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是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乡村的发展,起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当前在我国依旧存在一定数量的传统村落,虽然传统村落之中拥有特殊的文化和民俗,但是传统村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已经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濒临彻底消亡的结局。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抓住历史机遇的一个重要举措,能够真正做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遭遇的瓶颈,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最好阐述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保护利用传统村落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河江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前言:
乡村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科学引导,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传统村落最后的去向,不仅仅取决于传统村落当前拥有的经济价值,还包括文化、建筑、地理位置、人文等多种因素,从而判断一个传统村落是否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传统村落的条件十分恶劣、且地理位置过于闭塞,很有可能会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消亡。在乡村振兴的全新背景之下,保护与利用传统村落,是最为可行的、拯救传统村落的方式。
土豆发电一、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遭遇瓶颈
1.1 不断流失的人口
传统村落内部的人口一旦出现流失,必然会对整个传统村落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人口缺失,村落的农业生产会受到限制,导致大量耕地荒废或者闲置,粮食产量下降,土地生产收入大打折扣。人口流失不仅仅是经济的流失,更是传统村落文化与历史的流失,由于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较大,直接导致更多的农村儿童去往城市读书,相关家庭会选择进入城市寻工作岗位,村落文化传承的纽带就此断裂。自然村合并为行政村以后,乡村学校的合并,导致自然村的文化历史脉络从侧面被抽空,长此以往,传统村落必然会不断消失。
1.2 缓慢发展的农业
农村建设发展,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大背景,要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发展现状及农村环境具体
情况,更好更优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证农村生活环境的优良特质,使人口素质得到综合提升,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农村各项建设保护力度与改革力度。传统村落的生产力,不仅包括生产人口,还包括生产所用的工具和资料,传统村落的生产工具较为落后,村落农民的生产技术低下,导致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在我国,很多传统村落都位于山坳处,自然会受到土地零散、土壤贫瘠、耕作工具落后、水源短缺等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传统村落的居民为了改善生活,需要不断地增长人口,但是土地的产值和农业的技术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需求,因此传统村落的农业发展,从侧面导致传统村落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演员大宋佳1.3 单一的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不仅仅代表着农耕文明,更是传承人文历史的载体,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传统村落必然会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失。当前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错误地选择单一的旅游开发方向,导致结果适得其反。只有尊重历史文化、保护农耕文明的旅游延续了村落传统生产生活习性,既有传统村落的村落形式,又将传统村落的历史内涵提现出来;只是把传统村落的人文历史当成旅游的噱头,只开发不保护,必然会“事倍功半”,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导致很多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落得无人问津的境地。
1.4 较大的保护难度
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和一般村落相比,传统村落的保护难度较高,其原因是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材料难以寻,要想进行原汁原味的修复困难重重;当地政府所给出的维护资金到位缓慢,资金数额比较小;传统村落的自然条件通常不尽如人意,当地居民搬迁的难度较大,导致当地居民难以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之中;传统村落很容易陷入“同质化”发展的怪圈,丧失自身原本的特;个别地区的政府“急功近利”,保护工作难以完善。
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实例分析
2.1大河江村现状概况
1、村落概况
大河江村位于双牌县阳明山脚下,茶林镇的西部,村落区位位置优越,距双牌县城约30 公里,省道216和二广高速从村中心南北向穿境而过。村落始建于明朝年间,已有近600年历史,邓氏祖先邓公太五郎跟随朱元璋起义反对元朝,颇有建功,被封为士大夫,来到大河
江村,见此地山清水秀,甚为惬意,故定居于此。村落内现有主要以邓姓为主,后与江西迁往新乐洞的迁户编甲,大河江编为六甲。村内古建主要以清代为主,至今保存完好。
2、现状特分析
(1)村落环境
1)自然环境:
大河江地形地势独特,环境优美,村落以东是后龙山,拔地三百余米,由五个山峰连成一排,有如长龙蜿蜒而来,龙山即是龙头,龙山之后是五峰中的第二峰纱帽岭,岭顶有正方形大石恰似一颗官印;大河江以西亦有山,山形为顶高而两肩齐平,形同笔架,故称笔架山;大河江以南是辛乐洞,构成葫芦瓜形的盆地,有良田八千亩,山岭之间相互参差,重重叠叠。
2)文物古迹:
市级文保单位:邓家大院。邓家大院建于清朝,属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落。该邓姓古
古诗草民居坐落在约1平方公里的一片平地山,在山环抱之中,清一的明、清建筑风格,其建筑面积约在12000平方米左右,且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村前是一大片稻田,秦始皇开辟的“秦驰古道(俗称两广挑盐大路)”从村中央穿过贯通南北。邓家大院的主人邓氏太公于元末明初从江西吉安县迁来大河江居住。
(2)传统民居
1)建筑形式
大河江村整体村落风格为湘南传统建筑,基本外用青砖堆砌、土筑封火墙,内用木质筑建,门窗雕制工艺精细,墙脚多设岩石基础。古建筑鳞次栉比,高耸的马头墙,极具动感,窗花与石雕花纹栩栩如生,花草虫兽,寓意深刻。
2)村落结构
刘洲成老婆邓家民居落主体由5个大院落组成,整个古建筑由5大院落22栋古民居、1座古庙宇及1处古墓组成。各院落之间以鹅卵石道路相连,院落旁边都建有池塘。院落的设计和建筑模式基本相同,都是“三正堂”式砖木结构,外砌青砖白灰墙,墙面高大封顶,具有很强的防火及避风遮雨功能。整个村庄、池塘、住房、祠堂、横屋、牛栏仓库,既各自独立,又相依相通,疏密有致,井井有条,布局有律,结成一体,充分体现了农耕社会聚族而居的时代特征。
3)建筑年代
村内建筑的建造年代时间跨度基本上是从明清时期直到现代。村落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还有少部分建筑为民国时期建筑,其余均为50年代以后建筑。
(3)村落文化口袋妖怪绿叶攻略
1)宗亲文化
千百年来,邓氏一族同宗同姓聚族而居,和睦一家,亦不曾有丝毫的改变,历史与生活在这里不断的延续。宗祠祭祀活动一般举办时间为每年清明节,祭祀对象主要为邓氏历代先祖,全村邓族人都会参加。主要祭祀场所为邓太公五郎的墓,村里族人供奉白酒、猪脚等祭品,由专人虔诚的送至等太公墓,族中有声望的人将会念诵祭文,随后族人依次上香,一方面纪念先祖,一方祈求先祖的保佑,最后族人会聚于一处共同吃饭。
2)商贸文化
当地与沿海地区的商业交流全由肩挑或马驼,特别是盐的运输,在通往广西境内的大道,主要是运输盐,人们从将盐挑回倒卖,这条路就此很形象地被称为挑盐大道。在挑盐大道大河江境内,有一架桥称为大板桥,桥头两边有凉亭,旁边是闹市,当时很是繁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