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的生活中离不开同伴交往,而交往的过程中同伴冲突更是是不可避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中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处于转折期和可塑期,与同伴游戏、交往的意愿增强,冲突行为的发生频率增高,加之现在教育者以及家长对于冲突行为不能辩证的看待,只着眼于其带来的消极现象而忽略了其内在的价值,不能很好的解决幼儿冲突,重结果轻过程,因此对中班幼儿冲突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正确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界定,根据分析观察和搜集到的冲突行为的案例,总结了冲突行为的类型及其发生的原因,并从教师、幼儿园、家长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期能够对教育者正确认识同伴冲突行为,并科学解决,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u盘文件被隐藏
关键词:幼儿;冲突行为;解决策略
      纵观学前教育历史,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各种幼儿行为理论,理论实践证明,幼儿冲突行为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幼儿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冲突现象,因此,冲突行为作为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一种常见形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冲突的解决方式。通过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了解,分析幼儿同伴间冲突的类型以及原因,从教师、家长、幼儿园、社会等方面提出有效解决冲突的策略,使其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协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冲突。
一、幼儿冲突行为的概念界定
鲍鱼汤怎么煲
  幼儿冲突行为是指幼儿在活动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幼儿之间出现的语言、表情、情绪、动作等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同伴交往的一种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幼儿的生活当中。 
  1.幼儿冲突行为是一种交往互动过程。
  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幼儿之间的,是幼儿个体之间进行交往互动时常常发生的。是在同一事件中,双方在交流想法、意见的过程中达不成一致,双方互相反对而出现的相互对立现象。幼儿双方在互动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幼儿冲突行为是一种相互对立的状态。
幼儿间交往时会因为不和谐因素而发生冲突,主要表现在幼儿双方的语言、表情、情绪、动作等方面直接的、面对面的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冲突。
3.幼儿的冲突行为是完整的,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幼儿间的冲突行为都是完整的,其冲突双方是在同一事件中,因为物品分配、意见做法等原因,有语言争吵、情绪变化、进而加入动作的过程,最后不管是幼儿自己解决还是老师家长等介入,都会有处理的结果,冲突才能平息。
十字军之王
    4.冲突是一种不断转化的动态过程。
冲突并
不是静止的,其是动态的。幼儿同伴间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其会由最初的相互对立到最终逐渐平息,实现由对立向和谐的转化,冲突进而也得到了解决。
二、幼儿冲突行为的类型
    幼儿的同伴交往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当然幼儿间的同伴冲突也存在于一日生活的每个阶段,从幼儿进园开始,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最后离园,期间都有同伴冲突的发生。同时鉴于中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其同伴间发生冲突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根据仔细观察、分析、总结幼儿的冲突案例,将其按冲突的起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争抢占有类
      争抢占有冲突主要是对物品材料、区域活动场地、排队位置、教学活动位置等的争抢占有:
  案例一:中班,区域活动时间,男孩A和男孩B在建构区进行搭建游戏,男孩A在搭建高速路,男孩B在搭建停车场,需要小汽车,但是只有三个小汽车,都在男孩A的手里,男孩B趁男孩不注意,就从男孩A那里拿来了两辆小汽车用,男孩A发现了,很生气的说:“那是我的小汽车,你还给我”,男孩B也说:“这是我的小汽车,我昨天就在玩!”说着就把汽车拿着躲到了身后,几番僵持不下,男孩A就站起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来抢夺男孩B手里的小汽车,两人互不相让,别的小朋友看见便告诉老师,老师介入,请他们协商解决。 
分析:该案例中的三辆小汽车是引发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在整个玩具的抢夺过程中,两个孩子由语言争吵上升到肢体动作,导致冲突不断扩大。首先由于中班幼儿该阶段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同伴交往技能差,两者都称其汽车是自己的,男孩A在小汽车被抢后立刻维护自己,男孩B未采用正确的借用模式,从语言争吵到肢体动作,发生冲突事件。其次,也是老师材料准备的原因,其未考虑幼儿的物需,未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致使幼儿在游戏中因物品发生争抢事件。最后,也因老师关注的不及时,在幼儿从语言争吵升级到肢体动作的时候才介入,作为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幼儿,注意观察把握好时间,不要让幼儿受到伤害。 
(二)言语不当类
    案例二:饮水时间,女孩A和女孩B相邻而站都在排队饮水,在等待过程中,女孩A和女孩B开始交谈,女孩A对女孩B说:你的衣服怎么这么难看,太丑了!而女孩B说:我妈妈刚给我买的衣服,她说我穿着特别漂亮,你的才难看。女孩A听了就不满意的说:我是美丽的小公主,你长的最难看。女孩B继续说着,两人争论不休,直到女孩A哭着跑到老师跟前去告状。
    分析:在该案例中,女孩B言语不当作为诱因导致出现冲突事件。首先中班的孩子已经有
了初步的审美能力,有了各自对美的判断,因为美丑问题,两个孩子争论不休,并发生言语上的争吵。其次,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爱美心理,都希望别人夸赞自己美丽,可是女孩B先说女孩A衣服丑,进而说女孩A人丑,两者发生冲突。最后,由于中班的幼儿的自我中心,以及性格的直率,言语脱口而出,说话未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导致言语冲突,以告状老师介入而终。
(三)意见不合类
  意见不合类冲突主要是合作活动、游戏角的分配、游戏的玩法方面的意见不合。
案例三:在教学活动时间,老师让幼儿两人一组进行科学实验《传声筒》,每一组分发四个塑料短管,还有三个连接头让幼儿进行自由组装,然后每人一头,一边说话一边听,男孩A和男孩B很开心的拿着管子开始玩,一会儿后,男孩A要组装一个很长的直管,可男孩B要组装弯曲的管道,当即两人各持几个道具,男孩A很生气的对B说:“我要告诉老师了”。男孩B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合作实验无法进行,男孩A告诉了老师,老师介入指导两人协商解决,直管和弯管都做了实验。
分析:在该案例中,两个男孩的对管子不同的组装意见是引发冲突的原因。在以组为单位的合作教学活动中,参与者的配合是最重要的,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而男孩子因为不同的组装意见,也未采用适当的协商技能,导致很小的事情升级为冲突事件,也因此男孩A向老师发出协调冲突的信号,老师很耐心的让两个孩子进行意见协调,并考虑到两个孩子的需求,一一做了实验。
(四)维护、保护类
    主要是对于各项规则的维护、教室公共物品的保护,同伴间相互维护引。
案例四:幼儿桌面玩具时间,坐在第一组的女孩A在玩插塑片,而且拼了一个很大的作品,结果收玩具的音乐响起了,她孩子继续装饰作品,坐在第三组的女孩B收完了他们组的玩具,就跑到女孩A跟前,将她的作品打乱开始整理玩具,这让女孩A很生气,女孩A气呼呼的说:“这是我在我们组拼的,你走开!”女孩B说:“音乐响了,老师让收玩具了!”说着还在不停的往框里收插塑片,女孩A很生气的将插塑片放入框里离开了,女孩B玩具收好后,放回位置。
分析:该案例中按时收放玩具是诱因,女孩A不遵守玩的游戏规则,不主动收玩具,在收的音乐响起后还在完,而女孩B因为知道桌面玩具的收放规则,进而要维护规则,打乱A的作品,意图是想帮着收玩具,却导致冲突事件的发生。
(五)干涉打扰类
    案例五:区域活动时间,两个女孩坐在角落里认真的看书,紧挨图书区的语言区里,无所事事的两个男孩玩起了扔手偶,
他们拿起盒子里的小手偶往图书区扔,时不时就砸到了两个女孩,女孩很生气的说:你们太吵了,都
砸到我了”两个男孩还是继续扔,女孩A也拿起身边的手偶砸男孩,女孩B很生气的说:“我要告诉老师了,你们打扰我们看书”,说完就去老师跟前告状了! 
  分析:该案例中男孩打扰女孩看书是冲突事件的起因。首先,女孩在图书区的看书,图书区一般都是安静的氛围,而在语言区的男孩乱扔手偶,甚至砸到女孩,导致女孩不能安静的看书,活动受到打扰,导致构成冲突事件。其次,老师的区域设置也有问题,作为图书区这种安静的区域就不能与语言区设置在一起,语言区属于喧闹区域,会直接影响到图书区安静的氛围。
(六)无意行为类
案例六:中班户外活动结束,幼儿喝水、上厕所时间,男孩A接了一杯水在旁边喝时,男孩B不小心撞到了男孩A,导致男孩A把水洒了一身。男孩A站起来很生气的说:“你把我衣服都弄湿了,都怪你!”说着男孩A就将男孩B推到在地,男孩B委屈的对男孩A说了声:“对不起”,然后默默的走开了。
分析:该案例中,男孩B的一次无意行为导致冲突事件。男孩A因为男孩B将水洒在了身上,第一时间就很生气的说男孩A,并没有考虑到男孩B行为是无意的,进而就将男孩A推到在地,没有给男孩A解释的机会,根据男孩A的反映来看,男孩A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并没有还击男孩B,将事件扩大,而是选择了道歉,忍让,使冲突事件平息。其中男孩B的归因是最大的问题,根据男孩B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判定出他认为男孩A在欺负自己,于是用语言、动作在维护自己,然而男孩B却是无意的行为,
与男孩A的想法正是相反。
三、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气质类型
    气质是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的稳定性,其影响着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也就是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影响。前人将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敏感、孤僻的抑郁质,易冲动、难管束的胆汁质,安静、耐心的粘液质,活泼、爱交际的多血质。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就有不同的为人处事风格,根据各类型的气质特点来看,胆汁质幼儿就较其他型幼儿易发生冲突行为。
2.认知特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个体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而中班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别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和自己是一样的,这就容易引起幼儿发生冲突,增加发生的频率。幼儿自身意识不到自己的想法,也无法理解同伴的想法,因此当他
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拿着幼儿园玩具时,就会认为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进而引起同伴的反对,增加冲突行为的发生。
退休金如何计算3.缺乏社会经验
  中班的幼儿年龄基本是4-5岁,语言、情绪情感、动作方面都不成熟,社会交往能力差,交往技巧不足,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没有办法理性思考,为他人着想,因此,冲突时有发生。
(二)外部原因
1.教师方面:教师的冲突观、教师对游戏区的布置
根据观察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教师对幼儿的冲突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幼儿的冲突一部分是因为区域游戏场地的争抢、角的争抢、规则的维护等,老师在这方面应该及时关注,注重区域的设置,遵循区域设置原则。同时,老师的冲突观也直接影响幼儿,一部分老师对于冲突很是厌烦,看到冲突的发生,总是很凶,而且对幼儿也训斥,这样幼儿发生冲突时就会自己使用语言、肢体动作解决。而一些老师对于冲突的解决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同时幼儿也会受感染,冲突会减少,发生冲突后自主解决的能力也强。
2.家庭方面:家庭的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
    幼儿的家庭结局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三代同堂、两代同堂、单亲或离异家庭,这三种家庭结构出来的幼儿都各不相同,前两种完整家庭的孩子相对后者来说,其社会交往技能就好一点,而不完整家庭的孩子因为不完整的家庭人员、以及家庭的气氛基本在交往方面就比较迟顿,冲突的解决能力就比较欠缺。同时现在二胎开放,但是大多数的幼儿仍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度溺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家享受各种特权,什么都是一人独享,没有与兄弟妹交往的机会和经验,自然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合作分享意识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就会出现,互不相让或者自我占有,这样就及其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
3.幼儿园方面: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幼儿园的氛围
  通过对幼儿冲突行为的观察来看,中班争抢占有类冲突时有发生,着很大的原因就是幼儿园在游戏材料配置方面的欠缺,很多游戏材料的配备数量以及空间场地不足,才会引发幼儿出现争抢占有冲突,如果可以保证幼儿人人都有,自然这方面冲突就不会的发生。另外,幼儿园的氛围也会影响冲突的发生,幼儿园应该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从环境创设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在这种氛围下,即使冲突发生,自然也不会那么强烈,反而会因为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自主顺利解除冲突。
4大众媒体
下中国象棋    幼儿通常都喜欢看动画片,故事书等,而这些的种类又多种多样,不免有各种打斗的场景出现,例如:变形金刚、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