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余”练习小集
“赘余”即多余,是中、高考规定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且备受命题人青睐,每年许多省市的中、高考都要涉及。有这种语病的句子大都属于忽视词义致错,而不是语法毛病;所以读起来都还比较通顺,以致很容易错判。下面的句子都有赘余现象,请改正。   
1  双手沾满同胞鲜血的杀人刽子手马加爵终于在正义的声中结束了短短的一生。
2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战争,从来只会使人们生灵涂炭。
3  在科学的道路上,胜利的捷报往往属于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
4  近年来的每一桩腐败大案一“露水”,总是涉及到各级各类干部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实在是让人吃惊!
5  那家服装厂生产的服装,无论是用料、款式,还是包装,都可以堪称国际一流。
6  他亲眼目睹了2004年岁末大海啸所造成的灾难,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7  他心里由衷地感激在他极度困难时扶过他一把的人。
8  热烈欢迎各级领导来我公司莅临指导。
9  一些落后地区依然存在着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现象,以致广大众民怨沸腾。
10 由于版面限制,对您的大作我们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韩艺瑟男友
11黄旭熙照片 “南京(高考)之痛”实属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的又一大挫折。
12 那些从雅典凯旋归来的体育健儿,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
13 作家二月河自第一部处女作问世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朴彩英为什么变了
  14.初秋的天气凉爽多了,太阳已不像夏天那样炎热地悬挂在高空。
15.孔繁森的事迹值得可歌可泣。
16.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17.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年轻的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18.看着众多莘莘学子的求知目光,他更感责任重大。
19.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我国的体育事业正方兴未艾。
20.丁二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得很。
相册里图片怎么合并成一张图21.只会空想的人一切都只会付诸于东流之水。
22.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3.清明节那天,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24.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25.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26.美国和伊拉克一强一弱,实力悬殊很大。
27.陈水扁及其他的追随者数典忘祖的行为最终会被冷静下来后的台湾人民所不齿。
28.历经三载,五易其稿,我的拙作终于付梓印刷了。
29.一味地盯着金钱,有可能让人利令智昏。
30.看到他如此顽强,我油然而生地产生了一种敬意。
31qq男生网名大全.天又要下雨了,赶快回家吧。
32.他的人品和道德永远让我景仰。
33.他自己咎由自取,我也没办法。
34.说到这里,她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答案
1.“刽子手”本是杀人的人,应删除“杀人”。2.“生灵涂炭”指的是“人们遭受苦难”,应删除“人们”。3.应删除“的捷报”。4.“涉及到”中“及”即“到”。应删除“到”。5.“可以堪称”重复。应删除“可以”。6.“亲眼目睹”重复。应删除“亲眼”或改“目睹”为“看到”。7.应删除“心里”。8.“来我公司莅临”应改为“莅临我公司”。
9.应删除“广大众”。10.“略加删改一些”中删除“略加”或“一些”。11.“实属是”中删除“是”。12.“凯旋归来”中删除“凯旋”。13.“第一部处女作”中删除“第一部”。14.太阳不“悬挂在高空”还站在地上?应删。15.“可歌可泣”是“值得歌颂和哭泣”,含“值得”。16.已有恰当的宾语“十里路左右”,应删去“的距离”。17.不年轻怎能称“小伙子”?18.“莘莘学子”本为“众多”学子,应删“众多”。19.方兴未艾指“正”处于兴盛阶段。前面加“正”多余。20.有“非常”即可。“很”多余。21.诸:之于。补语中的介词“于”多了。22宾语多余,删“的事迹”。23谓语多余,删“举行了”。24定语多余,删第二、三个“工作”。25状语多余,删“离现在”。26补语多余,删“很大”。27定语多余,删“他的”。28定语、谓语多余,删“我的、印刷”。29谓语多余,删“让人”。30谓语多余,删“地产生”。31主语“天”多余。32主语“人品”“道德”有重复。33主语“自己”多余。34谓语多余。(
辨析和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的病句
1.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漏了组成句子必不可少的主语成分。
成分残缺,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和宾语残缺。
(一)造成主语残缺大致有两种情况。
1、滥用省略而缺主语。例如:
①风儿掠过稻田时,恰似波涛滚滚的黄河,上下起伏。
解析:①句中什么东西恰似“黄河”“上下起伏”呢?按原文似乎是“风儿”或“稻田”,都说不通。“恰似”之前应加“稻子”作主语,省略不得。
②校团委副书记小周经常小何谈心,两入一起学习政治理论。研究问题,商量工作,温习功课。热情地帮助小何进步,团结越来越好。
解析:②句中第一分句主语是“小周”,第二分句主语则换成”两人”,“热情地帮助小何进步”的主语又暗中换为“小周”,最后一句则又暗中以“两入”为主语。多次转换陈述对象,后两分句滥用省略.显然缺主语。改法有二:一是把第二分句的“两人”改为“同他”,让“小周”作主语(承前省略),最后一个分句加上主语“两人”:一是把热情地帮助小何进步移到“两人”之前, 作为第二分句。
③女公安局长任长霞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解析:“在不知不觉中”前加“读者”(原句成了复句)或“使读者”(原句成了单句)结构才完整,意思才明确。
    ④其他人都下车后,我才看见李素丽陪着一位老大爷最后下车,手上提着一口皮箱。
解析:谁“提着一口皮箱”?其他人、我、李素丽、老大爷都有可能。“手”前加“老大爷”意思就明确了。此句中途更换主语,后面非有主语不可。
2、滥用介宾短语或连词而缺主语。例如:
1.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解析:①句中缺主语。删去“对于” ,让“这种……现象”作主语
2.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②句也是缺主语。“经过……解释”是个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删去“经 过”。让“老主任再三解释”作主语。
③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
大的提高。
    解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去掉它,“我们”就是主语。
  ④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解析:该句“由于”的存在使整个句子没有了主语,去掉它就完整了。
(二)造成谓语残缺大致有两种情况。
1、不恰当省略或丢掉了谓语。例如:
①商业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大张旗鼓地向众进行宣传教育,出售废品的重大意义。
解析:①句的第三个分句,似乎承上句的宾语省略了谓语,但上句的谓语“进行“和“意义”搭配不当。应在“出售”之前加“讲明”一类的动词做谓语。
②为了提高产品合格率,节约黄金,厂领导决定从耗金量大的200安培整流元件着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成功地采用了双扩散搪铅锡工艺,不仅节约了黄金,而且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解析:②句是连动式谓语缺少主要动词。第一个分句的“着手”似乎是谓语;但“着手”干什么不清楚,应加上“革新”、“改革”之类的动词。
③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解析:此句本来是说朱柯忠怎么样,可突然变成了说另外一个人。在“突然”之后补“发现”或“看见”即可。
2、误以介宾短语做谓语。例如:
①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责任感,凡是对人民生活能够带来方便的,都积极生动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解析:①句中“以……责任感”是介宾短语,不能做谓语,只能做状语,因而造成谓语残缺。应在“以……责任感”后加上“对待本职工作”。
②有一天,副食店在出售小白米虾的时候,售货员从中拣出了九十多条小河豚鱼,避免了中毒事故的发生。
解析②句中“副食店”作主语,后面缺谓语,介宾短谙不能做谓语。应在“售货员” 前加动词“让”。或把“副食店”后的“在”字调到“副食店”前。
③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进行的再创作。
    解析:这是偏正短语,不是句子。原句“将……”分明是设想“怎么样”,属于行为;后面“……的再创作”说的是“是什么”,属于结果,本栏目后加“是”句子就完整、通顺了,即“本栏目是……的再创作”。纳税标准
(三)有的句子宾语残缺。例如:
①王老师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班级干部一起学习。
②县委主要负责人亲自叁加了研究和制定全县开展农业技术训练和技术交流的计划,而且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县科学种田经验交流会。
解析:①句中“抓紧”也“和班级干部一起学习”是连动结构, “抓紧”后缺少宾语,可加上“时间”,作宾语。
②句中前一个分句的谓语是“参加了”,后面没有宾语。误把“计划”当作宾语。可在“计划”之后加上“的会议”,把“计划”前的“的”字删掉。
③阅读一篇文学作品,不仅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而且要切实把握住。
解析:“把握住”什么?该句缺宾语,应在“把握住”后加上“它的思想意义”或别的。
    ④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人民币4万元。
解析:“给予”什么?后面虽有内容,但显然都不是“给予”的,只是宾语的定语。应该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该句缺宾语中心语。
(四)定语状语残缺。例如:
①要想获得好成绩,非付出劳动不可。
    解析:仅“付出劳动”能否获得好成绩是个疑问号!“劳动”前要加定语“艰辛”等。
    ②他们把学生带到茶场后,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
    解析:句中应在“实行”前加状语“同茶场工人“句意才明确。
二、成分赘余,是指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造成了语句重复或意思不通。
成分赘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但意思述表达得清楚,我们也称之为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