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的下一句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策略
摘要:“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它指向对基础教育生态进行系统性重塑,把“剧场效应”的恶劣影响降到最小,也指向推动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共识。改革大刀阔斧地推进,必然会与学校的教学模式,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发生冲突。
关键词:“双减”背景;家校;育人工作;策略
引言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目前所呈现出来的作业管理冲突、考试管理冲突以及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都对落实“双减”政策、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双减”背景下家校育人观念的冲突
太湖在哪个省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减少考试次数、减轻过重校外培训负担,这些都是好事。教师如果违背相关政策要求,家长当然有权利反馈和投诉。否则,政策要求可能就难以落地。但也的确还
有不少家长对政策抱迟疑的态度,还没有从教育方式的状态中走出来,他们担心作业少了、考试少了、校外培训少了,孩子学不到东西;更担心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依然有家长感到不放心。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家长还在执着于校外补课,有的家长把“题海战术”为学习宝典,认为练习越多,知识掌握越好,成绩也会越高。因此,许多家长和孩子陷入一个误区,花费大量时间做了大量练习题,而采取机械式的学习方法往往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大大下降,对做题产生负面情绪,效果适得其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在中高考竞争压力居高不下、社会竞争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家长的担忧、急迫、焦虑等情绪都可以理解,由此而形成的种种冲突也属于正常。但这些行为却可能阻碍改革落地或者消解改革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家校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策略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冲突,源于部分家长错把手段当成了目标,而又把教育的目标窄化为分数。作业也好,考试也罢,都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监测学情、巩固学习成果的手段,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而这也恰好是“双减”政策所期待达成的目标。缓解家校冲突,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需要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升级,也需要家长的教
育理念升级迭代,正确认识“双减”政策的意义,理解和支持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如何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本文笔者将围绕家长、学生和学校这三方面阐述有效应对策略。
(一)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和人才观
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问题家长,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家长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提升自己,进而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结合家长实际,探索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模式,转变家长不科学的家教观念,更好地促进家校联系。家长要认识到:减少作业总量、减轻考试负担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躺平”,而是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大量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把孩子从频繁的考试和追逐分数的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养成学习习惯、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积淀人文素养、探索兴趣爱好开发潜能,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竞争做准备。作业只是手段,学习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分数,如果能通过作业设计提质、考试管理优化让孩子“吃饱”“吃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还要去搞题海战术、应试训练,还要以违背教育规律、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方式去竞争呢?为了引导家长转变教育
我心永恒原唱观和人才观,学校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提高家长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第一,召开专题家长会,引导家长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科学的教育理念加强理解认同,努力杜绝“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在家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第二,开展问卷调查,到家庭教育的真问题。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到家庭教育面临的真问题,并聚焦问题形成校本化举措,如坚持常态化家访、追踪重点学生家庭,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把教育情感带入孩子家庭,把问题解决在家庭现场,增进了家校互信,形成了育人合力。第三,开展家长讲堂,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定期举办“家长讲堂”,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知识与职业优势,请家长们为学生进行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技术发展、职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主题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第四,开设亲子课程,助力形成健康亲子关系。班主任和学校心理教师结合在教学中发现的亲子问题,设计亲子沟通主题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将了解到的学生问题及时反馈家长,促进了亲子沟通。第五,建构家委会,拓展家校沟通渠道。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出面组织的家长教育团队。家委会的成立,拓展了家教指导的阵地,提高了家长素质和教育指导能力,促进了家校协同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赋予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和评价权。
贯彻“双减”精神,关键是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贯彻落实“双减”工作,不仅要规范2022年端午节祝福图片
学校教育和培训教育,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只有家长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减负。因此,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导向,不盲从、不攀比。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成绩,更要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必备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技能的培养与教育。
(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上曾经有这样的报道,采访的对象是学生,问他们你最喜欢的是谁?他们的回答是李晨、赵丽颖、范冰冰、易烊千玺等最热门的明星。可对于为祖国发展事业而奋斗的英雄,如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舍半生无私奉献给茫茫大漠的樊锦诗等无人问津。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出现了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当今社会复杂的环境,父母和教师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和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言传身教,要时刻把握教育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孩子一起认识新事物、新规律,遵循规律、应用规律,和孩子一起探索和认清未知世界内错综复杂、乱象横
生的现象,不被其所迷惑、所误导、所困扰。培养孩子爱国奉献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价值信念和培养良好习惯,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关注和正确引导学生的本身为出发点,家校协同开展育人工作才能取得成效的前提。
好听的复姓(三)学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要化解家长的担忧、弥合家校之间的冲突,迫切要求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变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双减”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绩去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并引导家长改变短视化、功利化的教养心态。也就是说,要让家长看到作业少了、考试少了、校外培训少了之后,孩子的学习更高效了、身心更健康了、成长后劲更足了,孩子的成长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但做不好这一点,家校协同就会出现问题,改革成效也会受影响。此外,化解家长的焦虑,帮助家长坚守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生态重塑,还需要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深化、社会用人评价导向的变革,让人才成长通道更多元、更宽广,形成人人能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结语
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还需要家长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积极充当学校教育有益助手的同时,尊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自主权,恪守家校协同育人的边界。不越界、不越位,各尽其责、各履其职。学校和家庭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出发,携手育人,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曹连喆.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的中小学生减负政策探析[J]. 教育探索,2020(8):4.
[2]王贤文,周险峰.学业负担治理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2021,23(3).
[3]李根.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J]. 教学与管理,2022(20):3.
>母亲节信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