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8 动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研究表明,过去150年间,海洋吸收了气候变化90%的能量,海洋生物为此可能也在被迫发生迁移,以保持它们的环境温度不变。据此完成1-3题。
1.海洋吸收的气候变化90%的能量直接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热能
2.为保持环境温度不变,海洋生物在水平迁移过程中将经历
A.地球自转的速度减小 B.昼长变化幅度增大
批量修改文件名C.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减小 D.四季变得更加分明
3.浮游植物、珊瑚等浅水域地栖物种向深处迁移受到阻碍,主要是因为
A.水压增大 B.温度降低 C.光照减弱 D.营养盐减少
4.驯鹿寻的“南方”是指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
5.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
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
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
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是相连的,现岛上有许多独有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及该岛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的题。
沃尔沃贵吗
6.该岛拥有许多独有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长期与大陆隔离 C.动植物的天敌少 D.垂直地带性明显
7.该岛植被景观图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干燥D.高温多雨
8.该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最适宜捕鱼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平方千米,半岛内海拔最低处低于海平面35米,最高处海拔仅100米。半岛内无永久性河流和小溪,多盐湖。半岛内大部分的土壤层厚度很薄,土地贫瘠。半岛干燥、荒凉、多风,年降水量在240毫米左右。坡面上野草、荆棘丛生,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栖息有美洲鸵、原鸵等野生动物,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据此完成9-10题。
9.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有寒流流经,降水少 B.纬度较高,气温低
树叶书签C.地处西风背风地带,降水少 D.距海近,风力强劲
10.瓦尔德斯半岛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垂直地带性明显 B.气候类型多样 C.人类活动影响小 D.与其他陆地隔绝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年均降雨量335毫米,是世界上湿地分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江源区生活着一种裂腹无鳞鱼,体量较小,成年鱼体长仅20余厘米。2005年,我国实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至今生态环境大为好转。下图为长江源区流域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1题。
11.长江源区裂腹无鳞鱼的体态特征是为了适应
A.高寒缺氧环境 B.水流湍急 C.水体营养缺乏D.多年冻土环境
加里曼丹岛(如图)植被繁茂,树高林密,但土壤贫瘠。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从亚欧大陆经大陆
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据此完成12-14题。
12.影响该岛植被生长特征的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河流
13.该岛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A.成土母质风化较慢 B.地表枯枝落叶丰富
C.植被吸收大量养分 D.人类活动开发过度
14.外来动物进化中体型变小是因为
A.天敌数量众多B.树木高大稠密C.与外界无联系D.生存空间减小
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近年来其种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类用来饲养江豚。研究人员发现江豚与鱼类一样有早晚摄食规律。下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据此完成15-17题。
15.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
A.觅食活动 B.避免阳光照射 C.水温适宜 D.躲避人类干扰
16.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因为人工池
A.水浅光照足 B.水浅空间小 C.江豚生存适应性弱 D. 受人类活动影响多
17.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④区域 D.⑤区域
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18-19题。
lay
18.河狸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
A.植被覆盖率降低B.湿地面积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D.年降水量增加
张云龙个人资料简介19.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A.年径流量增多 B.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变慢 D.下游枯水期延长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20-21题。
20.兰萨罗特岛
向日葵传播种子的方法A.热带雨林广布 B.淡水资源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大
21.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大洲岛是海南沿海岛屿之一,面积仅约4km2,岛上生物种类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脆弱。该岛是我国唯一的金丝燕栖息地,金丝燕在众多海拔较高的峭壁裂缝、洞穴深处,吐唾筑巢(俗称燕窝,是我国传统名贵食材)。金丝燕在
一年中需筑几次巢,第一次筑巢为纯唾液胶,后几次巢是唾液胶和衔来羽毛、小草材料构筑而成。据此完成22-23题。
22.金丝燕第一次筑巢完全是由唾液构成,有利于较快筑巢的条件是
A.光照充足B.材料丰富C.气温适宜D.空气湿润
23.推测金丝燕在一年中除繁殖需要外需筑几次巢的主要原因
A.台风影响B.洞穴众多C.人为采摘D.天敌破坏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24-25题。
24.“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缘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25.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种,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可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两大居留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主要分布在
A.阳坡缓坡B.阴坡陡坡
C.阳坡陡坡D.阴坡缓坡
27.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山地至今仍保留少部分漂鸟(小区域短距离迁徙的候鸟),推测此类候鸟的生活习性是
A.夏居城区,冬居农区B.夏居农区,冬居城区
C.冬居山林,夏居平原D.夏居山林,冬居平原
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们喜高温、耐干旱、常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2018 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爆发,给所到之处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2018~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据此完成28-30题。
28.据科学家观测,2018~2020年沙漠蝗灾最早爆发于阿拉伯半岛,导致此次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风力
29.导致沙漠蝗从阿拉伯半岛迁飞到东非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驱赶B.气候突变 C.天敌猎食D.盛行风
30.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缓解食物短缺 B.有效清除农田杂草 C.农产品价格上涨D.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该流域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