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论丛 Ap r .,2009Vol .30No .4 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Dong Yue Tribune )
论点集萃
当代中国女性大众媒介的价值追求
———以女性报纸为例
傅 宁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中心,北京100024)
[关键词]女性媒介;女性主义;人文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G21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9)04-0188-03
当今天我们苦苦思索“女性媒介”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的时候,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了110年,即早在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期,其即肩负使命,应时而生。仅1949年之前,就有600多份女性报刊先后存在过。她发展的轨迹就是一面旗帜,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引领妇女认识自我,争取权利,走向社会,并为平等而奋斗。
目前中国大陆的9份女性报纸,或创刊(复刊)于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80年代,或创刊于文化产业改革如火如荼的新千年,但肩负的使命却是百年来一脉相承:通过选择有益于女性的内容和有利于女性的表达方式,帮助女性构建自己的话语空间,改善女性的媒介形象,传播女性主体性要求,从而赋权女性,这是女性媒介一贯坚守的立场。
但是,考察中国女性报纸在当代的生存状态,我们发现其公共空间角受到产业化运作挤压,女性主义立场被消费主义暗算。对于现有的女性报纸,遭遇“女性主义立场应该模糊还是鲜明”、“引导女性走向社会还是回到炉床”、“文化铸造品味还是消费打造格调”等等诘问,如何回答,实在是个问题。
1998年7月15日的《北京晚报》曾刊登东野长峥的文
章,标题是《现在女人看什么》。文章写道:“翻开如今的妇女读物,满目都是时装、化妆、玩乐、保养,然后就是明星们的绯闻,闪闪烁烁的性知识,微微带点儿情内容的‘纪实文学’,最后就是一些风花雪月吃喝拉撒的小男小女散文。我轻易已经不再敢看‘女人的杂志’了,虽然那么多的妇女期刊都号称
‘女人的知音,男人的朋友’。”作者希望妇女杂志“除了横流的物欲之外”,“稍微关注一下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一下人类精神的无限可能性”,盼望能看到“有着很好的可读性,同时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女性读物①。可见,一份好的女性读物,应该是有使命感的,即在关注消费的同时,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关注人的精神成长。
崇尚真,坚守女性主义
两个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那时已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女性报纸,并发出了与同期西方女性大致相同的诉求;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80年代,这个时期中国涌现了大批妇联系统的报纸,并把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引入中国。虽然不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样有着清晰的谱系,但不可置疑的是中国妇女运动是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中国的女性媒介是中国女性运动的产物,女性主义应该是中国女性媒介应该保持的立场。
Fe m inis m (女权主义)进入中国之后,叫女性主义,表明
了一种温和的姿态:不想颠覆男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构建“反向性别歧视”。虽然一再申明自己不咬人
(T OOTHLESS ),但仍然遭到误解。《不咬人的女权主义》一
书的作者张念曾发出慨叹:说起女权,不仅男人,包括一些女人也有点神经过敏,很容易让人产生“悍妇”+“”的联想。那些在妇女运动史上为女人的生存权利、政治权利而不懈斗争的杰出女性,被认为充满了了荷尔蒙气息,脸上鼓动着标语一样的表情。她们和男人抢夺工作岗位,抢话筒,抢夺言论阵地,称异性恋的女人睡在敌人的阵营;她们拒绝化妆品、美容、胸衣、束腹带,以此毁灭男人对女人的欲望诉求,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重新定义美丽的含义。她们认为没有一个“男人该如何如何,女人该如何如何”的天然逻辑,在人权人性的大前提下,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独立自信、宽容理智,有更多的选择和把握生活的权利和能力②。
很明显,这是女权运动的过激言论和行为策略,从女权运动的历史和女权运动的实际来看,完全不是这样。女性主义流派众多,有着不同的主张,但总体而论,女性主义就是从女性视角对自身缺陷、处境和社会文化进行反思的一种文化
8
81
当代中国女性大众媒介的价值追求
思潮,终极目标是建立两性平等和谐的世界。只不过它具有批判与质疑的品质,质疑现存的知识基础
、价值体系、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方法论、组织结构、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等。当代女性运动关注两性的平等待遇与特殊待遇问题、对女性的保护性立法问题、工业造成的健康灾害问题、离婚问题、孩子的监护权问题、性与情问题、暴力问题等。反思是一种文化保持活力的基本路径,女权主义从学理层面来看,也正是人类文化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独特角度。
女性媒介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向受众详细介绍女性主义的各种思潮、流派、诉求以及本土化的表现,还原真实的女性主义,而不是避重就轻,明哲保身;不是模棱两可,臣服于文化惰性,让公众在越来越恶劣的误解中扭曲女性主义的形象,污损作为标志的女性媒介。即使激进主义流派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存在多条路径选择毕竟是最有积极意义的状态。
综合来看,当代中国的9家女性报媒既关注事实也关注女性话语权,既积极推动女性的社会实践,也注重男权话语的批判,在办报宗旨上坚守女性主义立场,维护女性报媒的风格。《中国妇女报》近年来组织策划的“男女同龄退休”、“妇女阶段性就业”、“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美女经济批判系列”等报道极大地扰动了社会上关于女性的陈腐观念。《都市女报》专门设立了一个女性主义版面,邀请国内一些女性主义者和女性研究者撰写专栏文章。2003年,率先报道了湖南招考公务员中对“女性乳房对称”的歧视性要求,引起《中国妇女报》的重视,随后两家媒体联合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直至湖南省有关方面对招考条例进行了修改,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日女报》坚持舆论监督,“干预生活”,以女性视角引领一种“主流声音”。在2007年的报道中,从“胖哥槟榔广告涉嫌侮辱女性”
、“‘奸’字涉嫌歧视女性”、“为女博士嫁人难正名”等新闻策划活动,都能看到这种声音的传播。《现代女报》认为“良心办报”是成就一个品牌的关键所在。在香港艺人“门”风暴最为猛烈的时刻,无数的媒体都围绕着门进行辩论、说理、曝光等选题的制作,而《现代女报》以对女性读者的关怀和一种悲悯的情怀制作了一个策划《门启示录:隐私啊,尊重!女孩啊,自重!》让读者耳目一新。《山西妇女报》表现了一贯的朴素风格:引导女性创业,引导女性关注经济,引导女性建立新的个人发展观。《东方女报》强调把关人的作用,在媒体内容中,是强化阻碍妇女进步、削弱妇女地位、限制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现存态度及角期望,还是为妇女建立新的行为标准、改造男权文化、促进性别平等,都与“把关人”的态度密不可分。《新女报》的日常姿态就是弘扬和表现女性,让女性发言,倾听女性体的声音,关注女性话题,站在女性立场上说话,批判和纠偏男权文化中那些不利于女性生存发展的负面因素。《时尚女报》2006年关于职场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在长春掀起了不小的职场女性维权热潮。
每家女性媒介所强调的女性视角应该就是女性主义视角,单纯的“女性视角”是一个危险而模糊的概念。实际上,鉴于男权社会的强大思想惯性,“女性视角”通常等同于感性的、微观的、轻松的、美好的、实用的、具体的……通过这些透镜所生产出来的新闻,无形中是在强化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一些女性报纸往往通过这种感性的、实用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以为这就是女性所关心的或应该关心的,往往使新闻流于表面化、琐碎化、娱乐化、情绪化,不仅不能吸引男性读者,也难以吸引如今在社会中与男子同工同酬、奋力打拼的女性精英③。
宣扬善,立足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女性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关心两性,关心两性的精神生活;尊重两性的价值,尊重两性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农业银行转账
女性媒介的人文品格,反映出它自身的道德水准和编辑们的灵魂样态。如果说是否坚守女性主义是一份女性报纸有无风骨的体现,那么人文精神就是一份女性报纸有无境界的标志。
人文精神既表现为对女性体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反省,也表现为对个体人生际遇的体察与关怀。前者如《中国妇女报》影响很大的系列报道《农村二轮土地承包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反映一些地方的农村存在的出嫁女被剥夺土地承包权的问题;《川籍打工妹返疆讨公道》反映四川农村妇女以法律捍卫自己权益的努力;《爸爸妈妈昂起头来》反映下岗职工子女以行动鼓舞父母再创业的事迹;而《“唐胜利事件”惊落蓉城》则分析了关于唐胜利为捍卫贞操跳楼事件的众多报道背后潜含的性别歧视。后者如每家女报都有的倾诉版。有些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婚姻爱情,故婚姻爱情悲剧之于她们,显得尤为惨烈。向女性媒介倾诉成为她们精神疗救的唯一手段,倾诉版在倾诉者和倾听者之
客厅十字绣图片间开设了一条精神通道。大多数报纸因浓郁的人文彩而具有了震撼的力量:没有置身事外的漠然态度,没有同情怜悯等高高在上的情绪,克服了自己经验与语言的优越感,构建了与倾诉者的心灵世界沟通的现实基础。女性报纸副刊是另外一块精神园地,也是体现人文彩的所在。既要重视作者自己的性别经验与性别意识,也要摒弃曲解女性主义的流行符码:一是某些女性把发嗲哄骗男人为自己效劳,把一个人被宠爱的沾沾自喜当成女性被赋权;二是男人耍宝似的渲染自己受到女性压迫的“妻管严”形象。这些言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权主义的虚假繁荣,将两性关系推向了一种戏谑而猥琐的境地,掩盖了中国女性地位普遍偏低的真实。
感恩母亲节的文案女性报刊的人文情怀既表现为不遗余力地倡导女性权益,也表现为呵护女性、关照男性的中和之美。现存的性别构建从自然的差异把性别扩大化、绝对化、固定化,违背了传统文化中和谐、平衡、差异、平等的观念。两性世界本来是依
981
东岳论丛 Ap r.,2009Vol.30No.4 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Dong Yue Tribune)
存共生、刚柔相济,呈现出和谐之美。女性媒介的责任就是传承这种文化辩证法及和谐观,真实地表现两性的共性与差异、冲突与和谐,不妄言,不矫饰,情感适中,言论有节。《都市女报》严格规定:“不准出现带有女性歧视倾向的题目,不渲染对女性的暴力现象,减少和避免女性刻板印象的出现,
文化娱乐版面上不出现过度强调女性性感的图片”,但只是“鼓励轻微的适度的女权思想和女权意识。”《现代女报》“造就一个成功的女性生活服务类周报品牌,最重要的是整张报纸能拥有从女性的心理和视角提升的一种俯仰天地的视野,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智慧。当这种视野、情怀和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女性问题能够引起思考或提供一点解决的思路时,一个成功的女性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品牌也就应运而生了。”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立场有精神的报纸,也总是能以类聚,吸引志同道合者共同奋斗;有境界有内涵的内容,也会为女性媒介创造高质量的读者,这也是成就品牌的关键。
追求美,削减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consu meris m)有三层涵义:一,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二,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消费品由文化环境确定用途,日用品也有文化含义。人们之所以选择某些商品,是因为消费体现个人身份。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三,指一种生活方式:消费不是出于实际需求,而是不断被制造出来满足不断被刺激起来的欲望。
消费主义之女性主义诠释也有三层涵义:一、在消费社会,女性成为了消费品。在“享乐主义”的狂潮中,传媒中女性形象也随之被物化为一种物质享乐符号。女性的身体形象,女性的情感经历,女性的
刘备的性格特点秦岚个人资料简介个体行为方式,被媒介一再渲染,为男性受众提供视觉盛宴,或猎艳经验。在虚假的浪漫个人主义的氛围中,女性和女性的自由意志被消费,以张扬个性的面目把个人与主体分离,刻板印象被固化。二、消费行为为女性贴上了等级的标签,更加便于男性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甄别。女性体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使她们无法摆脱男性的注视目光。美在女性那里是有价商品,它可以为女性带来青睐和财富。传媒不断渲染美丽带来的机遇与成功,把美作为女性生存的最大价值和追求,影响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参与的投入,无形中强化了女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从属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就业、婚姻、社会生活领域中对女性的年龄和形体歧视。三、女性的消费很多时候不是必须,而是掉入了媒介和男性的陷阱。媒介为了迎合广告商的意愿,刺激消费,从满足男性感官需求出发,通过模特树立所谓“完美形象”,然后通过轰炸式宣传,让受众接受这个难以企及的女性形象,追逐这个梦幻形象,并为了复制这种“美”而无休止地消费。女性通过消费改造自己的形象和身体,男性通过女性的形象和身体更好地消费女性,身体与消费背后的权力压迫被隐藏了。
除了极端的策略性的行为,中国女性媒介不反对对美的追求,一是追求美是人的权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二是出于对过去曾经发生的性别特征反动的矫正。时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女性与时尚的关系密不可分,女性媒介为了更好地服务女性不得不占据时尚的制高点。传媒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两面的角:一方面它收集精英层的时尚信息,是追随者;另一方面,它又引领着大众的时尚消费,是领跑者。女性媒介衔接了时尚精英和大众两端,对时尚文化的流行起着推波助澜、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代女报》新型的消费理念是:“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通过讲究消费来实现的。时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而且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社会整合力量。”《新女报》认为:“现代女性,尤其是消费能力旺盛的女性读者所需要的是最前沿、最独特的时尚文化,仅仅提供简单的资讯信息去选择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必须从适应和满足女性对时尚的追求本能出发,创造出独特的宣扬时尚个性的内容,成为时尚及时尚消费的关注者推动者、引导者。”《今日女报》提出了“女性主导消费”的观点:女性不仅是女性用品的使用者和购买者,还极有可能是非女性用品(如家庭日用品、男性用品、儿童用品、老年用品)购买的倡议者及执行者。女性已成为头号市场机会。
罗志祥百度百科女性媒介是美的缔造者和拥趸,领跑并追逐时尚,当然也不反对女性消费,反对的是女性消费与身体包装背后的权力关系。如《中国妇女报》对于选美的态度是,“从理念上反对把妇女当做一种被人观看的商品,但是从行为上包容,因为人的觉悟有一个过程。要让人们慢慢意识到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不健康的,而在处理上我们是宽容的,全国妇联对选美的态度也是不支持、不反对。但是作为媒体和媒介人,我们就应该拿起批判的武器,对美女经济的泛滥,对各种选美当中的不健康的甚至是丑行进行揭露和批判。”《当代女报》也提出“美女经济的旗帜应该是公益性,美女经济的基石应该是非情的。”
坚守女性主义,立足人文主义,削减消费主义,是拉动女性媒介成长的三驾马车。维护女性的权益,
关注女性的成长,特别是女性精神的成长,尊重女性生命和精神的价值,为女性提供生活审美情趣,积极引导两性为人类最美丽最高尚的理想而奋斗,为构建以人为本、洋溢真善美的和谐社会而奋斗,这就是女性媒介的光荣与使命。
[注释]
①陈崇山:《读者调研新视角》,htt p://www.cjr,《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2001年1月1日。
②张念:《不咬人的女权主义》,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③方迎丰:《女性报纸和女性新闻》,《青年记者》2007年第6期。
[责任编辑:曹振华]
09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