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情概况
一、自然地理
(一)、历史位置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有千峰万壑的吕梁山为脊,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93.3万人,辖11个地级市,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和中国古代文明、灿烂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二)、地形面积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全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
地貌类型,但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三)、山脉河流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平方公里的有 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 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周记500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70种。煤层气、铝土矿、珍珠岩、镓、沸石、金红石(含钛矿)、镁盐、芒硝、钾长石、钛铁、石灰石、长石、石膏、钴、铜等矿藏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的前列。目前,山西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2673.79亿吨,约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0%,故而有"煤乡"之称。
2、植物资源
山西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药用植军长级别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山西省森林覆盖率18.03%。
3、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陈翔有女朋友吗,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褐马鸡为我国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鸟。
二、行政区划
(一)、人口民族
山西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全省总人口3593.3万人。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0.3%,分布在全省118个县(市、区)。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满族与蒙古族。
(二)、行政区划
山西省辖11个地级市(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11个县级市(古交市、潞城市、高平市、介休市、原平市、孝义市、汾阳市、侯马市、霍州市、河津市、永济市)、23个市辖区、85个县。
三、历史名人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毕士安、王琼、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业、薛仁贵、狄青,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星,放射也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四、个人简历封面制作旅游资源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
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多资多彩的旅游资源。“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的11.5%,位居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集千年之萃。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云冈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加上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共同组成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山西还有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晋中的民间社火、临汾的威风锣鼓、运城平陆的地窨院、忻州河曲的乡曲民歌等等,都是古老文化的凝聚与沉积。近年开发的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馆,集中反映了晋南、晋中、晋北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义风习、民间工艺和文化娱乐,成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康梓兰2011年,山西省接待海外旅游者155.3 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5 亿人次,分别增长19.2%和19.8%;旅游外汇收入5.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305.1 亿元,旅游总收入1342.6 亿元,分别增长22.1%、24.0%和23.9%。
五、国民经济
(一)、生产总值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1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1.4亿元,增长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6577.8亿元,增长16.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2%;第三产业增加值3880.9亿元,增长8.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974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796美元。
(二)财政收入
2011年,全省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财政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效益明显提升。全省财政总收入2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13.2亿元,增长25.1%。
(三)基础建设
2011年,山西省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西客运专线、
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773.中秋祝福语 简洁大气20207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003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和吕梁、临汾、五台山机场新建工程进展顺利。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部建成,引黄北干工程如期实现引水到大同、朔州的目标,"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全面启动,规划五年投资1000亿元的水利建设高潮正在兴起。新增电力装机8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5300万千瓦。煤炭交易中心、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省城十大建筑全部竣工,成为太原新的地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核一圈三"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省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2011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3%。
(四)农业
2011年,山西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年"三农"投入达到650亿元,增长20%。实施灌区建设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双十强农惠农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93万吨,比上年增产9.9%。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扶持42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29亿元,增长23%。
启动实施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又完成了20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又有20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22个县(市)开展了扩权强县试点,县域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工业
2011年,山西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曾经一度被全国高度关注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结束,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现代化大矿时期。煤炭产量达到8.7亿吨,增长17.7%。全面启动非煤矿山、焦化、钢铁和水泥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食品工业。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893.4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268.2亿元,增长34.1%;实现利润1200.6亿元,增长40.4%。
(六)交 通
1、铁路
2011年,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773.7公里,全省铁路货运量 72693.7万吨,铁路客运量6218.8万人。
2、公路
2011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3.5万公里,公路密度8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5公里,在全国排第7名,比上年末增加1003公里。全省实现了省会到地级市3小时高速通达,82%的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太原、阳泉、运城、晋城4个地级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基本消灭了差等路,93.5%的国道、81.7%的省道达到了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所有乡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和客车,69.4%的建制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全省公路货运量6.52亿吨,客运量3.29亿人。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运送旅客23亿人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