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桂林阳朔历村为例
陈伍香1,李咏梅2
(1.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桂林历村属于西部欠发达乡村,该村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被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是“中国社区旅游的典范”。文章通过对历村的实地考察,田野调查,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给当地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而揭示了乡村旅游对欠发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一、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二、乡村旅游提升了居民综合素质;三、乡村旅游带动关联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四、乡村旅游促进了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影响中图分类号:
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0)08-0093-03
收稿日期:2010-07-06
作者简介:陈伍香(1974-),女,广西桂林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李咏梅(1963-),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10年9月
(第9期,
总第161期)Sep.,2010
(No.9,General No.161)
【旅游理论与实践】
旅游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的复杂的
社会现象。目的地居民是旅游业影响的直接承受者,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特别是对欠发达目的地社会的影响,有助于地方政府全面了解旅游对当地经济、环境、文化的影响,减少旅游者与当地居民
的冲突,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为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提供规划和政策依据。
桂林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旅游城市,阳朔是中国旅游棋盘上一个重要的棋子,是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的缩影。发展旅游业不仅要关注旅游业给当地经济所带来的发展,还要关注旅游业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以及旅游给当地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迁。阳朔历村地处阳朔著名景点月亮山脚,距阳朔县城七公里;月亮山的赏月路贯穿这个村,周围的田园风光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每年到这里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就近200万人,外国人把这里称为“月亮村”。游客的到来也改变了历村这个昔日的小山村,世代犁田耕地的农民逐步走出水田,把家庭变成旅馆,把厨房改为农家饭店,接待中外游客。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旅游协会授予历村“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2006年历村又获得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被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是“中国社区旅游的典范”[1]
。解剖历村实际上是解剖中国乡村旅游,解剖旅游给中国乡村尤其是西部欠发
达乡村带来的影响和变迁。本文通过对个案村———桂
林历村的实地考察,田野调查,揭示乡村旅游给当地
的经济、
环境、文化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一、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2],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应,是促进欠发达地区致富的有效手段
乡村旅游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对推动经济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乡村旅游,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从中直接受益,创造财富。同时,农民直接开发、经营乡村旅游,避免了传统旅游开发中因土地和资源被占用而返贫或受益不均的问题。乡村旅游至少包括3个层次的收入:传统农业的本身收入、旅游收入、综合经济收入。因此乡村旅游能拓宽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
1998年以来,历村村民走出水田,搞起了丰富多彩的民居旅游服务项目:把家庭变成旅馆和饭馆,做导游,为旅客照相,销售旅游工艺品,开发旅游景点,
推销食品小吃等。目前全村80%的农民吃上了
普罗米修斯电影剧情“旅游饭”。全村现有民居旅馆、农家饭馆60多家,每天可同时接待2000多人用餐。1998年以前,村民以种养为
93
主,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如今,旅游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村民仅旅游收入人均就达8000余元,最高的年收入超过50万元,90%的村民盖起了新楼房。除了民居旅游项目的开发,该村还拥有丰富的岩洞资源,其中溶岩探险旅游景点——
—菩萨水岩最出名,在水岩,游客不仅可以观光、探险,还可以健身,因该溶岩泥浆细腻纯洁,含丰富的碳酸钙,游客可以洗泥浆浴,从而达到舒络健肤的良好作用。菩萨水岩泥浆浴项目自向游人开放以来,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日最佳接待游客达1000多人次,收入12万元。而整个项目仅投资1000余元,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2004年8月,浙江投资商以每年25万元的价格承包,承包期40年。该村将该项收入作为集体收入,用于年终分红、环保和安全建设等等。
缙怎么读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历村走出当时只有少数众在农闲时去各景点向游客出售一些矿泉水、饮料及“刘三绣球”之类的旅游产品,小打小闹,未成规模的格局,树立了“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思想,以点带面,逐步发展,乡村旅游得以发展壮大,规模效益得以发挥,农民收入得以大幅度提高。乡村旅游让这个穷村庄改变了模样,村民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
二、乡村旅游提升了居民综合素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乡村旅游在给农村带来较高经济收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为无底洞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了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村民中开展了文化和职业培训,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程度;另一方面,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也把文明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带进农村;再者,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使农民提高环保、道德意识,促使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规章制度,并形成行业的管理机构,如:村旅游管理委员会等,大大地增加了农村中的村民自律性。
为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历村开展了各项活动,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为中外游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谐的旅游环境。(一)根据乡村旅游实际,该村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基本要求,结合家庭读书活动,组织广大村民学习导游、英语口语、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近年来,该村共举办了10期英语口语培训班,形成了一支著名的“女子外语导游队”,在册的农民女导游就有60多人,其中大多数农民导游都能用外语导游。年近70岁、仅念过三年小学的徐秀珍能够用11国语言与各国游客交流,被国外游客尊称为“MA MA M OON(月亮妈妈)”。“月亮妈妈”成为高田镇、阳朔县乃至中国农民参与旅游的一块品牌。(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民居旅游服务质量。2002—2006年,镇党委、政府每年都与县科技局、县旅游局等单位联合到历村举办“乡村民居旅游管理学习培训班”,聘请中山大学、桂林市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老师来上课,对“乡村旅游服务、礼节礼仪及餐饮卫生常识”等知识进行较系统的培训。组织业主开展有浓郁地方特的农家乐竞赛、历村民居旅游形象大使等评比活动,民居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大大提高,有力的推动了民居旅游健康发展。(三)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下,该村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围绕“家家学,呼唤美德进农家;家家议,点评农家新鲜
事;家家做,共签治家新协议;家家乐,展示农家新生活;家家评,争做家庭好成员”五个环节,有效动员和组织村民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3]。(四)依据“以自然风光引客,以绿环保留客”的指导思想,历村开展了对旅游环境的整治活动,拆除了历村赏月路两侧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按规划新建或改造房屋42家;建了2个公共垃圾池,生活垃圾做到集中填埋;村民100%用上了自来水;90%以上的农户使用了卫生厕所。
(五)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的领导下,大力开展
平安建设活动,建章立制,把乡村平安建设的内容通
过乡规民约的形式公布在宣传栏中,加强自然村级综
治,村设有综治工作站和报警点,为确保游客平安过
往留宿,还成立了以民兵预备役为主的治安巡逻队,
主要是晚间巡逻。
三、乡村旅游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调动了周边地区旅游发展,是区域旅游
“互惠共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
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以增加收入4.3元[4]。因为乡村
旅游的活动本身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
所以它一方面给交通运输、饭店宾馆、餐饮服务、商业
刘欢 演员网点等带来客源,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农村手工业、建
筑业、加工制造、邮电通讯、房地产、金融保险业、文体
事业等的发展,起到了“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同时,乡
村旅游还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使农产品可以跳过
购销体制不畅的难题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动了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
旅游促使阳朔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目前阳朔
每100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5公里,较好地带动
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阳朔旅游业的进一步
发展。历村现有民居旅馆、农家饭馆60多家,90%的
村民盖起了新楼房,带动了当地宾馆、餐饮服务、建筑
业、邮电通讯、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一条赏月路贯穿
历村,“明月高悬”天然景观以及迷人的田园风光,对
摄影、美术方面的专家和业余爱好者来说,有取之不
尽的、令人激奋的创作素材,艺术产业在这里得到长
足发展。
历村周边著名景点密集,遇龙河、蝴蝶泉、图腾古94
道、大榕树、鉴山寺、聚龙潭等,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植下,周边地区以历村为典范,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大力开发旅游项目,走特旅游之路。历村和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自行车田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山活动、竹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互惠共生一体化”的小区域旅游。
旅游“互惠共生一体化”是指在旅游市场环境中旅游地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的最大利益。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5]。
为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桂林市和阳朔县政府不仅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新农村试点,还引进外资和专家,将资源优化并深度开发,协同、放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形成“互惠共生一体化”的区域旅游。2006年以来,阳朔重抓历村、古板、白沙堡三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根据各自然村的旅游基础和资源优势,历村继续发展民居旅游,古板发展金橘种植业和大理石开发,白沙堡重抓劳务输出。更重要的是,桂林市和阳朔县政府引进民间资本、聘请专家打造《印象刘三》。在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上,以十二座山峰和广袤无际的天穹为背景,构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它以当地的民间文化为典型,运用民间资本运作文化产业,达到带动区域旅游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印象刘三》不仅带动了旅游、餐饮、宾馆、房地产和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更多的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引领更多的村民走向了
211和985大学的区别文化旅游致富的道路。阳朔木山村民,在《印象刘三》中担任众演员的就有200多名,人们称该村为演员村。《印象刘三》公演前阳朔县酒店仅6000张床位,现在发展到近2万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产值从4亿元跃升到目前的10多亿元。在《印象刘三》这一文化产业龙头带动下,阳朔县广大个体工商户和乡村艺术家纷纷以西街旅游文化和乡村旅游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制作经营绘画、画扇、绣球、竹木雕刻等民间文化艺术品活动。其中访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竹木雕刻工艺品生产,年生产竹木雕刻工艺品1.5万件,远销世界各地。福利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历村乡村旅游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调动了周边地区旅游发展,阳朔较成功地打造了一条区域旅游“互惠共生一体化”道路。
四、乡村旅游促进了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是欠发达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通过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促进了各种文化、学术信息及先进科技成果的传递。一方面,参加乡村旅游的旅游者大多来自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他们的先进文化、消费水平与消费观念等会给欠发达地区居民起到示范效应,使得乡村居民在可能的前提下向客人学习[6];同时旅游接待要求农村具有干净、整洁、齐全的硬件设施做基础,因此农村在道路、宾馆、餐厅、卫生、医疗等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加大力度,与之相配套的水、电、通讯、村庄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富有独特文化魅力的乡村旅游吸引了许多外国旅游者,
他们通过旅游活动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建设成就等等。
2007年以前,历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媒体到历村制作电视节目,将本村比较有特的民居旅馆、农家饭店的图片、民族风情、民间文化、特菜谱,以及周边田园风光等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制作成精美的民居旅游宣传图册近10000册免费赠送给各旅行社、导游、游客,历村被中外游客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的徐秀珍老人,作为全国农家旅游的一个品牌,成功申请注册“月亮妈妈”43类服务商标,开通“月亮妈妈网站”和“月亮妈妈博客”。这些方式通过扩大宣传面,使更多外地客人了解历村,有力的带动了历村民居旅游发展,也促进了交流,提升了自身的科技文化水平。
通过实地调研显示,乡村旅游使历村村民在与国内外游客的交流中,摆脱了落后的文化和封闭的观念,最典型的例子是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乡村旅游开发前,历村大部分男人聚集在一起赌钱,妇女作为主要劳力去耕田种地;乡村旅游开发后,大多妇女在“月亮妈妈”的带领下,大胆与外国人交流,学习外语,并从事导游工作,男人们则经营旅馆、饭馆或从事建筑和运输等工作,旅游让历村男女各撑半边天,共奔致富路。
历村通过经营旅馆饭馆和开展导游工作,尤其是
“月亮妈妈”多年义务导游,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感受到农家的纯朴、热情。同时,通过以“市民农民皆村民,中国人外国人都是一家人”为主题的和谐乡居文化节和其他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欣赏到了壮
族的民族文化、桂林彩调、桂戏和特餐饮文化等等,使当地的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得到较好地交流、传承和保护。
可持续旅游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适用于所有能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旅游形式。历村是一个欠发达的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保持良好的地区,通过与来自较发达地区游客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更好地促成了历村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有利于发展可持续乡村旅游。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下转第98页)
95
参与等。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还将为我国的历史、经济、军事、建筑、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科学、详实的资料,有力的推动这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2]考古遗址公园是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保护管理机构,可以妥善保管并集中展示大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获得更多关于遗址的知识。考古遗址公园内一般都设有遗址博物馆,遗址博物馆在发挥藏品保管、研究展示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兼作考古工作站、游客中心,实现多功能利用。
明星婚纱照三、考古遗址公园模式应用
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工作面对复杂的情况,正如吴良镛讲的,“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过程在由地方到全球的各个层次上的反映,其来势迅猛,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要真正解决问题,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对影响建筑环境的种种因素有一个综合而辩证的考察,从而获致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3]考古遗址公园正是在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决策者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决策魄力的时候而产生的时代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考古遗址公园实际上是与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相类似,只不过它是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相关环境的保护与展示,是对考古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兼具教育、科研、休憩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和遗址类文化景观。国家文物局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大遗址的特点及现状,经过长期的探索而推荐的这一大遗址保护方法,不仅有效的保护了大遗址,使其继续免遭破坏,而且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当地居民有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为当地提供了一个弘扬古文明、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目前,以西安片区、洛阳片区、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三线两片”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已基本形成。建立考古遗址公园,整体保护大遗址的方式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1]孟青.良渚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48.[2]单霁翔.
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1):7.[3]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宣言[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79.
参考文献:
[责任编校:周玉林]
(上接第95页)不利影响。笔者通过对桂林阳朔历村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发现该村乡村旅游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建筑的科学规划难以彻底落实。长效发展的旅游规划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由于有较强的致富愿望,历村广大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未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合理旅游规划,便自发开发建设,虽然历村拥有60多家旅馆宾馆,90%村民建了新房,但存在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旧房的大量保存等现象,目前该村尚有20余家违章建筑。因改建耗资多,考虑到村民的经济实力,所以合理的规划未得到实施。(二)利益分化,邻里关系淡薄,环境污染难以有效解决。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在财富分配领域不同阶层的利益分化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各利益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发展。历村80%的村民从事民居旅游,这些村民的经济收入相对其他村民来说要高,获利较
多;同时,这部分村民所盖的旅馆饭馆在赏月路两侧,游客来得多,其收入也更客观,获利更多,这样就形成了历村的利益分化,邻里关系也日益淡薄。随着游客不断增多,农家饭的排污也越来越严重,
农家饭污水不仅影响饮食水源的供给,其油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旅游垃圾、空气污染、卫生条件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利益层级不同,村民很难达成共识、有效磋商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理顺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发挥乡政府管理作用,杜绝管理、规划滞后的现象发生。(二)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利益分化和治理环境污染等突出难题。(三)多走出去,学习其他村、其他较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杜绝部分村民小农意识继续存在。
[1]贝为超.阳朔:中国县域旅游经济的新标杆[J].中国东盟博览,2008,10.
[2]郭雅琳.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山西建筑,2007,(10).[3][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0339.htm.
[4]丁新华.浅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
[5]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
04,(1).
[6]陈国柱.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探讨——
—论乡村旅游的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6,(10).
参考文献:
[责任编校:黄晓伟]9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