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赏析】库尔贝《⽯⼯》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2017-11-14 16:56 艺术
《⽯⼯》居斯塔夫·库尔贝画的⼀幅画,1849年完成的《⽯⼯》,是库尔贝的重要代表作,也是现实主义代表作著名之⼀。此画不幸于1945年被烧毁,如今只有复制品留下,原藏德累斯顿国⽴画廊。
中⽂名称:⽯⼯
规格:160×259厘⽶
年代:1849年
五险是哪五种保险类别:油画、名画
馆藏地点:原藏德累斯顿国⽴画廊
在这⼀幅160×259厘⽶的⼤画⾯上,画家突出了两个和真⼈⼀般⼤⼩的⽯⼯。⼀⽼⼀少,穿着粗布⾐,脚蹬简陋的⽊底鞋,正在路边凿打和搬运⽯块。这场景是库尔贝在途中亲见的⼀幕,⽯⼯艰苦的劳活使他震惊了。1849年11⽉20⽇,库尔贝写信给他的朋友说:"我乘了我们的四轮马车到梅齐埃尔附近的圣·但
尼宫去。在路上我停下来看了⼀下两个在路旁打⽯头的⼯⼈。⽐这更充分地表现出贫困的场⾯,是不⼤容易碰见的。" 他决⼼去描绘他们。他把两个⽯⼯请到⾃⼰的画室,请他们做模特⼉。⾃⼰⼜到现场画了⼀些写⽣稿。为了强调这种野外修路⼯的艰苦⽣活,除了在画幅上犹如浮雕般⽴体地展现两个形体⾼⼤的⽯⼯之外,还在背景处添画了铜锅等炊具,周围则是⼀⽚荒凉不堪的⼭坡。在炙⼈的烈⽇下,两个⽯⼯就在道旁的沟边劳动。画幅的上部是遮顶的⼭岗,在右⾓⼭坡的后⾯,仅透露出⼀⾓蓝天。库尔贝说"我每天散步时都看到这些⼈。⽽且,这个阶级的⼈们往往就是这样度过⼀⽣的。
作品内涵
苏州景点库尔贝蓄意⽤⾼贵的油画艺术去描绘"⽯⼯",是否蕴有某种政治意图呢?不,1848年的法国⾰命尽管促使库尔贝对现实⽣活作冷峻的思考,但描绘这个场⾯仅出于⼀种对贫苦不堪的⼈民⽣活的深切同情。这幅画虽是在画室⾥请两位⽯⼯充作模特⼉画成的,但他是画家的亲眼感受,他以精确的写实⽅式,毫不夸张地突出两个⽯⼯形体,⽬的是寄寓形象以贫困、疲惫、听天由命、衰⽼和希望的思想主题。观众只要仔细鉴赏画上形象的真实的感性⼀⾯,就能⽴刻理解,库尔贝反映的⽬的,在于为他们呼吁。但也有⼈指出,他"⾃⼰并⾮有意或者只是为了指出⼀种不公正,⽽在这⼉提出了⼀个社会问题。"(狄德维尔的评语) 画上那个⽼⼯⼈形象⾮常感⼈。他跪着⼀条腿,在低头砸⽯块,对照⾝后那个年轻⽯⼯,他的劳动量似乎是超负荷的。再从艺术形式处理上看,画家以两个背朝着观众的⽯⼯姿势来展现,⽬的是要加强⽣活形象的偶然性,决⾮⼈为化,可是画⾯的构图显得不⼤平衡。观众只能注
意到⼈物的动势。正因为这样,画幅在沙龙展出时,使⼈顿时感到⼗分意外。⼀种可以说是熟视⽆睹的劳动场⾯,在这⾥反使⼈惴惴不安,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与⽶勒的《拾穗者》有某种共同的内涵。厦门市图书馆
库尔贝的《打⽯⼯》是内涵很深的⼀幅画作。情节发⽣在烤⼈的阳光下,在路旁的沟边,⼀⽼⼀⼩两名⽯匠背对我们,微微⼸起的脊背突出在⾼耸的暗绿⾊与⼟黄⾊的⼭坡前⾯,⼭坡⼏乎填满了整个画⾯,上⾯压着厚重的云层,只有⼀⼩⾓蓝天,出现在画⾯的右上⾓⼭坡的后⾯。卷边的帽⼦、铁锹、锤头、条筐、铝锅,年轻⽯匠⾝上的破绽、年⽼⽯匠膝盖上的补丁以及他庄严的表情赫然在⽬。画家精确⽽有⼒地表现。这种直⾯现场的真实感令⼈有⼤震撼,产⽣⼤悲悯、⼤叹息。世界之最有哪些
小企业做账因为库尔贝竟把⼀些"下等⼈的劳动"和"卑俗的乡下⼈"搬进了⾼贵的艺术殿堂。在⼀⽚攻讦声中,只有蒲鲁东独挽狂澜,赞扬这幅画"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画家的知友、民主主义评论家尚弗勒⾥也积极⽀持他的艺术,认为他将前途⽆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