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医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医案。之前本站还发布过多篇关于五苓散的临床运用文章,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原文】
1.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5.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141)
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7.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
8.,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 –
9.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模特歌词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10.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
【组成】
桂枝6g 白术15g 茯苓15g 猪苓15g 泽泻15g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中国新歌声那英组五强【方解】
此温阳化气,健脾利湿之方也。适用于表邪未解,气化失职之蓄水证、水逆证,及阳气虚弱,脾不运化,寒湿内盛之证。临床使用以水肿,小便不利,发热而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淡嫩舌,水滑苔为目标。
太阳病,发汗过多,可致胃阴亏损。口渴欲饮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脾运复,津液四布而病愈。若表邪未解,水气未散,可有脉浮发热,口渴欲饮,小便不利等症状。盖表邪入腑,气化障碍,水蓄于中,则升降失司。下不得输膀胱而小便不利;上难以承津液而口渴不止、饮不解渴。此燥湿不能互化之象,与白虎汤证、竹叶石膏汤之渴决然不同。口虽渴,舌不燥,且多有腻苔或水滑苔。
水逆证,以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为特点。因水饮内停,津液不布而口渴引饮,然胃内蓄水,更无容纳之地,故水入后拒而不纳,随饮随吐,吐后复饮。如此饮水而渴不解,呕吐
而水不去,实蓄水之重证也。蓄水,蓄在何地?柯韵伯云“邪水凝结于内,水邪拒绝于外,既不能外输于玄府,又不能上输于口舌,亦不能下输于膀胱”,不能下输膀胱,膀胱焉能蓄水?若蓄膀胱,应有小腹胀、小便不通、尿潴留之症。临床观察,实蓄于胃肠道及组织内,乃州都气化失职所致也。故温阳化气,行水散饮,恢复州都之职,方可输精于皮毛而表证解,下输于膀胱而津液下,水精四布而口舌和。
水泻证,表现为大便泻水,小便极少,甚者全无,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水泻甚者,大量水分排出,临床表现与蓄水证相似,亦口渴思饮,小便不利,然病机却不尽相同。蓄水证为水饮蓄积于胃,津液不得输布而口渴欲饮,小便不利;水泻证则为水液偏注于肠,津液亏损而口渴欲饮,小便不利。皆为胃肠道水液过多,机体津液亏损。故蓄水证、水逆证,及水泻证治法相同,即温阳化气,通利小便以维持体液平衡。方中桂枝既能解表达邪,以开外窍、凿水源,又可温阳化气,以温州都、利水道。先哲谓水得以长流者,火为之蒸动也。无火则水不行,无土则水泛滥,是以合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崇土健脾,燥湿利水。故无论有表证之蓄水证、水泻证,及无表证之水饮内停证,用之皆可。
湿气内胜,阳气阻遏,脾运不健亦系五苓散之适应证。临床之纳谷不香,腹部胀闷,肠鸣
漉漉,身重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泻,口渴不思饮,更不思冷;舌淡润、苔白腻或水滑舌;腹诊,腹壁软弱无力,心下有振水音,脐下动悸者;及胃浊上逆之呃逆,恶心,头痛,眩晕,耳鸣,癫痫皆属之。本方温阳化湿,崇土填臼,脾健湿去则诸症自愈。《金匮心典》云:“平日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由是气化不速而湿浸于外,外内合邪,为关节疼痛,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治之者必先逐内湿而后可以除外湿。故曰当利其小便。”是以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
386条之,为水饮停蓄,升降悖逆,挥霍撩乱。症见发热、头痛、身痛、上吐下泻。即今之急性胃肠炎,非弧菌之病也。其病机与水泻证相同。现代医学认为胃肠吸收功能降低,水饮滞留胃肠,胃逆蠕动则呕吐,肠蠕动加快则泄泻;组织细胞缺水,通过神经反应,表现口渴欲饮。同时利尿中枢高度抑制,大量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不从小便外排,此口渴、小便不利形成之机理也。五苓散既能提高小肠吸收功能,使缺水组织得以灌溉;又能使组织中多余水分予以排出。有此双向调节功能,临床既用于脱水,亦用于水肿;既可治多尿,又可治少尿。其原因所在,即化气利水。
各种食物蛋白质含量【制服】
适合七夕节发的句子共研细末,一日三次,每次6g,米汤送服。并多饮开水,汗出则愈。亦可煎汤服之。
【功效主治】
英语四级总分多少1. 外有表证、内有蓄水:头痛发热,小便不利,烦渴饮水,水入则吐。
2020年立秋时间是早还是晚2. :上吐下泻,头痛,发热,身疼痛,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
3. 心下痞,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4.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
5. 水肿,身重,小便不利。
【加减】
1. 无表邪,或热盛者,减桂枝(四苓汤)。
2. 虚人晨起面、目胞肿,加人参(春泽汤)。
3. 发热,泄泻,口渴,热多寒少,加小柴胡汤(柴苓汤)。
4. 湿邪化热,加寒水石、石膏、滑石(桂苓甘露饮)。
5. 阳虚寒湿之腰足冷痛,加附子、苍术(苍附五苓散)。
6. 黄疸,加茵陈(茵陈五苓散)。
【禁忌】
1. 小便通利者,忌之。
2. 舌红少津者,忌之。
3. 口苦,喜冷,舌苔黄燥者,忌之。
【类方】
1.猪苓汤:同可治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不同者,猪苓汤证属阴虚而水湿内停,必有尿频,尿涩痛,尿短赤之症。
2.真武汤:同可治水肿,小便不利。不同者,真武汤证为阳气虚弱,不能化气利水,故有
畏寒肢冷,脉象沉细等阳虚证状。
3. 白虎汤:同可治发热,烦渴。不同者,白虎汤证属阳明热盛,津液损伤,必有大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等症状。
【临床运用】
1. 呕吐半月,胃胀时呕,吐水则胀减,水食难入,小便不利,身热,脉浮数。反胃。心下雷鸣不舒,食辄胀满,吐而后快,吐后则思水,饮水却不吐,脉浮迟,舌白润无苔。(《治验回忆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