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张翰陈乔恩
2、过程与方法: 北京故宫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国庆标语大全 1.角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
房花烛夜。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小组讨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教师总结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别是: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过渡: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科举制在唐朝
是怎样完善的?
张天志咏春原型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学生甲: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学生乙: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举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
学生丙: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用多媒体打出板书内容,让学生思路清晰)
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新进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曲江参加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
3.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过渡):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由学生讨论后整理得出如下结论
⑴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
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
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
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发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发展,使唐文学达到很高水平。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讨论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感想。)篇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婺源油菜花最佳观赏时间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
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为 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课前预习题
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都可以许多 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 。
2、隋文帝:隋文帝开始用。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合格的 可以做官。
隋炀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 的看法,按 选拔人才。 我国 正式诞生
3、a、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增加。
b、武则天:开设;设立。
c、唐玄宗:唐玄宗时,
4、科举制改善了制度,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科举制促进了 的发展,士人 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 ,大大有利于 的繁荣。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 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三位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谁?(学生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他们在位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善于用人)。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的呢?(学生回答: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是它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
一科最为重要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我提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叫做科举制度。那么在科举制产生之前实行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即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在当时做高官的基本条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
卑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让学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那该怎么解决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呢?
二、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
请同学阅读课本17——18页的内容,出在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人物,他们做出了什么贡献?并完成下面的一张表格。
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包括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臂力骁壮等,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在家兼职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第。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③唐太宗: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唐太宗时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例如,进士科考试,每年应试的人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的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之一二。由于就举的人多,而录取的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是很年轻的了,仍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人居
多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正因如此,进士及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一旦考中就飞黄腾达,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