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诗词、联语、辞赋、时论的空
港媒曝李晨新恋情杨度诗词、联语、辞赋、时论的空灵与老辣,前文多所征引,大家有目共睹。他的书法自少年起步,经过刻苦的临帖与自悟后的升华,已臻妙境,今天还有不少遗墨存世,为收藏家视为至宝。 李咏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王闿运的弟子中有一个后来成为了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画大画家齐白石。杨度与他为同门师友,早年即在家乡交游。1917年齐白石避家乡的兵灾匪乱,只身来到北京谋生,7月又遇北京兵乱,曾到天津,专程看望了在此寓居避难的杨度。杨度有《题齐山人〈借山图〉》一诗,记述了这异地重逢的景况,诗中说:
今晨盥毕闻叩门,忽见故友齐山人。问君几日别湘渚,却乘兵乱来京津„„落拓江湖老画师,晚遭兵燹更支离。十五年来一相见,各讶苍颜非昔时。湘潭已没樊山老,夏大逋亡郭五羸。昔与游山题画者,今日披图一泪垂。
湘绮老师已物故,樊樊山已是垂垂老者,夏午诒逃亡流离,郭人漳亦已羸弱,旧时一起游山题画的师友,有如风流云散,如今只两人苍颜相对,能不潸然泪下,
杨度回到北京后,与定居北京的齐白石时相往来,齐白石也先后为杨度治印达数十颗。1928年初夏,杨度应齐白石之请,为其作《湘潭齐山人自圹志铭》,其中对撰文缘起作了说明:
民国十七年春,山人自为生圹于白石山下,嘱其旧友杨度志之。度与同里,详其生平,且度年五十后始习绘画,尝问画于山人,知其造诣颠末,因为述之。
气体灭火杨云慧对杨、齐在北京的交往也作过追述:
父亲写大字是悬腕的。最初临的汉张迁碑,后来又临些魏碑。因此,落笔雄健有力,温润端庄,字体洒脱。当时已经有不少人来请求父亲写对联屏条了,所以,父亲每天也很忙。他给人写字,从不写小字,最小的也有核桃般大。他更不喜欢写扇面之类的东西。此外,他还常和齐白石研究国画。二人诗画相交,过从甚密。父亲对于绘画艺术并不精。他从来没有画过花卉。画过几张山水,都是秃头秃脑的,他自己看了也不满意。所以,他没有什么画遗留下来,也从未为任何人作过画。
话虽这样说,但杨度的画论还颇有些见地。有一幅存世的《齐白石杨度补题宋杨补之梅花
卷手卷水墨纸本》,我们很可以从中领略一二。宋朝的杨补之能画梅,一千多年后,在湘潭涌现出了一个继承者,他姓尹,名金易,字和伯。民国戊辰年,也就是1928年,齐白石与杨度都在杨补之的梅花手卷题跋上对他进行了肯定,杨度则更是全面阐述了他对中国墨梅画的不俗见解:
前清之末,予从王湘绮师自云湖山庄入长沙,同县老画家尹和伯丈亦在等。适遇湘绮师生日,亲友集贺于贾太傅祠。和丈自画通景绿萼梅屏四幅为寿,祠壁高悬,清芬满屋,枝繁花密,颇似冬心而枝干不为怪状。气韵自然秀逸,实予前此目所未见。予时惊叹欲绝,即询和丈画法。和丈答曰:“墨梅以宋杨补之为祖,后人鲜能学者。予前在湘乡王莼农观察家,见所藏杨补之墨梅长卷,因从假得手摹一通,师之终身,故画法全与世人殊异。”予既知其所师,惟恨未见杨卷。其后二十余年,岁在戊辰,予居北京,湘乡王绍先兄来客予家。绍先为壮武公孙、莼农观察子也。其家藏杨补之梅卷,在行箧中,出以示予。墨光浅淡,不工不率,枝柔而劲,花密而匀,平淡天真,若不经意。历来画梅无此意境。尹梅奇逸几欲过杨,若其淡雅自然或犹不及。以吾国画史论,画梅仍推补之独步,尹则杨后一人而已。尹为先君画友,又为予弟重子外舅,即为重子夫妇之师。予自童时闻其谈画,然其平生江湖落拓,身无重名。予向推尹梅空前绝后,人多忽之,独同县齐君白石论与予同,
因皆深知尹画师杨故也。绍先告予,杨画原有元明名人题跋甚多,昔因尹老建议分裱成为正副二卷,后经戊午湘乱失其副卷,幸存杨画正卷而无一跋,因索予与白石题记。予为略述历年闻见于此,兼评尹画以明杨卷来历及其梅法之源流等。戊辰季夏湘潭杨度题于北平,时北京改名北平未及一月。
杨度在上流社会的交往中,与戏剧歌舞频相接触,亦颇谙音律。他曾作有《客有携留声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
乐管能为京师伶人歌曲,为之作歌》排律,颇有白居易《琵琶行》的韵致:
胡人造作留声器,遍采笙歌传汉地。堂中有客来京师,演出新声数般技。名倡侯郎与孙杵,此阕依稀无乃是。风飘一曲落天涯,万里江声月荡花。韩娥数日谁云久,赵主三晨莫漫夸。繁弦促管逾平日,苦调哀音觉倍加。空林月白动栖鸦,旅雁风呼发远沙。纷纷暮雪飘珠箔,澹澹长川送客槎。游声起调忽飘荡,木末飞泉雨中浪。又以铨音征下风,珠楼度曲中天上。坐客满堂尽悽恻,孤臣逐子增惆怅。江湖漂泊更何论,鼓枻长歌逐钩津。青云无意随飞鸟,白雪何因悦世人。忆昔?游客燕馆,秦筝赵瑟听应惯。醉眠不惜落花飞,曲罢空嗟暮云散。上苑流莺春已老,洞庭木落风光换。入夜清声发水湄,一弹再奏不胜悲。人生哀乐无穷极,月落歌终何处归,
杨度交游的朋友中,还有戏剧艺术界的名流。例如名震京师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杨度于梅兰芳1923年10月22日30岁生日作过《梅郎曲》。其诗并序:
渗组词和拼音予自前清癸巳始游京师,其时供奉名伶,以侯俊山、谭鑫培称最。酒后闲谈,皆能略述宫廷琐事。迄予戊申海外重归,则二人已老。继起得名者,惟梅郎浣华及吾家小楼耳。世变愈剧而歌曲愈新。今岁癸亥,距戊申十五年,距癸巳三十年,梅郎于时年亦三十。当幺凤初生之日,正士龙入洛之年。低徊时事,枨触旧游,作《梅郎曲》,因以寿之,亦伶史也。 早岁京华逐管弦,侯谭名在小杨前。
光宣变后寻歌舞,又看梅郎十五年。
苏思蓉背景“幺凤”是杨度比喻梅浣华即梅兰芳的,而“士龙”则系杨度自况。杨度历来喜爱乐曲,歌舞之庭为其经常涉足之地。时人曾称作“小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为杨小楼,他是安徽人,杨度称其“吾家小楼”,则以同为杨姓而呼之。杨度的多才多艺、多情善感,这是与其生活圈子的高雅与丰富决定着的。至于他自称“士龙”,也并非夸张。他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杨度还是一个美食家。北京《晨报》1926年11月22日至1927年元月三十日分18章连载的《都门饮食琐记》,以记者“虎公”署名,就是杨度的杰作。这篇品食的美文,历数了京城名店与各菜系名菜,蔚为大观。其开篇道:
京师人海,服用奢侈,酒食征逐,视为故常。一饮一食,无不争奇立异,以示豪侈,见之载籍者,指不胜屈。民国成立十五年,凡百无改良之可言,维风俗日趋浮华而已。京中之饮食物,亦因习尚所趋,精益求精;且交通便利,各地之制作原料、烹饪衬料运载极易,专制时代,玉食万方之帝王所不能致之者,现在已登平民之饪席矣;加以酒席征逐之风变本加厉,饮食物之需要既繁,供给自相应而来。记者寓京既久,对于京师饮食之所,不止鼎尝一脔,拉杂记之,以供朵颐。
杨度出没于歌楼酒肆,因而与风尘歌女的情感纠葛自不能免。他曾有《小红曲》八首寄赠弟弟杨钧,这恐怕是难与外人道也。杨钧亦是才人,自是深味其情,终于把这八首诗刊于其所著《草堂之灵》中。杨钧并加了题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