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训斥   明朗   规距   抽屉        B.喉咙   厉害   抹杀   催逼
C.藤椅   校样   混浊   祥细        D.精致   镇静   糟殃   唠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A.规古建中国——矩;C.细——详;D.殃——遭;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部分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就没有什么问题。
B.老百姓对地沟油深恶痛绝,不仅是因为心理上觉得很肮脏,还因为它的确会危害健康。
C.图画上的老者手捻胡须,目视江岸,悠然自得。
小三吴颖D.如果想急于得到所需的东西,一时冲动,草率行事,就会遭遇失败。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才可能成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含义。A.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句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选项和语句,空缺处填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的原因,句讲鲁迅的伟大,应该放在首空,引起全段;句紧承句中的“对手”,列举鲁迅“对手”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应排第二位;句将鲁迅是如何奋斗的(或同对手战斗的),应排第三位;句“所以”是总结奋斗的结果,应排第四位;因此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不仅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乐于帮助其他人,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B.“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C.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
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辛芷蕾宋慧乔D.通过音乐名人高晓松案醉驾入刑的宣判执行,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答案】B
【详解】A.关联词误用,可以去掉“不仅”;
C.两面对一面,前句“能否”说的是两方面的问题,后句说的是一方面的问题。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删掉“通过”。
故选B。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张碧晨照片
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伟人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文章的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这恰恰是萧红写作的特点:貌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是对鲁迅的深刻了解,貌似轻描淡写的内里是对鲁迅的炽烈情感。写日常琐事,却不落痕迹地展现了伟人情怀。
C.本文是萧红用心血谱写的一曲鲁迅先生的赞歌,也是一曲深沉凄丽的挽歌,萧红对鲁迅的景仰、敬爱、怀念之情缓缓地流淌其中。
D.本文是怀人散文的典范之作,也可看成是散文化的传记文学。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手法,再现人物的生平经历和事迹, 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
【答案】A
【详解】“伟人形象”的说法不当,应该是“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①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②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③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④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
坐着。
⑤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黑大。
⑥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的,仍旧坐在那里。
⑦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⑧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附他说:
⑨“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⑩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⑪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⑫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6.选文第段是否可以改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起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请说说你的理由。
7.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鲁迅先生深夜工作时坐着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8.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列语句。
保姆是吩附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9.选段最后对太阳和鲁迅先生书桌的描写有何作用?
人类的进化【答案】6.不可以。本段不断出现具体的时间和“陪着”,既写出鲁迅先生家里客人多,又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热情好客和陪客的劳累。流露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心疼。并不是重复啰嗦。    7.显示出鲁迅先生深夜伏案工作、一动不动,体现鲁迅先生的专著和辛劳,给人以雕塑之感,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8.“总”字说明保姆一直在提醒海婴走路轻点,说明鲁迅先生睡得总是很迟,连保姆都知道要体恤鲁迅先生。    9.选段对太阳的描写显示出鲁迅先生睡时已经很晚,已经是大白天了,书桌“整整齐齐”表现鲁迅先生认真细致的性格特点,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解析】6.考查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分析原句与改句的区别,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分析两个句子不同的表达效果,进而判断是否可以更改。
段中“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这个句子与改句的区别在于,原句中反复出现了“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等具体的时间,起到了一个强调的作用,强调了鲁迅先生家来的客人之多,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一直陪着,有可看出鲁迅先生的热情好客及劳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心疼。如果改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起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没有反复出现具体的世界,就无法强调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也就无法突出鲁迅先生热情好客的特点及劳累。据此可分析不可以改。
7.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主旨及个性化阅读探究能力。“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的,仍旧坐
在那里”一句写的是鲁迅先生深夜伏案工作的情形,犹如特写镜头,表明此时已是黎明了,此时的鲁迅先生工作了整整一夜。通过这些具体的描绘,展现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艰辛,突出其一天之内的工作状态和起居特点,展现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的精神特点。这一背景让人觉得: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土,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由此可看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8.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作为小孩来讲,天性活泼,喜欢吵闹和蹦跳。结合“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可知,保姆是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由此可看出保姆对鲁迅先生的体恤。“总是”意思是经常,表现鲁迅工作一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通过保姆的话从侧面赞扬了鲁迅长期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的态度。
9.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第段“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写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说明鲁迅先生睡时已经很晚,已经是大白天了,体现了鲁迅先生彻夜工作的艰辛和忘我工作的态度。第段“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这是一个细节描写,从“整整齐齐”“压”等词可看出鲁迅先生认真细致的特点。从中可看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风
①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②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的墙壁融为一体。
④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
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⑤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⑥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⑦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