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承霞XIONG Chengxia    赵旭 ZHAO Xu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093 Shanghai)
22
王斑主演的电视剧
摘要:神话作为历史的叙事载体,存在现在性的塑造可能。对神话原型理论的运用除了文学视阈,同样可在设计实践中开展。借助邮轮主题空间设计,导入神话原型可有效形成对原型理论的实践和策略总结。以《山海经》为邮轮空间主题实践,通过仿生象形抽象设计形态、错位移植改变空间尺度、拟态营造情境化叙事性的空间体验。在空间设计中主导三种复刻策略:仿生象形、错位移植、空间拟态。此三种策略从形式到内容,从结构到表述,创造性地转化了《山海经》作为神话原编码的意义。从中可见神话原型理论的对空间设计实践的指导价值,以此为现代设计的路径探源,不仅能够有效形成对原型文化的设计理解,同时也是一种现代设计话语的建构。 关键词: 空间设计;邮轮主题;神话原型;《山海经》;空间拟态
Abstract: Myth, as the narrative carrier of history, has the possibility of shaping modernity. The application of mythological prototype theory can also be carried out in design practice in addition to literary vision. With the help of cruise theme space design, the introduction of mythical prototype can ef
fectively form a summary of the practice and strategy of prototype theory. Taking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as the theme of cruise space practice, the design form can be extracted by means of bionic pictograms. Dislocation transplantation can change the spatial scale of morphology. Creating contextualized narrative spatial experience requires the use of spatial mimicry. In the space design, there are three strategies for re-engraving: bionic pictogram, dislocation transplantation and space mimicry. From form to content, from structure to expression, these strategies creatively transformed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as the original code of myth. From this, we can see the guiding value of mythological prototype theory to space design practice. It helps to effectively form the design understanding of prototype culture and construct a modern design discourse.
Key words: interior design ; cruise theme ; mythological archetype ;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 spatial mimicry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2.04.022
收稿日期: 2022-07-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A760090)。
中国第一杀手排行榜
作者简介:熊承霞(1969—),女,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造物智慧;赵旭(1998—),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原型的创造性转化。
一、引言
邮轮主题设计是基于特定主题,通过构建全域且有差异的空间氛围、风格流派以及特经营的模式,以营造独特魅力与个性特征,让游客获得个性化的空间体验与文化感受,实现邮轮品牌与空间定位。追溯造物原脉,中华文明的伟大进程得益于上古舟船的设计,直至元代中国的舟船与实践仍独领全球。自工业革命以
来,在豪华邮轮主题设计实践中,趋向欧美为主导,其中嘉年华邮轮集团旗下以意大利风情为品牌定位的歌诗达邮轮、皇家加勒比邮轮集团旗下以皇家大道为标志性的设计语言,以及迪士尼集团的迪士尼邮轮等等[1]。中国传统主题的邮轮空间设计仍处在探索与起步阶段,成熟案例较少。发展邮轮美学设计是提升中国邮轮建造水平,打造中国邮轮品牌的关键点[2]。邮轮作为一种文旅产业,具有文化阵地的发布功能,导入本体文化原型
《山海经》神话原型与邮轮主题空间的设计复刻*
The Mythological Archetype of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and its Design Transformation in Cruise Ships
将增强对本体文化的传播。在当下全球疫情、人工智能的时代,人们极易陷入一种“随波逐流式”的文化吸收中。以经典的传世文献为原编码,实施创造性转化的主题空间设计可避免认知困境。《山海经》的原型编码本就是中国上古先民利用舟船探索东海西山的成果见证,具有追溯邮轮历史文脉的价值,以《山海经》文本内时空观的再次设计复刻,是以重新扩延其作为文化原型再编码的现代新价值为目标。
二、豪华邮轮主题空间设计实践范式
邮轮设计包含三个递进的层面:结构功能、形态美学、主题设计。豪华邮轮脱胎于远洋客运,最初以实用性目的为主,结构与功能是邮轮设计的基础。从形态美学与主题设计角度来说,设计者已将邮轮设计提升至美学与文化的高度,通过邮轮的视觉观感与空间体验来传递美学意涵。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形态,从奢侈品牌的原型文化到以迪斯尼乐园为表征的空间原型,无一不揭示着文化原型的编码传播力。迪斯尼乐园空间通过大众媒介海陆空的轮番塑造,早已经揽括各种神话原型的现代性的视觉新场域,为“迪斯尼化”的现象提供遮蔽其它文化主题在乐园空间上的渗透,其推崇的价值观与文化视觉远离了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在主流的欧美豪华邮轮体系中同样现实此类状况,不可否认,本土文化原编码的主题空间设计困境重重。
从结构与功能来说,我国船舶设计者和建造者已然克服了众多技术问题。技术的进步也提供文化载体的成熟,然而对邮轮形态美学与主题设计角度的实践停步在造型结构上,对于文化元素的导入主要表现为纹饰图案的点缀性设计,尚未能在形态结构上彰显“文化原型”。潘长学是国内首次利用邮轮空间实现文化认知层面的美学符号设计者,他提出设计文化是“解决不同场域的和谐问题”[3],邮轮作为特别限定的场域,其和谐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文化系统的建构,作为新的知识体系,必然是在对传统文化的阐释中获得。极具强识别性的“原型编码”邮轮外观造型与中国主题体验空间的实践中尚缺乏案例支撑。究其原因,一是原型编码理论的设计角度阐释不够,原型研究的视阈主要围绕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二是作为原型编码缺乏一种对设计的指导方法,这也意味着设计作为交叉学科,亟待建构对原型编码的新知识。叶舒宪曾强调:“面对神话图像呈现出的无文字时代或无文字族社会的神话历史景观,最好的关照方式就是聚焦图像本身。”[4]这也就意味着“聚焦图像”可为设计再现的方法,以解构图像隐喻的神话历史,打破现行研究中对于原型编码认知的偏向,开创神话文本的共生式复刻设计策略,到存在于文本主流研究和文本观念之外的设计思维,活态传承原型文化。这种语言的建构不限于一种设计对象,而应是具有共享服务的设计体系。当然,对于神话的复刻关键在于如何转化为当代性语言。
三、神话原型复刻的空间历史语言
原型理论的提出者古斯塔夫·荣格定义:“原型是先验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生就存在在人的
观念里的一种形式。”[5]文学最早成为原型理论的践行学科,之后原型理论应用于心理学领域,随着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对宗教艺术、社会生活、习俗风物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型理论的经久不衰正暗示了其可能形成对成长中的现代设计学追溯设计思维的现实意义,可成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寻学科特,实现本民族话语的现代性转化和复苏。园通快通快递单号查询
设计作品的思维共鸣,即是隐藏在最深层的集体无意识原型的被激发。荣格认为神话情境的瞬间再现是以“独特的情感强度”为标志的,仿佛是久未拨动的心弦被拨动,从未感知的力量被释放[5]。这种情感代表全族普遍认同的精神力量。那么,激发集体无意识原型的条件,原型的现代性意义又是什么?毫无疑问可用文化的共享性予以解答,华夏文明作为唯一持续的文明体,具备提供全人类精神力量的文化原编码能力。人们对不同原型的感知与接受与文化象征有关,原始意象作为一种象征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在千万年的人类进化中,民族性的象征意象的形成依赖共同的文化思维,感知原型的必要条件就是受众与原型之间凝聚的可见文化共性,诸如传统建筑、器物中都存在这些自然原型与心灵意识的原型意象。
传统建筑常常成为演绎神话原型的载体,建筑的飞檐两端翘起而形成的反宇曲线(见图1),犹如神话传说中展开飞翼的鲲鹏。设计建造最初源于对自然物的模仿,但是随着建筑构件的成熟定型,就赋予了飞檐以文化内涵。鲲鹏展翼之姿隐喻了古人对飞升的敬重,这种曲线造型慢慢演化成象征着“天”的神话符号,在这种象征之下,飞檐成为了一个聚合着国家权力形象的“固态媒体”[6],成为传播
社会秩序和普遍价值的一种建筑符号。原型不再是单纯的原初形态,而是在时空演进中复刻华夏先民的神思与智识。以大鹏展翅飞檐塑造的
图3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③
图4    山海主题邮轮设计草图①
巨大屋顶使中国古建筑既有实用功能价值又兼具浪漫的审美价值(见图2)。在当代建筑学背景之下,中国建筑经典的原型样本,同样需要现代性转化,否则经典难以“复刻”现当代的空间场域。王澍是这种理念的有效践行者,其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见图3),最深刻的意象是铺陈栉比、错落有致的层层屋檐,曲线的屋檐相连为一副山水画卷,结合飞檐原型的现代建筑赋予和提升了现代建筑中的人文内涵和地域精神。同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亦是神话原型的实践对象,复刻共生古代舟船样本与文化原型也就成为设计学的首要担当。
四、以邮轮作为“山海神话”的设计实践
《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不仅表达先民对世间万物的奇幻构想,在奇诡的语言背后,也隐藏着对自然环境的不懈探索,能窥见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与文化渴求。古老的神话精神就记录在文本之中,将其原型作用于设计正是对原初精神力量的激活,以期让现代人获得精神慰藉与审美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当今的豪华邮轮产业仍是欧美邮轮主导的文脉,需要重新考量民族经典文本的呈现与民族认同感的建构。本次设计实践旨在通过提取《山海经》的神话原型,以艺术性的表现方式将中国神话原型转化呈现于
现代邮轮空间。在传统元素的“现代性”设计转化问题
上,李立新以“形式追随理念”
[7]
这一方法回应中国设计的理论模式和设计语言,这就意味必须构建以《山海经》为形式的邮轮空间理念,在邮轮空间中潜移默化引导人们理解提供给华夏文明持续动力的原编码的功能。
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美德式生存场域的建构,不同历
史阶段由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断演进显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这些理念既具有顺应时代而生的基础,又表明其具有适用于社会复杂多变的作用。
根据《山海经》所述,山海并行共存,故在邮轮设计时拟定了“山”与“海”两个主题。在海主题邮轮设计的草图构思中,参考常规邮轮的空间布局,除了邮轮下部作为常规的功能空间之外,设置有多层流动
造型空间,在中庭部分设置水上娱乐区,以流动形山体作为水上娱乐区的围合,形成“山中有海”的格局。邮轮本身就以海洋为承载,总格局形成了“海—山—海”模式(见图4)。在山主题邮轮设计的构思中,邮轮中部凸显“山”意象,环绕水体,与周围的海洋形成整体,总体呈现“山—海”模式(见图4)。
图2    古建筑飞檐造型
外观是第一设计感官,需要标志性的符号来体现设计主题。本处以《庄子》“鲲化为鹏”为原型,庄子在
寓言中理想化的“鲲鹏”,其意义是对时空的超越和样
图1  古建筑反宇曲线图示①
前后撩檐枋距离=L
举高=B
B=L / 3或B=L / 4
第三折=B / 40
第二折=B / 20
折屋之法: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
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
第一折=B / 10
上平槫中平槫
下平槫
檐槫
脊槫
撩檐槫
海主题邮轮设计草图山主题邮轮设计草图
本经典的实践。在“鲲”与“鹏”的互化关系中明确主题。从“鲲化为鹏”的神话故事中提取“鱼”与“鸟”两种原型,根据此原型,推导出“鱼”和“鸟”的概念形态(见图5)。再由“鲲化为鹏”的神话故事展开设计策略,“鲲”深潜海底,“鹏”翱翔天际。以“鱼形”作为邮轮中层的水上娱乐区,以“鸟形”化为邮轮顶层的飞翼造型。
其次,与穹顶相连的巨大飞翼(见图6)取自上文“鲲化为鹏”的神话原型。在《山海经》的记述中,除了鸟类拥有翱翔天际的飞翼,在其他神怪生物上也同
样拥有类似“翅膀”。如“鱼身而鸟翼”[8]6
的文鳐鱼,如“其状如鹊而十翼”[8]141的鰼鰼鱼,又如“鸟翼而蛇行”[8]211的化蛇等等。“翼”这一形态以较高频率出现在
《山海经》中,这种异形思维体现了先民渴望拥有飞翔能力的心理诉求。设计中将“飞翼”造型融入邮轮外观,不仅是呼应了“鲲化为鹏”的神话故事,也期望能跨越千万年,重拾古人对话山水生灵的敬畏。最后,
在对邮轮主体功能区设计时,以不规则的自然曲线为主,六层曲线平面层层相叠,似蜿蜒峡谷又似梯
田,流动的曲线或平行或交叉,层叠交错出自然灵动之气势(见图7)。
图5    简化的鱼形和鸟形手绘图①
图6    穹顶与飞翼结构设计图示①
图7    邮轮中庭曲线设计图示①
而在“海”为主题的邮轮空间设计中,神话原型的提取与应用放在“日”与“月”对应关系上。首先在邮轮的左右,左船头设计成巨大的旋涡状穹顶,右船尾对应设计为“泳池”。此处穹顶的设计灵感源自《山海经》中记述的“日月所入”的日月山
[8]346
。利用穹顶造型模
拟灼灼烈日,与船尾部“月形”水池形成呼应,而旋涡状独特的流动性又好似通天入海之枢纽,此流动性也赋予邮轮以自然灵性,海洋内力凝聚成旋涡贯通船体而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奇幻想象(见图6)。
五、神话原型的创造性转化的策略总结
通过上文设计实践的提取式再生复刻,形成在神话原型主题场域空间设计的三种路径:仿生象形、错位移植和空间拟态。通过文本的解读提取文化“原编码”,构成视觉化空间形态。在实际的设计表述时,从现行的常规邮轮结构、享乐型视觉语言中游离而
出,反常规地主题性场景呼应“原型”精神的隐喻,以空间错位制造夸张尺度,移植文本为空间结构。
《山海经》亦暗含了中国传统的哲思与文化,其造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因敬畏自然而塑造出的兽形“神”,到自我意识觉醒后欲征服自然而塑造出的半人半兽“神”,再到自我意识自觉后欲与自然共生而塑造出的人形“神”。这种变化展示了华夏初民以“造物活动”为生存之本的概念。人类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进行了造物设计,这种造物活动就是设计意
简化鱼形手绘
简化飞翼手绘
鹏之变·鱼鸟互化
飞翼结构手绘
穹顶剖面手绘邮
明星的绯闻轮俯视效果图
轮俯视图手绘
海洋漩涡
曲线平面层层相叠构成邮轮中庭空间
具象鱼形
抽象曲线
曲线楼层的设计演化zhishujie
峡谷地貌
轮中庭效果图
海梯田
识的诞生、萌芽 、发展和成熟[9]。这种从自然万物中寻设计灵感的过程被称为“仿生”,仿生的设计逻辑与古人的造物逻辑极为相似。在邮轮空间设计中,飞翼、旋涡状穹顶、曲线蜿蜒的楼层等都是一种仿生设计。当我们返身为古人的视角,忽略一切现代视象,我们看到的是飞翔的鸟兽,汹涌可怖的海浪旋涡,灵动神秘的诡异峡谷,将这种感受转化为空间造型,便赋予邮轮空间最活态的原型共生。
《山海经》彰显了华夏初民的天马行空。这种异形思维对设计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古人善用组合与置换的方式来创造“神怪”。神话产生的首要因素是在恶劣生存处境下的生存渴望,初民对自然界的迷魅所知有限。冥冥中的神秘力量控制着世间万物,为了生存,先民只能借助原始的想象力来塑造神话,以神话交感置换,将可望而不可及的超能力组合汇集在某种神怪之上,获得如神话形象同样的神奇力量,以达成内心诉求。在邮轮空间设计中,将飞翼置于邮轮之上,也是一种组合置换的体现。有意识夸张飞翼的尺度,以大体量的结构造型来产生体验者的空间感受与视觉冲击力,体验“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巨型飞翼意象。
原型与受众互动的方式是积极地接受主体为体验,邮轮空间的设计就是在创造原型情景,将华夏初民的所见所感讲述给当代体验者,因而空间的叙事性是设计的关键点。空间叙事分为四种叙事模式:线性叙事、等级迭代叙事、多极叙事、蒙太奇。建筑中的蒙太奇将不同的场景空间有机组合在一起,表现的显著特征是时空的差异与汇合、是整体的分割与契合,是结构的破坏与重建。置身邮轮中庭,仰望飞翼与巨大穹顶,仿佛一场自然力量的狂欢,通过尺度更改的巨大飞翼的冲击,让体验者在参观中唤醒无意识深处的原始心境。而在水上娱乐空间的设计中,拟将多个山海经故事自由组合串联,通过景观造型的虚实对比、形态的高低错落、彩的明快跳跃,让体验者感受与山水共生之野趣。获取信息的不同即眼见之景的特异,激活受众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传统的邮轮空间已无法满足游客对多元文化和最新的技术需求,游客更趋向于体验式、沉浸式的需求[10],因而通过运用神秘奇诡的神话象征有助于营造邮轮体验空间。六、结语
在邮轮本土化设计的实践中,从原型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仿生象形、错位移植、空间拟态等设计策略,将文化原型进行创造性转化,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好作品的判断标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价值,古老的原始意象总能触动人们心灵最深处的脆弱,通过激发受众的集体无意识,释放心灵深处的呐喊,用宝贵的原始经验来指引人们面临的心理危机。经典的设计作品也是一样,在体验认同时代,打造中国本土化邮轮,从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哲思与文化,领略华夏文化原型所汇聚的精神性力量。
(责任编辑    曾琎)
注释
①图1、图4~图7来源:作者自绘
②图2来源:mms2.baidu/it/u=3618945313,2686488417&fm=  253&app=138&f=JPEG&fmt=auto&q=75?w=833&h=500.
③图3来源:micro-dspcncontcatwww.archiworld/  uploads/allimg/180724/0GQ35046-1.jpg.
参考文献
[1] 陆邵明,谭正.国际邮轮品牌与相关艺术设计初探[J].设计艺术研究,
2020,10(03):5-11.
[2] 邓菲洁,黄思怡.当代大型豪华邮能与空间美学趋势研究[J].设计
陈荣炼老婆艺术研究,2017,7(04):117-121+127.
[3] 潘长学.潘长学:设计是不断以新知识系统解决不同场域的和谐问题
[J].设计,2019,32(04):62-64.
[4] 叶舒宪,神话历史和神话图像,民族艺术,2017(1):75.
[5] 冯川.神话人格——荣格[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91.
[6] 熊承霞,王泽家,张蔼佳.传统建筑作为文化原型隐喻的伦理价值[J].
创意与设计,2018(03):12-18.
[7] 李立新.形式追随理念——理论及验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
设计),2020(06):1-4.
[8] 郭璞.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9] 宗立成,王娜娜.设计文化之源与核心因素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
2021,11(04):138-142.
[10] 席涛,潘长学,徐洁漪.基于邮轮用户体验的移动信息服务设计研究
[J].包装工程,2019,40(12):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