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中医治验验方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各省常见的恶性肿瘤,北方亦不少见。其发病率20世纪以前文献很少提及。1901年从世界文献中到13例,1921年才有充分记载。近年来文献报道大量增多,占恶性肿瘤第6位,而华南地区发病率较高。据广洲,福建报告,病例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产。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类似此病的描述:“胆移热于脑,辛额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王冰曰:“胆液不澄,则为浊涕不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渊,此为足太阳与阳明脉具盛也。”鼻渊是否包含有鼻咽癌症状值得深入探讨。
【病因】
(一)由胆经之热上升,或风寒伏郁化热,熏蒸清窍所致。
(二)梅毒,烟酒刺激、慢性鼻炎及鼻息肉经久恶变,均有诱发之疑,却未证实为致癌作用。鬼吹灯全集顺序目录
【症状与体征】
鼻衄;为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回缩涕,带少量血,多为单侧。李泽楷的老婆
鼻塞:也是早期症状,先为单侧,可随肿瘤增大而发展成双侧。
耳鸣、耳聋:因肿瘤发生在耳咽管附近,耳咽管开口被堵塞时,中耳腔内气压平衡失调,即会出现耳鸣,耳聋。
颈部肿块:有半数以上病人颈部发现转移,侵及9、10、11、12颅神经时则出现神经症状。如肿块压迫颈静脉孔则可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软腭运动无力、不对称、张口反射消失等。
颅神经症状:颅神经受压或颅底骨质破坏时,可有偏头痛,或咽下困难、呛水、音哑,当眼眶下裂被侵犯时,可引起眼球突出,视神经受压时可致失明。如有上述早期症状之一,应先查鼻咽,阻期早期诊断以免延误病机。
【诊断】初期多无症状,多数病例延误至4-6个月后才得到确诊,最初症状耳鸣、耳聋,鼻衄、鼻塞、头痛、颈部不适。如发现上述症状应作下列检查。
(一)鼻咽镜检查:是鼻咽癌诊断的首要方法,在鼻咽镜下可见到鼻咽部有菜花状结节或溃疡等。或仅表现粘膜麋烂,颜异常,有的肿瘤在粘膜下浸润,而粘膜表面光滑,鼻咽壁
较塌陷。
(二)颅神经检查:注意有无眼球麻痹,面部摩觉麻木,或痛感减退,张口困难,伸舌偏斜,舌肌萎缩,软腭麻痹及咽喉反射消失等。
(三)耳道、鼻腔检查:有无肿瘤侵犯。
叶璇小默先生分手(四)颈部检查;有无肿大之淋巴结,注意其大小:数量、部位、活动度、质地、皮肤、有无粘连等。
(五)活检:包括鼻腔、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的活体组织,切取送病理检查。
女人最想要什么(六)x线检查:有颅底侵犯者,可摄颅底片,必要时也可摄鼻咽侧位片。
(七)肉眼荧光检查法:利用鼻咽癌对荧光素的吸收量比正常组织大,在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的照射下(周围环境要暗些)可发出微弱的荧光而来鉴别癌肿。
侧田女友【鉴别诊断】要与鼻炎、副鼻窦炎,中耳炎、淋巴结核、偏头痛,神经衰弱,颅内肿瘤以及鼻咽血管瘤、延腺瘤、原始脊索瘤、颅咽管瘸、浆细胞瘤.咽下畸胎瘤,息肉等相鉴别。
【中医辨证】此病系胆热郁滞,或临风而卧,内热熏蒸、移热于脑所致。应以补脑之气,泻胆之火,疏胆之瘀为治。佐以清肺之剂。过去对于原发性鼻咽癌的,几乎只能用放射。本病的早期转移及其未分化之特性等,都会影响手术的成功:但对于放射后遗症及其后复发,以及中间反应的处理,笔者曾用中草药,收到满意效果。
【方药】
①消风散化裁:柴胡、栀子、辛夷各9克,纲辛3克,藁本9克,石决明15克,珍珠母30克,生赭石,钩藤各15克,生白芍、煅磁石、全当归,蔓荆子各9克,杭白芷、苍耳子各6克,大生地、黑元参各9克,薄荷6克,苦参9克,龙衣3克。水煎服。方中首以辛凉开上宣郁,_苦参、荆、芍、藁、赭,苍耳泻肝胆邪热,细辛、荷、芷开达肺窍;辛夷最能人胆,引当归以补脑中之气;引元参,生地以解脑中之火;加柴胡、栀子以疏解胆经部热,使胆不助火而自受补气之益。
②古方如防风通圣散、雄黄丸、苍耳散均可选用。
③治癌散(验方):僵蚕50克,黄鼠骨粉5克,大力参、干葛根、棕皮炭各2.5克,蚝虫窠
9克,凤凰衣7个,炒马兜铃根5克。各焙分研细末,混匀,每次2-3克,每日3次。
④取消风散之意去生地,元参之滋腻学加入抗病毒之品加大抗癌之力。方用:石膏15克,辛夷、苍耳子各9克,白芷,川芎各6克,黄芩、连翘,蒲公英各9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2克,半支莲、蜀羊泉各9克,木鳖子粉0.3克 (冲),全蝎粉1.5克(冲),水煎服或为束3克日2次冲服。
⑤石上柏30-60克(鲜者30-120克),加瘦猪肉30-60克,清水6碗,煎至1碗半,每日1剂,12-20天为1疗程。⑥局方至宝丹3克,每日2次。
【医案】鼻咽癌3例,喉癌1例。
1、齐××,男,39岁,干部,1959年4月初诊。病历号20113,病理号368-59。
病史:头痛、鼻塞、流血涕1年多,曾4次放射。患者于1年前,常有鼻塞不通气,左侧严重,开始一侧头痛,鼻流黄涕稠粘,不久涕臭带血。经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鼻咽部见新生物,取活组织送检,报告为鳞状上皮癌。行镭锭内照射,1月后又加X线深部照射,症状反而加重,鼻出血量增多,消瘦明显。并有声音嘶哑,张口受限。1957年9月赴北京
协和、中苏友谊等医院五官、耳鼻喉科检查后,症状一度减轻,继续疗养。1958年12月,上颌软腭穿孔,检查时取出死骨1块,口臭减轻,局部流血,去大连服神农丸未显效,故来我院中医科门诊。
检查:面苍青,清瘦明显,呈恶液质,头、项强硬,转动不灵。胸锁乳突肌旁有5×6厘米肿大之转移灶.质硬,不活动。声音嘶哑,鼻腔有两个出血孔,鼻咽部高低不平。听力大减,鼓膜内陷充血。右侧鼻腔有脓性分泌物。软腭上有0.5×0.5厘米之穿孔,孔内有白脓性分泌物。扁桃体两侧均现浅层溃疡面,咽部、鼻腔粘膜均见萎缩。诊断:鼻咽癌放射后复发。
dnf突变草莓辩证:鼻咽癌属于太阴肺经。放射后咽噎、干痛等,为射一线消耗体液所致。沿以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佐清肝镇静、潜阳之剂。方药:钩藤9克,辽细辛3克,辛夷花9克,石决明12克,生赭石15克,煅磁石12克,苍耳子9克,杭白芍15克,大生地9克,黑元参15克,野菊花、蔓荆子,藁本、杭白芷、黄芩、苦参、苏薄荷、龙衣各9克,水煎服,治癌散3-51克,每日3次;局方至宝丹1.5克,每日2次。
经半年,症状减轻,精神、食欲改善,唯体质太弱不易速成,建议疗养。之后住泰山
疗养院3年病情稳定,未发展。
1963年5月因鼻腔大量出血而死亡。后生存4年。
2、王×,女,32岁,文教干部,1959年7月7日入院,住院号10l,×线片号9819,病理号311-59。
病史:鼻衄1年多,头痛3个月。患者自1958年6月份始有鼻塞流血涕,2个月后耳鸣耳聋,鼻塞声重。9月份去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经鼻腔内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报告为“分化不成熟的鳞状上皮癌”。12月25日上镭1次,肿瘤量为2880毫克/小时。12月行×线探部照射,空气量不详,鼻出血停止,症状束见缓解,反而加重,以致影响入睡,头痛剧烈。次年3月入市中医院3个月,症状又有加重,头痛、呕吐不食,消瘦乏力,卧床不起。同年7月7日转我院中医科。
检查:面包苍黄,贫血貌,精神憔悴,呈恶液质,舌质暗紫,舌尖绛赤。张口受限,头颈强痛,鼻塞声重,说话鼻音。双侧颈淋巴结肿大。耳鼻喉镜检查:见内耳鼓膜内陷,左耳呈慢性炎症,音叉有传导性耳聋,鼻粘膜慢性充血,双鼻下胛肥大。咽侧束亦现水肿,影
响张口、鼻咽部有坏死组织,周围粘膜充血。血象均在正常范围。颅底x线拍片,右侧颞骨椎体之尖,见有3.5×4厘米大小骨质破坏,边缘不整亦不清晰。诊断:符合鼻咽癌侵及颅底。
辨证;肺气虚,津液枯蝎,阴阳两虚。治以清热解毒,填髓、镇静,养肝和血之剂。方药:①辽细辛3克,辛夷花9克,石决明12克,珍珠母30克,赭石40克,白芷、苍耳子各9克,干生地12克,黑元参15克,鲜薄荷、苦参各9克,尤衣3克,水煎服。方中苦参、苍、芷,赭泄肝脾邪热为先驱;细辛、辛夷,佐白芷开达肺窍;生地、元参借石决、珠母平肝润肺,滋肾阴而生津液,使以钩藤加重镇逆之力,加龙衣以增强苦参抗癌之功。②犀黄丸3克,每日1次。③局方至宝丹3克,每日2次。④治癌散3-5克,每日3次。
服药治半月后,头项强痛减轻,能入睡,鼻咽部溃疡愈合。6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先,体重体力增加,闭经数月后今又来潮。1960年3月带药(1个月量)服完后停药观察。随访20年良好。
1962年始恢复半日工作,颅底x线拍片对比,较前清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