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罢浙江布政司参议王和、袁昱、陕西按察司佥事韩善为民。和等坐赃遇赦,吏部奏拟还职,上曰:“士大夫当务廉耻,三人皆贪污,岂可复任方面。”河南新安知县陶镕奏民饥,借驿粮千石赈救,秋成偿还。上谓夏原吉曰:“有司拘文法,饥荒必申报赈济,民饥死久矣。陶镕先给后闻,能称任使,毋责其耑擅。”宣宗宣德元年二月,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率天下务农,天子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顿首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陛下言及此,苍生之福也。”三年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做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五年春三月,上奉皇太后谒陵,还京师,道中见耕者,以数骑往视之。下马从容询稼穑事,因取所执耒三推。耕者初不知上也,中官语之,乃惊,罗拜。上顾侍臣曰朕三举耒已不胜劳况常事此乎人恒言劳苦莫如农信矣命耕者随至营人赐钞六十锭。
已而道路所经农家,悉赐钞如之。上与学士杨溥论人才,溥对曰:“严荐举,精考课,不患不得。”上曰:“此恐非探本之论。若不素教预养,则人才已坏,犹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也。”时有僧自陈修寺祝延圣寿,上斥之,谓侍臣曰:“人情莫不欲寿。古之人君,若商中宗、高宗、祖甲、周文王享国最久,其时岂有僧道神仙之说!秦皇、汉武求神仙,梁武帝、宋徽宗崇僧道,效验可见。世人不悟,可叹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李倩蓉A.上顾待臣曰/朕三举耒已/不胜劳/况常事此乎/人恒言劳苦莫如农/信矣/命耕者随至/营人赐钞六十锭
B.上顾侍臣曰/朕三举耒/已不胜劳/况常事此乎/人恒言劳苦/莫如农信矣/命耕者随至营人赐钞六十锭
C.上顾侍臣曰/朕三举耒/已不胜劳/况常事此乎/人恒言劳苦莫如农/信矣/命耕者随至营/人赐钞六十锭
酒店辞职书D.上顾侍臣日/朕三举耒已/不胜劳/况常事此乎/人恒言劳苦/莫如农信矣/命耕者随至/营人赐钞六十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旧官制六部之一,亦称“选部”“民部”,置尚书、侍郎等官,主管文武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衰老的原因B.籍田,天子或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诸侯亲执耒耜在籍田上示范性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C.顿首,古时“九拜”礼之一,又称“叩头”,行礼时,以头触地之后随即拾起而不作停留,其恭敬程度要次于稽首。
D.稼穑,均从“禾”,都是形声字,本指成熟可收割的庄稼,后引申泛指种植五谷或从事耕耘收种等农业劳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管理员权限怎么设置A.饥荒时赈济灾民,官员们往往按法令程序行事,先奏后济。新安县令陶镕急民所困,奏请先调拨驿粮救灾,秋收后偿还,受到宣宗的赞赏鼓励。
B.宣宗认为天子公卿行籍田之礼,不能仅是拿着农具耕个三五来回走过场,还需领会先王制定此礼的初衷在于为天下作表率,一定要真心实意。
C.宣宗认为汉武帝、隋炀帝、唐玄宗在人口繁盛、国力富庶时不知戒慎而大兴土木兵戈,因而导致国家衰败甚至亡国,后世君主当警此鉴。暑期实习报告
D.僧人自发陈请修建寺庙来祈祷宣宗长寿,宣宗拒绝了,并将商周贤君与秦皇汉武等对比,来表示对世人执着于神仙僧道以求长寿的不赞同。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当务廉耻,三人皆贪污,岂可复任方面。
(2)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小题5】宣宗与学士杨溥谈论人才,君臣二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1)士大夫应当追求廉洁知耻,三人都贪污,怎么能再担任地方要职?
(2)户数人口增长源于减轻百姓负担,人民生活;户数人口衰减则定是大兴土木、大肆征伐所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