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综合知识
台风源于热带气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平均为一周左右,短的只有2-3天,最长可达一个月左右。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 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等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登陆陆地的热带气旋会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
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大量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赤道辐合带中,赤道辐合带的北侧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引 导,向偏西方向移动,这类热带气旋常会在我国东南沿海至越南沿海登陆。有时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当热带气旋移动到副热带高压西缘时,受那里的偏南或西南气流引导,热带气旋会转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登陆我国鲁辽沿海或朝鲜、日本,甚至在日本以东洋面上北上。
台风的分布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1 南海中北部的海面
2) 菲律宾岛以东和琉球岛附近海面
工商营业执照年检3 马里亚纳岛附近海面
4 马绍尔岛附近海面 
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10月。其它季节明显减少。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径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径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径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飘移不定等多种形式。
台风的命名
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的涡旋的统称,它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采用一套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是指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洋面和南海海面)。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所有成员以及环西北太平洋的WMO有关成员共同贡献了热带气旋命名表的名字。
热带气旋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讨论通过,相关的业务程序从2000嘉人中国风11丽江旅游景点日开始执行。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来自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每个成员各贡献10个名字。
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热带气旋的命名有以下几个原则:每个英文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国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国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
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国的认可;中文译名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协商统一确定。
世界气象组织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张继聪老婆-东京台风中心负责按照台风委员会确定的命名表在给达到热带风暴及其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编号的同时命名。热带气旋按预先确定的次序依次命名。热带气旋在整个生命史中保持名字不变;对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维持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原有命名不变;对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热带气旋维持东京台风中心的命名。
对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列表中删去(此名字成为某个灾害特别严重的热带气旋的专有命名),也可以因为其他原因申请删除名字。每年的台风委员会届会将审议台风命名表,将用新的命名代替已删去的命名。
我国台风编号
中央气象台对每年发生或进入到赤道以北、东经180°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底层近中
心最大平均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我国台风等级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 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
超强台风(Super 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 /秒,也即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 /秒,也即14-15
台风(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 /秒,也即12-13
强热带风暴(STS):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 /秒,也即风力10-11
热带风暴(TS)  :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 /秒,也即风力8-9
热带低压(TD) :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 /秒,也即风力为6-7
我国台风特点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呈现出热带气旋强度增大的趋势,这与观测到的热带海表面温度升高相一致。
大量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也表明,随着热带海表面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未来热带气旋(包括台风和飓风)可能会变得更强,风速更大/降水更强。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台风),特别是登陆我国台风的变化趋势如何,更为我国政府决策者、公众和科学界所关注。上海市气象局利用目前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等权威资料数据,针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的台风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自1949年来登陆我国台风的数量/时间/强度及登陆路径等的分析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我国登陆的台风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一) 登陆台风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1949-2006年期间,共有522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年均9个,登陆频次略有减少趋势:但达到台风级别的并没有明显的增多或者减少变化趋势/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和台风数量仅表
羊蝎子的做法
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可分成3个偏少阶段和2个偏多阶段。偏少阶段分别是1949-1955年,1968-1983年和1995-2006年;偏多阶段为1958-1967年和1984-1995年。
(二) 台风登陆地点趋于集中
  1949-1981年,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地区;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及台湾岛地区,在北纬37度以北和20度疑以南均有减少趋势。总体来看,近五十多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的最北登陆位置呈现为较明显的逐年南落,并向北纬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陆位置则与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纬25度靠近的趋势。台风登陆区域更为集中,北纬25度福附近的东南沿海成为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因此,这一区域遭受登陆台风袭击的危险明显增大。
(三) 台风登陆时段趋于集中
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时间平均约4个月,最短不到一个月,最长可达半年。统计表明,近五十多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时间缩短了近一个月,台风的登陆时段趋于集中。
网红张沫凡疑似结婚
(四) 登陆台风强度逐年增强
根据1949年以来的台风资料分析,以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表示其强度,结果显示我国的热带气旋在登陆时的强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在登陆台风中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所占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