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详细解析版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 凡 一 言 一 行 之 可 纪 述 者 靡 不 旁 搜 广 辑 因 文 析 类 以 成 一 家 言 其 大 要 采 诸 序 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不 敢 妄 缀 一 词 ,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掖今世说业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解析】首先要读懂这段话表达的大意:《今世说》一书成书过程及其特点。然后借助断
句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断句。1.据语感,定句读,先将短文读两遍,根据文段大概意思,凭直觉断句。2.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方法,这也为我们断句提供方便,如“旁搜广辑/因文析类”等句的断句可用此法。 3.虚词,定句读,“以” 、“其”、“而”等虚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者”、“也”、“焉”等虚词常用在一句话的结尾。运用上面三种方法,基本可解决本题断句问题。最后再依据要求,检查是否是5处即可。 
附:翻译 
我的朋友杭州人王子丹麓,亲手编撰《今世说》一书,他效法刘义庆编写《世说新语》的方法,只稍微删减了它的条目。我接受他的书并阅读它,自从清朝建立以来,上自名高位重的辅臣,下到隐居山野的隐士、舞文弄墨的读书人,大凡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以记录叙述的,他没有不广泛搜集编辑,依据文章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来成就一部独立完善的著作。其中关键之处都采用流行世间的各种序、记、杂文等,而不敢胡乱添加一个词语,他就像这样详尽谨慎不怕烦琐。 
2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_________ 。 (1分)   
柳岩前男友【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平时阅读积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刘义庆 
陆仙人个人资料【解析】中小学课本中有选自《世说新语》的课文,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等。作为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笔记体小说的作者,学生应该熟悉的。 
22.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解析】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注意:点要全,不能有遗漏;虽无字数要求,但是概括题,字数不能多。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D)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〇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
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内容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A  D 
【解析】A项是考查考生对关羽人物性格的把握。旧战袍是刘备所赠,关羽曾说旧战袍穿在外面,看到它,就好象看到刘备本人一样。关羽这一行为表现他的忠义性格,时刻不忘兄弟情义。A项说法没能扣住人物性格,理解想当然,表面化。 
D项考查考生对《哈姆莱特》戏剧结构的把握。戏剧讲究情节结构的紧凑和矛盾冲突的集中,《哈姆莱特》是以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小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复仇线索展开故事的。第一幕开场时是写老哈姆莱特鬼魂的出现,通过鬼魂的诉说,王子哈姆莱特知道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的经过,从而引发哈姆莱特复仇的欲望,形成全剧复仇的主线。老哈姆莱特被杀害作为次要线索是揉合在主要线索之中。同时哈姆莱特听了其父亲鬼魂的诉说后,仍心存疑虑,先是装疯,后用“戏中戏”方法来确定了真凶就是叔父;接着开始寻复仇的机会,但由于内心犹豫,几次失去良机;最后他在决斗中刺死克劳迪斯。D项对戏剧结构的把握有误。  浩翔的意思是什么
24.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5分)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体会作品中重要情节(细节)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1)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2)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
欢喜。  高允真
陈楚生资料【解析】(1)解答第1问,有两个途径,一是对作品内容非常熟悉;二是弄懂“篾片”含义,结合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作合理的推断。前者玩的是硬功,后玩的是技巧,这里重点说说后者。篾片,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称清客。荣国府里贾政就养了不少篾片相公,著名的有詹光、卜固修、程日兴、单聘仁等,当然他们都是男性。题目中问的是“女篾片”,荣国府里具备“篾片”条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妇女不止一个,如薛姨妈就算一个。但这里的“女篾片”地位不高(丫鬟鸳鸯都敢取笑),又不是常住荣国府(今儿也得了一个)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姥姥。刘姥姥在本回目中就凭她的世故和机智,以俗绝妙绝的行令,逗得老老少少的贵族妇女们和丫鬟婆子大笑不止,让她们痛痛快快地开了一次心。知道是谁了,调动考前储备的知识,第2问也就不难解决了。 
值得关注:古典名著常常有不同版本,我们考生阅读的版本有可能是多种,我们命题时一定要关注各种版本,要避免因版本不同而说法不同,给考生答题带来困难。本题所选文字在胡适藏本(程乙本,汪原放标点)是这样说的:“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
有一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文中没提到“篾片”与“女篾片”这两个名词。 
(2)解答这一题,首先要弄清翠翠说这话的背景:翠翠在傩送家楼上观看龙舟赛时,听到旁边有人议论王团总的女儿要和傩送结亲并以新碾坊作陪嫁一事,翠翠心中不自不觉地产生一种烦恼和忧愁。面对失足落水的傩送和了多时才泅水而来的大黄狗,翠翠就把这种烦恼和忧愁转移到傩送身上。她说的这句话,是一语双关,表面是责怪黄狗乱跑与落水,实际上是责怪傩送,至于责怪傩送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其次要关注黄狗的特殊意义,黄狗在《边城》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是翠翠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是一个忠诚的卫士,有人称黄狗“是翠翠和爷爷身边的孤独守望者”。在翠翠已感到傩送对自己有意情况下,这句话中又拿黄狗来说事,也传达翠翠一种欢喜的心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 
25.“声”“气”分别指什么? “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 (5分)   
梁朝伟的身高【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细读第1节,注意筛选、分析、整合相关词句,即可得出答案。 
26.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 (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弄清“凑合”(拼凑、迎合)的对象与“做作”的内涵。联系文中相关语句,不难看出“凑合”的对象有两种:一是各种艺术手法,二是自己的情意。与之对应“做作”的内涵也有两种:一是写作不自然,二是虚情假意。这样答案应为两点:(1)如果用自己的情意去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结果文章的写作就不自然了。
(换种说法:文章写作要求“内容”统领“形式”,“内容”和“形式”要和谐统一。)(2)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随意拼凑自己的情意,结果文章表现的情感就成了虚情假意,文章是写不好的。(换种说法:为赋新词强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