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亭子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把受骗叫做“上当”?
3、“有板有眼”最初形容的是什么?
4、“正经”一词最初是什么意思?
5、古代相同岁数的人互称什么?
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6、古代酒馆为什么都会挂酒旗?
7、唐代为什么会流行火葬
8、结婚时表喜庆的“囍”字是谁发明的?
9、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他大概多高?
10、为什么坠入“十八层地狱”非常痛苦?
11、千手观音到底有几只手?
12、古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大量酿造葡萄酒?
13、古代“勾栏瓦舍”指的是什么地方?
14、日本人女人穿和服背后背的是什么?
15、古代为什么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16、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
17、古代结婚时的“结发”是指什么仪式?
18、和尚念经为什么敲“木鱼”而非“木鸡”?
19、起源于中国的日本相扑最早叫什么?
20、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指什么?
21、为什么清代处决犯人要到菜市口?
22、为什么说“马到”就能“成功”?
23、“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指的是什么?
24、“黄梅戏”的“黄梅”来源于什么?
25、为什么叫“傻瓜”而不是“傻菜”“傻果”?
1、古代的亭子有什么作用?
 A. 古代人送别的地方
 B. 行人休息的地方春节作文400字
 C. 古代驿站接力送信的地方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 ) 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亭子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
2、为什么把受骗叫做“上当”?
 A. 原为上当铺典当东西
 B. “当”为奸计的意思
 C. 原为广东方言后普及

“上当”原指去当铺典当东西,但由于当铺的经营模式都是廉价购入、高价赎回原则,再加上规定时间不赎回物品规当铺所有,所以久而久之,去当铺典当东西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很吃亏的,有受骗的感觉~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受骗叫“上当”。
3、“有板有眼”最初形容的是什么?
 A. 音乐
 B. 雕刻
 C. 绘画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4、“正经”一词最初是什么意思?
 A. 编织不歪的经线
 B. 儒家经典著作
 C. 严肃庄重
今天,我们评价某个人的品性的时候,常常说“某某很正经”,“某某不正经”,这里的“正经”是“正派庄重”的意思,那么,这个词最初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六一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
“正经”一词最早见于东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其中的“正经”是指“正式的经书”,而“子书”是指“诸子百家之书”。这里,“正经”的本义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汉朝时共有五部儒家著作被列为正经,唐朝时增至九部,五代时增至十一部,南宋时增至“十三经”。这“十三经”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清乾隆时期,为了大力弘扬儒教,便把“十三经”经文镌刻在石头上,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称儒家的这十三部经典著作为“正经”,言外之意,其他的典籍都是不正派的“歪经”。口语中的“正经”一词即是由此而来,取其“正派庄重”的意思。
有个成语叫“一本正经”,其出处也是来自于此,本来是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5、古代相同岁数的人互称什么?
 A. 同年
 B. 同龄
 C. 同庚
“同庚”指年龄相同的人的互称;“同年”指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的互称。
6、古代酒馆为什么都会挂酒旗?
 A. 告诉顾客卖的是什么酒
 B. 告诉顾客有没有酒
 C. 是酒馆标志必须要挂
酒旗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酒旗的升降是店家有酒或无酒、营业或不营业的标志。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东京梦华录》里说:“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这“望子”就是酒旗。
7、唐代为什么会流行火葬?
 A. 受佛教影响
 B. 受少数民族影响
 C. 牛宝宝取名民众太贫困无钱土葬

佛教的传入对丧葬礼仪之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首先,佛教为华夏民族带来了一种新的丧葬习俗——火葬。火葬在中国古已有之,如《墨子。节葬下》云:“秦之西有仪渠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退,然后成为孝子。”《荀子。大略》亦云:“氏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但中国历史上的火葬在佛教传人以前,一直只限于边少数民族,为中原华夏族所不斥。佛教因为信奉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的死亡观念,对死者肉体并不关切,实行的是所谓“荼毗”——火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使火葬亦随之传布开来,唐代敦煌地区由于地处中西文化交通的最前沿,便已开始流行火葬。至宋,火葬已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尤以河东、
江南、福建等地为盛,以至宋、明统治者不得不严加禁止,并设立漏泽园、义冢,以解决贫困者无力购置墓地的问题。这些措施又反证了中国火葬之盛,据有些学者研究,“凡是佛教昌盛的地方大多也是火葬流行的地区”。中国火葬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了。
前田敦子顺利产子8、结婚时表喜庆的“囍”字是谁发明的?
 A. 唐太宗
 B. 王安石
 C. 苏轼

中国人在结婚办喜事的时候要在门窗上贴大红囍,传说这与北宋宰相王安石年轻时双喜临门的故事有关。那一年王安石23岁,值大比之年,他赴京赶考到汴梁(今河南开封)后,抵城东马家镇舅舅家住宿。饭后漫步街头,偶见马员外家门楼上悬挂一盏走马灯,细一看灯上闪出“走马灯,马灯走,灯熄马停步。”的对子.不禁拍手称道:“好对呀,好对!”这时,旁边站着一位老家人向他作揖:“此上联已贴数月,至今尚无应对,相公既说好对,请略等片
刻,待我禀报员外知道,一定求教。”王安石因第二日将赴考无暇思忖下联,不等老家人出来便回舅舅家了。
第二天,王安石在考场上对答自如,一挥而就。主考大人见其年纪轻轻、才华横溢十分喜欢,传其面试,手指厅前飞虎旗吟道:“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想起昨日的上联,便信口吟道:“走马灯,马灯走,灯熄马停步。”主考大人频频点首。
王安石辞别主考大人回到舅舅家,谁知刚坐定,只见昨日那位老家人匆匆赶来:“哎呀!相公,好不容易得知你住此地,快随我走吧,我家员外等着呢!
王安石随老家人来至马家,马员外见了他一边施礼让座,一边命取文房四宝请他写下联。王安石即将刚才主考大人的上联挥笔献上:“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马员外见写得龙飞凤舞,很是满意。吩咐丫鬟拿与女儿一看。对得得体、字体遒劲,含羞点头。马员外大喜,遂与王安石说明:“此上联乃小女为选婿所出,悬挂数月竟无人能对。现为王相公对出,真是联句成对,姻缘成双啊!”马员外即亲赴王安石舅舅家为女儿求亲,双方定在三日后为王安石和马小完婚。
第三天,正是吉日良辰,忽听大门外人欢马叫,两个报子前来报喜:“王大人金榜题名,头名状元,明日一早,皇上亲自召见,请赴琼林宴!
王安石喜上加喜,顿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与马小拜过天地,进入洞房。新娘粉面含笑,对王安石说道:“王郎才高八斗考得状元,又与奴家结为连理,真是大登科遇小登科,双喜临门呀!”王安石听后哈哈大笑,便将此事叙述了一遍,说:“全仗娘子出得好联,下官何功之有?小投资好项目”说罢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红双喜,贴于门上,又吟诗一首:“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结婚贴红双喜就在民间流传,成为喜庆吉祥的标志。不仅堂屋当间挂“囍”、大门外贴“囍”,而且窗花也剪“囍”,被褥枕头上也要绣“囍”以得吉祥如意的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