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舆情专题报告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教育问题关注度的提升,教育舆情开始成为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考作为国内综合影响⼒最⾼的考试,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1年6⽉1⽇⾄7⽉1⽇,累计监测到⾼考相关舆情数据31,124,537篇/条,其中微博平台声量最⾼,占⽐近⼋成。六⽉伊始,随着⾼考的临近,不管从舆情传播热度还是各⼤传播平台的信息声量来看,“⾼考”逐渐成为近期全⽹关注的焦点,声量在6⽉7⽇⾄9⽇⾼考期间呈陡增趋势。该阶段关注度较⾼的话题包括“湖北⼀考⽣拍照⾼考数学题上传搜题APP”“⾼考作⽂”等,其中7⽇声量最⾼,累计7,131,922篇/条。
随着⾼考结束,相关话题热度持续下降,直⾄23⽇⾼考成绩和分数线的陆续公布,热度出现回暖,出现⼆次峰值。该阶段全⽹话题焦点主要为“⾼考成绩”、“⾼考分数线”等。期间各地⾼考资讯类话题也是今年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此外,由于⼴东地区疫情出现反复以及今年部分省市⾼考政策有所变动,“⾼考期间防疫政策”“⾼考改⾰”也是⽹民较为关注的话题。
数据来源
关于⾼考舆情专题报告中的数据可以分为三部分。第⼀部分为⾼考相关舆情数据,该数据来源为拓尔思
⽹察⼤数据平台,⽹察平台对全⽹数据进⾏7*24h抓取,保障数据全⾯、及时、准确。第⼆部分为全⽹⾼考相关热议话题和热门事件汇总,该数据来源为拓尔思舆情分析师⼈⼯整理,通过对微博、新闻⽹站、新闻app、⾃媒体等平台进⾏全⾯检索、统计、汇总⽽成。第三部分数据为⾼考相关话题分类和⾼考热门事件定性分析,对第⼆部分样本进⾏⼈⼯打标分析。
⼀、整体舆情传播分析
1. 平台分布情况
监测区间内,共监测到⾼考相关舆情数据31,124,537篇/条。微博平台声量最⾼,为23,698,777条,占⽐76.14%;其次是平台,声量2,044,348篇,占⽐6.57%;新闻app平台声量为1,601,440篇,占⽐5,15%;论坛、新闻⽹站、⾃媒体号等平台声量较少,合计占⽐12.14%。
2. 舆论⾛势分析
监测区间内,可将舆情⾛势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6⽉1⽇⾄6⽉10⽇
这⼀阶段从⾼考前的预热准备⼀直到⾼考开考和考试结束,是⾼考相关舆情热度最⾼的阶段,尤其是
6⽉7⽇⾼考开考推动相关话题舆情热度达到峰值;该阶段关注度较⾼的话题包括“湖北⼀考⽣拍照⾼考数学题上传搜题APP”、“考⽣因戴⾦属⽛套不能进考场”、“⾼考作⽂”等;
阶段⼆:6⽉11⽇⾄6⽉22⽇
这⼀阶段是⾼考结束到⾼考成绩公布的过度时期,舆情平稳,热度较低;“⾼考后近视⼿术迎来⾼峰期”是该阶段关注度相对较⾼的话题;
阶段三:6⽉23⽇⾄7⽉1⽇
这⼀阶段为⾼考成绩公布到考⽣填报志愿的时期,该阶段内的舆情热度在6⽉23⽇达到峰值,这是当⽇是最早⼀批省份公布⾼考成绩的时间;该阶段较受关注的话题包括“⾼考成绩”“⾼考分数线”“⼥孩考692分想当程序员”等,主要都与⾼考分数及后续考⽣填报志愿相关。
3. 热点话题TOP10
4. 词云分析
jeno监测区间内,围绕⾼考讨论排名前五的热词为:⾼考作⽂、加油助⼒、分数线、作弊、改⾰。⾼考作⽂选题和分数线作
监测区间内,围绕⾼考讨论排名前五的热词为:⾼考作⽂、加油助⼒、分数线、作弊、改⾰。⾼考作⽂选题和分数线作为每年⾼考期间热议话题已是常态,⽽今年有关⾼考改⾰也是⼴⼤考⽣和家长⾮常关注的内容;此外,湖北⼀考⽣⾼考作弊,引起社会各界⼴泛关注和讨论。
5. 情绪占⽐
监测区间内,⽹民对⾼考相关舆情以正⾯情绪为主,占⽐为66.76%,中性情绪占⽐为31.18%,负⾯情绪占⽐为
2.06%。
⾼考前后发⽣的许多激励⼈⼼的⾏为是正⾯情绪的主要来源,例如安徽车祸截肢少年⾼考684分、消防资助的2名⾼考⽣报喜、考⽣鞋⼦坏了⽼师让出鞋⼦⾚脚送考等;中性情绪则主要来⾃于⼀些对于⾼考资讯的客观报道,如参加⾼考⼈数、⾼考作⽂题⽬以及部分地区实⾏⾼考改⾰等;负⾯情绪则主要源⾃⾼考中的违纪作弊⾏为,讨论度最⾼的应属湖北⼀考⽣拍照⾼考数学题上传搜题APP⼀事,还有诸如南京⼤学招⽣简章⽤词不当、福州⼀考点语⽂考试提前两分钟打铃等突发舆情也引起了⽹民的负⾯情绪。
⼆、相关热点
监测区间内,通过对全⽹有关“⾼考”话题信息进⾏分析发现,话题类型主要集中在⾼考资讯、加油助⼒、突发舆情、疫情防控、⾼考改⾰、⾼考舞弊等⽅⾯。其中,⾼考资讯类占⽐最⾼,占⽐超四成。
1. 话题1:⾼考资讯
每到⾼考,⽹络上与之相关的信息接踵⽽⾄。今年,有关⾼考资讯类话题较多,该类占⽐42%,包括各地⾼考分数线、各⾼校招⽣情况、志愿填报、教育部发布⾼考防骗预警、各⾼校花式录取通知书、各⾼校录取时间、⾼考成绩、⾼考作⽂、考⽣⼈数、⾼考举报电话等。
媒体舆论认为⾼考已过,不论成绩如何,考⽣都需放平⼼态,呼吁考⽣及考⽣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切勿⼈云亦云,谨防陷阱。⽹民舆论⼤多对考⽣表⽰祝愿,希望考⽣们都能考⼊理想⼤学;另有⽹民认为,⾼考分数线就是⽆数⼈命运的号码牌,是⼈⽣的分⽔岭;还有部分⽹民表⽰,各地⽂科分数线均⾼于理科,并调侃到“⼗万⽂科⽣,七万在⼤专”。长濑智
⽹民评论:
@如风05092016:祝愿考⽣们都能考⼊理想的学校
@哥谭唱跳第⼀⼈:说是分数线,其实也是⽆数⼈命运的号码牌。⾃此新的可能性⽆限延伸开来,希望所有付出努⼒的⼈,都能拥抱梦想,然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元绕周率:福建⼗科⽣万⽂七万在⼤专
格式工厂怎么用啊
2. 话题2:加油助⼒
⾼考绝⾮考⽣⼀⼈之事,家长、班主任,甚⾄是社会各界⼈⼠都视之为重中之重。今年,有关⾼考加油助⼒话题类型较多,该类占⽐21%,包括清华学⽣⽅⾔为家乡考⽣加油、男班主任穿旗袍送考⽣、校长为⾼考⽣送1个⽕腿2鸡蛋等加油助⼒⽅式。
媒体舆论认为在⾼考⾯前,每个⼈都背负着巨⼤压⼒,想⽅设法调整考试紧张情绪才是正解,任何⼈、任何⽅式都不应受到抨击。⽹民⼤多表⽰,⾼考之际需调整⼼情整装待发,⽽不是⼀味的埋头苦读;另有⽹民表⽰,给考⽣减压切勿采取过激⽅式,防⽌弄巧成拙;还有部分⽹民认为,个别⽼师借缓解考⽣情绪为由吸引眼球,有损⼈民教师形象。
⽹民评论:
@莫负时光sa:这是进考场前让孩⼦们释压的好⽅式,不然⼼⾥想着的都是知识点,进了考场在⼀紧张就坏了。
@Stock环球之旅:我怎么感觉压⼒变⼤了,解压⽅式很多,不必这样。
@猴⼤⼈在吗:教师队伍中怎么还收留这种不男不⼥的
@猴⼤⼈在吗:教师队伍中怎么还收留这种不男不⼥的
3. 话题3:突发舆情
尽管每年⾼考前各地都会做出应急预案,但仍旧避免不了突发事件。今年,有关⾼考突发舆情类型话题占⽐10%,包括考⽣因戴⾦属⽛套不能进考场交警26分钟帮补盖证明、⼭西某重点中学违规炒作⾼考成绩、福州⼀考点语⽂考试提前两分多钟打铃等突发事件。
媒体舆论认为,各地应在考前做好应急预案,防⽌突发状况⼿⾜⽆措,考⽣及考⽣家长需在考前了解其注意事项,防⽌突发状况耽误考试,若遇突发情况,应及时求助相关⼈员,切勿惊慌失措。另外,媒体呼吁各校应放弃“状元炒作”企图,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主动维护正常招⽣秩序,共建良好教育⽣态。⽹民舆论认为,⾼考相关注意事项应提前告知考⽣或⽼师;另有⽹民担⼼突发情况得到解决后会影响考⽣情绪;还有部分⽹民表⽰,对于违规宣传“⾼考状元”要从严治理,打击“⾼考状元”炒作要动真格。
⽹民评论:
@吐槽⼩天才:怎么没⼈提醒孩⼦要提前开证明啊,这个要扩展开,最起码让未来⾼考的孩⼦或者是⽼师看到,能提前作好准备。
虐小说
@欧阳柯艾球:这是真的是奇葩了,对考⽣影响多⼤啊如果没有提早去呢
@互联⽹不能散⼼:中学违规宣传被罚,打击“⾼考状元”炒作要动真格范冰冰的胸被强吻
4. 话题4:疫情防控
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好,仅局部地区出现零散病例,正值⾼考之际,疫情防控切不可放松⼤意。今年,有关⾼考疫情防控类话题占⽐5%,包括⼴西优先安排考⽣接种疫苗、⼴东制定疫情期间⾼考⽅案、佛⼭出动救护车接送三名居家隔离⾼考⽣等防疫措施。
媒体舆论认为,疫情也如⼀场⼤考,居家隔离、线上教学、平安组考,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更是教育系统全⼒以赴答好的民⽣考卷。⽹民⼤多对奋⽃在抗疫⼀线的⼯作⼈员表⽰感谢;另外有⽹民表⽰,⽆论什么情况都不可剥夺考⽣考试资格;还有部分⽹民表⽰,疫情与⾼考相撞,考⽣平安,考试顺利,甚暖⼈⼼。
⽹民评论:
@从来都是摇不可摘: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在背后⽆私奉献的可爱的⼈们,真的⾮常感激!因为有您们,我们才可以安⼼考试
@你是光芒阿:⽆论什么情况都不剥夺每个考⽣的考试资格,⾼考是⼈⽣⼤事
@快乐宝贝-A-M:这次⾼考真的好暖,孩⼦们虽“遭此⼀劫”,却⼜何其幸运,愿他们都取得理想的成绩!
5. 话题5:⾼考改⾰
每年的⾼考改⾰同样会引发社会关注,多省市针对⾼考都进⾏了不同程度的改⾰。今年,有关⾼考改⾰类型话题较少,占⽐4%,包括辽宁⾸次实⾏“3+1+2”模式、海南⾼考不再设⽂史类和理⼯类、北京⾼考考⽣⾸次刷脸进考场等改⾰。
媒体⼤多为客观事实报道。有媒体表⽰,⾼考改⾰优化了⾼考流程,减少了潜在问题的发⽣,同时呼吁考⽣和家长在全⼒备战⾼考之余也要注意政策变化,提前做好准备。⽹民⼤多表⽰,⾼考改⾰政策在试点地区尝试过后可进⼀步推⼴⾄全国;还有部分⽹友表⽰,对于新规则⽬前尚未完全理解。
⽹民评论:
@Mr⾹吉⼠sir:试点搞好可以多多推⾏,为⾼考护航
@折枝Yo:⽂理不分科之后就不太看得懂分数线规则了
6. 话题6:⾼考舞弊
近⼏年“组织”“⼿”“冒名顶替⼊学”等话题频现,可见⾼考舞弊已成为⼀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年,有关⾼考舞弊类型话题较少,占⽐2%。包括湖北⼀考⽣拍照⾼考数学题上传搜题APP、⼭东查处违纪作弊52⼈等违规事件。
媒体舆论认为,⾼考公平经不起任何玷污,只有对涉考违法违纪⾏为“零容忍”,才能堵上考试漏洞,切实维护⾼考的公平性和公信⼒。⽹民⼤多对⾼考舞弊表⽰抨击,希望严惩此类事件;另有⽹民对部分考场监考严谨性产⽣质疑;还有部分⽹民表⽰,作弊考⽣的⾏为是对⾃⼰不负责的表现。
⽹民评论:
张翰因郑爽马天宇哭了@年轮的路:居然明⽬张胆⾼考舞弊,看来不杀杀鸡是儆不了猴!
@DDDDJK_GO:1.考场为什么没有进⾏信号屏蔽?2.考⽣如何躲过⾦属探测仪?
@⽤他那牵强的微笑:不是⽼师毁了他,是他⾃⼰毁了⾃⼰。
7. 其他
除以上六类话题,其他围绕⾼考的话题同样引发社会关注,占⽐16%。包括⾼考温情事件、考⽣查询⾼考分数、特殊考⽣参考等。
三、各地热议话题分析
1. 地域分布
整体来看,整个六⽉份的⽹络焦点话题围绕⾼考全⽅位展开。从对⾼考相关话题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北京、⼴东、江苏讨论量排名前三位。北京⽅⾯,#北京⾼考考⽣⾸次刷脸进考场#、#北京⼀考试⾼考语⽂提前半⼩时交卷#成为今年社会热议话题;⼴州由于⾼考期间疫情出现反复,#佛⼭出动救护车接送三名居家隔离⾼考⽣#、#⼴州百辆出租车接隔离⾼考⽣回家#等疫情话题是当地⾼考最为关注的焦点;江苏作为历年来⾼考⼤省之⼀,⾼考舆情热度整体较⾼,#南京⼤学招⽣简章惹争议#成为今年江苏地区热度最⾼的话题之⼀。
北京:今年北京⾼考因⼀项重要改⾰引发舆论⼴泛关注:所有考场门⼝均增添了新设备,考⽣进场时都要通过⼀台考试终端系统“刷脸”进场。据了解,这是为了防⽌⾼考出现作弊⾏为,采取⼈脸识别等科技⼿段加强考⽣⾝份核验和违禁物品检查,严防携带⾼科技作弊⼯具进⼊考场,严防⾏为发⽣。此举获得⼀众媒体和⽹民⽀持,认为将科学技术融⼊到我们的⽣活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的⾼考⼊场增加刷脸识别功能,将会极⼤程度地降低考场舞弊⾏为。⽬前,这项制度⽬前仅在北京实施,部分⽹民表⽰希望能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及。
天津:6⽉6⽇,⾼考前⼣,中国⼯程院院⼠、天津⼤学校长⾦东寒对今年的⾼考考⽣送去寄语,祝福
⼴⼤考⽣发挥稳定,考出佳绩。同时对天津⼤学进⾏简要介绍,呼吁⼴⼤考⽣报考。此外,鉴于天津历年⾼考试卷均为⾃主命题,监测区间内其他热门讨论#天津⾼考作⽂#、#天津⾼考化学#、#天津⾼考英语#等与天津⾼考命题相关。从传播渠道来说看,微博平台的相关声量占⽐最多,是此次天津⾼考讨论主要舆论场,媒体对此尚⽆代表性观点。
上海:⾼考前⼣,上海市敬业中学⼼理室外的海报栏,成了⾼⼆同学们的热门“打卡点”。“To学弟学妹们”⼏个彩⾊⼤字旁,是20余封来⾃⾼三学长们的亲笔信。这些信件是⾼三最后⼀节⼼理课上同学们完成的结课作业,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书信就被粘贴到了海报栏。该事件受到@新民晚报、@新浪上海等当地重点媒体的跟进报道。对此⽹民表⽰每年的毕业季都充满了⽆限的留恋和不舍,愿每⼀位学⼦都能实现⾃⼰的⼈⽣理想。
重庆:⾼考期间,⼀则重庆市上百位⾼三学⽣赴考的新闻引起⽹民热议。据了解,这所位于重庆巫⼭镇的⼤昌中学因地理位置和交通原因,因此每年参加⾼考的考⽣都需要乘船去到县城参加考试,到今年,⼤昌中学已经有⼏⼗年乘船赶考的历史。除了对这些学⼦送去⾼考祝福外,部分⽹民也表达了⾃⼰的担忧:安全第⼀!也希望考⽣不会因此晕船,不要由于这些外界因素影响到考试发挥。各新闻⽹站纷纷转载相关报道,祝福考⽣“乘风破浪,旗开得胜!”
河北:严格管控⾼考舞弊⾏为是每年⾼考的重要⼯作。⽇前,河北⼀考⽣因戴⾦属⽛套⽆法进⼊考场
成为当⽇全⽹关注的焦点事件,并登上微博热搜。媒体报道称:该考⽣因佩戴⾦属⽛套,在通过安检时发出警报,除⾮出⽰医院开具的相关证明,⼯作⼈员禁⽌其进⼊考场。⽽该考⽣在向民警求助后,民警特事特办,仅⽤⼗分钟便将证明送⾄考⽣⼿中,考
关证明,⼯作⼈员禁⽌其进⼊考场。⽽该考⽣在向民警求助后,民警特事特办,仅⽤⼗分钟便将证明送⾄考⽣⼿中,考⽣得以顺利参考。多家重点媒体对此事跟进报道,在⽹络上迅速引发热议,相关民警受到民众的⼀致好评,短时间内形成了较⾼的热度峰值。但两⽇后沧州市教育考试院的⼀则通报为该事件带来了发转,通报称“实情与⽹络报道的内容并不吻合,并⽆⽹传考⽣因佩戴⾦属⽛套⽆法进⼊考场⼀事。”如此舆情反转,给社会带来的极⼤的反思,⽹民呼吁⽹络舆论回归理性平和,尤其是涉及⾼考等敏感事件。
⼭西:⾼考状元历年来都是社会热议焦点,且热度逐年上升,为避免媒体和⾼校过度营销推崇⾼考状元,对社会舆论环境和考⽣造成负⾯影响,教育部及各地教育厅明令禁⽌违规宣传、炒作⾼考,但⼭西永济中学于24⽇公布⾼考成绩时,⽆视相关政策,公然在主流媒体对⾼考成绩进⾏宣传、炒作。25⽇,运城市教育局对永济中学进⾏通报、处罚,使得该中学及校长陷⼊了舆论的风⼝浪尖。媒体及⽹民观点主要集中在两⽅⾯,⼀是为主管部门及时处理违规⾏为点赞,⼆是对该中学及校长的顶风作案⾏为表⽰不解。据了解,早在2018年⼭西某中学就曾因此类事件受到通报。
辽宁:从2121年开始,重庆、⼴东、辽宁等8个省份实⾏⾼考改⾰制度,使⽤“3+1+2”的新模式。作为⾼考史上的⼀次重⼤改变,围绕⾼考改⾰的相关讨论在辽宁地区成为媒体和⽹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新闻媒体成为这⼀改⾰政策的主要传播媒介,将改⾰的具体信息做了⼴泛的报道和普及。⽹民⽅⾯,作为第⼀个吃螃蟹的⼈,不少家长表达了⾃⾝的担忧,认为改⾰之后的录取分数线对于⽂科⽣不太友好,⽂理分数线差距过⼤可能会导致部分考⽣在填报志愿时选择较少。
吉林:⾼考期间的交通问题与⾼考和考⽣联系紧密,舆论热度⾼涨,针对此事,吉林省公安厅对于缓解考场周边的交通压⼒以及确保周边道路安静有序进⾏了精密部署。此外,全省各地充分发挥⼴播、电视、、微博等媒介优势,及时发布⾼考期间道路调流信息,引导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考⽣环境,得到了媒体和⼴泛⽹民的⼀致称赞。
⿊龙江:作为⾼考重⼤改⾰的第⼀年,各地的分数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考分数线⼀出,便引来⼤量媒体和⽹民关注,其中,⿊龙江的分数线呈断崖式下降,出乎不少⼈的意料。以同样采⽤全国⼄卷的河南为例,⿊龙江的本科⼀批分数线较其少了近100分,⽽本科⼆批的分数线更是仅为280分,引发舆论场热议。部分⽹民对此解释到:今年是⾼考改⾰的第⼀年,为了给予考⽣们⼀定的适应期,因此分数线较低可以理解。此外,还有部分⽹民发表调侃,⾃⼰要是晚⽣⼏年就好了。
江苏:随着⾼考的结束,填报志愿⼯作陆续开展,各⾼校的招⽣宣传语也受⼈关注。近⽇,南京⼤学
的招⽣宣传语引来⽹民热议,起因是该⼤学让在校⼥⽣“举牌招⽣”,内容包括“你想不想让我成为你的青春”“你想不想和我⼀起泡在杜厦图书馆,从早晨到夜晚”等极具争议的⽂字,遭到不少⽹民质疑,认为这样的⽂字太过“暧昧”,不能够展现南京⼤学作为国内顶级⾼校的⽂化底蕴。部分⾃媒体对此持相反观点:认为这指控思想的来源本质仍然是将⼥性看作男性主导社会下的客体,是⽚⾯的。还有媒体表⽰,在当下注重外貌的环境下,如此招⽣简章可以理解,但在宣传标语上还是要进⾏严格把控,仔细斟酌后尽可能以学校的理念和风范为主,避免出现争议。
浙江:6⽉25⽇,浙江省公布了2021年⾼考成绩,有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考虑选择复读,“浙考神墙750”适时发布了对于2021年浙江⾼考复读政策的解读,引发了舆论关注。解读包含两⼤部分,第⼀部分是惯例的答疑部分,如⾼考还能否复读、复读需要⼏年、学考是否需要重考、教材是否有变动等;第⼆部分则涉及今年政策的新变化,选考的赋分和细化流程,建⽴选考科⽬保障机制的⽬的,中职⽣、往届⽣参加选考的步骤等。对此⽹民表⽰对考虑复读的学⼦⼗分有帮助,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
安徽:6⽉23⽇,安徽省⾼考成绩公布,⼀位名叫周桐的考⽣考出了685分的⾼分,受到舆论关注。该考⽣两年前遭遇车祸,左腿截肢,错失了报考中国科⼤少年班的机会。但他⼊院期间⼀直坚持⾃学,出院后也迅速回到了原班级继续学业,经过不懈努⼒,最终在今年⾼考中获得了685分的成绩。6⽉25⽇,清华⼤学安徽招⽣组的⽼师李颖表⽰周桐的成绩上清华没问题,周桐已经获得了清华⼤学的⾃强
计划考核认定。他的⾼考成绩加上40分降分优惠,已经超过安徽省第⼀名的成绩,可以稳稳进⼊清华。此事经新华⽹官⽅微博曝出后,受到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主流媒体跟进关注。⽹民对周桐表⽰钦佩和欣赏,认为他正是⾃强不息的代表。
福建:6⽉7⽇,⽹传福建福州⼀⾼考考点在语⽂考试时提前数分钟打铃结束考试,央视记者就此事联系了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证实该考点存在提前打铃情况。据初步调查,6⽉7⽇上午福建福州⼀考点语⽂考试⼤约提前了两分多钟打铃。事件发⽣后,福建省教育厅对诸多相关责任⼈进⾏了处分。新华社、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对此事也进⾏了跟进报道。⼤部分⽹民对该事件表⽰愤慨,认为损害了⾼考的公平公正,后续应研究如何对该考点考⽣进⾏弥补。
江西:6⽉23⽇,江西鹰潭⼀中⼀名被鹰潭消防资助的同学提着⽔果到消防⼤队报喜,表达对消防队员们长期以来提供资助的感恩。该同学以644分的⾼分排进全省⽂科前200名,另⼀名受资助的同学以623分(理科)的⾼分超出⼀本线104分。该事件在微博平台的关注度较⾼,@检察⽇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官⽅微博都进⾏了报道和转发。⽹民表⽰了对考⽣的祝贺,认为这两位同学懂得感恩,前途⽆量。
⼭东:6⽉11⽇,⼭东省教育厅举⾏2021年第⼀次⾼考新闻发布会,⼭东省教育招⽣考试院普招处处长李春光介绍了2021年⼭东省⾼考组织情况。据悉,考试期间,该省严厉防范打击各类考试作弊⾏为,
织密考试公平的“防护⽹”。⼊场关实施“两次安检+⼈脸识别”,严防携带⼿机等作弊器材进⼊考场,严防。监考关构建“现场监考+流动监考+视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