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的意思《雅典学院》的美学鉴赏
2007/11/05 03:41 P.M.疫情开始的时间
国庆多少周年李光洁个人资料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中,如果说达-芬奇的艺术是以深邃,含蓄和富于理智而著称;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充满着雄伟,强力和激动的感动的话,那么拉斐尔的艺术所给予我们的则是优雅,和谐及完美。 汶川地震13周年众星发文缅怀 拉斐尔(Raphael Santi,1483--1520)于1483年出生于乌比诺城,他是画家乔凡尼-桑提的儿子并子承父业。后来师从佩鲁基,从佩鲁基那里,他学习到表现人物时如何做到自然和谐。在乌比诺城的时候,他比较欣赏比埃罗-佛兰切斯卡,并从他的绘画中成功地掌握空间的绘画技巧。在逗留佛罗伦萨期间,他遇到达-芬奇及米开朗琪罗。其时布拉曼特邀请他到罗马为圣彼得大教堂的工作当他的助手,结果拉斐尔的成功引起社会轰动。拉斐尔1508年至罗马,一直呆到1520年他去世为止。1517年他成功地接替布拉曼特成为圣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筑师。1508年拉斐尔被召唤到罗马,在罗马使拉斐尔一举成名的是梵蒂冈宫的壁画。这幅《雅典学院》。作于1510年,是他早期的壁画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收藏于梵蒂冈第一签署大厅。这幅《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的七种自由艺术——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聚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他们在自由地讨论,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神。画面中,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和音乐之神雕像,中心透视点的巨大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一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边向观众方向走来,其它的人如众星捧月一般围着他们,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总的看来,整幅壁画具有更加强烈的纪念碑倾向人物的性格描绘异常明确,有说法认为《雅典学院》的建筑背景受到彼得大教堂建筑规划的影响。它是所有文艺复兴时代纪念性建筑形象中完美的形象,是盛期文艺复兴精神最纯粹的表述。 彩和线条是画面结构的基础,而年轻的艺术家拉斐尔的画面里通常都洋溢着明净的光彩,柔和的光线及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在这幅画的上自然也有明确的具有代表性地进行了体现。这幅作品的彩处理得很谐调,建筑背景全是乳白的大理石结构,而人物的服饰有红,白,黄,紫,赭等彩交相辉映,同时高超的透视技巧增强画面的空间深远感,就连地面的图案,拱形的几何装饰结构都可以用数字的方法来计算,构图可谓严谨之极。拉斐尔的创作能力真是令人惊叹,难怪米开朗琪罗当面对拉斐尔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艺术家。”暖调的彩调配,给画面一个富丽堂皇的庄严的总体感觉。让欣赏画面的人们莫名地产生一种对这些伟大的学者的尊敬崇拜之情。彩的层次感也使一点不懂鉴赏艺术作品的人们觉得这是一幅难得的“好看”的画。 在这幅壁画中,拉斐尔把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学者和哲学家聚集一堂,他们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以希腊的两大学派一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中心,热烈的辩论向两翼和前景展开。这是对人类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历史上的所谓“黄金时代”的回忆。在这幅画中,集合了五十个以上的人物,但各人有各不相同的形态神情和活动,而且都是具有精神生活与内在修养的大学者的典型。画家利用拱廓作背景,构成宽广的空间,运用建筑的透视法则,延伸了壁面的深远感。他巧妙地利用半圆形的舞台镜框,展开纷纷议论的戏剧性场面。画家把众的人物与宽广的背景融成一体,显示出强大、均衡,并具有多样统一性的效果,可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媲美,这幅《雅典学院》被称为盛期文艺复兴的三大杰作之一。 这幅画作为一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产物,必然是要以一定的物质媒体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所体验和把握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和一般的艺术作品一样,这幅著名的壁画不是对自然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而是源于艺术家的实践与创造。而这种创造实在一种意识形态的驱使下才能实现。作为文艺复兴的实践者之一,拉斐尔在这幅画里就是融入了一种崇尚真理,歌颂智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崇高性也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美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成分。这幅画面所要表现的中心,或者说艺术家拉斐尔在其中倾注的灵魂是他对先哲的崇拜,对人类智慧的赞美,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而在我上个学期听朱淼华老师的《西方艺术史》课的时候,朱老师在评这幅画的时候,直夸拉斐尔是一个天才,他还在这幅名画上指出了一个不易被发现的细节: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人,而那个人居然像极了拉斐尔自己,如果拉斐尔真的是有意这么画的话(毕竟画是让别人评的,画家本人是否有意我们也不得而知,现在我们暂且就认为画的那个人就是拉斐尔他自己),那就是可以这么判断,拉斐尔希望自己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可以见证甚至可以加入先贤们的讨论,也就更能体现画面的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的强烈渴望。或许,正如有的评论员说的那样:只有足够自信的人才敢把自己与这些伟大的先贤放在同一个画面里。也就如前面所说的,这幅画在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强烈的里程碑意义。它要是被称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应该也不足为奇也是无可厚非的吧。虽然我不知道这么评价是否合适。 参考书目: 《文艺复兴的艺术》,作者:LUCIA CORRAIN 房子装修价格表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界经典美术鉴赏辞典》,2001年作者:朱伯雄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