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身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健身俱乐部起源于欧美。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了先进的健身俱乐部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健身服务市场,健身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健身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必需品。现在在美国,每8 个人中就有1 个人健身。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简•方达的健美操引入中国,以器械训练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健身项目只有健美器械练习和健美操,所需的投资很小,规模也很小,经营面积大多只有几百平方米。客户主要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强调身材健美,当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尚较为淡薄。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这一时期,马华的“健美5 分钟”使健身操在中国迅速流行,大量面向大众消费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有氧健身运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我国政府也充分意识到大众体育对国民综合素质和
崔永元 范冰冰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以立法形式对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作出了法律规定和保障。1995 年6 月16 日,为了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 年6 月20 日,为了更广泛地开展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此同时,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面积开始扩大,出现了1,000 平方米以上的俱乐部。但是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有限、管理水平局限落后、设备质量低下、技术服务水平滞后等因素制约了俱乐部的发展,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演员刘涛进入21 世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人们健身意识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大为增强,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及2003 年SARS 事件,更是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这一时期,浩沙、一兆韦德、青鸟、力美健、英派斯等国内大型俱乐部纷纷成立,倍力、加州健身、健乐菲利斯、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亦开始进驻中国,我国的健身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04 年以后,健身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健身俱乐部陆续开业,其中不乏大型连锁品牌俱乐部。但是,我国的健身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低,市场短期和投机行为较为普遍,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导致相当部分的会所陷入恶性低价竞争。同时,健身会所的主要经营成本-人工成本和租赁成本不断上升,相当部分
经典开业贺词会所陷入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但与此同时,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盈利模式多元化、专注主业、不追求盲目快速扩张的综合性健身会所在这一时期持续稳健成长,随着会所数量的稳步增加、健身服务产品的不断丰富和营销手段的创新。
会计从业资格证换证21 世纪10 年代初,健身服务业内个别会所出现的暂时停业事件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运营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全国63个城市健身俱乐部总数由2010年的3,245家减少到2011年的3,234 家,减少了0.3%;同期会员总数由2010 年的454.05 万人减少到449.57 万人,减少了1.0%。2011 年后健身服务业呈现调整和逐步恢复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全国63个城市健身俱乐部总数由2011 年的3,234 家增长到2012 年的3,346 家,增长了3.5%;同期会员总数由2011 年的449.57 万人增长到483.86 万人,增长了7.6%。
2013 年8 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我国“2013 年20 至69 岁人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2013 年7 月30 日)”,根据本次对北京市等10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10省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达到32.7%,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高了4.5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
的方法在调查的18 类大项中均有分布。其中,健步走(39.8%)、跑步(13.9%)、乒羽球等小球类项目(11%)和足篮球等大球类项目(8.2%)排在前四位。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健步走和跑步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而选择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种球类项目的健身人数比例上升。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由原来过多集中在健身走、跑步上,已逐步转向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类球类活动等。体重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分别为34.4%和12.7%。各年龄段人的肥胖率分别是20-39岁人为11.1%,40-59 岁的人为14.4%,60 岁以上的为13.5%。调查结果显示,与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相比,参加体育健身人的体质水平较高。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中,有16.5%的人达到体质综合评价优秀级水平,偶尔参加体育健身的人中有13.4%的人达到优秀等级,而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人中仅有7.1%的人达到优秀等级。不参加体育健身人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
东北企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