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旅游管理班 符意倩
一、旅游资源的环境调查
1、昌江县旅游资源现状环境调查
⑴自然环境调查
◎昌江县的区域概况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成长条形,由中部山区伸向海滨。全县面积1596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黎族人口占33%。县政府驻石碌镇,全县共辖8镇4乡,境内有5个国营农林场。境内山岭主要有猕猴岭、雅加大岭、南峰山、狗岭、毫肉岭、坝王岭等。其中猕猴岭海拔1655米为境内最高峰。昌江地处热带北缘,背山面海,山清水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矿藏种类居全省之首。有昌化、海尾、新港、沙鱼塘等4个渔港,近海有著名的昌化渔场,鱼类资源丰富,有绵延不断的浅海滩涂6.8万亩,是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好基地。
昌江旅游资源独具特,是海南亟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有美丽的棋子湾海湾胜景、皇帝洞仙境、七仙岭温泉、霸王岭原始森林、长臂猿自然保护区等风光旖旎的旅游景点,使昌江被规划为海南岛西部旅游中心。位于海南岛西北偏西部,东与白沙县毗邻,东北部隔珠碧江同白沙县,儋州市相望,南与乐东县接壤,西南与东方县以昌化江为界河,西北濒临北部湾。
昌江县地图
◎昌江县的气候条件
昌江黎族自治县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3℃,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1676毫米,雨量分布:东南山区1600至1800毫米,南北沿海地带900至1200毫米,每年50580是哪里的区号月至10月为雨季及台风季节,年平均台风次数3.3次,但风力不大。气候暖热,干湿季明显,全年无冬,终年无霜,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000至6000小时。日温差小,大气污染少,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发展名特优水果、反季节瓜菜等热带高效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昌江县的地质地貌
昌江县背山靠海,南高北低,东南至西北由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平原逐级下降。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谷地、台地、阶地平原、沙滩等6种。山地占34.3%,丘陵占11.8%,谷地占6%,台地占20.7%,阶地平原占22.6%,沙滩占2.8%,水域占1.8%。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西北海拔30米,东南高达1654米。地貌为西北平原,中部台地,东南山
区。境内山岭主要有猕猴岭、雅加大岭、南峰山、狗岭、毫肉岭、坝王岭等。其中猕猴岭海拔1655米为境内最高峰。
◎昌江县的水体环境
全县有大小河流17条,总流域5381平方公里,已建成蓄水工程38宗,设计总蓄水量3.2亿立方米,其中省内四大水库之一的石碌水库库容量为1.42亿立方米,总产量9.2亿立方米。县境南、北部分别有昌化江和珠碧江两大河流沿境界注入北部湾。其他主要河流有南绕河、七差河、石碌河、青山河、纳风河等。总长244.35公里,集雨面积1625.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9.1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85万千瓦。昌江县总供水量为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7%,地下水源供水量0.06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根据2005年统计,昌江县总用水量为1.97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量1.8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为0.12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为0.002亿立方米。全县地表供水量中,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水源均为Ⅱ、Ⅲ类水,其中Ⅱ类水占95%以上,农村生居和一般灌区用水水源均能满足其水质要求。
昌化江源头水保护区起于河源,止于通什番阳镇,长7公里,为源头水河段,段区建有省
昌化江源头水保护区起于河源,止于通什番阳镇,长7公里,为源头水河段,段区建有省
级五指山热带原始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现状水质Ⅰ类,水质管理目标Ⅰ类。水质控制点番阳;昌化江中游乐东保留区起于通什番阳镇,止于永明乡,长30公里,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状水质Ⅱ类,水质管理目标Ⅱ类,水质控制点永明乡;昌化江中游乐东鱼有舌头吗图片-东方开发利用区起于永明乡,止于叉河镇,长87公里,该区兼有饮用水,农用、工用景观用水等功能需求。区内建有大广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现状水质Ⅱ类,水质管理目标按水功能二级区划;昌化江下游东方-海口开发区起于叉河镇,止于入海口,长36公里,该区建有工业、景观、渔业、农业用水等功能需求。现状水质为Ⅱ-Ⅳ类,水质管理目标按水功能二级区划。
石碌河集雨面积546平方公里,长59.6公里,共划分2个一级水功能,其中一个保护区,一个开发利用区。石碌河源头水保护区起于河源,止于白沙金波农场,长28公里,源头水段,该区建有坝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现状水质Ⅱ类,水质管理目标Ⅱ类。水质控制点金波农场;石碌河昌江开发利用区起于白沙金波农场,止于昌化江入口,长31.6公里,源头水段,该区兼有饮用、工用、农用用水等功能。段区内建有石碌水库,空置面积353.6平方公里,总库容1.4亿立米,是昌江县城和石碌铁矿的供水水源地,该区现状水质为Ⅱ-Ⅳ类,水质管理目标按水功能二级区划。
石碌河集雨面积546平方公里,长59.6公里,共划分2个一级水功能,其中一个保护区,一个开发利用区。石碌河源头水保护区起于河源,止于白沙金波农场,长28公里,源头水段,该区建有坝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现状水质Ⅱ类,水质管理目标Ⅱ类。水质控制点金波农场;石碌河昌江开发利用区起于白沙金波农场,止于昌化江入口,长31.6公里,源头水段,该区兼有饮用、工用、农用用水等功能。段区内建有石碌水库,空置面积353.6平方公里,总库容1.4亿立米,是昌江县城和石碌铁矿的供水水源地,该区现状水质为Ⅱ-Ⅳ类,水质管理目标按水功能二级区划。
本县内设计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52亿立米。年需水量为1.9904亿立米,其中农业年需水量1.5404亿立米,工业年用水量2900万立方米,城乡人畜饮用水年用水量1600万立方米,从供与求看分析,需水量大于供水量,相差1704万立方米。
京东618什么活动◎昌江县的生物环境
全县森林面积56.12万亩,其中天然林39.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曾获“全国城镇园林绿化先进单位”。
斧头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林木茂密,是动植物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除了生长着鸡毛松、陆均松、油杉、苦梓、花梨、红椤、坡垒等名贵树种外,还生长着大量的名贵药格,如益智、巴戟、灵芝菌、凉姜、鸡血藤、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等。观赏植物更是不胜枚举,仅是幽香雅丽的兰花就有70多种,野生油料植物也较为繁多。山间生长着为野生动物提供主食的繁多野果树,如馒头果,山石榴、山竹子、黑墨子、青果榕、高山榕、山橄榄、山荔枝、山芒果、山芭蕉、红毛丹等。这里的森林层次较多,结构复杂,大型的蔓类植物和附生植物极为丰富,它们相互缠绕攀附,有些在茎上开花结果,有些藤叶组成团团簇簇,往往构成繁花绿叶、似锦似画的"空中花园"眼泪中的名字。浩翰的林海,皆是繁茂的林
木和萋萋的芳草。
保护区里环境幽静,野果累累,水草丰盛,是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乐园,这里栖息着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长臂猿、云豹、黑熊、水鹿、穿山甲、巨松鼠、椰子猫、灵猫、果子狸、飞狸、山猪、孔雀雉、啄木鸟、猫头鹰、鹧鸪、原鸡、杜鹃、画眉、白鹇鸡、八哥、鹦鹉、喜鹊、太阳鸟等,故有"动物种储存库"的美称。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山岳连绵,峰叠翠,林海浩渺,古木参天,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热带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珍贵的巨蜥、云豹、黑熊等6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热带兰花、馒头果、山石榴、山竹子、乌墨、青果榕、山橄榄、毛牡丹和野荔枝等珍贵植物。
⑵人文环境调查
◎昌江县的历史沿革
昌江古称至来,后称昌化,为汉武帝开拓之疆域。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至来县,属儋耳郡地,昭帝年间属珠崖郡地,东汉建武帝年间属崖州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
07年),改为昌化县(将至来县拆义伦、昌化、吉安三县,昌化、吉安设在今昌江县境内)。唐贞观年间撤昌化,置吉安县,辖于岭南道,五代属儋州,归南汉。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废昌化并入藤桥镇,元丰年间复置昌化县。元、明、清因之。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昌化县易名为昌江县,隶属广东省管辖。1949年1月,昌江县与感恩县合并为昌感县。1958年12月,昌感、白沙、东方三县合并为东方县(时称东方大县)。1961年6月,三县分设,新置昌江县。1987年12月30日,改名为昌江黎族自治县,1988年4月海南建省后,直辖于海南省。昌江境内,世居着汉、黎、苗等民族。现辖7个镇174个自然村,其中黎族村庄103个,设有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69个。全县人口23万。
自古以来,昌江县城屡经变迁。西汉置至来县,县治设在今昌化镇旧县村,宋代昌化县移昌江二水州中(即今东方市四更镇旦场村东侧),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又迁千户所(即今新城村),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84年)又重迁回昌化城。1961年6月后,昌江县人民政府一直设在石碌镇。石碌镇以石碌岭得名,1964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昌江县县城。石碌镇位于海南岛西部距海口市190公里处,坐落在石碌河中游,原是黎族居住的山区,300多年前因在此发现铜矿,民间开采,始有儋州人迁居,尔后迁
居者众,设店营商,渐成集镇。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南铁矿得恢复建设,集镇不断扩大,经济日趋繁荣,经过几十年得开发建设,石碌镇如今成为昌江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从此,昌江成了海南西部对外经济交往得一个重要"窗口",海南西部的开放地带逐步形成。海南省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勾画出了具有海南特的“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业格局和发展蓝图。昌江的目标是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成全省的重工业区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并为琼台经济合作开辟出一条新路。
◎昌江县的经济状况
2006年,昌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达8000余元;昌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8个乡镇中6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物价水平不高 ,消费水平也低;昌江城镇化水平达到31%;昌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全省40%左右。近来昌江县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地方财政也能有充裕的资金支援农村建设和农业基础性投入,为当地传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近几年昌江农业的发展,得益于昌江工业发展的扶持,昌江已基本走上“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奔小康之路。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1亿元,而工业增加值就达21.43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50.9%。
◎昌江县的社会文化环境
昌江县是黎族自治县,是黎族同胞们的聚居县之一,他们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他们使用黎语,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众兼通汉语。2007年昌江县行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看病就医。2008年该县发放各项支农惠农补贴及保险资金2908万元。完成了一大批农村公路、农田整治、农用沼气池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昌江县将遵循海南省委、省政府“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不重复建设”的要求,发展资源工业和循环经济,并借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强,政府才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建设,解决农民的低保、就医等问题。由于昌江还处于未完全开发状态,所以这里的民风淳朴,人们的生活模式简单,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单纯。
2、昌江县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
⑴昌江县旅游资源类型
昌江县的旅游资源类型主要有
◎生物景观(树木,野生动物栖息地):霸王岭,斧头山自然保护区
◎地文景观(地质地貌过程行迹):皇帝洞,昌化岭,昌江地下宫(霸王岭景区)
◎水域风光(天然湖泊与池沼):棋子湾,海尾湿地公园
◎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石碌铁矿
◎人文活动(民间民俗):黎族文化
大快朵颐◎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王下洪水村——最后的茅草屋部落
党员发展工作总结(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古昌化城
⑵昌江县旅游资源规模
◎旅游资源的数量:大约十个
◎旅游资源的分布范围:昌江县的旅游资源分布的范围不大,基本上集中在石碌与昌化两个镇上。其余的都零星地分布在海尾镇,昌江南部的王下乡。
◎旅游资源的分布密集程度:昌江县的旅游资源分布还是很密集的。资源之间相隔比较近,大多集中在一个区域。
⑶昌江县旅游资源组合结构
★从资源类型上来说,同一类型的资源相隔比较远,如棋子湾与海尾湿地公园,昌江地下宫与昌化岭等,都相距较远。
★从资源空间上来说,资源组合得比较好,同一个地区包含的旅游资源类型就比较多。例如,昌江地下宫,石碌铁矿,霸王岭热带树林等不同类型的资源都在石碌镇上。
⑷昌江县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
①旅游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情况:昌江县已开发的成熟的资源比较少,如:棋子湾,霸王岭,皇帝洞等等。
未开发的资源还有一些,如:昌江县的人文方面的黎族文化风俗就还没有被注意到。潜在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都在等着我们去开发。
◎资源现状分析:
★昌江的资源在海南岛是富裕的,称得上是“宝岛资源之都,热带果品之乡”。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山有海有石有洞。
★昌江的旅游资源的利用基本上属于初级水平,缺乏文化包装和品牌动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