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及禁忌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及禁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挂荷包和拴五丝线
  挂荷包和拴五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以五为吉祥。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吃粽子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戴香包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而在广东,龙舟竞渡之前,要首先进行请龙、祭神的仪式。
  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去理解,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
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鲜为人知的禁忌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山东省高考改革
  4、端午期间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端午节防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端午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中国汉朝历史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张小斐是冯巩的什么人
  端午节的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茅台酒真假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寒食 古诗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及禁忌
>铝扣板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