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星级饭店发展战略规划
(2006年——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
2006年5月
第一章 四川省星级饭店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四川省旅馆、住宿业的历史沿革 一、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传统住宿业的基本情 二、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住宿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 四川星级饭店发展概述
一、星级饭店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2000) 二、星级饭店规范化发展阶段(2000-现在)
四川省星级饭店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四川省星级饭店统计学分析 一、适应旅游业高速发展,星级饭店增长迅速 二、星级
饭店以中、低星级为主体
2
三、国内市场是主体,入境市场呈上升趋势
四、国际知名品牌迅速进入
五、整体经营业绩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六、饭店类型初步呈现多样化、特化格局
七、星级饭店评定程序日趋规范化 第二节、四川省星级饭店存在问题 一、星级饭店数量偏小
二、星级饭店投资结构单一
三、星级饭店结构不合理
四、星级饭店同质化现象严重 五、星级饭店区域差距明显
六、星级饭店综合竞争能力偏弱 七、人力资源水平不高
八、饭店管理公司亟待规范
第三章 四川省星级饭店发展战略 指导思想
发展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
二、与全省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三、促进发展的原则 离婚官司
四、专业性原则
五、社会参与的原则
3
发展方向
一、坚持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三、坚持特化发展方向
四、坚持集团化发展方向
五、坚持品牌化发展方向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一、目标定位
二、星级饭店发展量化指标 三、星级饭店发展区域划分规划 第四章 四川省星级饭店建设区域规划
成都市星级饭店建设规划 一、 星级饭店现状
二、星级饭店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星级饭店发展目标
第二节 “中国第一山”区域星级饭店建设规划
一、星级饭店现状
二、星级饭店发展目标
三、星级饭店发展对策
第三节 大九寨区域星级饭店发展规划 一、星级饭店现状
二、星级饭店发展目标
4
三、星级饭店发展对策
第四节 川西地区星级饭店发展规划 一、星级饭店现状
二、星级饭店发展目标
三、星级饭店发展对策
第五节 川南地区星级饭店发展规划 一、星级饭店现状 张姓宝宝取名大全
二、星级饭店发展目标
三、星级饭店发展对策
第六节 川北地区星级饭店发展规划 一、星级饭店现状
二、星级饭店发展目标
三、星级饭店发展对策
第五章 四川省星级饭店发展对策 星级饭店发展整体对策
一、加强规模调控 方向盘
二、严格布局调控
三、强化行业管理力度
四、近期主要工作内容
星级饭店发展产品对策
一、 加强客源市场研究
二、强化可行性论证 谢霆锋国籍
5
三、适应现代饭店规律,把好设计关
四、提升星级饭店的“三性”
五、近期主要工作任务
附录:
四川省星级饭店区域分析
四川省星级饭店横向比较
四川省饭店管理公司现状分析
东方神起简介第一章 四川省星级饭店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四川省旅馆、住宿业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传统住宿业的基本情况
在中国以“客舍”、“邸店”、“客店”等为称谓的传统住宿业历史悠久。秦代以后,四川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必经之地,传统住宿业产生的时代久远,尤其是隋唐以后,素有“扬一益二”之称的四川地区更是经贸发达,商旅繁荣,各种“宾舍”、“客馆”、“客栈”、“鸡毛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一些通商口岸,特别是辟有外国人租界的城市中,由于外国人在华贸易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先是外国资本,随后是民族资本兴建旅馆的热潮,这股热潮从开埠通商城市兴起,逐渐扩散至中西部地区,影响和改造了近代中国人的食宿观念和旅馆
6
经营观念。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了旧式旅店和新式旅馆并存以及旅馆业中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竞争的繁荣局面,带动了近代中国的旅馆建设和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奠定了中国近代旅馆业的基础和框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四川的旅馆业也开始了的近代化步伐,出现了一批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较高的新式旅馆。与传统住宿业相比较,近代四川旅馆的种类越来越多,名称也
愈来愈丰富,有的直接以“旅馆”为名,有的称之为“饭店”,还有诸如“顿饭”、“干号”、“鸡毛”、“客栈”、“客店”、“官店”、“女客店”、“女栈房”、“寄宿舍”、“药栈”、“板车店”、“牛马店”、“牛棚”、“鸡栈”、“鸡鸭店”、“炭店”、“米店”、“轿铺”、“甲等旅馆”、“乙等旅馆”之类。其中较为著名的、条件相对较好的新式旅馆有位于少城东街的“沙利文饭店”,位于骡马市街的“中国旅行社成都招待所”,位于提督西街的“四川旅行社成都招待所”,位于春熙西路的“春熙饭店”等。 抗战时期,随着政府机关、工矿企业、文化团体和居民大量内迁,四川地区大型旅馆的增长幅度超过了战前30年间的总和 为了方便对旅馆业进行管理,民国时期有关当局采用房价、接待能力、资本额等标准划分旅馆等级,由此出现了不同等级的旅馆。如民国初年,四川省会警察厅依据旅馆所收旅费的不同,把旅馆分为上、中、下三等。至1937年,由于新式旅馆的出现、旅馆规模的扩大和物价的上涨等原因,四川省会公安局又重新制定了旅馆等级的划分方法。这种方法是按照旅馆客房数的多少确定旅馆的等级,“未
销售渠道有哪些7
满五间者为戊等,未满十间者为丁等,十间以上未满二十间者为丙等,在二十间以上未满
三十间者为乙等,在三十间以上者为甲等,在五十间以上者为特等”。按照这一划分标准,1944年,成都有特等旅馆九家,甲等旅馆四十六家,乙等旅馆五十四家,丙等旅馆一百二十一家,丁等和戊等旅馆四百三十六家。处于内地的四川虽然在旅馆等级划分方法上与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相类似,但规模却相差很远,成都基本没有房间数在100间以上的大型旅馆,可见四川旅馆业的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住宿业的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之前,四川大部分饭店属于事业型单位,成都较有名的是建于1957年的金牛坝招待所和建于1959年的锦江宾馆,重庆较有名的是建于1951年的市交际处第一招待所(后改为人民宾馆)和建国后改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际处第一招待所(重庆宾馆的前身)等等。这些招待所主要承担地方大型会议、当地重要客人和部分外事接待任务。
改革开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迅速,但饭店接待能力和水平明显不足。为此,1978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饭店的建设问题,确定由国家投资在成都和重庆两市各建一座500床位的旅游饭店。同时,在成都、乐山、灌县、峨眉山和重庆、大足等地选定一些住宿点进行改造和扩建。到1980年上半年,全省可供国际旅游接待的床位达到1230张。经过努力,
到1984年全省可供外宾住宿的床位已超过2000个,但是仍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速度,1985年,全省接待国际
8
旅游者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住房危机”更加凸现。 1984年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地方和部门筹资新建高档次宾馆饭店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在四川,除重庆扬子江饭店和成都岷山饭店外,其他部门和地方修建的宾馆数量日益增多,档次也越来越高。省内原有的旅游饭店,如锦江宾馆、重庆人民宾馆、乐山嘉州宾馆等也先后进行了改造,提升了档次。到1987年,全省仅川东、川西两条旅游线上可用于国际旅游者接待的饭店已有31家,总床位超过11000张,基本满足了当时旅游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