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吴大伟资料>感恩祝福语齐晋鞌之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熟悉古代句法结构,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
教学重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
(一)题解
1、鞌之战发生于鲁成公二年(BC589)。齐国跟晋国为了争夺霸权,在鞌这个地方打了一场大仗。齐国在齐桓公伐楚前后的公元前656 年开始称霸诸侯;公元前632 年前后,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晋文公的霸业兴起,到了公元前597 年,晋国和楚国为争霸又发生了之战,结果楚胜晋败,从此晋国的霸业中衰,而楚庄王的霸业兴起。这时齐国是齐顷公在位,他看到晋国正处于衰落,便产生了要跟晋国争霸的野心,于是一方面改联晋为联楚,一方面不断对鲁、卫两国用兵。
晋国面对齐、楚两个大国的压力,积极整顿内部,消灭了周围一些蛮夷部落,消除了后顾之忧;又于公元前592跟鲁、卫、邾、曹四个小国在断路订立了盟约。恰好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来自楚国的威胁暂时得到缓解,晋国跟齐国的矛盾尖锐化。公元前589 年,鲁卫两国又受到齐国的侵犯,向晋国求救。晋国派郄克作主帅,统帅八百乘大军向东进发。齐国在打败鲁卫之后已经班师回国。晋军追上齐军,两军在鞌打了一仗,结果晋胜齐败,齐国答应重新与晋国结盟,并归还所侵占的鲁国和卫国的土地。这次战役表明晋国仍然拥有强大的实力,齐国企图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是难以实现的。鞌之战以后,晋、楚两国势均力敌,形成对峙局面,齐国则左右摇摆。
2、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左传》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场战争的经过。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段,描写战争进行的场面,集中描写了战争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写得具体生动,是一篇相当出的战争题材的报道。
3、这篇文章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文字简练,句与句之间意思的跳动很大,衔接性不强;二是出场人物众多,同一个人物又有不同的称呼;三是头绪比较繁杂。由于这三个特点,使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二)课文第一段串讲
第一段讲齐晋两国的军队交锋,齐侯很骄傲,齐军攻势迅猛,晋君主帅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指挥,他
的御者解张帮助击鼓,主帅的战车冲锋在前,晋军士气大振,浴血奋战,齐军溃败。
1、【癸酉,师陈于鞌。】
癸酉:指成公二年六月十七日。古代使用干支纪日,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得六十甲子,如下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
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
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
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
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未
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六十甲子不断地轮回,用来纪日。一个轮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月。在先秦两汉,所有的古书基本上都是使用这种纪日方式。后来虽然有初一、初二、初三等纪日法,但史书上仍旧使用干支纪日法。
癸酉这一天是这场战争决战的一天,因此作者特意说明具体日期。六月份正是初夏季节,请注意这一点,后面的一些情节与此有关。
陈:摆开阵势。“陈”即“阵”,古代凡是布阵的“阵”都写成“陈”,南北
张庭事件朝以后才写成“阵”,“阵”是个后起字。
〈译〉癸酉这一天,齐晋两国的军队在鞌摆开阵势。
2、【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邴夏、逢(pang2)丑父都是人名,齐侯即齐顷公。这场战役齐国方面由齐侯亲自指挥作战。
御:驾车,古代战车的御者一般坐在中间,但如果主帅的战车上因为要安置指挥作战的战鼓,所以主帅居中间位置,这时御者就得坐在左边。战车的右边有一名有勇力的人负责保卫尊者,称为车右或骖乘。
〈译〉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担任车右。
3、【晋解张御郄克,郑丘缓为右。】
解张:姓解,名侯,字张。郄克:又称献子,是晋军主帅;郑丘缓复姓郑丘,名缓。这三个人是晋军帅车上的人物。
〈译〉晋军方面解张为郄克驾车,郑丘缓担任车右。
4、【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姑:姑且。翦灭:消灭。此:指代晋军。朝食:本是“早饭”的意思,这里是动词,吃早饭。介:假借为“甲”,铠甲,这里用作动词,“介马”指给马披上铠甲。驰:驱马进击。注意:“驰”在古代指人的行为,到后来才指马的行为。之:指代晋军。
新版倚天屠龙记演员表〈译〉齐侯说:“我姑且先消灭了晋军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驱马进击晋军。
5、【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邓伦的行程伤于矢:被箭射伤。于: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及:动词,到达。绝:使…停下来。
〈译〉郄克被箭射伤了,血流到鞋子上,仍然没有让鼓音停下来。
古代车战,主帅居战车中央掌旗鼓,用旗鼓来指挥三军作战,鼓声是表示前进的号令,所以绝对不能随意停止。刚才我们谈到齐侯很骄狂,这同时就意味着战斗一开始齐军的攻势就很猛烈,所以连晋军的主帅都身负重伤。此时晋军显然处于劣势。
6、【曰:“余病矣。”】
病:指伤势很重。“病”和“疾”在指身体患病时,“疾”指一般的生病,“病”指病重。除了指身体生病以外,“病”还可以表示极度劳累,如《揠苗助长》里的那个宋国人将自己地里的庄稼一棵一棵地拔高以后,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对妻子说:“今日病矣。”(《孟子•公孙丑上》)这里“病”的意思就是累坏了,太累了。“病”又可以表示伤势严重。这一句里克就是在说自己受的伤太重了,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上面说到郄克被箭射伤以后,仍然坚持击鼓指挥作战,到现在他感觉支持不住了,所以说“余病矣”,“矣”表示情况的变化。据《史记•齐世家》记载:“克欲还入壁。”郄克想要退回自己的阵地。
〈译〉郄克说:“我受重伤了。”
7、【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张侯:即解张,这里是称呼他的名和字。古人在同时称呼一个人的名和字的时候,要把字放在前面,名放在后面。合:指交战,两军交锋。贯:穿透。对“矢贯余手及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一箭,从手部射进去,一直到达肘部;有人认为是两箭,一箭射穿手掌,一箭射穿肘部。之所以有不同的理解,关键在于“及”,第一种意见把“及”理解作动词“到”,第二种意见把“及”理解为连词“和”,在上古汉语里,这两个意义都是“及”的常用义,因此单凭这句话本身我们不能确定上述两种意见哪一种是正确的,《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记载了这场战争,其中解张说“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再伤”就是两次受伤,一次在手,一次在肘,据此我们可以确定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
折:折断,指把射进手和肘部的箭折断。以:目的连词,表示“折”的目的是为了“御”,因为箭带在手上和肘上会影响驾车,所以解张把箭折断以便驾车。
朱:红。殷:红中带黑的颜。“朱殷”本来都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指染成深红。解张是御者,位置在车子的左边,所以受伤之后鲜血就流到左边的车轮上,因此说“左轮朱殷。”
岂:反问副词,怎么,哪里。这句话表面上在说:“我怎么敢说自己受了重伤呢?”实际上,解张的意思是说,眼下正是战斗最紧张最激烈的关键时刻,不
是说自己受伤的时候。
子:表尊称,用来称呼对方,略等于今天称“您”,而“吾子”表示更亲近。
〈译〉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把箭折断以便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血染成了深红,我怎么敢说自己受了重伤呢?您就忍耐一下吧。”
8、【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险:从阜佥(qian1)声,跟地势有关,本义指不平坦的难通过的道路,由此引申出“险要”的意思,到宋代以后又产生了“危险”的意思。
识:知道。战斗异常激烈,主帅竟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车右下去推车。下面接一破折号,表示郑丘缓说到这儿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转移了话题,很惋惜地说:“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了。”大概郑丘缓这时注意到郄克的伤势确实非常严重了。
陆树铭身高〈译〉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下来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了。”
9、【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意思是全军的眼睛在看着我们的旗帜,耳朵在听着我们的鼓音。古代作战靠旗帜和战鼓来指挥,军队或进攻或撤退都要看帅旗,听鼓音,因此旗鼓就好象军队的耳朵与眼睛。《国语•晋语》:“张侯曰:‘三军之心在此车矣,其耳目在于旗鼓:耳听鼓音,目视旗表,车表鼓音,进退异数。’”
殿:镇守,坐镇。之:复指“此车”。集:本义是鸟停在树上,引申指一般事物的聚集,又引申为“完成,成功”的意思,如《左•襄26》:“今日之事幸而集。”“集事”即成事,使战事成功,获得胜利。“可以”是两个词,“以”是介词,凭借。这句话是说帅车上有三个人,假如其中两个人战死了,只留下一个人坐镇,也还有获胜的希望,三个人关系到全局胜负,所以除战死外决不能离开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