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点The art viewpoint25
自己去雪乡游玩攻略
生的记录,说到立本“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青,目瞻坐宾,不胜愧郝”,由此可见,当时画家和画的地位都很低,并不被看作是和诗文一样能抒情达意的艺术。
梦到蛇是什么寓意
到了南宋初年,邓椿一反旧习,把绘画当作“文之极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转变了。因邓椿父祖皆喜收藏名画,所以他自小受家族藏画氛围熏染,培养了他独特的眼光。《画继》中说道:“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这一观点把绘画抒情写意功能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后来,随着文人画地位的逐渐提高,文人士大夫开始逐渐参与绘画作品的创作与品题,说明了绘画逐渐变成人们用于抒情的媒介,而不再禁锢于为帝王将相绘画或者为宗教习俗传教的工具。
中老年营养奶粉邓椿认为天地万物,凡是诗书文能表现的,绘画也能通过笔墨丹青来传达,这样就克服了绘画只有教化作用的片面性。邓椿还认为物也有神,要使画作气韵生动,就得传物之神。这是邓椿的发现,也是他对前人顾恺之、郭若虚等人观点的发展和继承。绘画若是只有“艺”而没有“文”,那便是工匠之事,而不是真正的画家。邓椿以是否有“文”来区别画与非画,也就是说绘画要有一定的内涵和韵味,这对当前的美术鉴赏活动也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笔者联想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绘画从一开始的原始图腾崇拜纹样逐渐被帝王贵族、宗教神学等用于绘画纪实传教的工具,后来在各种文人思想的冲击下,人们逐渐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需求,绘画逐渐转变为表达画家内心所想所感的工具。由此可见,中国画的内涵是不断积累、不断沉淀和丰富的。笔者认为,现代的艺术绘画早已不是原来的为宗教、为宣传而服务的了,当代的绘画家们应该把自己作品中的“文”放在首位,即是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内涵。联想到如今很多人在创作时只是依据着照片来画,虽是写实却少了一些韵味,显得死板僵硬。绘画比照片更有生动性的地方就是,绘画是通过了画家的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国画讲究的是“虚实相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画中的意境。所以绘画并不是把眼前所见完全画出来,需要有一定的取舍,才能体现其“文”。
二、独推高雅的鉴赏观
邓椿推崇逸品,以高雅作为他品鉴的标准。他“既不满
宋徽宗皇家画院推崇法度,审美注重法度和形似,画院的考试也是以此为评价的标准。《南宋画院录》中提到:“画以史称岂能逞玩好以娱心目哉。”由此体现出了画院作画的严格要求,叙述了画院的伦理功用,而且极力追求形似,以摹画为能事,排斥“以玩好之心娱目”。可是,这正是表现画家个性闪光和抒发情感的地方,所以画院里的画师们都变得毫无个性,只能算是“艺术工作者”或者是“流水生产的绘画机器”。
立夏的习俗是什么?邓椿提倡绘画应该跳出形似的狭小圈子,体现作者本身的“意趣”,尊重画家自身情感的表现和抒发。所以他不满宋徽宗的专尚法度,把逸格放在绘画鉴赏的首位。虽然他对崇尚法度有所不满,但是他从不排斥“形似”,只要立意绘画手法新颖,即便是画院的画也是值得肯定的。邓椿所指的“逸格”是既不拘泥于形似与法度,又不流于狂放、诡异的一种审美标准,他所提倡的高雅也是从“立意”上着眼的。在皇帝崇尚法度的年代,邓椿独推逸格、高雅的鉴赏标准,是站在时代前面的,是超前的意识观念,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冬至民俗有哪些邓椿《画继》中体现出了他独具高雅的艺术审美眼光,他也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出其独特观点。每位画家的风格、技巧各有特,但人的是格调有高低之分。格调是通过风格、技巧折射出来的审美意趣,而“逸品”的审美意趣源泉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人生体悟。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艺术创造中要注意“逸品”“格调”,要想让绘画中真正有“文”,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叶沁怡(1999),女,广东梅州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美术学。
申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