要素(即固定的音、形、义),这些符号式的刻画还不具备。
双线纽扣结武汉商场商建立之后,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为摆脱困境,避免自然灾害,他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到殷(今安阳小屯村),从“殷墟”发掘情况看,甲骨文在这个时期已相当成熟。甲骨文为王室占卜所用。那时候,很多自然现象人们还无从解释,于是一举一动都求助于天神,怎么求助呢,就是占卜,占卜的方法是把骨头经过修理整治、刮削收拾好以后,再在背面凿挖一个圆形的凹坑(到了西周有方形的),然后放在火上烤,烤的过程中会发出“噗”这样的声音(据说卜字的读音就是这样来的),烤来烤去,骨头就会在孔的周围出现不规则的纵横裂纹,卜者(其实就是巫师,
早期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通晓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建筑、军事、文学、艺术等知识)认为这就是上天的意思,他们依照裂纹来断定吉凶,然后他们把这种裂纹经过自己的吉凶解释后用朱笔写在这块“通灵”过的甲骨上,然后埋在地下,以求将来验证。已删除照片恢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