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播
作者简介:段似钰(1998— ),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近年来,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神话故事成为我国动画电影创作的主题。自2015年的《大圣归来》开始,2016年上映了融合《山海经》、《女娲补天》等神话因素的《大鱼海棠》,经历了2017、2018两年的沉寂,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迎来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带来的新的巅峰,同为神话改编的影片《姜子牙》承担着万千观众的殷切期望在2020年上映,评价却褒贬不一。结构的不完整、情结逻辑的不严谨为《姜子牙》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一、神话-原型视角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神话-原型批评引入中国大陆,是我国新时期引进的众多西方当代文学批评之一,在我国文学研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神话原型由于完成了平常人难以完成之事,成为了人们精神的寄托,也成为了一种符号,代表着民族的个性特征。传统神话在我国能够成为热门的创作源泉,完全来源于这份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大规模运用,神话原型的再创造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些经典角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眼前,深受大众喜爱与认同。
二、《姜子牙》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
当传统的神话人物形象却已不再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电影《姜子牙》对人物形象做出了一些改变。从白发苍苍、直钩垂钓的姜太公一跃成为造型帅气却颓废的中年“大叔”,改变的是外形,不变的是精神内核。影片中的姜子牙依旧心怀苍生,斩杀九尾妖狐,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却因发现妖狐体内无辜的少女元魂,而未能将狐妖斩尽杀绝,被师尊贬下北海思过。结局同样是未能封神,《封神演义》原著中给出的解释是:“(姜子牙)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大意是姜子牙由于自身的宿命,只能在凡间生活,而不能真正封神。原型人物的宿命难解,到了电影中,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人物自我认知的困惑与价值体系的“缺陷”。姜子牙在面临救苍生还是救一人的选择时,面临的是“代表的个体利益均等化与神所代表的的集体利益最优化之间的矛盾”。在自我怀疑当中,姜子牙与当年在九尾体内看到的女孩小九踏上旅途寻真相,最终重塑自己的观念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姜子牙失去了伙伴、爱宠,就连一直想要解救的小九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枷锁,但与《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样,姜子牙打破了天界联结人界、施以“恩泽”的天梯,发出了“做你自己的神”的呐喊,将人类从神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这一人物形象,既是真正心系苍生的姜子牙,也是偷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电影也对“师尊”的形象做出了改写。作为姜子牙的“上戴军何炅为什么分手
级”,电影保留了其崇高的外形、光辉的形象——长发飘逸柔软、白衣不染尘埃、声音威严端庄,但其精神内核却十分自私虚伪:为控制人类达到一己私利而与狐妖结盟,以宿命锁锁住狐妖与少女小九的元魂凡间,个人、众生都是他的达到个人利益的棋子。当姜子牙的信任危机伴随着个人反抗到来,
师尊的形象也逐渐清晰——“一个拥有低俗人性而非权威符号的父亲,不断下达不可违抗的命令,却暴露着私欲和弱点。”姜子牙追寻真相的过程,实际也是反抗父权的过程,更是践行自己理想信念的过程。影片结束时的姜子牙,到了自己的答案:斩断天梯,不仅是对人类的解放,也是对自我的解放;不再执着于“封神”,而成为了一个完善的“人”。
《姜子牙》对神话元素的重构运用是成功的,他保留了一些神话原始情节的同时,为人物性格注入了新的元素,塑造出既传统又现代的神话原型。他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也关注到当下年轻人的焦虑,个人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之间的较量,在影片中被充分阐释,引起了当代青年人强烈的情感共鸣。“做你自己的神”作为人物姜子牙给出的答案,蕴含着的反抗力量以及充沛的生命能量,既是对人物形象的创新,也是中国传统神话精神的延续。
三、《姜子牙》的“宿命锁”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主人公的姜子牙的形象设计是十分讨喜的,熟悉的人物以及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获得了观众的情感认同;就一部动画电影来说,《姜子牙》的野心与诚意是有的,开头的那一段2D动画,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视角,从60年代的手绘动画中汲取营养,以红蓝为主要调,结合人物自身属性分配颜,例如大红代表充满野心的九尾妖狐,白表示玲珑剔透的四不相等,这些都为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但中国美学带来的震撼却无法打破《姜子牙》的“宿命锁”。
首先,是结构方面的“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情节的安排上重点强调了“完整 ”与逻辑的严密,他认为“要是有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起着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姜子牙从开篇将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到中期秉持“苍生要救,眼前人也要救”的信念,到最后将信念上升到“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骗,不可不救”这似乎是姜子牙在面对“电车难题”时的选择,,可姜子牙的方式与选择似乎是想“两全”,甚至“万全”,可从剧情来看,姜子牙谁也没能救得了,他仅仅斩断了天梯,让人类不再受到神的控制,与“拯救”这一概念相去甚远,显得十分突兀。这样一个制作宏大的影片,仅仅采用了单(下转第207页)
摘 要:动画电影《姜子牙》作为彩条屋影业“中国神话系列作品”的第二部于2020年国庆节当天上映。它通过对神话原型的重构以及对传统故事的适当改编,对《姜子牙》进行了新的讲述。本文从神话-原型视角出发,探讨《姜子牙》对原型人物的重新塑造和对神话元素的重构运用,分析其中不足。关键词:《姜子牙》;神话-原型;动画
基于神话原型视角解读影片《姜子牙》
段似钰
牟兴区的照片(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陈法拉身高
中文的亲属称谓比英文复杂得多。一种英语亲属称谓在汉语中可能有很多对应的形式,例如“uncle”可能代表“舅舅”或“叔叔”,“sister”可能代表“堂”、“堂妹”、“表”或“表妹”。汉语亲属称呼具有高度的差异性,而英语亲属关系形式具有高度的通用性。汉语的亲属形式明确表示父系或母系的辈分、性别、年龄和亲属关系。在英语国家,人们可以用全名或名字直接称呼亲属。但在中国,叫亲戚的名字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中国人在称呼亲戚,尤其是老一辈的亲戚时,必须使用指定的亲属称谓。
在中国,还有另一种称呼习惯——中国人总是用亲属形式称呼邻居、陌生人和朋友,即使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种称呼形式被称为拟亲属称谓语。例如,当中国人去购物时,他们很可能会叫店员“”。同样,当有客人来访时,中国父母通常会要求孩子称呼客人为“叔叔”或“阿姨”以示礼貌。在中国,用拟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属的人,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友好和礼貌[4]。然而,这种现象在英语国家几乎看不到。根据周杏英的调查,82.6%的中国人称呼父母朋友为“叔叔”、“阿姨”;相反,71%的美国人对父母朋友的称呼是“姓+先生/女士”,25%的人直呼其名,只有4%的人对其称呼为“叔叔”、“阿姨”[5]。
四、职称
(一)社会称谓
社会称谓是指对任何社会阶层成员的一般称呼形式,不分职业和职务,甚至不分年龄。在英语国家,“
Mr.”,“Mrs.”,“Miss”,“Sir”,and“Madam”是最常用的社会称呼。而在汉语中,最典型的社会称谓是“同志”、“师傅”、“先生”、“女士”。在使用这些称呼形式时,往往在称呼前加上姓氏或全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社会称谓的用法也发生了变化。以“先生”为例。在古代,“先生”用于称呼有知识、有教养的长者,且是一种对男性的尊称形式。但在现代汉语中,“先生”这一社会称谓的用处逐渐扩大,它也可以用来称呼有威望的女性。
例如:
学生爱上林先生的课,上林先生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林徽因》
虽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女诗人,但作者也使用了“先生”这个社会称谓。“林先生”这一称呼,表明了她的学生和本书作者对林徽因的尊重。
(二)官衔
官衔是表明对话者地位的称呼形式。英语国家的人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更喜欢称呼别人的名字,而不是官衔。在英语国家,除了“总统”、“参议员”等,单独使用的官方头衔很少。但在中国,
用官衔称呼别人是一种尊重,中国人相当喜欢这种方式。汉语中的官职称谓体系很复杂。根据方勇的研究,汉语中的官衔或职业称谓大约有五十种。其中大部分在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如“经理”、“部长”、“局长”等[6]。
五、结语
本文对汉英称谓语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在人称代词、人名、亲属称谓、职称四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提醒我们在日常跨文化对话中要多注意对方的交流习惯,以确保交际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10-17
[2]杨宪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1-15.
[3]孙卓.礼貌原则视角下的中西方语用差异对比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4]朱汉昌.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5]周杏英.中美称谓的比较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8(01):90-94.
[6]Fang Y.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ragmatic Rules for Chinese and English Social Appella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2015:466-470.高考英文作文
(上接第205页)线叙事的结构,结尾也并不是前事必然或可然的结果,也没有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奇或惊喜,其原因就在于其中包含的逻辑不够严密,电影前段及中断留下的伏笔也没有得到呼应与完善,自然不会给人回味无穷之感,而仅仅是“不够”。此外,次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也略显单薄。申公豹一反传统神话中阴险狡诈的性格,本应成为影片一大亮点,但角仅仅将其设定为主角姜子牙的崇拜者,一直追随直至牺牲,性格简单且不够立体,仿佛就是应剧情而生、为主角而死;昏庸的纣王反被封为姻缘神,突然出现又骤然消失,荒谬收场……这些本可前后呼应的情节,一直到电影结尾都没有给观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好像刻意而为之,“无解”为观众带去的不是神秘,而是困惑。
其次,影片上映的时间,也在无形中为《姜子牙》戴上了枷锁。我国电影业沉寂许久,随着电影院解封,人们对于电影的渴望也一同被唤醒,号称“哪吒后传”的《姜子牙》自然是引发了无数关注,也寄托了中国影迷的无数期待。前有《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优秀的动画电影珠玉在前,相较之下无论是情节还是结构都不够完整的《姜子牙》,想要继续将动画电影往更高层次推进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国庆档上映的几部电影中,《姜子牙》在票房排行榜上领跑了三天,第四天即被《我和我的家乡》反超,豆瓣评分也只有7.1分,比《我和我的家乡》的7.6分低了不少 ,甚至被后来者居上的《夺冠》超越,这足可以看出影迷们从期待到失望的转变。如果不是排
在《哪吒》之后,《姜子牙》的缺陷或许还不那么明显;如果不选在国庆档这样一个诸侯争锋的节点、不选在影院刚刚开启这样的电影热潮时间段上映,《姜子牙》的失败或许还不会被衬托的那么难堪。
四、结语
通过分析《姜子牙》对原型人物的重新塑造和对神话元素的重构运用不难发现,神话原型的再创作既要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也同样承担着寄托当代人情感诉求的使命责任。面对崭新的传播方式,电影人不能仅仅追求形象的猎奇,追求技术的运用,而是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完善情节的再书写,保证逻辑的严谨、结构的完整,才能使我国传统神话原型更好地被观众接受,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李连杰的老婆参考文献:
[1]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J].社会科学研究,1999(01):115-120.
[2](明)许仲琳.封神演义[M].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99.
[3]陈剑法罪辩证及其超越———齐泽克论弗洛伊德的 “三个神话”[J].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1): 52-58.
[4]郭沫杉.《姜子牙》:英雄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宏大叙事与审美表达[J].中国电影市场,2021(0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