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研究框架
还珠格格第一部主题曲核心观点:
1、收入高增→优化营销费用→提升盈利
王者荣耀至尊宝皮肤净利润=客数×客单价×毛利率(60%-80%)-营销费用(40%-60%)-管理费用(约10%)-研发费用(占比1%-5%)1)收入:短期提客单价、拓目标客,但单品牌有上限,长期依靠孵化/并购子品牌2)利润:优化营销精准投放、提升复购率。
任素汐事件
2、核心跟踪指标——短期看月度高频,中期看经营指标,长期看管理能力
短期-4大高频数据 :各渠道GMV、增速、驱动因素(客单价、客数量)→月度跟踪,动态调整收入预期;中期-4个核心维度 :产品(生命周期)、渠道(保老争新)、营销(ROI)、子品牌→判断1-3年内竞争优势能否持续;长期-以管理为根本:公司理念、组织架构、高管持股、人员激励、研发体系→判断是否具备美妆集团的潜力。
3、投资逻辑——筛选收入达到一定体量后仍能稳健增长的龙头,判断是否具备“大单品→强品牌→多品牌”能力杨思琦三级
龙头α来自:跑出大单品→开拓产品系列→沉淀品牌认知→突破渠道壁垒→塑造强品牌→孵化/收购子品牌。
01本质:渠道变革背景下,营销驱动型生意模式
1.1行业概览:中国美妆个护近5年cagr10.2%,远超全球cagr1.6%
2020年中国美妆个护规模753亿美元,5年cagr10.2%,高增赛道:功能性护肤(占3.6%cagr27%)、彩妆(占11.5%cagr19%)、香水(占2.1%cagr17%)。护肤和彩妆细分赛道消费特点:相比洗浴、口腔护理等更偏向可选消费,情感属性较强,价值判断较为主观。
1.2结构变化:化妆品行业正当红,精细化+高端化趋势明显
按品类分:消费升级,精细护肤+彩妆爆发,创新力强的品牌受益;消费者从基础护肤→寻更适合的功能性护肤品。1)初级阶段:护肤品占比稳定50%,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已基本养成护肤习惯。2)进阶阶段: 逐渐增加更适合自己肤质的精细护肤产品(如功能性护肤品、精华、眼霜等)和彩妆产品(如隔离、粉底、口红、眼影等)。
1.3论渠道:为什么说化妆品初期是渠道型品牌?如何从渠道型品牌→真正品牌?
结论:化妆品品牌崛起过程中享受的行业红利性β,并非是单纯的行业β,而是“化妆品行业+渠道”的双重β。复盘:每一轮化妆品格局洗盘都是由渠道变革驱动。2000年前后国货雏形诞生,后经大浪淘沙二十年,四轮渠道变革红利驱动行业格局转变,分别是:线下CS红利→以天猫为代表的传统电商红利→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媒体电商红利→当前,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电商红利。进阶:沉淀极强品牌力认知。无须在新兴渠道反复培养消费习惯,且品牌进驻新型渠道能提升渠道价值。
退税金额怎么算出来的02终局:黄金十年,大单品→强品牌→多品牌集团
2.1从趋势看:复盘格局,国货崛起是大势所趋,最具潜力品牌已进入半决赛圈
中国美妆经历“外资品牌主导→经典国货复苏→新锐品牌爆发”路径。1)2005-2010年:国货品牌雏形;2)2010年-2016年:线下渠道为王,外资强势,国货避其锋芒下沉三四线;3)2016年前后:国货借助电商和新社媒逐渐崛起,外资仍处于优势地位。4)如今:国货崛起势如破竹,与国际品牌差距缩小。
当国货已然崛起,最具成长潜力的品牌或许就在当前的国货龙头之中。如果说2010-2016
年是初赛(标志:初步孵化并正常);2016-2020是复赛(标志:渠道红利,普遍高增,单品牌模式);则2021年-2025年是半决赛(标志:β弱化,α凸显,初步形成1→N品牌模式),或许“小欧莱雅”、“小雅诗兰黛”已然浮现。
2.2从历程看:对标日韩,用更直观的经验证明,化妆品投资正处于黄金十年
张敬轩新歌经济平稳增长→本土审美元素兴起(日本1980s:动漫、韩国1990s:自然彩妆、中国2018年前后:国潮)→孵化出代表本土文化的美妆巨头。TOP20护肤品牌中:1)中国:TOP20市占率43.7%,其中国货7席且合计市占率13.2%,即国货:外资=3:7;2)日本:TOP20市占率41.3%,其中日本土品牌18席,剩余两品牌SK-II、城野医生均创于日本,后被收购,则不考虑收购因素TOP20均为国货,即国货:外资=10:0; 3)韩国: TOP20市占率56.3%,其中国货13席合计市占率41.3%;其它两个品牌蒂佳婷、A.H.C均创始于韩国,后被收购,则不考虑收购因素国货市占率49.5%,即国货:外资=9:1。
2.3从终局看:“大单品→强品牌→多品牌”路径,挖掘下一个“欧莱雅”
亚洲较为典型的美妆集团包括资生堂和爱茉莉。品牌构成均以内生培育为主,子品牌具有较强的集团文化特征,符合本国消费者定位。各品牌通过年龄、需求和价格带的错位搭配,覆盖各类目标人。欧美较为典型的美妆集团包括欧莱雅和雅诗兰黛。品牌构成多以外延并购为主,辅以品牌代理和内生培育,构建多元化品牌格局。并购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初期青睐同品类、同地区,不同消费者定位的品牌,后期开始拓展品类和地区。
03跟踪:短期看高频,中期看经营,长期看管理
3.1短期:四个月度高频 “GMV+增速+客单价+客数量”
短期-4大高频数据 :各渠道GMV、增速、驱动因素(客单价、客数量)→月度跟踪,动态调整收入预期1、各渠道GMV:通常跟踪天猫、抖音、京东等电商渠道交易数据及增速:1)判断月度增长是否符合预期;2)判断老渠道、新渠道是否有变化1)对于天猫、抖音渠道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C端跟踪确定性强,前瞻判断具一定确定性。如贝泰妮和珀莱雅(线上收入占比约8成); 2)对于天猫、抖音渠道收入占比不高的公司,前瞻判断具不确定性。如上海家化,22Q1收入7成左右来自线下渠道。
2、驱动因素:客单价提升或客数量扩张或兼而有之1)客单价提升:通常由产品升级、新品迭代催化,注意:客单价提升是否可持续或是否能进一步提升;边际变化时间点前后容易出现增速波动的,例如2021年7月某品牌客单价明显提升并高位维持,则可能2021.7-2022.6均高增,2022.7开始因基数原因增速放缓。2)客数增加:通常由品牌知名度破圈或新品、爆品催化。如果是新品、爆品催化,注意:1)产品生命周期长度;2)后续有无继续孵化爆品能力。
3.2中期:四大维度数据 “产品+渠道+营销+新品牌”
21年表现出强α的新品:薇诺娜-冻干面膜、珀莱雅-早C晚A、夸迪-小金管、润百颜-第三代次抛、瑷尔博士-反重力水乳、颐莲-富勒烯精华。过去几年各家培育出多款王牌产品,产品矩阵搭建完成且王牌产品趋于成熟、拥有一部分忠实国货粉丝,能保持略快于行业的增速。如珀莱雅双抗精华液、红宝石精华液,薇诺娜特护霜、防晒乳,润百颜/夸迪次抛系列,米蓓尔粉水、BM肌活糙米精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