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报告】2022年预制菜⾏业研究报告
预制菜⾏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懒宅经济推动预制菜⾏业⾼速发展
近年来,伴随“懒宅经济”的发展,预制菜开始从⼤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渗透到外卖餐饮平台,并逐渐从 B 端⾛向C 端。今年双 11 期间,预制菜成为各⼤平台销售爆款,包括半成品菜、速⾷菜在内的预制菜成交额同⽐增长约 2 倍。叮咚买菜⾃今年年初推出以⾃有品牌商品为主的快⼿菜,不到⼀年时间销量超过 1 亿份。⽅便、快捷、品类多、⼝味佳等特点精准抓住现代忙碌都市⼈饭点“痛点”,打开预制菜⼴阔空间。2021 年中国预制菜空间规模预计为 3459 亿元,同⽐增长 18.1%,未来 3-5 年我国预制菜⾏业有望成为下⼀个万亿餐饮市场。
预制菜指以农、畜、禽、⽔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如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完成的菜品。⽤现代化标准通过中央厨房集中⽣产,随后采⽤急速冷冻技术或真空技术保存,以及时保障菜品的新鲜度和⼝味。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再加⼯即可⾷⽤,省去了⾷材采购、处理步骤,具有便捷、⾼效、⼝味还原度⾼的特点。预制菜近年来⾼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冷链保鲜技术提⾼;疫情期间“宅经济”助推,疫情常态化防控使消费者就餐习惯发⽣改变,品质稳定的预制菜包成为外出堂⾷替代,预制菜⾏业迎来⾼速发展期。本篇报告主要讨论以正规调料包、半成品为主的预制菜品,将具有
零售属性如冷冻⽔饺、⽅便⽕锅等产品以及廉价外卖速⾷包排除在外。
预制菜根据加⼯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4 类:即⾷⾷品、即热⾷品、即烹⾷品、即配⾷品。即⾷⾷品开封可以直接⾷⽤;即热⾷品是商家已经做好的菜,⽤微波炉、煮锅蒸锅加热后可以⾷⽤,如近年来市场上较为活跃的快餐料理包、⾃嗨锅等;即烹⾷品以油炸类⾷品为主,例如酥⾁、薯条等;即配⾷品需要⾃⾏配菜、调味、烹饪,是四类中操作环节最多的预制菜。按包装形式可以分为散销、⼩包装、⼤包装三类。按贮运⽅式:可分为冷藏、速冻、热链、常温四类。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性和⾏业技术不断发展,⽬前市场上预制菜品类逐渐丰富,例如红烧马蹄狮⼦头、佛跳墙、⾹焖花⽣猪⼿、红烧⽜腩、⿇辣⼩龙虾、剁椒鱼头等制作繁复的⾼难度菜品都被做成了预制菜。
我国居民家庭正越来越依赖⾷物⼯业化⽣产和社会化供应。当前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花费在做饭上的时间约为 1 ⼩时 35 分钟,与 2000 年相⽐,45.9%的家庭在厨房做饭时间平均减少 45 分钟左右。对于在都市⽣活打拼的年轻⼈⽽⾔,繁重的⼯作压⼒和通勤时间挤压正常⽣活空间,越来越快的⽣活节奏让许多打⼯⼈下班后没有充⾜的时间去市场卖菜,更鲜有精⼒炒菜做饭。相⽐外卖等待配送时间,以及偶有出现的外卖⿊作坊,预制菜是懒⼈厨房的更优选择。预制菜简化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融合品质、营养和⼝感,更加迎合快节奏⽣活下⽆暇下厨的年轻消费体⽣活⽅式。凭借其完成前期加⼯的产品特性,预制菜能够为消费者⼤幅节省做饭时间,烹饪⽽出的菜肴不仅品质较⾼,原材料及营养搭配也更符合健康安全等要求。
2020 年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消费者恪守“宅家”防疫要求。由于外出⾏动受限,家庭⽤餐频率⾼增,家庭预制菜需求激增。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2020 年疫情期间,超九成连锁餐饮企业开始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品,缓解堂⾷业务暂停带来的现⾦流压⼒、消化春节旺季备货库存。之后随着疫情有所缓解堂⾷业务有序恢复,但半成品业务业绩亮眼,在⼴阔市场空间和强⼤需求推动下,多家餐企、冷冻⾷品企业、⽣鲜企业切⼊预制菜市场。2021 年预制菜销量同⽐ 2020 年增长 16 倍,其中春节以来 1-2 ⼈⼩包装半成品菜成交额同⽐增长 3.5 倍。就地过年推动预制菜销量⼤增,商务部数据显⽰,2021 ⽹上年货节启动以来,年夜饭系类商品销售额同⽐增长 96%,其中半成品增长 380%以上。
1.2 美国、⽇本预制菜进化历程郭碧婷个人资料简介及
上世纪 20 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台快速冷冻机,冷链加⼯⼯艺延长⾷品保存期,刺激⾷品⼯业链不断升级。在此后 40 多年⾥,冷冻加⼯业不断改进完善。其中预制菜起源于上世纪 40 年代,80 年代逐渐在⽇本、加拿⼤及部分欧洲国家风靡。经过数⼗年发展,⽬前美、⽇均培育出在全球具有较⼤影响⼒的⼤型预制菜企业,如 Sysco、康尼格拉、泰森、⽇冷、神户物产等。
20 世纪 60 年代,净菜开始在美国实现商业化经营,通过供应餐饮⾏业,使餐厅、配餐公司等外⾷产业降低⼈⼯费、⽔电费和垃圾处理费,减少厨房⾯积和⽣产设备采购。之后部分净菜企业开始⾯向家
庭、个⼈零售,⽅便居民⽇常烹饪。按照⾏业增速划分,美国预制菜⾏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天下最二
美国居民饮⾷习惯较为单⼀,产品易于标准化,伴随快餐业飞速发展,预制菜产业逐渐成熟。美国外卖渗透率低,价格昂贵,饮⾷结构简单,烤箱渗透率极⾼,带动披萨、汉堡、炸鸡等冷冻⾷品成为预制菜主流选择,2020 年美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 454 亿美元。美国冷冻⾷品⼏乎不需要⼆次加⼯,属于即热⾷品,⽆论披萨、意⾯还是炒饭,只需要放⼊烤
市场规模为 454 亿美元。美国冷冻⾷品⼏乎不需要⼆次加⼯,属于即热⾷品,⽆论披萨、意⾯还是炒饭,只需要放⼊烤箱或微波炉即可完成。
其中 SYSCO 作为预制菜龙头企业地位稳固。⽬前 SYSCO 通过⼤量兼并收购将营销及物流触⾓遍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餐饮供应市场占有率⾼达 16%,是全球预制菜企业标杆。西斯科于 1969 年由九个公司联合后次年上市。成功上市后,美国经济迎来黄⾦时代,消费体外出就餐率逐年攀升(从 1992 年到 2002 年,在外就餐的消费⽐例增长58%),但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品供应商。⾷材配送以及相关城市配套服务迎来⾼速发展风⼝,SYSCO 执⾏扩张策略,通过并购区域性⼩供应商来实现快速扩张。2017-2021Q1, SYSCO 的⽑利率始终维持在 18%-19%左右,与 50%左右的⽑利率的公司相⽐处于较低的⽔准。⽬前 SYSCO 仍以薄利多销作为主要的盈利⼿段,经过前期扩张兼并、并购形成的规模效应已经成为 SYSCO 核⼼护城河。
伴随⼈⼝⽼龄化、单⾝独居⼈⼝增加,⽇本社区统⼀配餐、外出就餐需求逐年激增,餐饮业产业规模不断壮⼤。相较于美国饮⾷⼝味统⼀,容易产出标准化产品,亚洲市场的烹饪⽂化与饮⾷习惯更加。⽇本由于⼈⼝密度⾼,超市和便利店随处可见,预制菜包括速冻和冷藏保鲜需求量较⼤。借 1970 年⼤阪世博会奇迹,⽇本中央厨房的到快速发展,冷链技术取得⾰命性成就,推动预制菜产业从⽆到有。此后⽇本经济长期下⾏,开始“失去的 30 年”,但⾃ 90 年代经济泡沫破裂⾄今,预制菜消费意愿并没有受到消费意愿下滑影响,期间出现⾏业成长起 B 端先⾏、C 端持续放量并稀释 B 端份额的现象。按照⾏业增速划分,⽇本预制菜⾏业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前预制菜在⽇本餐饮市场渗透率⾼达 60%。其中⽇冷市场份额常年位列第⼀,市占率在 20%-24%波动。⽇本饮⾷结构与中国较为相似,更注重菜⽽⾮主⾷,预制菜讲求精细,基本可以满⾜消费者对便利、美味、实惠、快捷等⽅⾯需求。2020 年⽇本预制菜市场规模约 238.5 亿美元。
1.3 我国预制菜⾏业发展情况
预制菜和传统速⾷⾷品以及速冻⾷品有本质区别。其发展趋势是从⾼利润、⼯艺简单、制作时间长、⼆次加热能保持原味和易储存的品类,过渡到附加值较⾼、⼯艺复杂、新鲜度要求⾼、较难储存的品类发展。由于预制菜经过多道⼯序加⼯后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其整体价格远⾼于单纯的蔬菜和⾁蛋禽。因此前期预制菜消费⼀般以⾼收⼊⼈和喜欢尝鲜的年轻消费体为主。
我国预制菜⾏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上世纪九⼗年代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进⼊中国市场,国内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2000 年后深加⼯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相关配套条件不成熟,⾏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2014 年起预制菜⾏业在 B 端步⼊放量期。随着近年来冷链技术快速发展,预制菜⾏业配送障碍逐渐消除。2011-2020 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呈上升趋势,⾃ 2015 年起⾏业进⼊快速发展期,⾏业企业⾸次突破 4000 家,2018 年⾸次突破8000 家。2006-2020 年我国零售端预制菜⾏业(包括加⼯⾁类与海鲜制品、加⼯蔬菜及⽔果制品、预制餐)CAGR 为7.3%,2020 年受疫情影响家庭预制菜消费量出现井喷,新注册 1.25 万家企业,同⽐增长 9%,⾏业增长 9.64%规模达到 2422 亿元。天眼查显⽰,⽬前我国已有 7.2 万家预制菜企业,2021 年⾏业规模预估为 3459 亿元,同⽐增长
18.1%。
相⽐国外⽽⾔,我国预制菜起步时间较晚。2000 年后深加⼯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预制菜由此拉开帷幕。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直到 2014 年,预制菜⾏业在 B 端步⼊放量期,C 端在疫情蔓延居家隔离时期迎来消费消费加速期。2019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 2445 亿元,其中 B 端市场为 1956 亿元,C 端市场 489 亿元。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向 B、C 端同时加速发展。⽬前,预制菜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线城市。其中⼀线城市占⽐ 45%、⼆线城市占⽐ 20%、三线城市占⽐ 16%。从预制菜⾏业区域分布来看,2021 年华东地区市场占⽐最⼤
为 32%,其次是华南、华北、西南和华中地区,占⽐均达 10%以上。
2016-2020 年我国团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总规模已从 2016 年的 0.9 万亿提升⾄ 2020 年的 1.5 万亿,复合增速达 13.6%。我国团餐企业主要分为进驻甲⽅和集体配餐两种模式。传统进驻甲⽅的团餐运营模式依旧是主流,集体配餐运营模式的⽐例在提升,很多预制菜商家也开始加⼊团餐市场做集体配餐。
广州购物街⽬前全国范围内预制菜、半成品菜企业众多,市场持续扩容。2020 年预制菜⾏业收⼊ 314 亿元(出⼚⼝径),过去 5年复合增速 95%,受益于餐饮端降本诉求加⼤和消费者教育初见成效,预制菜⾏业正加速扩容。但 70%以上预制菜加⼯企业属于作坊式⽣产。其特点为企业规模较⼩、竞争实⼒较弱、区域分布较为分散。由于缺乏相应设备,这类企业不具备⾃动化⽣产能⼒,采⽤的⼯艺较为简单,⽆法实现⽣产流程标准化。产品种类相对单⼀、质量及稳定性较差,⾷品卫⽣安全难以完全保障。因此⾏业⽬前市场集中度较低,仍然处在蓝海竞争。
我国预制菜⾏业⼊局者多,⽬前尚未脱颖⽽出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我国预制菜⾏业 CR10 仅 14.23%,呈现规模化企业少、地域性强的特点。中餐饮⾷⼝味差异较⼤,加之冷链运输条件限制,预制菜企业地域性特⾊明显。根据⽇冷公司官⽹,⽇本预制菜⾏业 CR5 达 64.04%,已经诞⽣多家总体收⼊规模超 300 亿元的龙头。最⼤龙头⽇冷的单项预制菜收⼊达 96.65 亿元,市占率为 18.79%。20
20 年我国总⼈⼝ 14.12 亿⼈,为⽇本总⼈⼝的 11.21 倍,我国较⽇本具备更⼤的⼈⼝规模优势,提供更⼤的餐饮市场和家庭消费市场,有望催⽣更⼤收⼊规模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参考⽇本经验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有望产⽣超 300 亿元收⼊规模的龙头企业,其单项预制菜收⼊超 100 亿元。
俞灏明杨幂菜品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餐饮、商超、便利店,以盒马鲜⽣和叮咚买菜为代表的⽣鲜电商,以及社区团购、社区专卖店等多种复合渠道快速发展。预制菜企业可以利⽤线上⼤数据对每个 SKU 价格、销量、库存进⾏实时跟踪和统计,及时调整进货和仓储规模,在实现精准营销的基础上,将菜品报废率降到最低,从⽽⼤幅提⾼经营效益。
1.3.1 B 端市场:连锁餐饮标准化扩张带动预制菜 B 端需求提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疫情期间 90%以上餐饮企业发⼒外卖产品,其中 91.6%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品。对餐饮企业⽽⾔,使⽤预制菜能够降低⾼昂的租⾦和⼈⼒成本,节约 70%-80%餐厅后厨空间,提升餐厅整体坪效、提⾼⾷品出品效率,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味道和品质稳定。同时有效缓解困扰餐饮⾏业租⾦⾼、⼈⼯成本⾼、⾷材成本⾼和⽑利润的“三⾼⼀低”难题。未来国内预制菜市场有望保持CAGR20% ⾼速增长,预计 2023 年突破 5000 亿元。其中销售渠道 85%以上集中于 B 端,渗透率达到 8%左右。伴随国内外卖市场⽕热、冷链物流和连锁餐饮发展,到 2025 年预制菜 B 端采购规模有望达到 6500 亿元以上。
B 端餐饮企业对预制菜需求增加。预制菜产品选择多元化,量产、标准化⽣产更能保证⼝味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预制菜可以减少后厨⼈员,提⾼出餐速度、降低⽣产成本、避免⾷材在⽣产中的浪费。2020 年我国正餐类餐饮企业的⽣产成本中,接近 40%来原材料,22.41%来⾃⼈⼯成本,成为两项最⼤成本开⽀来源。预制菜对餐饮企业产品标准化降低损耗、减少厨师和切菜⼩⼯时间、节约厨房操作空间,提⾼出台率等成本控制和提升效率⽅⾯创造较⼤价值。2021 年中国连锁餐饮门店达到 41641 家,持续保持⾼增速。连锁门店需要标准化⽣产快速复制达到规模化,对于增效将本的需求⾼。连锁门店数量上升也标志预制菜品需求量不断提升。
⽬前预制菜的销售渠道基本覆盖所有⾷品销售渠道,如餐饮、商超、农贸市场、便利店、电商、专业外卖市场、⼀般流通。其中餐饮企业是预制菜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从市场份额来看,B 端占据 8 成⽐例。多种原因形成⽬前市场上 to B 和 to C ⽐例在 8:2。
1.3.2 C 端市场:宅经济与快节奏⽣活双重作⽤开启预制菜 C 端消费⾼速发展
宅家⽂化、懒⼈经济、烹饪⼩⽩、单⾝体不断扩容,给预制菜提供发展的先决条件。⽬前 C 端的预制菜以⼤众消费为主,⾷材也偏向⼤众化。从预制菜 C 端⽤户画像来看,近 6 成为⼥性⽤户。从年龄来看,⽤户主要以中青年体为主,超过⼋成⽤户年龄在 22-40 岁,其中 31-40 岁⽤户占⽐超过 45%,这类年龄⼈是厨房消费主⼒军。从城市线级来看,⼀⼆线城市⽤户居多,45%以上⽤户分布于⼀线城市,接近 20% ⽤户分布于⼆线城市。
省事、便捷是预制菜受到青睐主要原因。C 端需求始于当下年轻⼈做饭困局。在关于我国居民近⼗年间对于⾷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67.1%消费者认为传统烹饪⽅式⿇烦,90.1%消费者可以接受速冻主⾷,18-30 岁年龄段仅有8.8%消费者可以享受烹饪的乐趣。⽬前年轻⼈多数受困于⾼压⼯作、长时间通勤,在所剩⽆⼏的休息时间⾥,钻研厨艺但收获⿊暗料理的作品让年轻⼈继续减少厨房时间。预制菜迎合年轻⼈想做饭但⼜不想⾯对真实做饭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以及不可预知结果的需求,低耗时、标准化⼝味、操作简单、易收尾让预制菜逐渐俘获年轻消费者的⼼。
暗影之眼C 端预制菜正在处于快速发展初期,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前尚未出现跑出绝对是占率优势的头部企业。To C 服务⾯对的⽤户需求更多元、销售位置更为分散,且单笔订单⾦额⼩、购买频次⾼,盈利模式与 to B 显著不同。对产品研发、上新周期、分销渠道、包装设计、冷链仓储、客户服务等环节也有新要求,要求企业有投⼊重⾦的魄⼒。
1.3.3 供给端:蓝海市场吸引多类企业涉⽔预制菜
2021 上半年,味知⾹作为预制菜第⼀股成功登陆 A 股主板,千味央厨、安井⾷品、九⽑九、盒马鲜⽣、叮咚买菜、锅圈、望家欢等企业也纷纷涉⾜预制菜。同时赛道中不乏美团、IDG 资本、英诺天使基⾦的⽀持,近期获得融资的预制菜企业和资本不断增加。
⽬前我国共有超过 6.9 万家相关企业⽣产预制菜。企业数量众多,我们根据企业性质将预制菜⽣产商
分为四⼤类。
(1)专业派:这类企业主营业务是⽣产预制菜,拥有成熟的⾃建⼯⼚和预制菜品牌,已经搭建完成相对完善的销售渠道。产品品类最丰富,研发和⽣产能⼒最强,供应链能⼒最强⼤,推⼴⼒度和销售团队专业,是⽬前预制菜⾏业主⼒军。针对消费体不同,专业派可以继续细分。如苏州好得睐,主要针对 C 端客户,通过商超和开设专卖店直接进⼊家庭;味知⾹(旗下有撰⽟、味知⾹⼯坊、味爱疯狂、靖哥哥、搜⾹寻味等品牌)今年 4 ⽉登陆 A 股主板,公司经销店⾯向菜市场、农贸市场商户,为家庭⼀⽇三餐提供解决⽅案;聪厨⾷品(旗下有聪厨、⾷得迷、湘典等品牌)、湖南佳宴(旗下有王栏树、厨上厨、席席乐三⼤品牌)等公司,主要针对 B 端客户,通过经销商将产品卖给餐饮酒店。诸葛亮七擒七纵
(2)新零售派:直接聚焦 C 端市场的新零售企业在预制菜赛道扮演前沿趋势开拓者,⽤快⼿菜抓住年轻消费体。这类企业品牌业务⼴泛,可以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品类,满⾜消费者对氧化需求。以预制菜成熟品牌蜀海为例,⽬前逐步成为 C 端供应⾏业标杆。例如,蜀海成⽴于 2011 年,⽬前是⼀家集销售、研发、采购、⽣产、品保、仓储、运输、信息为⼀体的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曾⾪属于海底捞集团供应链部门,为海底捞全球门店服务多年。在积累丰厚⾷材供应链能⼒后脱离海底捞完全独⽴。⽬前蜀海拥有 SKU 过万,已研发多款中餐半成品,包括中餐腌制料理品、半成品、中餐酱料酱汁、卤制产品以及冷冻菜肴,打造丰富预制菜全品来菜单。
以新零售样本盒马为例,为了打造半成品菜,盒马专门成⽴了“盒马⼯坊”,打出“盒马⼯坊,你的厨房”slogan,200 多个 SKU 中半成品菜占⼀半。同时盒马在 3R(即烹 ready to cook、即热 ready to heat、即⾷ ready to eat)领域加⼤投资,加成快⼿菜布局。西贝推出专门售卖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中央厨房项⽬预计年产值 50 亿元。此外 7-11、九⽑九、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优鲜、永辉等纷纷⼊局预制菜⾏业。
(3)餐饮派:餐饮企业通常有⾃有餐饮门店销售渠道和中央厨房。这类企业⼤多以堂⾷为主营业务,往年通常会在特定节⽇、节令点推出预制菜礼盒,具有明显节令性。在疫情爆发初期,餐饮门店很长时间⽆法恢复正常营业,众多餐企将⾷材加⼯成半成品售卖给消费者,却在⼀定程度打开新市场,提⾼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和认可度。今年年初,在就地过年、居家过年倡议下,众多餐企提早推出半成品年夜饭礼盒,通过店铺或者线上平台销售,销量远超 2020 年同期。海底捞推出“开饭了”系列⽅便菜肴;眉州东坡旗下主打川味预制菜⾷品公司“王家渡”完成新⼀轮融资;紫光园、知味观、⼴州酒家等餐饮⽼字号联合盒马、⼭姆会员店推出多款半成品菜;西贝开设“贾国龙功夫菜”预制菜专门品牌,店内没有锅和灶,所有菜品均是摆在冷冻保鲜柜中的半成品,顾客下单后店员⽤电磁炉加热连带锡纸盒⼀起端上桌,顾客可以选择堂⾷或者打包带⾛。
(4)综合派:这类企业以速冻为主营业务,近年来看好预制菜发展前景。原料供应链企业成为预制菜赛道发展的重要⼒量。例如亚洲渔港、龙⼤⾁⾷、国联⽔产等⽼牌农林牧渔企业,以优质⽣鲜⽔产
原材料试⽔预制菜赛道。国民粮油巨头⾦龙鱼也曾提及,未来公司中央厨房项⽬产品范围可能为涉及成品及半成品餐⾷。三全⾷品推出“⼀碗饭”系列产品包含鱼⾹⾁丝、红烧⽜⾁、咖喱鸡丁、梅菜扣⾁等;安井⾷品旗下冻品先⽣推出酥脆藕盒、天妇罗虾等从冷冻加⼯⾷品切⼊预制菜赛道;正⼤⾷品以中华菜系列为代表拥有红烧⾁、腐乳⾁、梅菜扣⾁等简单加热即可出餐品类。上述速冻企业拥有丰富⽣产条件供应预制菜所需预加⼯所需原材料,在开辟预制菜业务中具有前端资源整合优势。
预制菜⾏业发展驱动因素
从⾏业驱动因素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活节奏结块、外卖团餐兴起、冷链运输发展等多种因素叠加,我国预制菜⾏业供需增长,市场迅速扩容。
2.1 居民收⼊增加,家庭消费场景重构
经济发展带来居民饮⾷结构改变,⾷材消费增加,消费者预制菜购买能⼒提⾼。数据显⽰,粮⾷与⾁类和蔬菜之间存在⼀定替代性。2013-2020 年我国居民⼈均粮⾷消费量持续下降,⽽⾁类⼈均消费量持续上升。2019 年因为⾮洲猪瘟影响⽣猪供应量⼤幅下降,我国居民⼈均⾁类消费量下降⾄ 26.9kg/⼈,与此同时⼈均粮⾷消费量上升⾄ 130kg/⼈。
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经济发展,⽶⾯等粮⾷消费下降,⾁禽蔬菜和休闲零⾷等消费占⽐上升。经济
发展带来居民饮⾷结构改变,从整体上推动⾷材⾏业增长。⼈均粮⾷消费量不断下降,主要由于⼈⼝增加以及国民的膳⾷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粮⾷⾕物消费占⽐从 2013 年 41.09%下降⾄ 2020 年 35.12%,⽠果类和⾁类、乳类等⾷品消费占⽐均有提升。
我国家庭结构呈现出“⼩型化”趋势,对应众多消费新场景。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育政策和城乡户籍⼏经调整。第七次⼈⼝普查数据显⽰ 2020 年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为 2.62 ⼈,⾸次跌破 3,较 2010 年减少 0.48
⼈,“⼀家三⼝”传统家庭模式被打破。家庭规模收缩,⼆⼈家庭、单⾝家庭数量明显增加。相对于⼤家庭来说,⼩型家庭的劳动成本相对较⾼,⼀⽇三餐简单化、便捷化的需求上升推动预制菜消费迎来新热潮。
快节奏的⽣活及⼯作压⼒,使家庭劳动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均可⽀配收⼊提升,但也挤压居民正常休闲时间、加快⽣活节奏,导致职场⼈缺乏⾜够时间和精⼒去制作三餐,对预制菜需求上升。同时,⼈⼝结构变化使得劳动⼈⼝⽐例在逐渐下降,2019 年 15-59 岁劳动⼈⼝占⽐已经降⾄ 65.09%,相较于 2011 年下滑 4.71pct,劳动⼈⼝总数减少约 3000 万⼈。对于新增劳动⼒需求加⼤。两⽅⾯共同作⽤,导致我国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明显,家庭劳动⼒投⼊到社会⼯作以及家庭劳动外包需求⼤幅增加。
年轻⼈烹饪技术下降是推动预制菜等便捷⾷品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年轻消费体中,80 后已经成为家庭中坚⼒量、90后开始组建家庭、00 后逐渐⾛向⼯作岗位,Z 世代正在迅速成长为消费新引擎。由于家庭结构因素影响,80 后普遍⽣活在独⽣⼦⼥家庭中,⽗母对独⽣⼦⼥照顾程度显著⾼于其他代际,年轻体烹饪意愿和烹饪技术普遍低于其他年龄段⼈。数据显⽰,⼀线城市的新中产体每个⽉下厨次数不超过 15 次,平均 2 天下厨⼀次。烹饪频次的下降,也降低烹饪熟练度和烹饪热情。⽽预制菜的出现,⼤⼤增强烹饪便捷性、提⾼厨房成就满⾜感。
⼥性就业⼈数稳步增长。2020 年城镇单位⼥性就业⼈员为 6779.4 万⼈,⽐ 2010 年增加 1917.9 万⼈,增长 39.5%,⼥性就业⼈员占全社会就业⼈员⽐重为 43.5%,近五年⼥性就业⼈员占⽐均保持在 40%以上,较上个⼗年平均提⾼ 6个百分点。研究⽣⼥性所占⽐重持续上升,2019 年超过半数。更多⼥性选择读书深造、⾛出家庭进⼊职场,客观上使得家庭烹饪时间缩短。不要花费太多时间与精⼒,但能保证菜品⼝味的预制菜成为家庭烹饪的⼀⼤选择。
2.2 餐饮企业⼯业化驱动预制菜市场扩容
餐饮⼯业化趋势下,预制菜市场有望持续扩容。2020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销售收⼊接近于美国市场。国内餐饮流通、商超、电商新零售等渠道全⾯落地,基本覆盖国内⼀线餐饮客户和终端消费体。同时预制菜⾏业已经摆脱初加⼯产品定位,逐步转向深加⼯、⾼附加值产品。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许多⼩
型个⼈餐饮店出现现⾦流短缺、库存积压、受局部疫情管控影响等困难⽽不得不关闭。反观连锁餐企,规模化和品牌效应增强其应对风险能⼒,虽然不间断疫情持续出现,但国内餐饮连锁化率重压之下进⼀步增长⾄ 10.9%。对标美国、⽇本餐饮连锁化率分别为 54%和 49%,我国连锁化率和标准化旅提升空间仍然很⼤。餐饮企业标准化、规模化、⼯业化需求,倒逼供应链改⾰,预制菜市场发展可期。
⽤预制菜取代在后厨进⾏⾷材加⼯和菜品烹饪的传统出菜模式,优势主要体现在:预制菜企业可以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丰富菜品组合;预制菜企业标准化⽣产流程可以保证菜品⼝味稳定;减少后厨所需⼈员,提⾼出菜速度。以连锁餐饮为代表的餐饮企业逐步与预制菜企业达成合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繁琐的⾷材处理过程,可以节省更多⼈⼒和后厨空间集中餐厅资源和精⼒打造独家菜品,凸显餐厅特⾊。
2.3 冷链物流配送能⼒加强带动⾏业发展
随着电⼦商务兴起,我国物流⾏业的到飞速发展。伴随我国城乡居民收⼊⽔平不断提⾼,消费者对⾷品多样性、营养性、⼝感需求⼤幅提升,加之⽣鲜电商市场快速崛起,共同助推冷链物流⾏业进⼊发展快车道。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2015-2019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 2019 年冷链物流⾏业市场规模达到3391 亿⼈民币,同⽐增长 17.5%。2020 年整体市
场产值超过 4000 亿元,预计 2021 年有望突破 4500 亿⼤关。2015-2020 年我国冷库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 年全国冷库总量达 7080 万吨,新增库容 1025 万吨,同⽐增长 17%。在专业物流企业带动下,低温保鲜技术、车辆设计制造技术、信息化物流配送技术的到进⼀步发展,新技术运⽤使冷链配送成本⼤幅降低。
得益于冷链物流发展,预制菜品储存时间得以⼤幅延长、菜品鲜度可以最⼤可能保持。组建⾃有冷链运输车队、购置信息化物流系统成本下降,有效降低产品配送成本。同时在现今物流配送体系下,半成品菜企业扩⼤配送范围,提升产品配送效率,在保障⾷品安全的同时扩⼤市场覆盖⾯。
2.4 政策利好规范⾏业发展
居民收⼊上升推动饮⾷消费升级,⾷品⾏业市场规模不断扩⼤。为推动我国预制菜⾏业发展,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法律法规,对⾷品⽣产、加⼯、流通环节进⾏规范,并建⽴了⾷品安全追溯机制。⾷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同时壮⼤绿⾊⾷品产业链。包括《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中华⼈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品⽣产许可管理办法》《关于⾷品⽣产经营企业建⽴⾷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规定》等。同时国家也通过⽴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企业商业特许经营活动进⾏规范。法律法规的出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业健康良性发展。
预制菜⾏业发展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