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简介
jx.zjol  20060917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1999年,乌镇东栅区块保护开发工程经过周密调查,制订了《乌镇古镇首期整治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的修复与整治方案,开始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一期工程,简称一期景区。在规划的全面实施过程中,乌镇为了达到四个最(即保护最彻底、环境最优美、功能最齐全、管理最科学)的目标,具体实施了遗迹保护工程、文化保护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中秋国庆双节祝福语三大工程,在全国古镇、古城保护中,乌镇首创了和成功运作了管线地埋改厕工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智能化管理等保护模式,昔日的江南明珠拂去了它的灰尘,重新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一期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乌镇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开放以来,乌镇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已成功接待了、吴邦国、、钱其琛、
、乔石、李瑞环、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和APEC会议嘉宾。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景区,获得联合国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连续三年进入全国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信息定点播报单位系统。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简介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 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原以市河(车溪)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 才统称乌镇。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相衔接。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 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乌镇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 耳。
乔任梁遗容乌镇最著名的产品有三:三白酒系纯粮酿造,工艺古朴,酒香醇厚,饮后三日不绝于口;蜡染花布蓝白相间,点缀出江南特有风情;姑嫂饼香酥脆甜声名远播四海。乌镇是中 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乌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成衣制造、出口为特。耕地6万余亩,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乌镇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有广播电视站及市级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卫生院及戒毒所。水上客运码头、汽车站、禽蛋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及垃圾填埋场各一个,农贸市场3个,占地50亩和15亩的停车场各一个。全镇共有图书馆(室)16个,文化站,电影放 映队各一个。共有学校7所,在校学生约6400多人。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镇名的演变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  乌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编》中说乌镇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解释得已够明白。但何以称呢?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越王诸子争君长 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故曰乌墩;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一说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故有乌、青之名。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
议,以为或无证,或 附会,或缺乏历史常识,卢学博编修《乌青镇志》时已详加批驳。同时,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乡贤在《乌青文献》中提出的: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   乌镇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其实,这类地名在当地并不鲜见。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 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石土的缘故。红墩、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李乐在《乌青镇志》中说: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为戍。”“乌镇古谓之乌墩,后因 吴越钱镠王戍兵于此,称乌戍,今名乌镇。但他显然将钱镠王之吴越与春秋之吴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称谓中,自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且 钱镠王之吴越国的北方疆界远达常熟,乌镇相对内陆,故此说显有不通。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至于青墩之的来由,王雨舟在《二溪编》 中指恐与乌接壤故以青为别。   唐时,乌镇隶属苏
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朱洪撰并书,吴晔篆额)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此前无据,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 青镇"的称呼。乌镇称""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当时,镇地置有镇遏使的官职。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竖心旁加个,念,于是天下念 “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  1950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历史文化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 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乌镇,中国江南的封面。
乌镇镇内布局特   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 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一、总体格局  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联结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 运输等水问题。  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加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 ,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儒文化对营建中流行的风水学说等往往是排斥的,故而很少见常因风水而设的斜门左道,为避免气冲而立的屏墙、照壁, 或当路放置的泰山石敢当等符镇,而是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另有访庐阁茶馆、高公生糟坊、宏源泰染坊等商业建筑,汇源典当行在常丰街,当街一个墨黑的字,1.8米高的柜台,有着浓郁的商业氛围。这也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有 很大的不同。  二、水阁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   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是真正的枕河 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
得橹声唉乃,飘然而过……”   传说水阁是由一位机智的豆腐倌的违章建筑而来,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许多历史都已烟消云散,唯有这集生活的实用与享受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因着人们的喜爱而得以保存和 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 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独创,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三、小桥流水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因素。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现存30多座。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 、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  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朝南) “通云门开数万家西 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朝北)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四、石板小巷  走进乌镇,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作为历史古镇,乌镇无论是整个镇还是 观前街,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走进这个充满了农业文化氛围的古镇,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小街上,可以倾听脚步
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 。沿水小街有石帮岸,有些可能有修饰,比如我见过雕上一个瓶,瓶里插着三支戟,取平升三级的意思。用以系船。
乌镇景区开发工程建设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 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一期工程东栅景区  1999年,乌镇东栅区块保护开发工程经过周密调查,制订了《乌镇古镇首期整治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的修复与整治方案,开始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东栅工程,简称 东栅景区。在规划的全面实施过程中,乌镇为了达到四个最(即保护最彻底、环境最优美、功能最齐全、管理最科学)的目标,具体实施了遗迹保护工程、文化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等三大工程,在全国古镇、古城保护中,乌镇首创了和成功运作了管线地埋改厕工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智能化管理等保护模式, 昔日的江南明珠拂去了它的灰尘,重新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一期景区面积约0.46平方公里,保护建筑面积近6万平
方米,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 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开放以来,乌镇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已成功接待了吴邦国、钱其琛、、乔石、李瑞环、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和APEC会议嘉宾。期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之一,并获得联合国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更是年连续三年进入全国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信息定点播报单位系统。  二期工程西栅景区  鉴于乌镇有大量的经典明清建筑尚待保护修复,乌镇古镇保护一期工程成功运作后,开始对逐步更大更深层次地对二期西栅进行了规划,从2003年开始,启动省级重点项目 乌镇古镇保护二期工程(西栅景区),投入十亿元巨资对乌镇西栅实施保护开发,保护工程实施范围近3平房公里。  二期西栅街区秉承保护利用历史建筑,重塑历史街区功能的理念,相对一期保护开发工程,二期西栅景区的保护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景 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内有纵横交叉的河道近万米,形态各异的古石桥72座,河流密度 和石桥数量均在全国古镇罕见。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与一期工程的观光型景区相区别,二期则是一个中国罕有的观光加休闲体验型古镇景区,完 美的融合了观光与度假功能,街
区内的名胜古迹、手工作坊、经典展馆、民俗风情、休闲场所让人流连忘返,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泛光夜景气势磅礴。还有各类风格的民居特客 房和各种档次的度假酒店,多家设施齐全的会议中心和商务会馆,可供八百余人住宿;游客服务中心、观光车、观光船、水上巴士、直饮水、天然气、宽带网络、电子巡更、泛光照明、星级厕所和智能化旅游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整体上创建了一个食宿游购逐渐完备的新型古镇社区。短短一年中已迎来了中法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等多次国 际性的大型研讨会。乌镇在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道路上,更可贵的是能够着眼未来,将历史街区功能的重新焕发作了独特而又创新的实践。
乌镇景区景点介绍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 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之一。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
巨匠茅盾故 里。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主要景点〗   西栅  乌镇其实是早已开放的东栅景区;西栅则是经过修葺后对外开放的。  进入西栅得乘渡船。用和谐来形容西栅是最确切的。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6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例如,通济桥和 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在西栅有许多老底子的东西——老街长达数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几样纯手工的东西可以一看:一是手工制酱作坊,镇上的红烧菜系味道不错,很大 一部分是因为自产自销的酱油的功劳。价格不便宜,一瓶普通酱油25元;二是生铁锅,系手工铸造。开价为99元的铁锅据说最受欢迎;三是蚕丝,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游客 可以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  夜幕降临时,喝着小酒,看对岸楼台上唱戏,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都会令人心醉。摄影爱好者千万别忘了带上三脚架。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民俗活动。当时,女人们梳妆 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到了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提灯走桥演化为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西栅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特别,外壳是明清
时期的,内有空调、直饮水、天然气、宽带网络、*等,游人在古与今之间穿梭,享受着另一种和谐。西栅的古街上还 着高级商务会馆、SPA养生馆、酒吧等最现代化的娱乐休憩场所。  江南百床馆  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座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 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床内备有化妆间、卫生间、仆人间等)。既有贵胄们的奢华,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此展览是中国床文化 的集大成者。  馆内第一展厅陈列的有: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构造形式,造型简洁、朴素,比例均衡,并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体现了明快的艺术风格,同时充分利 用硬木的泽和纹理特点,不事雕琢,多用原木漆,浑然天成;第二展厅的有清· 拔步千工床等床,这批床材质优良,工艺复杂,制作精良,是木雕床中的精品,其中清·拔步千 工床被誉为 镇馆之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这些雕工精美、历史悠久的古床在江南百床馆里可谓目不暇接,它们有的雕工精湛、风格独特,有的装饰华丽、豪华气派,无一不是江南木床中的精品。不由人不由衷地感叹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对艺术的感悟及
对结构造型的丰富想象力。  看百床馆,并不在于穷究其到底能收容下多少数量,而在于细细品味那一张张床上所加载的丰厚历史与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当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时候,人一 定是平和与幸福的,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境。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江浙分府明代称浙直分署,是乌镇历史上特有的一个政府机关。职掌巡盐捕盗,兼理地方词讼,俗称二府衙门。自明朝嘉靖间设立,至民国初撤销,几经革复,数易 其址,历时三百七十余年。  乌镇地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交界,人烟辐辏,河港纵横,杂隶难治,易藏奸宄。明嘉靖十 九年(1540),原任广东按察副使镇人施儒,奏请分立县治未果,部议添设通判一员,驻镇督理,建廨于普静寺之东,名添设馆署。隆庆二年(1568),为前官常有别项差委,不 驻乌镇,实在郡城,遂指为冗员,奉议裁革。万历三年(1575),因乌镇周边盐盗猖獗,准参政朱炳如、巡抚谢鹏举、巡按萧禀的会疏,改添设总捕同知一员,钦给督理巡盐捕 盗同知关防,常川驻箚乌镇,专一缉捕盗贼,兼管水利盐法,随便受理词讼,革除奸弊,附近府县悉听约束。由是扩建原有廨宇,称浙直分署。  江南民俗馆  东栅的金家,曾是这里的一方富庶,今天他们的居所成就了一段江南生活的记载。这儿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精彩的蜡 像塑出了
一幕幕婚丧嫁娶的话剧,处处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可以从中西合璧的风格中窥视历史的缩 影。  节俗厅通过一年不同节气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 至祭祖等,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风情长卷。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主题 ,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特有的做寿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华传统。  江南木雕陈列馆  这里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它雕梁画栋,尤其是门楣窗棂上的人物、飞禽、走兽,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表现得出 神入化。如今,它的正室偏屋内更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  木雕馆里的木雕取材丰富,有八仙过海 ”、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 ,有打渔 斗蟋蟀 敲锣打鼓 ”等生活场景,也有 “龙凤呈祥 松鼠吃葡 梅兰竹菊 ”等传统图样,以古朴的风格,细腻精巧的表现手法,刻画出具有江南地方特的民俗风情。其中的郭子仪祝寿骑门雕花大梁长四米,宽约40厘米,用整块 樟木精雕而成,雕刻着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做寿的场面,人物个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曾有客商出资数十万而欲购不得。江
南木雕陈列馆藏品丰富,可看性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 蕴味。细细品味,从中可以领略中国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饱览东方文明的一枝奇葩。  余榴梁钱币馆  余榴梁,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著有《中国花钱》、《中国鉴赏与收藏》、《钱币》、《钱币漫谈》、《钱币学钢要》、《世界流通铸币》等十多部学术专著。 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拥有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代钱币近26000余种,其中有金属流通货币、纸币、花钱等,材质有金、银、铜、铁、锡、铝、铅、锑、陶、镍、纸、竹、 骨、琉璃、塑料等15种,上起夏商,下至现代,绵延整整三十个世纪,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在全国首屈一指。钱币馆内分批展出的皆为余先生数十年来收藏之精品, 在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钱币就是历史的书籍。走马观花,当可领略浩瀚钱币世界之一二。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节目单  一期景区  皮影戏表演的内容如下:《龟与鹤》《三借芭蕉扇》 《血溅鸳鸯楼》  花鼓戏表演曲目:《庙堂过桥》《借黄糠》《陆雅臣卖妻》《还披风》  民俗表演时间  一期景区  皮影戏 830——1120 1300——1630 共21 每隔十分钟一场  花鼓戏 900——1630 每隔半小时一场  船拳 830 930 1030 1110 1330 1430 1530 1610   高竿表演 1030——1045 1430——1445 乌镇景区旅游指南   〖购物〗   乌镇商业区以中市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栅各成系统,又有自
己的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网络。如东栅的中心是财神湾,全镇最大的水产集散中心就在这里,乌镇最大的 批发零售商徐恒裕东号和西号也在这里。林家铺子旁有锦和斋,经营南北货物,声誉极盛,至今尚存。在乌镇,您随处可以买到乌镇及桐乡的著名特产,如:姑嫂饼、杭白菊、三 珍斋酱鸭、乌镇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饼杭白菊最为出名。  〖最佳旅游时间〗  由于处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年气温16摄氏度,一月气温3摄氏度,七月气温30摄氏度以下;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春雨 、梅雨为主夏秋之际有台风侵袭。  乌镇最佳旅游时间乌镇的气候与嘉兴、西塘无多大区别。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请避免夏季正午时去乌镇游览,白晃晃的日光直直地晒下来,也没什么廊棚可遮挡 ,让人感觉非常不好。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在眼前。   〖乌镇门票〗    乌镇景区分成东西两个景点,最先是东栅景区于2001年开放;西栅景区在200610月对外开放。  东栅景区,包括汇源当铺、访庐阁、皮影戏、翰林第、修真观、古戏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钱币馆、木雕馆、蓝印花布染坊、公生糟坊、乌镇民俗风情馆、江南百床馆、传统 作坊区、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双桥(通济桥、仁济桥)等17处旅游景点。西栅景区包括昭
明书院、草木本染坊、水阁和公埠石碑、水上戏台及评书场、桥里桥、定升桥与定 升糕、乌将军庙、月老庙、北湿地、京杭大运河、龙形田、元宝湖等景点。  1、东栅景区  东栅景区门票实行一票制,票价100/人,当天一次有效,可游览包括汇源当铺、访庐阁、皮影戏、翰林第、修真观、古戏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钱币馆、木雕馆、蓝印花布 染坊、公生糟坊、乌镇民俗风情馆、江南百床馆、传统作坊区、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双桥(通济桥、仁济桥)等二十多个景点。  东栅窗口联票发售时间8001400,东西栅联票150/人。  东栅导游讲解服务为80/次。  东栅游船价格:80/艘(游程约15-20分钟),每船限坐8人(包括儿童、婴儿)。  2、西栅景区  西栅景区门票120/人。可游览包括昭明书院、草木本染坊、水阁和公埠石碑、水上戏台及评书场、桥里桥、定升桥与定升糕、乌将军庙、月老庙、北湿地、京杭大运河、 龙形田、元宝湖等所有景点。  西栅夜游票价格80/人(夜游票价格不再享受优惠政策)。  西栅窗口联票发售时间8001200,东西栅联票150/人。  西栅导游讲解服务200/次。  西栅游船价格:  包程船白天120//单程,每船限坐6人(包括婴幼儿);夜晚180//单程。  包游船200//小时(周末即周五及周六无包游船),每船限坐6人(包括婴幼儿),可在指定水域内行驶,超过一小时半小时加收90元,超过时间未到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  公交船 每站5
元。  游览车 5/人次。  门票注意事项  折扣:对持有老年证(无证的,凭身份证70岁以上)、三十年教龄证(不含工作证和退休证)、现役军人证、中小学生证及1.1-1.4米的儿童享受东栅60元,西栅80元的门票优 惠。  免票:对1.1米以下儿童、持有国导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领队、司机AA1证(必须是旅行社随团司机)、残疾证(包括革命伤残军人证)、军委老干部离休证(不包括退 休证)、(国家新闻总署颁发、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电视编辑;除以上两单位颁发的证件外,采访证、特约不免)的给予免费。  注意,在西栅景区持有国导证、领队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必须是带团过程才能免票,因私不免。照规定每个旅游团队只能允许导游、领队、司机各一名,如团队中其余有导 游、领队和司机证件的一律按团队游客购票;也在采访中才能免,因私不免。  杭州到乌镇一日游   早晨700集合,7.30出发,杭州乘大巴空调旅游车出发,抵达乌镇后浏览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后游览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茅盾 1904年到1907年)曾在此就读的立志书院,财神湾、修真道院、江南百床馆、民俗馆、传统商铺、古戏台、当铺,下午1400结束旅游返回杭州,感受杭州丝绸风采,结束愉快 行程。 乌镇主要特产   蓝印花布  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主要
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折扇、 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  木雕竹刻  乌镇的手工艺十分发达,从日常竹木用品到工艺品,无不体现乌镇人的聪慧灵巧。一件件精美的木雕、根雕、竹刻,浑然天成,朴素却又别具匠心。  乌锦  乌镇丝绸著名老字号益大丝号的创始人沈永昌有一儿子名沈学文,他继承父业后,为摆脱传统木机绵绸在市场上滞销的窘境,经多方考察后决定以织锦产品代替传统产品。 1923年,他亲自选拔十余位学徒分赴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学习织锦技术。经几年辛苦,反复试制,终于装造出有近二千个部件、一百多道工序的织锦花楼机。  大花楼机从绘制意匠图至织出成品,需耗时百天有余。织造工艺极为繁复,一天仅能织5—6厘米,可谓寸锦寸金。乌锦系精选最优等天然蚕丝为原料织成,有的产品还辅 以纯金线织造。织成的锦缎质地坚实、雍容华贵,当地人称这种吸收了中国著名织锦工艺,融合了本地传统特的提花丝织锦缎为乌锦。  丝棉  乌镇是蚕桑之乡、丝绸之府的中心地带,所出产的丝绵质地坚柔,无块、无筋、无杂质,泽洁白,匀薄如纸。当地人称丝绵为大环绵手绵,它的轻薄、保暖、透 气是现代太空棉所绝不能比拟的。  布鞋  在中国人原生态的生活中,布鞋是不可或缺的。乌镇布鞋手工精湛,用料实在,买上一双舒适、通气的千层底布鞋,用中国的节奏,穿越江南水乡。  篦梳  乌镇竹、木、羊角、
牛角等物产丰富,经选料、开模、整型、刨光等一套工艺,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篦梳便在匠人手中成形,贵在天然,兼有保健功效。  湖笔  乌镇历史上隶属湖州府,所以湖笔的制作工艺在这里十分盛行,湖笔采用山羊、黄鼠狼、山兔等兽毛为原料,经过七十多道手工制作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书 写绘画得心应手。  红烧羊肉  乌镇的红烧羊肉选料十分讲究,一定要以当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为原料,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洁多膏,是乌镇冬令不可少的进补菜,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 斤人参的说法。  白水鱼  乌镇水域的野生鱼类,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无论清蒸、红烧,都是难得美味。  桐乡橘李  檇李是古今稀有的珍果,也是桐乡一带的传统名果,其盛名传于天下,身价百倍。原因是檇李果大艳,核小肉厚,浆液甘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李之冠,成熟之后 可一吮而尽。古时檇李是献给帝王的贡品珍果,历代文人逸士亦为之倾倒,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诗篇。  手工酱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 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一百多年来,叙昌酱园产品的风格与品质始终如一。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主要产品有陶叙昌牌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采用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利用竹匾
制曲,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手工 精制,古法酿制,不含人工香精、素、防腐剂,酱香浓郁,天然风味。  三白酒  三白酒是乌镇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纯手工酿成。何谓三白酒?《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 杉原杏璃资料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绵甜、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几百年来风靡江南,经久不衰。三白酒除了55℃的三白酒外,还生产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  姑嫂饼  乌镇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名点。  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说它是因姑嫂二人斗气而成,故名。姑嫂饼的形状酷似棋子饼,比棋子饼略大。所有配料跟糖相仿,也是面粉、白糖、 芝麻、猪油等,但其味比酥糖果可口,具有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特点 乌镇十二节气习俗   一、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 妇及孩童,名压岁钱。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贺新岁,统称 拜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 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二、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
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 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至近代,丢药 罐的举动消失了,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三、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祭祖扫墓、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裹粽子、设祭除以和除的区别在哪儿 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届时商贩云集,游人如蚁,旷地上售货摊、 演艺场鳞次栉比,河港中踏白船 、打拳船竞技斗勇,前后持续半月有余,成为水乡蚕农的狂欢节。  四、立夏称人  立夏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尝蚕豆、尝咸蛋、啖青梅、品樱桃,谓之尝新。农家以麦芽、草头和为粉制立夏饼,亲友互赠。孩童三五邀约,提竹筒、摘蚕豆 、化咸肉、拾野柴、集百家之米,在户外垒灶支锅烧野火饭,据说吃了不会疰夏。立夏称人以江南最盛,传说三国时刘备之子阿斗于立夏日被带往江东,孙夫人当面称过体重 ,精心抚养,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写信向诸葛亮汇报,以示尽心,传入民间,相沿成俗。  五、端午吃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
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以重五毒气横溢,鬼魅活跃恶日。于是挂钟馗 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正午用苍树、白芷、 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  六、分龙彩雨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亦称分龙节。传说司雨的龙王们于此日分赴各自管辖的区域降雨,故名分龙,是日各公益性消防组织---水龙会照例举行消防大演习,届 时各坊水龙会整装集队,带上全副救火器具,会聚于镇中旷地河畔,有的事先在水龙、水桶中放进各颜料,一声令下,锣鼓齐鸣,各水龙同时对空喷射,尽现五彩缤纷、飞瀑凌 空的壮观,男女老少聚集围观,呐喊助兴,出水快而射程远者当为优胜获奖。  七、天贶晒虫  农历六月初六,时值盛夏烈日,乌镇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实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宋代曾定为天贶节,其原由却是真宗皇帝赵桓的一个精心编造的梦话,后 人觉得乏味,便把传统的七月初七曝书日移了上来,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是日还有牵猫狗浴于河的习俗,据说可避虱蛀,镇人晒热水为孩童 洗澡,妇女于是日洗发,而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则可能是由混浴引申而来。  八、中元河灯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当日,道观作斋醮荐
福,佛寺行盂兰盆会状态怎么取消掉,释道两教共举法事,民间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故又称鬼节。南宋后已有中元 夜入河灯的风俗流行,篾编纸糊的各式花形灯笼,灯中燃烛,下托木板,或用各彩纸糊成船形,内装少许灯草油类点燃,入夜到水边或驾小船至河中摆放,烛火闪闪,随波逐流 ,蔚为奇观,佛徒为此乃慈航普渡,道徒称这是照冥引路,而老百姓们只当是一种娱乐。  九、中秋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时值三秋之半,月亮最圆最明,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故又名团圆节。是夕,家人团聚欢宴,亲友互赠节礼,其间则少不了月饼 。月华初升,于庭院设案赏月,供品除月饼外尚有瓜果、芋艿、菱藕、毛豆等时令果蔬,大多是还在案头供斗香,以线香托纸板粘合而成,上插各式彩旗,并缀月宫故事,制作精 彩,供后在户外焚化,有祈求丰收之意。  十、重九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节登高节菊花节,重九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由来久远。相传起源于桓景避难我知道歌词的故事。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遵照师嘱,于 重九日全家佩戴茱萸登上高山,得免大难,后人仿效,遂成习俗。至唐代已演变成传统的游乐节目,其作用似在于健体防病,以御初寒。乌镇近周无山可登,遂以登塔代之,是日 重阳糕应市,以赤豆和糯米制成,上插小旗,意以食糕代替登高,插旗代插茱萸。  十一、冬至祀祖  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传统风俗中的大节,亦称冬节亚岁,节前家家磨粉搓
节圆子,备酒做菜,设祭祀祖,颇为隆重,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也有于冬至扫墓者,至冬至起八十一天,分为九个,为寒冬之期,旧有九九消寒图,相传始于明朝,图中画梅一枝,凡八十一瓣,冬至起依口诀日染一瓣,全部点清则 寒尽春来,开始耕作,意在敦促人们在消寒休闲中不忘耕作,还可得到一份冬季的气象资料。  十二、 腊月小更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昔时有支小更的习俗,进入腊月,各街、各坊设专人于每日黄昏敲锣击梆,沿街巡走并时而高呼:寒天腊月,火烛小心,前门关关,后门重 重,柴间看看,灰堆坌坌,谨防贼盗,门户要紧。抑扬顿挫,如歌似吟,至除夕乃罢了。时值寒冬,气候干燥,民间用火又多,镇内木造住房连绵,一旦失火,非同小可,尤须 时刻警惕。其时,全镇支小更者不下十人,每至黄昏,锣声、梆声、呼声此起彼伏,对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