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閱讀報告
西潮
蒋梦麟
序言------------------------------------------------------------------------------ 3
作者简介------------------------------------------------------------------------ 4
内容梗概
第一部    满清末年 ----------------------------------------------------------  5
第2部留美时期 ----------------------------------------------------------  6
第3部民国初年 ----------------------------------------------------------  7
第4部国家统一 ----------------------------------------------------------  8
第5部中国生活面面观 -------------------------------------------------  9
第6部抗战时期 ----------------------------------------------------------  10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 11
读后感  ---------------------------------------------------------------------------------  12
薛家燕儿媳
专题探究  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 -------------------------------------------------- 13
选择此题目探究的原因 --------------------------------------------------------  13
什麽是科举制度 ------------------------------------------------------------------ 13
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 14
科举制度的消极响 --------------------------------------------------------------- 14
科举制度的弊端 --------------------------------------------------------------- 15
参考资料 -------------------------------------------------------------------------------- 16
序  言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如滚滚不休的长江,记载着无数人类发展的历程与先贤创造的智慧文化,我怀着尚热的心跑到图书馆,想要探讨中国文化与历史,但却被沉闷的史书吓跑了。奈何,我必须如期完成《西潮》的阅读报告,惟有硬着头皮开始吧。
不知怎的,复读了两遍《西潮》以后,感觉慢慢由厌恶转变为喜爱,心情却由沉闷转变为沉重。思绪仿佛随着作者的步履回到百多年前的中国,我彷彿看到了一直被我忽略的历史在我眼前一幕幕闪过。我好像看到了默默耕耘的中国农民,听到了从私塾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辛亥革命以后,满以为可以在孙中山的带领下走出困境,国家可以图强,但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与日本侵略……中华民族,为何总是多灾多难?前路茫茫,中国像大海中的孤船,何去何从?
看云识天气谚语
《西潮》分七个部分,一是满清末年,叙述作者的家世及求学经过,兼叙清末中国社会的形态;二是留美时期,叙述作者的留学生涯;三是民国初年,叙述民政局及北京大学的情形;四是国家统一,叙述北伐成功及国民党的政绩;五是中国生活面面观,叙述中国当时几个大城市,如北京、杭州、南京、上海等地情形;六是抗战时期,叙述日本如何处心积虑侵略中国,及战时的大后方军民艰苦抗战情形;七是现代世界的中国,叙述中日文化及中西文化的问题,及作者自己的看法。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蒋梦麟先生的人生历程(童年私塾、新式教育、留学美国、报效祖国)与激荡的百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建立在作者深厚学养上的精辟反思熔于一炉,历历如在眼前。用作者的话说,这本书「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
这样的「近代史」比教科书上的近代史要丰富得多,有趣得多,深入人心得多。

作者简介
蒋梦麟(1886~1964)
甄嬛传 演员表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03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次年中秀才。 1909年2月,赴美进加州大学农学院学习,后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1917年6月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创办《新教育》月刊。 1923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1927年8月至1930年7月,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还先后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校长、行政院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蒋氏一生对国家贡献良多,尤是教育方面。20世纪中国一位勤于思考与探索的教育家。既主张向西方学习,又注意保存弘扬中华文化,是北大最著名的校长之一,也可说是中华民国史上仅次于蔡元培的的伟大教育家。--评价.蒋梦麟
梦麟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傅斯年
在历史学家笔下,蔡元培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以至于无意中压抑了其他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蔡元培早年的学生蒋梦麟。--北大教授陈平原
第一部    满清末年
满清末年,战争爆发,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西方商人更把各种洋货流入中国,然而这只东亚睡狮仍然未有半点醒觉。半世纪后这条睡龙被日本出其不意地咬了一大口,她才揉着惺忪的睡眼醒来,但是此时中国已继香港之后又丢了台湾。
作者生长在一条小村庄,乡村的人与外界隔绝,生活仍十分保守、原始。作者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环境渡过他的童年生活。虽然处于大动乱时代,但中国乡村里的道德,信仰和风俗习惯却始终不及。
作者在童年时代所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使他对中国文化颇有认识。然而,传统教育方式却打压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当时西化潮流的冲击下无法适应而落伍了。
家庭对作者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父亲。作者的父亲是位小地主,为人忠厚而慷慨,很受人敬重。他的道德人品影响著作者成为有涵养和气度的人。同时,作者的父亲思想比较开明,乐于接受西方文明,他的创意及勇于尝试也影响著作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和观察。
任泉女友清末外国商人为中国带来大量洋货,出现买办阶级,但有些没有发大财的人却因为旧行业
在外国竞争下一落千丈而失去了糊口机会,于是铤而走险当上强盗,抢劫的风潮迅速蔓延到各村庄。由于乡村的安宁也和平不再,作者一家人搬到上海,同时作者也决定选择进入仕途而放弃从商,其中多少还是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心态所影响。
因为怕义和团之乱会蔓延到上海,作者在十五岁时随父亲回到故乡。一年之后他又回到杭州继续学业,当时年轻一代的思想正在转变,各地闹起了学潮,全国普遍显现扰攘不安,等待新的制度建立。在政治上,孙中山,梁启超等革命党人认为共和政体胜于君主政体,同时,千千万万中国学生从梁启超获得精神食粮,孙中山先生以及其他革命志士则使学生的革命情绪不断增涨。
作者从杭州动身往肇兴参加郡试,并且考取了秀才的功名。作者的亲戚朋友无不欣喜万分,希望作者将来做大官,光大门楣。但是作者心里面清楚知道,要救中国,就只有革命运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西化潮流已?无法抗拒,惟有寻新的制度去适应。
既然中国已踏上西化之路,向西方学习是必不可免的。然而当时很多人认为我们可以透过日本接受西洋文明,但是作者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主张直接向西方文明学习。后来作者进入了南洋公学并曾到日本一趟,他对日本的印像很好,城市整洁,人民的礼貌和教育水
平也较中国为高。日本的成功使作者知道,中国除了改革,提升教育质素也同样重要。
第二部    留美时期
作者初到美国加里福尼亚州,首先要克服的是英文的读、说、听方面的问题。作者身处异地,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的感觉,也因为英文问题使他怕羞得不敢与人交谈。作者认为既然中国以农立国,要使中国人得到幸福和温饱只有改进农业,于是,他选择了进入农学院。半年后,作者了解到在中国贫人家的小孩根本从来就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然而要强大祖国还是得靠知识,而且每一都应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作者转到社会科学学院,主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