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电大民族理论与期末复习指导答案-蓝本(全)--已排版
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 语言感情 ),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 基本成分 )和( 表现形式 )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 形成的 )规律、( 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 )规律和(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 )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 发展水平 )和( 分布状况 )以及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语言的融合 )和( 文字的统一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D.15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 )。A.满、回
爱不解释歌词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vt无级变速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 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CDE )。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ABCE )。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
四、辨析题
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并不是永远存在,稳定性不排斥语言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是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的时期)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160
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许晴近况
一、填充题
高圆圆赵又廷分手了吗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承认和坚持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 .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3. 民族风俗习惯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 生活条件 )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 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 4.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 无形 )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5.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 阻碍 )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6.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 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
联系。 7. 民族风俗习惯的( 人为改革 )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
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A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A. 传承性
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C. 原则性和灵活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 对民族发展、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 对民族发展、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发展的中性作用E. 对民族发展、发展的混合作用
2. 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E.是否有利于人民众的身心健康 3.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 民族性B. 众性C. 传承性D. 变异性E. 敏感性
4.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 B. 自然原因C. 经济原因D. 历史文化原因E. 宗教原因 四、辨析题
1.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错,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明月照我还打一人名
阿雅活佛老公
2.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 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 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 五、论述题
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78
第十四章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填充题
1.佛教、(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2.原始宗教是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等形式为内容的宗教,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的信仰。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 佛教 )、(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3.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 适应性 ),这是决定宗教长
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 社会根源 )和( 认识根源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信仰 )问题与( 政治 )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5.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 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与( 唯物主义 )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 二、单项选择题
1.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D.1亿多人 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C )。C.佛教和伊斯兰教
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 C )。C.资产阶级
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B )。 B.自治、自养、自传
5.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C.赵朴初居士 三、多项选择题
1.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2.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
A.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
3.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 ABCDE )。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四、辨析题
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 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 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个内容) 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