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学┆建安风⾻
本⽂3019字阅读约4分钟
⽂艺学本周⽬录
2021.12.06- 2021.12.12
周⼀⾄三:西⽅⽂艺┆[波兰]未来学⼤会
周四⾄六:中国⽂艺┆魏晋南北朝⽂学
周⽇:原创IP连载《猫星》
建安风⾻
1.建安⽂学
建安⽂学是指从汉献帝刘协建安年间(193~220)下延到魏明帝曹睿太和年间(227~233)这⼀历史阶级的⽂学,实际上是以曹魏为中⼼的⽂学。这个时期的⽂学形成了古代诗歌史上第⼀个⽂⼈创作⾼潮和“建安风⾻”这⼀优良传统,奠定了五⾔诗在⽂坛上的坚固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内容上:反映现实,抒写怀抱。建安⽂⼈在他们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动乱的社会现实和⼈民的痛
苦,描绘出⼀幅幅满⽬疮痍、凄凉残破的乱世灾难图。如曹操的《薤露⾏》记叙董卓之乱前后的历史事实,弹劾执政者的昏庸⽆能和军阀的殃民祸国;《蒿⾥⾏》更揭⽰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露于野,千⾥⽆鸡鸣”的悲惨现实,表达了对⼈民苦难的同情。建安作家还在其作品中抒写了他们希望建功⽴业、统⼀天下的壮志和理想。曹操的《短歌⾏》抒发民作者年岁⽼⼤、功业未竟的感慨、求贤若渴的情怀和统⼀天下的抱负,真诚感⼈。《步出夏门外》中的观沧海、《龟虽寿》更
是“歌以咏志”的名篇。
形式上:抒情直接,笔调明朗,⽂质相称。建安⽂⼈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发”的精神,抒情“唯求诚恳”,“不求雕琢”,浑厚朴素,直率⾃然。建安的优秀作品多产⽣于战乱年代,形势不允许作家进⾏艺术上的精雕细琢,往往都是感情激动或紧急情况下⼀⽓呵成。建安⽂学“不尚雕琢”,“不求纤密”,并不是质⽊⽆⽂,不讲艺术,⽽是恰恰做
往往都是感情激动或紧急情况下⼀⽓呵成。建安⽂学“不尚雕琢”,“不求纤密”,并不是质⽊⽆⽂,不讲艺术,⽽是恰恰做到了“以情纬⽂,以⽂被质”,⽂质相称,情采兼备。以曹操为例,其诗向以古直质朴著称,然直如“洪波涌起”,⽓势磅礴,故其⾔之长短与声之⾼下皆宜,形式与内容知相契合,诵之余⾳缭绕,荡⽓回肠。
风格上:慷慨任⽓,刚健有⼒。由于建安作家敢于直抒胸臆,表现个性,因⽽形成了各⾃不同的艺术
风格。如曹操古直苍莽,⽓韵沉雄;曹丕短歌微吟,婉转清丽;曹植“⾻⽓奇⾼,词采化茂,情兼雅怨,体被⽂质”;王粲苍凉悲怆;蔡琰凄恻;皆各有特⾊。但是我们从这些作家的作品中,都强烈地感受到⼀种共同的慷慨之⽓,刘勰早就指出:“观其时⽂,雅好慷慨”,“慷慨以任⽓,磊落以使才”,这正是建安⽂学在风格上的基本特征。
2. 建安风⾻
建安风⾻是对汉魏之际曹⽒⽗⼦、建安七⼦等⼈诗⽂俊爽刚健风格的概括。建安⽂学以曹魏集团为中⼼,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民的苦难,展⽰了⼴阔的时代⽣活画⾯。后⼈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扬、⼈⽣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彩。“建安风⾻”被后世的诗⼈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旗帜。
送达人3. 建安七⼦
是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阮璃、应场、刘桢七⼈的合称。七⼦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政治集团,都是邺下⽂⼈集团中的杰出⼈物。建安七⼦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七⼦”以写五⾔诗为主。五⾔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七⼦”的优秀五⾔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它们在五⾔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
献。其中以王粲的成就最⾼,被刘勰誉为“七⼦之冠冕”,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
4. “三曹”的诗歌
曹操诗歌:
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民遭受的苦难,如《蒿⾥⾏》。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被称为“汉末实录”。描写他本⼈的政治主张和统⼀天下的雄⼼壮志。前者如《度关⼭》,后者如《短歌⾏》。《步出夏门⾏·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完整的⼭⽔诗。
头文字d田中千绘曹操诗歌对汉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他采⽤乐府古题写时事。⽐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本是挽歌,曹操却⽤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诗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发”的传统,既反映现实,⼜有很深的感慨,语⾔古朴率真。宋敖器之《诗评》“魏武帝如幽燕⽼将,⽓韵沉雄。”曹操诗歌风格为慷慨悲凉。他的四⾔诗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体注⼊了活⼒。
曹操不仅以⾃⼰的创作开风⽓之先,⽽且还以其对⽂学的倡导,为建安⽂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为天下英才提供了施展⽂学才华的机会。这些⽂⼈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与曹⽒⽗⼦共同开创了“建安⽂学”的繁荣局⾯。
曹丕诗歌:
①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诗》等,这些诗多写游赏之乐,模⼭范⽔⽐较细致,⽂辞富丽,常⽤对偶,在我国⼭⽔诗的发展史上有⼀定的地位。②抒情⾔志之作。如《煌煌京洛⾏》。③征⼈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代表诗⼈⽔平。如《燕歌⾏》其⼀,它是我国现存第⼀⾸成熟的七⾔诗,对后代歌⾏体诗的发展产⽣了重⼤的影响。
曹丕诗歌新变:①个⼈情感的抒发。如《善哉⾏》等。②⽂⼈化艺术表现⼿法的使⽤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的⼯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曹丕善于选⽤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在艺术形式上,曹丕的诗,三⾔、四⾔、五⾔、六⾔、七⾔、杂⾔诸体具备。
曹植诗歌:
前期诗歌:以建安⼆⼗五年为界,前期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如《⽩马篇》。
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①对⾃⼰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黄雀⾏》、《赠⽩马王彪》。后者是⽂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②⽤思妇、弃妇托寓⾝世,表⽩⼼迹。如《浮
《野⽥黄雀⾏》、《赠⽩马王彪》。后者是⽂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②⽤思妇、弃妇托寓⾝世,
表⽩⼼迹。如《浮萍篇》《美⼥篇》等。③述志诗。如《杂诗》等。④游仙诗。如《仙⼈篇》、《游仙诗》等。曹植的游仙诗,并⾮真信神仙,实际上是其忧⽣之⼼、忧患之词。
锺嵘《诗品》评曹植的诗为:“⾻⽓奇⾼,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质。”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能兼有⽗兄之长,达到风⾻与⽂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5. 王粲、刘桢及蔡琰
曹丕《典论·论⽂》称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璃、应场、刘桢为“七⼦”。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锺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王粲其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也是他写诗的出发点。作品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但都是从个⼈⾝世的感伤中展开的。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的成就,刘勰许为“七⼦之冠冕”(《⽂⼼雕龙·才略》)。
刘桢的诗⼀类是赠答诗,⼀类是游乐诗。以⽓势取胜,⽆论是抒情还是咏物,⽆论是写⼭⽔还是状禽鸟,都显⽰出其⽬⽆千古、踔厉奋发的⽓概。《诗品》评其为“仗⽓爱奇,动多振绝。贞⾻凌霜,⾼风跨俗。”
蔡琰的五⾔体《悲愤诗》重点描写⾃⼰亲⾝经历的惨绝⼈寰的遭遇。通过细节描写,具体⽣动地表现了各种场⾯和⼈物的内⼼活动,使⼈如临其境,如见其⼈。《悲愤诗》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可以和《孔雀东南飞》⽐美,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
花儿乐队大张伟6.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李连杰的爷爷是谁政治理想的⾼扬:建功⽴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建安⽂⼈政治热情的普遍⾼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雕龙·时序》)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
⼈⽣短暂的哀叹:⾯对短促⽽⼜多艰的⼈⽣,建安诗⼈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单纯的哀叹,如徐斡《室思诗》:“⼈⽣⼀世间,忽若暮春草。”慨叹岁⽉短促、功名未⽴,却仍努⼒追求。如曹操的《短歌⾏》。努⼒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之年追求更⾼的⼈⽣价值。如曹操《龟虽寿》。
我的祖国朗诵词强烈的个性表现:在诗歌风格上,曹操诗古直悲凉,⽓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曹植诗“⾻⽓奇⾼,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质”(锺嵘《诗品》)。在诗体的运⽤上,曹操的四⾔诗独擅⼀时;曹丕的《燕歌⾏》⼆⾸被誉为七⾔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诗名世。在诗歌语⾔⽅⾯,曹操、阮璃、陈琳诸⼈较为朴质,曹丕、王粲等⼈则较秀美;曹植既有风⾻,⼜富⽂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浓郁的悲剧⾊彩:建安诗⼈处于时代与个⼈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勉励⾃⼰及他⼈惜时如⾦,及早建功⽴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 ⽂章内容整理编辑⾃
《中国⽂学史》袁⾏霈主编⾼教出版社
公号运营编辑|铁锤青猫
中式汉堡包⽇签编辑|王⼤鹅、喵⼩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