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
一、选择题
之间的联系加强②长期分裂战乱,统一是人心所向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④各地区经济文化制度趋同,交通很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谁
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一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地联系加强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材料表现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的生产生活环境4、秦始皇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5、你认为下面的叙述,哪项不符合史实
A.公元前202年某日,小苏在咸阳用篆体字写了一封信
B.公元前228年某日,一官员称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任命张某为郡尉,并赐他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6、通过对本课学习,你认为对秦始皇的评价应着重于
A.开拓疆土B.统一中国C.统治残暴D.君主专制
7、在历史课上,有四位学生对“玄武门之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点错误
A.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B.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自私和残忍
C.说明传统的皇位承袭制度有缺陷D.对唐初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8、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
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9、下面有关唐太宗处理的历史影响,概括最全面的是
A.使中西陆上交通发展起来B.保证了唐朝边疆的安全和政局的稳定
C.促进了边疆和内地经济文化的发展D.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0、唐太宗经常开导臣下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对
此深刻感悟的史实是
A.唐太宗时众多贤臣进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11、下列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治”意指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措施。B.是唐朝历史上的全盛时期C.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调整政策D.唐太宗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根本原因
12、唐太宗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表现在①以魏征为镜,借以观身②用君舟民水来提醒自黄磊睡学生最多
己③时常记住自己的过失④晚年作《帝范》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3、当老师为学生归纳康熙继位面临的形势时,不应列出
A.鏊拜专横跋扈,结党聚敛 B.沙俄侵入黑龙江地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坚持抗清D.三藩叛乱祸及中原
14、康熙帝取得对①三藩②台湾郑氏集团③噶尔丹斗争胜利的时间顺序是
A.③②① 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
吉川日奈15、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深远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确保社会C.打击外敌入侵D.体现皇帝权威
16、据《清史》记载,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仅“引数骑逃去”。其战争的性质是
A.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B.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
C.巩固统一的平叛战争 D.争夺北方统治权的战争
17、《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缓和了边界地区的紧张形势 B.中俄之间可以合法通商
C.中方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D.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领土18、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是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康乾盛世D.同治中兴
19、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2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
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21、通过专题一的学习,你认为秦始皇建立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丞相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皇帝制度
22、“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上班路上算工伤吗
属于首创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近代思想家谭嗣同评论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意指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是俞晴红诱惑
A.秦的暴政成后世统治者警示B.秦朝确立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模式C.秦朝郡县制影响中国两千年D.清朝君主专制和秦朝本质相同
24、嬴政极有雄心壮志,对内铲除嫪、吕集团,对外统一中国。他的“成功”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志当存高远B.富贵于我如浮云
C.藐视天下,唯我独尊 D.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25、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6、“贞观之治”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A.推动封建文化继续发展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唐盛世局面奠定基础D.有利于社会稳定
27、作为一代“明主”,唐太宗为以后封建统治者树立了榜样,这里不包括
A.勤政爱民B.重用贤臣C.虚心纳谏D.信道求仙
28、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C.减少决策失误D.维护封建统治
29、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国家统一与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C.唐太宗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人民众辛勤劳动为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
30、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
A.打败东突厥,威震北方B.派兵北征,各族臣服
C.实行开明的D.帮助北方各族建立政权
31、康熙继位之初面临的直接威胁是
A.鳌拜势力B.三藩叛乱C.台湾问题 D.沙俄侵略
32、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③“尊孔”利于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3、注意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原则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理C.维护了国家主权D.巩固了清朝海防34、康熙帝统一台湾后,“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为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
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台湾主要出产粮食和食糖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处理的主要特点是
A.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B.反对殖民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C.设置机构,处理民族事务D.册封少数民族领袖,加强管理
36、某校师生计划利用暑假实地考察康熙帝打击噶尔丹的古战场,请你指示正确的去
向
A.新疆南部 B.黑龙江流域C.云南、贵州D.内、外蒙古地区
37、清朝初年处理少数和唐朝相比,本质不同是
A.实行怀柔政策B.进行军事征服C.维护国家统一D.实行和亲政策
38、17世纪末,中英两国对比,英国明显走在前列,主要表现是高晓松作品下架
A.实行共和政体B.社会稳定C.传统文化先进D.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二、材料解析题
39、材料1: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2: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3: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
问题:(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1、材料2、材料3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的灭亡有无关系?结合材料,应该怎样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40、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旧唐书·马周传》
回答:(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41.(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2)没有关系。
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42.参考答案:①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1分)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2分②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2分) ③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1分) ④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1分)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1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2分
专题综合复习
【思维拓展】
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是否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持社会。
(3)是否制定积极的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关系,改善生产条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改善,加强民族联系,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对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的认识
(1)原因: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原因: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政策;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居安思危;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政局方面,政治清明,社会;采取开明的,正确处理;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广大人民的劳动生产活动,为盛世出现提供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对盛世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2)表现:一般都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实质: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
(4)前景: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
3.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的辨证关系
(1)“时势造就英雄”
历史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解决的社会课题是时代提出来的,他们的活动舞台是时代提供的,他们因为顺应了时代要求,代表了人民愿望,因而脱颖而出成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因此不能过分夸大个人作用,以免走入“英雄史观”的误区。
(2)“英雄影响时势”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提供的往往是发展趋势,而杰出的历史人物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知识和出的能力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历史发展往往起着加速甚至是跨越式的推动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肯定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4.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本专题所列三位皇帝都对建立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重大影响,使该制度成为我国古代基本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
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断独裁。中央集权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原因:是由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
影响: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完善于汉唐,对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总体起积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社会进步,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和反动。
【综合链接】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表现
>草药大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