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乱世文学的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①建安文学、正始文学
a建安文学:东汉献帝刘协年号。
“三曹七子”: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
b正始文学:魏齐王曹芳年号。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王戎、刘伶、向秀、山涛。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②两晋文学
a太康文学:西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b西晋末年:陶渊明创立田园诗(魏晋古诗集大成者),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③南北朝文学
宋: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鲍照、颜延之)
齐梁:“永明体”沈约、谢朓
梁陈:“宫体诗”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3.曹操:《蒿里行》属纪事诗,锺惺《古诗归》评价“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风格特:慷慨悲凉,气韵沉雄。出自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开创四言诗新境界,如《短歌行》《观沧海》。建安文坛的领袖,是乐府文学的新阶段、文人乐府诗的代表人物。
4.曹丕:诗歌风格“便娟婉约,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清沈德
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被称为“七言之主”。
《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
5.曹植:在建安文人中,作品留存最多、影响最大、评价最高
总体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钟嵘《诗品》评价“陈思为建安之杰”
擅各种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6.“曹刘(曹植、刘桢)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元好问《论诗绝句》
7.五言《悲愤诗》蔡文姬文学史第一首自传体的长篇叙事诗
8.阮籍《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9.嵇康以四言成就最高,是继曹操后四言诗的成功之作。散文成就《与山巨源绝交书》
10.阮咸,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11.陆机诗歌特点:①情繁词隐。“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词隐。”——《文心雕龙·体性》②情景相生,大量运用排偶,开大小谢山水诗先声。
《文赋》是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对刘勰《文心雕龙》有直接影响。
12.潘岳,悼亡诗的开拓者
13.左思,《咏史诗》。张玉谷《古诗赏析》“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咏史诗》八首把历史现象与个人遭遇、情感体验成功融入诗歌,开创了借咏史诗以咏怀的新路。展现作者的生活与心路历程,诉说胸襟怀抱,抒写愤激之情,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蔑视。
14.郭璞,文学特:“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钟嵘《诗品》
15.玄言诗的代表:孙绰、许洵。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出自钟嵘《诗品序》
体现老庄思想:“诗必柱下(老子)之指归,赋乃漆园(庄子)之义疏”
16.鲍照,第一个创作七言歌行的作家,为七言体发展开拓了道路;对李白、杜甫、岑参等人诗词都有影响。沈德潜《古诗源》评价“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17.沈约,齐梁文坛领袖。
18.谢眺,突出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李白《金陵城楼月下吟》“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
18.庾信“穷南北之胜”。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乌夜啼》“唐朝七言律诗先声”,开唐人七言诗先河。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19.江淹,代表作,《恨赋》《别赋》被誉为“千秋绝调”。
20.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
北朝三书:颜之推《颜氏家训》杨衒之《洛阳珈蓝记》郦道元《水经注》
21.初唐代表人物:上官仪、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
22.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23.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24.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其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朝鲜有多少人口
25.三王:王翰、王湾、王之涣。王湾《次北固山下》盛唐诗到来的标志
26.王昌龄“七绝圣手”《从军行七首》被称为“七绝连章神品”《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7.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28.张九龄代表作《望月怀远》
29.高适,七言歌行最具创造性,被誉为“七言不挑之祖”
30.岑参,殷璠评价“参诗语奇体俊,意亦造奇。”
31.“大历江南诗人”以刘长卿、李嘉佑为代表“吴中诗派”以顾况、皎然为代表
32.韦应物,中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
33.韩愈“奇崛险怪”
黄冈哪里好玩34.苏轼提出“郊寒岛瘦”,韩愈更倾向奇险狠重,孟郊更偏重寒瘦冷峭。
贾岛“瘦”是指形式拘谨,气势收敛,意境清寒,内容狭窄。
35.《长恨歌》和《琵琶行》被称为“古今长歌第一”
36.张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37.柳宗元《江雪》“唐人五绝第一”
38.晚唐怀古咏史诗:晚唐国势衰落,前景黯淡,使晚唐诗人的情怀倍加抑郁悲凉。这种情怀在怀古咏史诗中表现最为突出。代表诗人“小李杜”、许浑、温庭筠等人,在晚唐诗坛形成一股创作潮流。
39.杜牧诗歌成就: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带有流美风华。
40.李贺“凄艳诡激”
李商隐“凄艳浑融”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41.除“小李杜”外,晚唐诗坛还有许多颇具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题材与情调风格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温庭筠、韩偓、吴融(艳丽之风)
②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淡泊之风)
③郑谷、韦庄、罗隐、聂夷中、杜荀鹤(新乐府精神)
42.《二十四诗品》题为司空图
43.花间词派,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
“花间鼻祖”温庭筠,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44.李煜,前期近花间派,多写宫廷生活,以白描手法精炼语言,从欣赏的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后期作品感慨极深,写亡国之痛、去国怀乡之念,体现出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
45.南朝民歌,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分“吴歌”和“西曲”两大类。北宋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将“吴歌”和“西曲”统归为《清商曲辞》。
46.《西洲曲》出自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
特:四句一换韵,运用连珠格修辞法,形成回环婉转的旋律和声韵之美,造成似断似续的效果。同诗中的情景结合,深情摇曳,余味无穷。
qq消息47.《木兰辞》出处为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与汉乐府歌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48.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宋元话本。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聊斋志异》,白话小说的顶峰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4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50.我国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穆天子传、燕丹子)寓言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史传文学(左传、国策、史记)
51.志怪小说的内容:①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神异传》,张华《博物志》②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托名陶潜《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③佛法灵异颜之推《冤魂志》,王琰《冥祥记》。
52.志人小说,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①笑话邯郸淳《笑林》②野史葛洪《西京杂记》③逸闻轶事裴启《语林》,刘义庆《世说新语》。
53.《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幕僚集体编著,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如何开网吧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54.古文运动:指唐中叶及北宋时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和社会运动性质。
“古文”由韩愈提出,要求散文继承秦汉文章传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借复古而革新,目的在于恢复古代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辅相成,强调文以明道。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
55.韩愈的散文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文起八代之衰”是指韩愈的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有划时代的意义。“道济天下之溺”,指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56.柳宗元:寓言(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意味,想象丰富,造型奇特)
山水游记(文笔清新,诗情画意,是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如“永州八记”)
57.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明清时唐传奇为戏曲,唐时为小说)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
58.唐代著名诗人的别称: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诗
佛: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诗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鬼:李贺,字长吉。诗豪:刘禹锡,字梦得。诗杰:王勃,字子安。诗狂: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诗骨:陈子昂,字伯玉。诗囚:孟郊,字东野。诗奴:贾岛,字浪仙。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字少伯。
59.曹植的文学成就:①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钟嵘《诗品》:“陈思为建安之杰”。②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③建安辞赋大家。在两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主力作用。
60.晋代文人的文风变化:趋向雅化、益尚华美、更尚真情。
61.南朝山水田园文学兴盛的原因:①庄园经济因素②自然地理因素③朝隐之风④玄学因素
二、名词解释
1、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流。是魏晋文人所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努力追求艺术化的人生,或者使人生艺术化。
2、建安风骨:“建安”是年号,“风骨”一词,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指作品内在的感染力及语言的简练刚健。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特别是诗歌)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
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彩。后世作家往往标举“建安风骨”,以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华靡诗风,强调诗歌的明朗刚健、古朴自然。
何超莲怒怼网友3、正始之音:正始文学的主要特。与建安文学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诗歌与玄理结合,诗风由慷慨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4、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诗风就是以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诗歌特点:绮靡繁缛、注意俳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具体表现:语言由朴素趋向华丽。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5、左思风力:锺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指其诗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6、永明体:即新体诗,与古体诗相对,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代表:沈约、谢朓。提出“四声八病”之说,讲究声律协调和对偶工整。于《南齐书·陆厥传》中出现。代表诗人:竟陵八友。永明年间,围绕齐竟陵王萧子良形成的文学集团。包括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
7、宫体诗:又称徐庾体,“宫”即太子东宫。指梁陈诗风,以萧纲、萧绎、陈后主以及徐摛、徐陵和庾肩吾、庾信父子为代表。描写宫廷生活,以女性与咏物为题材。在永明体基础上,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代表作家:庾信(穷南北之胜)
8、上官体:初唐前期统治文坛的诗风。以宫廷为中心,代表诗人是上官仪,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故称“上官体”。内容多为应制酬唱、点缀升平之作。
9、唐诗风骨: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明确提倡风雅兴寄,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寄托济世理想和人生意气,与齐梁诗风彻底划清界限。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过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将昂扬情思与华美词采结合起来,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
10、盛唐气象: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雄壮浑厚,格高气畅,兼具雄浑与明朗之美。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达到了声韵与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具体表现:1盛唐诗人昂扬奋发,健康向上的风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气质和雄浑外展的境界。2兴象玲珑的境界与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形成原因:1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2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1、大历诗风:大历是唐代宗年号。战乱导致国家衰微,大历诗人不再有盛唐诗人的壮怀,诗歌虽有风味但气骨顿衰。由雄浑风骨转向淡远情致,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代表诗人:韦应物、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诗歌
带有凄清寒冷、萧瑟暗淡的彩。通过象征和描述性意象,表达寂寞冷落的情思。
10、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领袖的诗人体。成员主要有李贺、贾岛、卢仝、刘叉等。理论主张是“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追求奇险之风、怪异之美。崇尚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造境的奇特,是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
11、元白诗派:以元稹和白居易为领袖的中唐诗歌流派。特点是:重写实,尚通俗。远承《诗经》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承杜诗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形成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主要成员有:张籍,王建,李绅。自觉向民歌学习,大量创作乐府诗,用通俗语言反映民生疾苦,对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2、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相对汉代乐府而提出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目的是“补察时政”,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批判现实精神。缺点:“浅尽直露”。代表作品:白居易《新乐府》《秦中吟》、元稹《田家词》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3、晚唐怀古咏史诗:晚唐国势衰落,前景暗淡,使晚唐诗人的情怀倍加抑郁悲凉。这种情怀在怀古咏史中表现最为突出。代表诗人:小李杜,许浑,温庭筠等人,在晚唐诗坛形成一股创作潮流。
14、敦煌曲子词:早期民间词的代表,因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而得名。内容广泛,其中数量最多、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主要是反映女性生活和心情的词作。敦煌曲子词的体制比较简单,保存了民间词的朴素风格,富有生活气息。如《菩萨蛮》。
15、花间词派:晚唐五代时,西蜀词人把温庭筠词视为正宗,极力推崇仿效,形成花间词派。多描写贵族士大夫生活和缠绵爱情,尤其是对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代表作: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
16、古文运动:指唐中叶及北宋时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和社会运动性质。“古文”由韩愈提出,要求散文继承秦汉文章传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借复古而革新,目的在于恢复古代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辅相成,强调文以明道。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
17、笔记体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统称。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奇闻异事、人物逸闻,在情节叙述、人物描写等方面初具规模,为唐传奇的积累了经验。但作者主观意图缺少艺术虚构,不是小说的成熟形态。
18、正始之音:正始文学的主要特与建安文学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诗歌与玄理结合,诗风由慷慨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三、问答题
1、对“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理解
“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①“嵇志清峻”:清高傲然、言简意丰,意境高远。如《幽愤诗》:狱中作,自述平生遭遇,对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赠秀才入军》:共十八章,情调洒脱,语言自然天成。
②““阮旨遥深”,具体包括:A、隐晦曲折的表现手法。多用比兴手法,欲言又止,欲露故藏。B、深刻的哲理观照。表现社会外力对人的压迫及深刻的孤独感。锺嵘《诗品》中说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2、陶诗的艺术特
苏轼评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①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统一的风格。常生活的诗化。多用白描手法,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
②情、景、理的和谐交融。将诗人感受、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情味理趣。
③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语言质朴简炼,用字精当,自然贴切。钟嵘《诗品》评价“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3、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转变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大开,诗运一转关也”。沈德潜《说诗晬语》
从诗歌发展史看,陶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则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表现在:
①从写意到摹象。陶重写意,无意模山范水,只是表现物我合一的心境。谢则以描写山姿水态为主,景物独立于诗人感情之外,又常以玄言结尾。故很难达到陶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注重启示性,重言外之意,多白描手法,在平淡外表下蕴含炽热感情,景物渗透人格。谢诗注重写实性,在敏锐观察基础上,用准确语言刻画景物,从不同角度再现自然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③“诗运转关”的关键。从陶到谢的转变,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新风貌,成为南朝诗风主流。对盛唐诗风的形成有着积极意义。
4、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豪放飘逸
继屈原后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彩的伟大诗人。善用夸张手法、生动比喻、丰富想象、自由体裁、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思想情感和性格特质。形成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特有的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①强烈的主观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做细致的描绘,表现为喷发式的抒情方式,以气夺人。《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发想无端,变幻莫测的奇思异想。如《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多气壮山河的壮美意象,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语言风格明丽爽朗。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白波九道流雪山。《月下独酌》(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
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5、杜甫诗歌的艺术特:沉郁顿挫
风格多样,“浓淡肥瘦,靡不毕具”,是唐诗艺术的集大成者。教师节手抄报清楚漂亮
①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杜诗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但同时又有理性节制,故诗中情感显得既有力度又受适度控制。如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
②次要风格:萧散自然。表现在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③重视语言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声律和谐,选字精炼。常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造成新鲜的、能够激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把古典诗歌语言表现力提升到新阶段。如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6、文学基本特点
(1)文学的自觉
a、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b、对文学体裁有了细致区分,对文学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明确认识。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c、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明确的追求。
(2)文学批评的繁荣
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体系。
萧统《文选》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3)文学集团的活跃
(4)对“新变之美”的追求
7、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国家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③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了诗歌创作。
④统治者的爱好提倡使得全社会重视诗歌。
⑤文禁松驰使诗歌能够抨击权贵反映底层现实。
⑥“安史之乱”,社会巨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⑦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
⑧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是唐诗兴盛的内在因素。
谢灵运山水诗特:
①语言富丽精工,描绘自然景追求形似。能融理于情,融情入景,但“多佳句而少佳篇”。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②鲜丽清新,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谢诗如芙蓉出水。”——锺嵘《诗品》
③注重彩描绘,并借以抒发玄理。“至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王世贞。“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大开,诗运一转关也。”——沈德潜
8、南朝民歌的风格特点
(1)内容:完全浪漫彩的爱情,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表现对爱情单纯而热烈的追求,对人生幸福与快乐的渴望。如《子夜四时歌》(节选)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2)情绪:欢娱之辞很少,基调哀伤。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3)语言:出语天然、明朗巧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金昌绪《春怨》:打杀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4)手法:大量运用双关隐语,利用谐音字和多义字,结合比喻、象征手法,感情热烈大胆又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