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8-04-22
作者简介:黄彩萍(1967-
),女,湖北武汉人,鄂州职业大学传媒系副教授,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第15卷第6期
Vol.15No.6鄂州大学学报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2008年11月Nov .2008
不管有人多么不愿意正视和承认,当下,周杰伦三个字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有些腼腆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七年时间,以他含混的极具个性和魅力的声音颠覆了整个华语流行乐坛,而令人惊艳的不只是周杰伦的音乐,他背后站着同样年轻的才华横溢的词作者———方文山,他们词曲配合天衣无缝,堪称当代流行乐坛的绝代双娇。
纵观港台地区流行歌曲的流变,不难发现,经过纯真清新的民谣时期后,台湾地区很快步入了都市情歌
的阶段并迅速波及整个华语乐坛,但由此出现的庸常媚俗、平面复制也使流行歌曲逐渐失去了个性和活力,而就在此时,周杰伦和方文山横空出世,他们在古典和现代中穿行,贴上了属于自己的个性标签。与周杰伦的音乐一样,方文山的歌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张扬任意和古典婉约同时并存,后者正是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风”的歌词。
早在2001年,周杰伦作品《蜗牛》就入选上海初中《音乐》教材,直到最近默写《青花瓷》成为武汉一中学的语文考题,虽然方文山的歌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被默认为文学作品,但这里并不想作审美的探讨,而是意在挖掘“中国风”歌词背后
的文化意蕴。
晶女郎是谁一
辅导员述职报告几乎可以这样认定,如果少了这些“中国风”,无论周杰伦的歌还是方文山的词都将是残缺的。方文山的“中国风”的歌词有很多,但最具经典意义的是《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青花瓷》等。
2003年,周杰伦新专辑问世,一曲《东风破》震
撼了整个乐坛,虽然此前有《娘子》这样的颇具中国唐诗韵味的歌词,但《东风破》无疑是周杰伦里
程碑式的作品,随后的《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到最近的《青花瓷》更是把“中国风”推向极致和成熟。方文山自己也说:“我很喜欢传统的文化的成份,都会从那边去截取一些创作的素材。”
这里,“古典”的涵义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也不只是一种风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它其实昭示的是与现代相对抗的一种文化姿态。而“返回”本来就是一个有文化意味的命题,从上个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拦腰一斩和矫枉过正,到80年代大陆的文化寻根热、再到如今的“中国风”的蔓延,不难看出,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始终未曾真正断裂。而与祖国大陆文化相比,台湾文化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古典情结。由
思文和他老公为什么离婚
返回古典与文化乡愁
———方文山歌词的文化阐释
黄彩萍
(鄂州职业大学传媒系,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在描述古典感伤凄美爱情的背后,传达的其实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文化
乡愁。这既是台湾文化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寻根和认同,也是现代人处于物质/精神冲突中矛盾心境的一种精神突围和归隐。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呈现的是台湾新生代所承传的永远无法断裂的古典与民族情结。
关键词:方文山歌词;返回古典;文化乡愁;文化寻根;文化阐释;民族情结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08)06-0050-03
第6期黄彩萍:返回古典与文化乡愁邢宇菲
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汉族移民社会在较长时间与祖国大陆相对疏离,“异乡人”的生活使“漂泊感”成为“台湾移民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更进一步由移民个人人生经历的情感状态,深化为社会历史遭遇的现实处境,并染上了‘孤儿’或‘弃儿’的心理彩。与此同时,由于台湾移民社会是按照大陆母体社会的模式建构起来的,并以故国家园为旨归,……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移民,在他们心灵深处,都有一个与‘漂泊’并生的‘寻根’、‘恋乡’情结。”[1]回归古典、回归传统文化正是一种文化漂泊和文化寻根。其实在我看来,在某种意义上,方文山的歌词如同余光中的诗、董桥的散文、金庸的武侠小说、甚或琼瑶的纯情小说一样承载着绵延不断的文化乡愁。这标志着台湾文化(包括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的血脉相连以及台湾文化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自觉追寻。
在《给后花园点灯》中,董桥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在《乡愁的理念》“序”中,董桥又这样解释“乡愁”:“是对精致文化传统的留恋。”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正是对古典的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眸。在“中国风”的歌词里,处处可看出“唐诗宋词”这种“精致”文化留下的唯美浪漫的气息,还有那种绝不同于后现代工业社会浮躁喧嚣的优雅安静。
不妨进入一下方文山的歌词。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口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东风破》)
“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发如雪》)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千里之外》)“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菊花台》)
“釉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青花瓷》)
对于这些古典意味浓郁的歌词,人们总习惯解读为爱情。这很容易读出,《东风破》是错过的爱、《发如雪》是沧桑的爱、《千里之外》是遥远的爱,《菊花台》是绝望的爱、《青花瓷》是等待的爱……
但无论哪种爱的描述,都是属于古典的,既浪漫执着又感伤凄美,因而我以为关于“爱情”的解读也许只是字面的意义,“爱情”的背后传达的更是一种文化的气息、一种古典的浪漫情怀。换一下视角,其实完全可以读出另一层意思。《东风破》浸透的是“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的孤独和漂泊感;《发如雪》又何尝不是每个人的前生今世,那些岁月的恍惚,那些苍老的等待,还有那些红颜变成了白发;《千里之外》反复诉说的是对于时空的无奈和悲哀,一句“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让人唏嘘不已;《菊花台》则是对无常命运的感叹,那种“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的惆怅让人动容;《青花瓷》里的“我”一边为素胚上,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美丽的江南女子,这里如其说在思念爱情,倒不如说在追悼一种逝去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般稀缺的自然清新的文化。
不难看出,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传达的正是现代人对“精致文化传统的留恋”。在这些古典歌词中,有着中国诗歌所特有的“悲美”的文化特征,而那些孤独、漂泊、恍惚、等待、惆怅、怀旧等情绪正是现代人关于文化乡愁的关键词。在方文山那里,返回古典既是一次文化寻根,也是一次精神逃离。在这些歌词里,可以到离别/等待的二元对立模式,离别/等待的结构暗合的不仅仅是爱情的凄美,更隐
喻着在不断的文化价值的失落中,不断地去等待、去寻,在古典的情怀中去寻觅属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克罗齐曾这样描写现代人“返回”趋向和怀旧心态,“当人们又重新拾起旧日的宗教和局部的地方的旧有的民族风格时,当人们重新回到古老的房舍、堡邸和大礼拜堂时,当人们重新歌唱旧日的歌儿,重新再做旧日传奇的梦,一种欢乐与满意的大声叹息、一种喜悦的温情就从人们的胸中涌了出来并重新激励了人心。在这种汹涌的情操中,我们最初并没有看出一切心灵中所引起的深刻而不可改变的变化,这种变化有那些出现在明显的返回倾向中的焦虑、情感和热情给它作证。”[2]哲学家彼得·伯格也认为,现代人沦陷在“没
51
鄂州大学学报第15卷
有归宿”的状态里,“现代人面对社会与自我所得到的,是一种流浪的经验,这与形而上意义上‘家’的失落,是相生相连的。不用说,在心理上这种状态难以承受。因此,它造成了一种思乡病,一种希望对于在社会中、在整个宇宙间‘有所归属’的乡愁。”[3]除了台湾文化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留恋外,
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化乡愁也是现代人处于物质/精神冲突中矛盾心境的情绪折射,是在焦虑、无奈状态下的一种精神突围和归隐。在浮躁冷漠的当下试图寻曾经的淳朴与温馨,到一种与现代物质文化相抗衡的“解药”。在这一点上,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与于丹教授的《论语》解读其实殊途同归。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在《双截棍》、《龙拳》这样属于现代R&B形式(Rhythm&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怒曲”)的无厘头的歌词中,竟然也隐藏着“中国风”,在这些非古典的歌词表达中,凝聚着一种中国独有的“武术情结”,《双截棍》里以武林绝技击毁东亚病夫的招牌,那句“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相信令很多人都印象深刻,而歌词中所表达的“仁者无敌”、“一身正气”正是中国武术的精髓所在;而《龙拳》里终于豪情万丈地大声宣告:“全世界的表情/只剩下一种/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条龙!”这里不再有缠绵悱恻的文化乡愁,仍然是文化寻根,但寻回的是一种民族的骄傲、尊严和自信,明朗代替了忧伤。从古典情结上升到民族情结,这是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的更高的境界,也是方文山歌词返回古典的更好的文化阐释。
在幽暗与明媚中穿行,这就是周杰伦的歌曲和方文山的歌词。“用一生去等待”这是《千里之外》的最后一句,我以为,它回味无穷地表达了台湾新生代所承传的永远无法断裂的古典与民族情结。
【参考文献】
[1]陈辽,曹惠民.百年中华文学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克罗奇.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伍思诺,等.文化分析[C].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
(责任编校:王晓辉)Return to Classical and Cultural Homesickness
——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Fang Wenshan’s Lyrics
HUANG Cai-ping
计算机的发展(Department of Media,Ezhou Polytechnic,Ezhou436000,Hubei,China)
刘銮雄的女人
Abstract:The lyrics of"the wind of China"written by Fang Wenshan describe classical,sentmental and beautiful affection,and a kind of comtinuously cultural homesickness.This is a clutural root seeking and identifying of Taiwan culture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otherland,It is also a state of a mental break and seclusion of the modern people who are involved in the state of material and spir
itual conflict.Fang Wenshan’s lyrics present the classical and national sentiment which can not be broken off and inherited by Taiwan’s new generations.
Key words:the lyrics of Fang Wenshan;return to classical;cultural homesickne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national complex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