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示的成语故事三篇
有启示的成语故事一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
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
刘一曈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
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仅仅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
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能够奔跑于疆场,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
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
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
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
拿着这本书到处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一无所获。又
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
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到一匹
千里马,仅仅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
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
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
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事物。
有启示的成语故事二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
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
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
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
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
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杨乐乐整容前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
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
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
己的小本领。
有启示的成语故事三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
奇葩说马剑越怀孕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因为他对
马的研究非常出,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一直到现在。
一米等于多少尺怎样升级qq空间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
说明,千里马少有,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
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
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
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
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
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
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
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
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污到你那里滴水不止的短句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
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
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很多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