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1期2021年2月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S)
Vol.38 No.1
February,2021
殷文伟 陈佳佳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 316022)
[摘要]海洋城市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历经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试点城市和海洋经济强市
再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个阶段。新时代,我国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义重大。从海洋地理、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等核心要素来考察,浙江具备较全面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
设条件。为此,浙江应
先行建设海洋文化要素,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体系,持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逐步建构海洋治理模式,迅速集聚海
洋创新资源,为我国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样板。
[关键词]浙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4722(2021)01-0017-06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该战略任务正在被社会各界高度认可,我国沿海相关省市已纷纷响应并提出各自建设计划。展望未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价值已不仅仅在于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对沿线城市形成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更肩负着落实和平、公正、合作和环保的“绿海洋观”[1]的历史使命,是人类全面进入海洋世纪的应有举措。
作为我国海洋开放度最大、市场活跃度最高的省域之一,浙江在我国最早提出“海洋经济强省”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批准、浙江舟山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的设立,承担了国家赋予海洋领域先行先试的战略任务,浙江在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具有资源禀
赋和国家战略双重优势。本文试图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梳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应有内涵,提出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和路径,为我国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由来与基本内涵
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总体上推进比较缓慢,除深圳提出相对明确的建设举措外,其他城市尚处于“研究”“谋划”“规划”阶段。为此,应在全面梳理国家海洋战略演变的基础上,界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
(一)战略由来
海洋城市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历经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试点城市和海洋经济强市再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个阶段。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我国海洋战略演进的时代命题。
第一阶段,建设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伊始,我国在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目标是依托港口优势,率先探索建设少数几个海港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化的窗口。1984年,为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国家批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
第二阶段,建设海洋经济试点城市和海洋经济强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启
动海洋发展战略。2003年,浙江提出“海洋经济强省”战略,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起,国家确定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和天津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又相继设立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
[收稿日期] 2020-09-24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20C35041)。
[作者简介]殷文伟(1974 —),男,浙江舟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产业经济学。
第38卷18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s)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福建福州新区等国家级新区。
第三阶段,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
是我国面向新时代提出的首个“强国”方案,[2]更是我国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新起点。2015年,国家发展改
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将“进一步加强沿海城市港口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2017年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若干沿海城市的能级,带动国家海洋战略整体纵深推进。而后,广州、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积极响应,陆续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体见表1。“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沿海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启了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征途。
表1 我国主要城市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和举措
主要
城市
出处目标和举措广州
《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2017年12月将广州、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珠海、汕头、湛江建设成为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上海《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2018年1月
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海洋事业体系深圳《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五阿哥张睿
少城时代冯柯城市的决定》,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的意见》,2019年8月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天津《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
施方案》,2019年12月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连《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征求意见稿)》,2019
年12月建设“大气磅礴兼具时尚浪漫气质的海洋中心城市”
宁波、舟山《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2020年3月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
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青岛《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1月
到2035年青岛将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
界城市体系前列数据来源:根据所列文件资料整理。
(二)基本内涵
尽管国内各地已陆续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举措,但关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现有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就是“全球海事之都”。因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最早是由“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翻译而来,两者只是中英文上的差异[3];第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已被赋予更全面、更深远的内涵,决不是简单的“海事之都”。[4]从战略由来来看,本文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依据世界城市理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先是中心城市,是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的中心。[5]但它不仅具有作为一般中心城市的功能,更应具有海洋城市的独特内涵。因此,我们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内涵应具备海洋地理、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等五大核心要素。
一是海洋地理要素。即该城市具备海洋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多滨海或沿海而建,
但建在海岛的城市定当更具海洋特性。被称为“全球海事之都”的汉堡、鹿特丹、伦敦等均是滨海城市,新加坡、香港则是沿海城市,全球仅有少数以休闲旅游著称的知名海岛城市,如美国夏威夷、岛国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的一些城市、印尼的巴厘岛等。但全球还没有一座真正建在海岛的、对人类多种海洋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二是海洋经济要素。即该城市海洋产业持续发展,城市人口主要从事海洋产业。全球不乏滨海而建的
殷文伟等: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由来与路径探索
g奶天后第1期19知名城市,但我们仍将其归属于陆地中心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产业构成中海洋产业尚不占优势,包括我国的上海、深圳等。当海洋产业尚未成为一个城市的主要产业时,这座城市的海洋特是不足的。另外,海洋服务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标志。尤其是海洋金融、海洋法律等作为现代海洋服务业的代表性行业,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新加坡、伦敦、香港等城市的经验表明,面向海洋贸易及其运输发展服务产业,尤其是在海事法律、仲裁、保险、船舶经纪和海事金融等服务业方面拥有远超其他国家的优势,是他们长期位居全球中心城市的关键。比如伦敦尽管已经不是海洋运输枢纽和世界大港,但伦敦的船东保赔协会为全球提供了62%的海事保险业务,伦敦的商业银行为全球提供超过10%的船舶融资,伦敦为全球船东、货主等提供海事法律服务,[6]因此至今仍然保持全球海事之都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三是海洋政治要素。即该城市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影响全球海洋开发与管理规制、公约的制定,其标志是国际海洋组织、协会、科教机构的总部所在地。比如国际海事组织及大多数在海运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伦敦,伦敦因此长期作为世界海事政治中心。[7]2017年,中国首次主办《南极条约》缔约国年会,标志着中国将在全球海洋治理中逐渐由“跟跑者”变为“领跑者”。[8]四是海洋科技要素。即该城市具有国际领先的海洋事业人才和海洋科技创新力。一方面,这是基于海洋探索的需要;另一方面,现代世界城市形成就是一个面向知识社会构建的创新资源流动过程,主要表现为人才集聚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深圳市将“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作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十大举措之首。
五是海洋文化要素。即该城市充满了浓郁的海洋文化,形成了爱护海洋、崇尚海洋的良好氛围,具有国际交流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海洋强国战略时多次强调,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作为“经略海洋”的文化基础。中国长期以来是陆地上的文明古国,海洋意识相对淡薄。中国海洋文化即便有,也是根植于中国人淡薄的海洋意识中,殊难发挥积极作用。[9]因此,我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文化应先复兴。
二、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
麦洛洛和夏河浙江省一直将海洋战略作为省域重要的发展战略。事实上,浙江省业已提出宁波、舟山启动推进全球
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对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浙江省至少具有区位、资源、战略、产业和文化等五方面有利条件。
(一)具备海洋区位和资源条件
浙江处于我国东部海岸线与长江水道的“T”字型交汇处,是长江联通外海的唯一通道,可承启内外、牵引南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门户。舟山岛是我国深入太平洋的战略区域,与日本、韩国两国和我国台湾省等构成近500n mile等距的扇形海运网络,同时我国7条国际远洋航线中有6条经过舟山海域,是东北亚轴辐式海运网络中枢的最佳选址。
浙江是陆域小省,但却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达260 000km2,海陆比达2.46:1;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省3 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海岸线总长6 486.24km,占中国的20.3%,居中国首位。
(二)具备海洋战略条件
浙江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之一,是海洋强省战略的先行示范区。[10]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由大海注入的强劲动力,使浙江的科学发展之路更为顺畅,对浙江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意涵深远”。[11]浙江在2003年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海洋经济强省”战略。同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将海洋经济列入“八八战略”,
并一以贯之地坚持推进。之后,浙江成为国家海洋战略密集叠加的省份之一。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紧接着又设立浙江舟山岛新区,这是我国唯一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浙江舟山成为国家海洋战略前沿,已有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平台相继落地。2018年,浙江温州、宁波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2020年,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第38卷
20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s)(三)具备海洋产业条件
浙江省一直是我国传统海洋渔业大省,且已实现由单一依赖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休闲渔业、海水养殖等多种海洋渔业共同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国际水产品贸易等全产业链体系化集发展转变,是全球重要的海洋水产品基地。宁波舟山港获得持续近20年的飞跃发展,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依托宁波舟山港巨大的港口吞吐量,浙江港航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宁波成立了全国首家航运保险公司——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拥有全球知名的海事仲裁、海事法律机构分支,是我国航运经纪服务、航运保险服务、海洋法律服务较为健全的城市;舟山通过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推进以油品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正在加快成为东
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目前已建成全球知名的修造船基地、亚洲最大的铁矿砂中转基地、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转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工品和粮油中转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并创办国际海岛旅游大会。
(四)具备海洋文化条件
古代浙江就是中华民族海洋探索的先行地,河姆渡文化具有鲜明的耕海牧渔的海洋特征。帆船贸易年代,浙江舟山(双屿港)就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海上自由贸易基地,被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称作“十六世纪之上海”。[12]海洋渔业、海洋贸易的悠久历史既促进了浙江城市向海发展和国际化发展,也成就了浙江深厚的海洋文化传统。1942年,浙江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日本“里斯本丸”上数百名英军战俘,体现了深入浙江人民内心的朴素的和平海洋观;宁波海商文化是浙江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浓厚的商帮文化与抱团创业的海商精神;温州人“争闯天下”“四海为家”的精神是温州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海洋文化等碰
撞融合而成,已经成为“温州模式”基本特质之一。
[13]三、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
尹素熙依据有利条件顺势而为是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有效策略。因此,浙江省可从海洋文化、海洋产业、海洋生态、海洋治理和创新资源等五方面入手探索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路径。
(一)先行建设海洋文化要素
海洋强国的内在逻辑是海洋思想—海洋话语—海洋法律(制度、规划)—海洋活动—海洋强国。[14]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海洋思想,必须复兴中国海洋文化,同步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教育。这既是浙江的使命,又是浙江的机会。因此,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先行建设海洋文化要素,全面谋划中华海洋文化复兴,迅速占据中国和海外海洋文化交流的制高点。近年来,浙江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作为“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之一,以凸显浙江文脉、浙江元素,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下一步应重视挖掘浙江先民的海洋活动史迹,复兴浙江沿海海洋传统文化,再现璀璨的中国海洋文明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加快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交流,让世界认识海洋中国,重点推动以舟船文化复原为标志的国际航海文化交流、以“浙江东极渔民拯救英军士兵”事件为标志的中英海洋文化交流、以观音文化为标志的中日海洋文化交流等,持续举办好世界海岛旅游大会、世界海员日、中国海洋文化节等活动。
(二)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体系
现代海洋产业已经形成一个丰富而庞大的产业体系。从产业经济学理论来看,现代海洋产业可细分为海洋基本产业(或称为海洋传统产业)、海洋延伸产业和海洋高端服务产业三个层次的10余个行业,具见表2。发展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经济规模和水平是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必由路径。
表2 现代海洋产业分层分类
现代海洋产业分层
现代海洋产业细分海洋基本产业
海洋捕捞(养殖)业、海上运输业、船舶修造业、海工和海洋矿业、海洋能源业、海洋旅游业海洋延伸产业
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贸易、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港口物流海洋服务产业海洋金融、海洋法律、海洋科技
殷文伟等: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由来与路径探索
第1期21一是持续支持发展传统海洋产业。海洋基本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必须打造规模经济,而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全面支持是各国通行做法。浙江应成立一家海洋发展银行,通过出资入股、并购收购等办法,对现有传统海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促进股份的相对集中,在海洋渔业、航运业、船舶修造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方面打造几家巨型龙头企业。
二是充分发展海洋延伸产业。海洋延伸产业具有较高的增加值和投资回报率。近年来,浙江充分利用自身海洋产业门类齐全的有利条件,延伸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贸易和海洋生物医药,形成现代海洋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延伸发展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海洋会展产业,构成现代海洋旅游产业体
系;延伸发展海洋电子信息,面向物联网升级港口物流产业,构建现代智慧海洋产业体系。应将上述产业纳入海洋产业体系,列入主导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三是全力发展海洋服务业。当前,应进一步凸显“海洋贸易服务”“海洋事务服务”的主题,以加速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深化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改革,实现与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错位、互补,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自由贸易港。
如何做数据分析表(三)持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尚处于认识海洋的初级阶段,因此从当前需求来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首要目的不应是为了加快人类开发海洋的步伐和进程,而应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11]之后,他又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保护海洋、关爱海洋”[11]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发展理念,浙江发起和持续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方面卓有成效。通过进一步推进渔业资源重建计划和更大力度采取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浙江必能成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的典范,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案例。
(四)逐步建构海洋治理模式
事实证明,以美国海洋治理思想为主导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诸多缺陷,200 n mile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本意是构筑人类对海洋的负责任态度,结果却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蓝圈地运动”,引发了临海国家间的诸多纷争。当前全球海洋治理存在本源性的问题,必须从模式上进行创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人类居住的这个蓝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15]海洋是不可划界而治的,必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才有可能解决人类海洋活动中的争端,实现和平海洋的愿景。因此,必须逐步提高浙江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影响力。浙江海域面积达260 000km2,是全球商船、全国渔船的生产地。以浙江为试验地,全面领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挖掘和平海洋文化元素,积极倡导新的海洋价值观,探索构建海洋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机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吸引全球各类海洋组织来浙江发展,共建战略支持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宣传推介平台,持续办好全球智慧海洋展会、国际港口发展论坛等,从而实现海洋共同治理并共享治理成果,逐步形成和平海洋的中国方案。
(五)迅速集聚海洋创新资源
就现状来看,浙江舟山是国家海洋战略要地,承担的国家海洋战略任务最多、最全面。因此,浙江舟山理应承担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舟山背靠长三角都市圈,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引领下,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城市发展新模式。即将舟山定位为中国的舟山,协调长三
角的相关城市在舟山建设海洋飞地,将各城市在海洋领域的优势资源集聚舟山并得以充分发展,发展的红利归各地所有,从而实现“共建共享”。从深圳的经验来看,经过5—10年的建设,浙江舟山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有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完全是有可能的。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一个立意高远、使命伟大的时代命题。展望愿景,它的建成将标志着人类真正开始由陆地社会走向海洋社会,由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我们认为,浙江具有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绝佳条件。从浙江自身行动来看,应将进一步复兴海洋文化作为先行举措,弥补中国海洋文化的缺陷,建设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