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健康码”调查报告,是否也戳中你的⼼?1
“请出⽰您的健康码!”如今,这个⼩⼩的⼆维码已成为⼈们就医、⼯作、购物、出⾏时的必
备“神器”。这种“码”上通⾏让⼈们出⾏更⽅便快捷,也使常态化背景下的疫情防控更⾼效、城市
运转更科学有序。
从更深远看,健康码虽然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但也折射出城市治理要提升数字化⽔准。统计显
⽰,如今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基本实现了健康码全覆盖。如何在深⼊分析利⽤的同时,充分保
护⽤户的信息安全?实现从“管⼀时”变为“管长久”?⼈民智库近⽇通过互联⽹和公众平台对5928名受访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来源 | ⼈民智库及⼈民论坛⽹(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李玟的胸1
公众对健康码的使⽤情况
· 全国31省市区实现健康码全覆盖,超九成受访者申领了健康码,公众在就医、⼯作、居住、出
⾏等场景都会运⽤健康码
⾃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其余31省市区已经陆续实现了健康码全覆盖,直
⾄今⽇,健康码仍然在常态化防疫中发挥着重要作⽤。当问及所在城市是否开通健康码时,选
择“是”的受访者占96.63%。由于健康码的申领并不具有强制性,且部分众并没有使⽤⽀付
宝、(⽬前健康码的主要⼊⼝)的习惯,所以存在少部分众从未接触过健康码的情况,
为保障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后⽂基于选择“是”的调查样本进⾏研究。
所在城市开通健康码后,57.27%的受访者⾃⼰主动申领了健康码,14.57%的受访者应社区要求
申领了健康码,14.13%的受访者应单位要求申领了健康码,10.02%的受访者应学校要求申领了
健康码,3.10%的受访者应其他场所需要申领了健康码。此外,还有0.91%的受访者表⽰暂未申
领健康码。
在健康码应⽤⽅⾯,各地健康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出⾏场景的需求,公众在不同场景中
均遇到过检查健康码的情况。其中,公众被检查最多的场所分别是“医院、药店”(61.36%)、
“单位、写字楼”(58.86%)、“⼩区、村”(57.48%)、“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
具”(57.27%)。为了严控疫情的院内传染和社区传播,医院、⼯作场所、社区以及公共交通⼯
具对健康码的检查最为严格,其次是“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48.19%)、“机场、车站等交通
王宝强弟妹
枢纽”(45.72%),再次是“公园、⼴场、景点等公共空间”(34.97%)、“政务中⼼、银⾏等办
事机构”(31.46%),其中有些场所直接暂停开放或者采取限流措施。
· 公众对健康码的使⽤感受整体较好,申领的便捷性和省内通⽤情况⽅⾯最受好评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健康码是公众⽣产⽣活的必备⼯具。调查显⽰,以5分制评价当前所在
城市健康码的使⽤感受(其中1分表⽰“⾮常差”、5分表⽰“⾮常好”),公众对健康码的使⽤感受
整体较好。在以下⼏个维度上,得分由⾼到低分别是:申领的便捷性(4.35)、省内通⽤情况
(4.33)、信息的真实性(4.31)、信息服务应⽤(4.31)、防疫的有效性(4.31)、使⽤的便
利性(4.29)、信息动态管理(4.28)、跨省互认情况(4.25)。以⽀付宝为例,申领任意已开
通健康码城市的健康码⼏乎都不需要“门槛”,仅个别城市会对地区定位有限制,整个过程仅需要
⼏分钟即可申领使⽤,且⼤多数健康码都以省为单位统⼀标准,因此省内互认情况较好。
· 公众对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认可度⾼达8.49分,在出⾏和就医时健康码发挥的作⽤最⼤
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对于防疫⼯作者来说,通过健康码⾏程记录可以准确掌
握流调信息;对于市民来说,不仅可以作为⾃⾝健康证明,还可以查询所在地风险等级情况;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准确掌握员⼯健康状况、⾏程信息。以10分为满分评价健康码在疫情防控
中的作⽤,公众给出的均分⾼达8.49分。在具体⽅⾯,以5分制评价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
作⽤,其中1分表⽰“⾮常⼩”、5分表⽰“⾮常⼤”。调查结果显⽰,健康码在“出⼊境”(4.37)
和“就医”(4.37)时发挥的作⽤最⼤,其次是“外地返岗”(4.35)、“复学”(4.34),最后是“单位复⼯”(4.31)、“出差”(4.30)、“出⾏”(4.30)和“出游”(4.29)。
从宏观层⾯来看,健康码⼀是在局部地区发⽣疫情的背景下,“解决了跨区安全有序流动问
题”(59.41%),能够在保证疫情不向外扩散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员流动和经济流动;⼆是“为⽹格化治理提供了抓⼿”(46.47%),助⼒社区疫情防控⼯作的同时,也进⼀步完善⽹格化服务体系。
在保障复产复⼯⽅⾯,公众认为健康码在公司管理运⾏层⾯的作⽤最为突出,依托⼤数据⾏程卡能够“有效掌握员⼯的健康信息”(71.25%)、“精准掌握员⼯的⾏程”(67.84%);其次能够推动⼯作的正常开展,“避免出差者被重复隔离”(67.27%)、“简化管理⼿续降低管理成欧锦棠
本”(60.11%)。另外,能够助⼒受疫情影响较⼤的⾏业有序恢复,⽂旅⾏业受此次疫情影响较为突出,健康码通过⼊园筛查、⾏程登记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为⽂化旅游业有序开放保驾护航”(28.94%)。
在推进疫情防控⽅⾯,健康码“成为基层政府数字化防疫的抓⼿”(74.40%)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71.77%),通过精准识别和掌握⼈员信息,达到了“让众更有安全
感”(70.62%)、“推动区域联防联控”(67.08%)的效果,“简化了出⾏⼿续”(57.61%),“提⾼了信息核验效率”(39.16%)。
2刘郡格个人资料
公众对健康码的认识与评价
· 健康码快速推出有赖于⼤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政府部门的⼤⼒⽀持、互联⽹服务商的快速响应和公众的信任与⽀持
⾸先是技术层⾯,⼤数据对公众活动轨迹、消费记录的对⽐、分析及追踪有赖于健康码背后的应⽤技术⽀撑,“⼤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段的成熟”(70.05%)、“数字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65.50%)是健康码得以快速投⼊使⽤的保障。⼆是政府部门的⼤⼒⽀持,“政务部门信息公开、信息共享”(68.80%)、“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持”(55.09%)⾄关重要。《个⼈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从⽴项到发布只⽤了14天,实现电信运营商、交通管理部门等多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这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持与协调。三是“互联⽹服务商的快速响应和技术⽀持”(61.80%),依托阿⾥巴巴和腾讯在移动互联⽹⾏业的优势与体量,⽀付宝、作为重要的流量接⼊端⼝,为健康码的开发和运维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公众的信任和⽀持,对⽐国外防疫情况,“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持”(48.24%)和“公众已经养成了‘扫码’的⾏为习
惯”(30.58%)是中国特有的优势,也是健康码能够被快速接受的原因。
·健康码在使⽤中存在基础信息填报缺乏真实性、健康码互认范围有限、层层加码、新形式主义等问题
当问及健康码在使⽤中存在的问题时,调查显⽰,“健康状况填写全靠⾃觉,基础信息真实难以保证”(72.60%)是最突出的问题。当前在申领健康码时所填报的信息真实性全靠个⼈诚信,缺乏有效监督来确保信息真实。其次是互认问题,“城市之间健康码互认还停留在局部地区,没有全国互通”(71.22%),实地调研发现,不同城市所开通的健康码在页⾯设计、功能设计上略有差异,且⼤多只认本省范围内的健康码。再次是“个别地区、社区‘有码不认’‘层层加
码’”(57.4%),实地调研发现,个别⽕车站存在进站查⼀个码出站查另⼀个码的现象,因为“层层查码”反⽽造成了⼀定程度的⼈员集聚和旅客滞留。此外还有伴随着健康码⽽⽣的新形式主义,“各个渠道数据采集标准不⼀样,重复填写”(52.56%)、“增加了新的形式,但⽤到的情况不多”(23.13%)的现象。
· 健康码在发挥积极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引发公众对数据安全、算法决策可靠性和健康码信息过度使⽤的担忧
调查显⽰,公众对健康码的担忧主要有以下⼏⽅⾯:⼀是数据安全,健康码通常要求使⽤者输⼊姓名、⾝份证号、电话号码,以及旅⾏史和健康状况等信息,因此“健康码后台数据安全
性”(70.70%)、“信息过度收集”(62.03%)尤为使公众担忧;⼆是“算法决策结果的可靠
性”(58.44%),具体表现为健康码所填报的信息能否真实的代表⼀个⼈的健康状况,地区风险等级的相关性、精准度如何体现;三是健康码过度⼲预公众的⽣活,每次授权登录健康码时,个⼈信息都会得到再次更新,并发送给管理部门,公众担忧会因此“暴露个⼈隐私信
息”(49.18%),以及“运⽤健康码施策的尺度”(36.69%)是否会造成过度监管。
·问世以来健康码在互联互通、精准治理、有效性⽅⾯实现了优化升级,但针对⾮触⽹⼈如何优化值得思考
问世半年以来,健康码在程序设定和管理应⽤上不断完善,尤其针对早期存在的“莫名变红码”、功能简单、区域划定粗糙等问题进⾏了优化。⼀是在互联互通⽅⾯,京津冀、长三⾓等地区已经实现了区域互认,在实现“各地统计⼝径、统计标准的统⼀”(66.15%)、“打破信息孤岛、尽快实现互认”(61.72%)⽅⾯不断努⼒,加快形成“全国⼀张⽹”的格局。⼆是在精细化治理⽅⾯,“疫情风险区划分的精准度”(64.61%)不断提⾼,避免因⼝径过宽影响更⼤范围众的⽣产⽣活。三是在有效性⽅⾯,提⾼了“健康码动态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54.36%),“健康码统计原理的科学性”(47.98%)也有所提⾼,在早期进⼊商场、银⾏等公共场所时仅⽤出⽰本⼈健康码,⽽现在已经增加了个⼈⾏程签到的功能,对⾏动轨迹记录更加精准。
国庆遇上中秋节朋友圈
3
疫情之后,健康码的发展演变展望
· 超九成受访者希望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尤其是在卫⽣健康、城市治理、交通出⾏和⽂旅娱乐领域
当疫情过后,经过了政府、企业、公众的长期试⽤,功能不断完善的健康码⼜该何去何从,公众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认为健康码应该在纵向和横向两⽅⾯继续开发的公众各超三成,分别是“继续优化和迭代,成为常态化管理⼯具”(38.54%)和“拓展应⽤场景,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延伸”(37.63%)。健康码的开发和推⼴成本巨⼤,因⽽受访者希望健康码继续更新和扩⼤使⽤范围,发挥更⼤的社会作⽤。具体领域⽽⾔,公众最希望健康码能够在“卫⽣健
康”(60.08%)、“城市治理”(59.41%)、“交通出⾏”(55.58%)、“⽂旅娱乐”(49.67%)领域发挥作⽤,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今难以正常复⼯的⽂旅娱乐产业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智能化的⼿段辅助复产复⼯。
· 后疫情时代健康码拓展升级⼤势所趋,需要宏观层⾯、技术层⾯、制度层⾯共同发⼒,对接更多资源发挥更⼤作⽤
在宏观规划层⾯要“加强部门间数据协同和系统智能联动”(62.22%)、“延伸拓展在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的场景应⽤”(61.85%)。在建设和运⾏中,要“补齐应⽤领域和技术上存在的短
板”(57.43%)、“提⾼城市在数据运⽤和治理⽅⾯的能⼒”(51.11%)。在技术优化⽅⾯,左大建
要“在数据收集和分类⽅⾯更加精细”(41.79%)、“利⽤区块链技术等确保数据安
全”(38.02%)。在制度保障⽅⾯,要“完善数据运⽤相关法律制度保障”(31.59%)、“提⾼数字经济管理⽔平防⽌数据垄断”(18.81%)。健康码向更多领域延伸拓展需要对接更多的资源,当问及“您认为促进健康码进⼀步发展还需要对接哪些资源?”时,73.7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对接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同步”,其次是“纳⼊征信机制保障基础数据真实准
确”(69.22%),第三是“与社保卡、电⼦⾝份证等其他卡证互通”(65.70%),最后是“⼤数据、⼈⼯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持与共享”(48.76%)。
· 健康码是数字治理的良好⽰范,公众期待健康码这类数字治理⼯具能够让社会治理更有速度、精度、温度
健康码对于现代化治理来说,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的燃眉之急,更为⼆维码运⽤到社会治理中做了良好的⽰范,在健康码之后,浙江⼜创新了“清廉健康码”作为规范“微权⼒”的有⼒新举措,通过扫码可以查看⼲部简历、清廉档案等,既能监督督促⼲部,⼜能运⽤到⼲部选拔中。公众认为,在健康码这类数字治理⼯具的推动下,社会治理更有速度,“城市治理的反应速度、决策速度也会更快”(69.74%)
、“通过技术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57.35%);社会治理更有精度,“辅助科学决策,提⾼治理效能”(60.68%),“城市治理将更科学、更精准”(48.61%);社会治理更有温度,“让市民更好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51.21%),“强化溯源体系,增强社会⽣活的安全感”(22.09%)。
· 健康码在全球抗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既是严防输⼊的重要⼯具,也是向全球贡献中国⽅案
健康码作为创新性的治理⼯具,在推动疫情全球共治、全球联防联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先是在严防输⼊⽅⾯,落地登记健康码有助于守好国门,同时对⼊境⼈员进⾏跟踪管理,对此公众认为要“加强⼊境管理⼝岸推⼴应⽤,要求⼊境必须使⽤”(73.67%)。其次,要推⼴我国数字治理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案,“建议国外结合本国国情开发⾃⼰的‘健康
码’”(70.15%),“应积极向国际推⼴健康码辅助疫情防控的经验”(59.02%)。在国内国际健康码建设的基础上,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呼吁健康码国际通⾏、互认,便利出⼊境管
理”(61.75%),“各国应在健康码数据共享、开发、共治⽅⾯共同努⼒”(34.17%),健康码在全球疫情防治中的试⾏也是推动全球数字治理进⼀步发展的重要契机。
执笔 | ⼈民智库研究员王虹
新媒体编辑 | 常嫦
新媒体美编 | 于珊
原⽂责编 | 臧雪⽂蔡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