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龚传(公元140年)
⼗⼆东汉-13.7.15 王龚传(公元140年)
公元140年,⾟巳,顺帝永和五年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五年春⼆⽉戊申,京师地震。”
(五年春⼆⽉戊申(⼗七,140年3⽉23⽇),京师地震。)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夏四⽉庚⼦,中⼭王弘薨。”
(夏四⽉庚⼦(初⼗,140年5⽉14⽇),中⼭孝王刘弘逝世。)
《后汉书卷四⼗⼆•光武⼗王列传第三⼗⼆》:“宪⽴⼆⼗⼆年薨,⼦孝王弘嗣。永宁元年,封弘⼆弟为亭侯。弘⽴⼆⼗⼋年薨,⼦穆王畅嗣。”
(中⼭夷王刘宪⽴⼆⼗⼆年薨(安帝元初五年⼆⽉壬戌廿四,118年4⽉2⽇),⼦孝王刘弘嗣。永宁元
年(120年),封刘弘⼆弟为亭侯。刘弘⽴⼆⼗⼋年薨(顺帝永和五年四⽉庚⼦初⼗,140年5⽉14⽇),⼦穆王刘畅嗣。)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南匈奴左部句龙⼤⼈吾斯、车纽等叛,围美稷。五⽉,度辽将军马续讨吾斯、车纽,破之,使匈奴中郎将陈龟迫杀南单于。”
(南匈奴左部句龙⼤⼈吾斯、车纽等反叛,围美稷县(县,属西河郡也。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北约四⼗⾥,时为南匈奴驻地)。五⽉,度辽将军马续讨伐吾斯、车纽,把他们打败,派使匈奴中郎将陈龟进逼杀了南单于(去特若⼫逐就单于:栾提休利)。)
《后汉书卷⼋⼗九•南匈奴列传第七⼗九》:“去特若⼫逐就单于休利,永建三年⽴。四年,庞参迁⼤鸿胪,以东平相宋汉代为度辽将军。阳嘉⼆年,汉迁太仆,以乌桓校尉耿晔代为度辽将军。永和元年,晔病征,以护羌校尉马续代为度辽将军。
五年夏,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背畔,率三千余骑寇西河,因复招诱右贤王,合七⼋千骑围美稷,杀朔⽅、代郡长史。马续与中郎将梁并、乌桓校尉王元发缘边兵及乌桓、鲜卑、羌胡合⼆万余⼈,掩击破之。吾斯等遂更屯聚,攻没城⾢。天⼦遣使责让单于,开以恩义,令相招降。单于本不豫谋,乃脱帽避帐,诣并谢罪。并以病征,五原太守陈龟代为中郎将。龟以单于本不能制下,逼迫之,单于及其弟左贤王皆⾃杀。单于休利⽴⼗三年。
龟⼜欲徙单于近亲于内郡,⽽降者遂更狐疑。龟坐下狱免。⼤将军梁商以羌胡新反,党觽初合,难以兵服,宜⽤招降,乃上表⽈:“匈奴寇畔,⾃知罪极,穷鸟困兽,皆知救死,况种类繁炽,不可单尽。
今转运⽇增,三军疲苦,虚内给外,⾮中国之利。窃见度辽将军马续素有谋谟,且典边⽇久,深晓兵要,每得续书,与⾂策合。宜令续深沟⾼壁,以恩信招降,宣⽰购赏,明其期约。如此,则丑类可服,国家⽆事矣。”帝从之,乃诏续招降畔虏。
商⼜移书续等⽈:“中国安宁,忘战⽇久。良骑野合,交锋接⽮,决胜当时,戎狄之所长,⽽中国之所短也。强弩乘城,坚营固守,以待其衰,中国之所长(也),⽽戎狄之所短也。宜务先所长,以观其变,设购开赏,宣⽰反悔,勿贪⼩功,以乱⼤谋。”续及诸郡并各遵⾏。于是右贤王部抑鞮等万三千⼝诣续降。”
(去特若⼫逐就单于休利(栾提休利),永建三年(128年)⽴为单于。四年(129年),度辽将军(初见于西汉昭帝时期,为三品杂号将军。北银印青绶,秩⼆千⽯。屯扎在五原曼柏县(五原曼⼝),与乌桓校尉合称⼆营。⼀般流放的罪⼈都会发配到度辽将军辖地)庞参升为⼤鸿胪(官名。原掌接待少数族等事。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务。汉九卿之⼀),朝廷任命东平相宋汉接任度辽将军。阳嘉⼆年(133年),宋汉升为太仆(九卿后藤真希 av
佟丽娅产后晒自拍
之⼀,掌皇帝车马和马政),朝廷任命乌桓校尉耿晔接任度辽将军。永和元年(阳嘉五年,改为永和元
年,136年),耿晔因病被朝廷征召,护羌校尉马续接任度辽将军。
五年(140年)夏天,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反叛,率领三千多骑兵⼊侵西河(郡名,治平定(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南),领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西吕梁⼭和芦芽⼭以西,⽯楼县以北,以及陕西宜川县以北黄河沿岸地区),接着⼜招引右贤王,合起来有七⼋千骑兵包围美稷(县,属西河郡也。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北约四⼗⾥,时为南匈奴驻地),杀害了朔⽅和代郡的长史。马续与中郎将梁并、乌桓校尉王元征调边境的部队以及乌桓、鲜卑、羌胡的兵⼒合起来有⼆万多⼈,出其不意,袭击并打败了敌⼈。吾斯等⼈接着重新聚集,攻陷城⾢。天⼦派使者责备单于,宣明恩德和信义,要单于招叛军投降。单于并未参加谋划,他脱去帽⼦,让出帐篷,到梁并处请罪。梁并因为被征召,五原太守陈龟接任中郎将。陈龟认为单于未能管好部下(吾斯等攻没城⾢,单于虽不预谋,然不能制下,即是不堪其任。),就逼迫单于,单于和弟弟左贤王都⾃杀了。单于休利在位⼗三年。
陈龟⼜想将单于的近亲迁到内地郡县,因⽽投降的⼈就更加起疑。陈龟因此被下在狱中,免去职位(陈龟逼迫单于及弟皆令⾃杀,⼜欲徙其近亲者,遂致狐疑,此则陈龟之由也。)。⼤将军梁商认为羌胡新近反叛,徒众刚刚聚合,很难⽤武⼒制服。最好⽤招降的办法,于是呈上奏章说:“匈奴⼊侵反叛,知道⾃⼰犯了死罪,鸟兽⾛投⽆路的时候,都知道救⾃⼰的性命,何况匈奴种族繁衍兴旺,不可能全部被消灭(单亦尽也。犹书云“谟谋”。孔安国⽈:“谟亦谋也。”即是古书之重语)。现在粮⾷转运⽇益增多,三军疲惫劳苦,使国内空虚⽽⽤在,这对中原没有好处。⾂看度辽将军马续⼀向有谋
略,⽽且长期负责边境,深通⽤兵的精要,每次接到马续的信,他都与⾂的计策相合。最好命令马续挖深壕沟,增⾼壁垒,⽤恩德和信义招降匈奴,公开悬赏,讲明共同信守的事项。这样,就能使这些种族归服(丑,等也,⾔等类可服也),国家就可平安⽆事了。”天⼦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下诏书要马续招降反叛的匈奴⼈。
梁商⼜致信给马续等⼈说:“中原,忘记打仗已经很长时间了。精良的骑兵在野外会合,兵刃格⽃,箭⽮相接,当下决定胜负,这是戎狄的擅长但却是中原⼠卒的短处。使⽤强劲的⼸弩,登越城墙,凭藉牢固的营垒进⾏坚守,等待敌⼈衰弱,这是中原⼠卒的擅长但却是戎狄的短处。应该先尽⼒发挥⾃⼰的长处(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觽易桡乱也。劲弩长戟,射簄及远,则匈奴之⼸不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不能当也。材官驺发,⽮道同的,则匈奴之⾰笥⽊荐不能⽀也。下马地⽃,剑戟相接,去就相簿,则匈奴之⾜不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并具朝错三章之兵体。因梁商论其长短,故备录之。此乃兵家之要。),以观察对⽅的变化,设⽴悬赏并公开赏赐,向匈奴⼈宣明展⽰他们可以悔改,不要贪图⼩的功绩,⽽破坏了⼤的谋略。”马续和各郡都按照梁商的话去做。这样,右贤王的部属抑鞑等⼀万三千⼈前来向马续投降。)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丑晦,⽇有⾷之。”
(⼰丑晦(三⼗,140年7⽉2⽇),⽇蚀。)
《后汉书志第⼗⼋•五⾏六》:“五年五⽉⼰丑晦(三⼗,140年7⽉2⽇),⽇有蚀之(潜潭巴⽈:“⽇蚀⼰丑,天下唱之。”),在东井(即井宿。⼆⼗⼋宿之⼀。南⽅七宿之第⼀宿,共⼋星,今属双⼦座)三⼗三度。东并,三辅宿。⼜近舆⿁(即⿁宿。⼆⼗⼋宿之⼀,南⽅七宿之第⼆宿。共四星,今属巨蟹座),舆⿁为宗庙。其秋,西羌为寇,⾄三辅陵园。”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且冻羌寇三辅,杀令长。”新闻传播学专业
(且冻羌(活动于今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带)寇掠三辅,杀死县令和县长。)
《后汉书卷⼋⼗七•西羌传第七⼗七》:“五年夏,且冻﹑傅难种羌等遂反叛,攻⾦城,与西塞及湟中羌胡⼤寇三辅,杀害长吏。机﹑秉并坐征。于是发京师近郡及诸州兵讨之,拜马贤为征西将军,以骑都尉耿叔副,将左右⽻林﹑五校⼠及诸州郡兵⼗万⼈屯汉阳。⼜于扶风﹑汉阳﹑陇道作坞壁三百所,置屯兵,以保聚百姓。且冻分遣种⼈寇武都,烧陇关,掠苑马。”
(五年夏天(140年五⽉),且冻、傅难种羌(均活动于今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带)等部族终于反叛,攻打⾦城(⽢肃省临夏回族⾃治州永靖县西北),同西塞和湟中混杂居住的羌胡部族⼤肆进攻三辅(关中,陕西省中部),杀害郡县官吏。来机、刘秉⼀同犯罪被征召。朝廷于是徵调京城附近的郡和各州的部队攻打敌寇,拜授马贤为征西将军,任命骑都尉耿叔为副帅,率领左右⽻林军、五校⼠兵和各州郡的部队有⼗万⼈,驻守汉
阳(郡名,郡治在今⽢肃省天⽔市⽢⾕县)。⼜在扶风(三辅之⼀,辖长安以西、渭⽔南北诸县。治所在长安)、汉阳(郡名,治冀县(今⽢肃省天⽔市⽢⾕县)。属凉州。辖境相当今⽢肃省定西、陇西、礼县等市县以东,静宁、庄浪等县以西,黄河以南,嶓冢⼭以北地区。)、陇道修建了三百处的防御⼟堡(九⽉),派⼠兵驻守,⽤以保护和收聚百姓。且冻分派本部族⼈马侵犯武都,烧毁陇关,掠夺皇苑中的马匹。)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丁丑,令死罪以下及亡命赎,各有差。”
(丁丑(⼗⼋,140年6⽉20⽇),顺帝(刘保,26岁)命令死罪以下及逃亡的囚犯赎罪,分别不同。)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九⽉,令扶风、汉阳筑陇道坞三百所,置屯兵。”
(九⽉,命令扶风(三辅之⼀,辖长安以西、渭⽔南北诸县。治所在长安)、汉阳(郡名,治冀县(今⽢肃省天⽔市⽢⾕县)。属凉州。辖境相当今⽢肃省定西、陇西、礼县等市县以东,静宁、庄浪等县以西,黄河以南,嶓冢⼭以北地区。),筑陇道防御⽤的⼟障三百所,并置兵屯守。)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未,太尉王龚罢。”
(⾟未(⼗四,140年10⽉12⽇),太尉王龚罢免(以⽼病罢)。)
《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六》:“王龚字伯宗,⼭阳⾼平⼈也。世为豪族。初举孝廉,稍迁青州刺史,劾奏贪浊⼆千⽯数⼈,安帝嘉之,征拜尚书。建光元年,擢为司⾪校尉,明年迁汝南太守。政崇温和,好才爱⼠,引进郡⼈黄宪﹑陈蕃等。宪虽不屈,蕃遂就吏。蕃性⽓⾼明,初到,龚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龚怒,使除其录。功曹袁阆请见,⾔⽈:“闻之传⽈‘⼈⾂不见察于君,不敢⽴于朝’。蕃既以贤见引,不宜退以⾮礼。”龚改容谢⽈:“是吾过也。”乃复厚遇待之。由是后进知名之⼠莫不归⼼焉。阆字奉⾼。数辞公府之命,不修异操,⽽致名当时。
永建元年,征龚为太仆,转太常。四年,迁司空,以地震策免。
永和元年,拜太尉。在位恭慎,⾃⾮公事,不通州郡书记。其所辟命,皆海内长者。龚深疾宦官专权,志在匡正,乃上书极⾔其状,请加放斥。诸黄门恐惧,各使宾客诬奏龚罪,顺帝命亟⾃实。前掾李固时为⼤将军梁商从事中郎,乃奏记于商⽈:“今旦闻下太尉王公敕令⾃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王公束修厉节,敦乐蓺⽂,不求苟得,不为苟⾏,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觽,横为谗佞所构毁,觽⼈闻知,莫不叹栗。夫三公尊重,承天象极,未有诣理诉冤之义。纤微感燍,辄引分决,是以旧典不有⼤罪,不⾄重问。王公沈静内明,不可加以⾮理。卒有它变,则朝廷获害贤之名,髃⾂⽆救护之节矣。昔绛侯得罪,袁盎解其过,魏尚获戾,冯唐诉其冤,时君善之,列在书传。今将军内倚⾄尊,外典国柄,⾔重信着,指撝⽆违,宜加表救,济王公之艰难。语
⽈:‘善⼈在患,饥不及餐。’斯其时也。”商即⾔之于帝,事乃得释。
龚在位五年,以⽼病乞骸⾻,卒于家。⼦畅。
论⽈:张晧﹑王龚,称为雅(推)⼠,若其好通汲善,明发升荐,仁⼈之情也。夫⼠进则世收其器,贤⽤即⼈献其能。能献既已厚其功,器收亦理兼天下。其利甚博,⽽⼈莫之先,岂同折枝于长者,以不为为难乎?昔柳下惠见抑于臧⽂,淳于长受称于⽅进。然则⽴德者以幽陋好遗,显登者以贵涂易引。故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朱⽂之轸也。”
(王龚字伯宗,⼭阳郡(郡治昌⾢(今⼭东省济宁市⾦乡县西北昌⾢镇))⾼平县⼈(今⼭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带)。世世为⼤族。最初被推举为孝廉,迁为青州刺史,上奏弹劾贪污⼆千⽯数⼈,安帝嘉奖他,征召为尚书。
建光元年(121年),升为司⾪校尉,第⼆年(122年)升汝南太守。为政主张温和,好才爱⼠,引进郡⼈黄宪、陈蕃等⼈。黄宪虽不屈就,陈蕃却做了吏。陈蕃性⽓⾼明,初到府,王龚没有⽴即召见他。于是留了个字条就称病回去了。王龚发怒,要除陈蕃的名。功曹袁阆要求见王龚,说:“听说《传》有⾔:‘⼈⾂不为君所了解,不敢⽴于朝。’陈蕃既然是按贤者引见的,就不应当按⾮礼辞退。”王龚为之变⾊说:“是我的过啊!”于是⼜很有礼貌地对待他。因此后进知名的⼈都敬佩王龚。袁阆字奉⾼,⼏次辞去公府的征召,不求特异的操守,但在当时享有名望。
永建元年(126年),征召王龚为太仆,调太常。四年(九⽉癸⾣⼗⼆,129年10⽉12⽇),升司空,
祝老师端午节快乐的句子因地震免官(顺帝阳嘉⼆年五⽉戊午⼗九,133年7⽉8⽇)。
永和元年(⼗⼆⽉⼄巳廿六,137年2⽉4⽇),王龚任太尉。在位严肃谨慎,不是公事,不与州郡通书信。他所辟举任命的,都是海内德⾼望重的长者。王龚深疾宦官专权,有志挽救这种局势。于是上书极⾔宦官的祸害,请皇上放逐他们(顺帝永和⼆年⼗⼀⽉,137年)。宦官恐惧,使宾客上奏诬蔑王龚有罪,顺帝命王龚赶快⾃⼰承认。前掾李固这时为⼤将军梁商从事中郎,于是上书给梁商说:“今天听说皇上下令王公⾃⼰承认罪责,不知道事情的深浅如何。王公束⾝⾃修,砥厉节操,笃爱艺⽂,不求那些不当得⽽得的东西,不做那些不当做⽽做的⾏为(前书⽈,杨⼦云⽈:“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为苟得。”)。⽩⽩地因为操守贞洁,违背世俗,为⼀些⼈所不满,横暴地被谗⾔诬陷,⼤家听了,没有不叹息战怵的。三公位尊任重,承助天⼦,位象三台,没有向法官诉冤的理(三公承助天⼦,位象三台,故⽈承天象极。哀帝时,丞相王嘉有罪,召诣廷尉诏狱。主簿
⽈“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也。)。纤微意⽓,随便解决算了。所以旧的典章规定,不是有⼤罪,不必审问(⼤⾂狱重,故⽈重问。成帝时,丞相薛宣﹑御史⼤夫翟⽅进有罪,上使五⼆千⽯杂问。⾳义云:“⼤狱重,故以⼆千⽯五⼈同问之。”)。王公沉着聪明,不能对他⾮理。如果卒然发⽣变故,那么朝廷有害贤的名声,全体⾂⼦有失救护的责任啊!从前绛侯周勃得罪,袁盎为他申诉,得以⽆罪释放(⽂帝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告以为反,诸公莫敢为⾔,唯郎中袁盎明绛侯⽆罪。绛侯得释,盎有⼒也。);魏尚获罪过,冯唐为他申冤(冯唐,安陵⼈,⽂帝时为郎署
长。上与论将帅,唐⽈:“⾂闻魏尚为云中守,坐上功⾸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愚以为陛下法太明,罚太重。”⽂帝悦,舍尚复官也。”),当时⽂帝以为他们做得好,这事载在书传中。现在将军在朝廷倚仗皇上,在外掌握国家的权⼒,威信昭著,说话为⼈所重,指挥没有谁敢违抗,应当上表营救,拯救王公于艰难之中。俗话说:‘好⼈在患难中,饿着肚⼦等饭吃。’这正是时候啊。”梁商马上对帝说了,事情消除了。
王龚在位五年(顺帝永和五年九⽉⾟未⼗四,140年10⽉12⽇),因⽼且病,请求回家,死在家⾥。⼉⼦叫王畅。
论⽈:张晧﹑王龚,称为雅(推)⼠,若其好通汲善,明发升荐,仁⼈之情也。夫⼠进则世收其器,贤⽤即⼈献其能。能献既已厚其功,器收亦理兼天下(⾔贤⼈见⽤,则⼈竞献其所能。但有能即献,动必有功,功多赏厚,故⾔已厚其功。有才器必被收⽤,⽤则海内蒙福,故⽈理兼天下)。其利甚博,⽽⼈莫之先,岂同折枝于长者,以不为为难乎(以不为为难,⾔不之难也。谓进贤达⼠,同折枝之易,⽽不为之。孟⼦谓齐宣王
⽈:“今恩⾜以及禽兽,⽽不能加于百姓者何?⾮⼒不能,是不为也。”王⽈:“不能不为,⼆者谓何也?”孟⼦⽈:“夫挟太⼭以超北海,王能乎?”王⽈:“不能。”“为长者折枝,王能乎?”⽈:“不能也。”孟⼦⽈:“夫挟太⼭以超(北)海,是实不能,不可强也。为长者折枝甚易,⽽王不为,⾮不能
也。⽼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天下可运诸掌,何为不能加于百姓乎?”刘熙注孟⼦⽈:“析枝,若今之案摩也。”)?昔柳下惠见抑于臧⽂(柳下惠姓展,名禽,字获,⾷⾢于柳下,谥⽈惠。臧⽂仲,鲁⼤夫,姓臧孙,名⾠。左传仲尼⽈:“臧⽂仲不仁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仲知柳下惠之贤⽽使在下位,故⽈抑之。),淳于长受称于⽅进(成帝时,定陵侯淳于长以太后姊⼦为九卿。翟⽅进为丞相,独与长交,称荐之。)。然则⽴德者以幽陋好遗,显登者以贵涂易引。故晨门有抱关之夫(论语:“⼦路宿于⽯门。晨门⽈:‘奚⾃?’”注云:“⽯门,鲁城外门也。晨,主守门,晨夜开闭也。”史记,侯嬴,夷门抱关者。守门必抱关,故兼⾔之。),柱下⽆朱⽂之轸也(神仙传⽈:“⽼⼦,周宣王时为柱下史。”朱⽂,画车为⽂也。轸,车后横⽊也。⾔贫贱之⼈,多被沦弃,所以晨门之下必有抱关之贤,柱下之微永⽆朱⽂之辙也。)。)
史兰芽图片《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且冻羌寇武都,烧陇关。”
(且冻羌寇掠武都(郡名,郡治下辩(今⽢肃省陇南市成县)),烧陇关(陇⼭之关也,今名⼤震关,在今⽢肃省天⽔市清⽔县东)。)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壬午,太常桓焉为太尉。”
(壬午(廿五,140年10⽉23⽇),任太常桓焉为太尉。)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丁亥,徙西河郡居离⽯,上郡居夏阳,朔⽅居五原。”
没事放放牛
(丁亥(三⼗,140年10⽉28⽇),迁西河郡⾸府于离⽯(离⽯,县名,在郡南五百九⾥,西河本都平定县(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南),⾄此徙于离⽯(今⼭西省吕梁市离⽯区)。),上郡⾸府于夏阳(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南,原治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市)),朔⽅⾸府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西南,原治朔⽅(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黄河南岸))。)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句龙吾斯等东引乌桓,西收羌胡,寇上郡,⽴车纽为单于。冬⼗⼀⽉⾟巳,遣使匈奴中郎将张耽击破之,车纽降。”
(南匈奴句龙吾斯等东引乌桓,西收羌胡,寇掠上郡,⽴车纽(栾提车纽)为单于。冬⼗⼀⽉⾟巳(廿五,140年12⽉21⽇),遣使匈奴中郎将张耽把他们打败,车纽投降。)
《后汉书卷⼋⼗九•南匈奴列传第七⼗九》:“秋,句龙吾斯等⽴句龙王车纽为单于。东引乌桓,西收羌戎及诸胡等数万⼈,攻破京兆虎⽛营,杀上郡都尉及军司马,遂寇掠并、凉、幽、冀四州。乃徙西河治离⽯,上郡治夏阳,朔⽅治五原。冬,遣中郎将张耽将幽州乌桓诸郡营兵,击畔虏车纽等,战于马⾢,斩⾸三千级,获⽣⼝及兵器⽜⽺甚觽。车纽等将诸豪帅⾻都侯乞降,⽽吾斯犹率其部曲与乌桓寇钞。”
(秋天,句龙吾斯等⼈⽴句龙王车纽(栾提车纽)为单于。吾斯向东招引乌桓,向西收聚羌戎和各部胡⼈,总共有⼏万⼈,打败了京兆的虎⽛营(虎⽛营即京兆虎⽛都尉也。西羌传云:“置虎⽛都尉于长
安,扶风都尉于雍。”汉官仪⽈“凉州近羌,数犯三辅,京兆虎⽛、扶风都尉将兵韂护园陵”也。),杀害了上郡的都尉和军司马,接着⼊侵抄掠并州(约当今⼭西省⼤部及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凉州(约当今⽢肃、宁夏,及陕西省西部、青海东部)、幽州(地约当今辽宁、河北东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分及朝鲜北部)、冀州(地约当今河北省中南部及河南、⼭东部分地区)四个州。于是朝廷将西河的郡府移到离⽯(离⽯,县名,在郡南五百九⾥,西河本都平定县(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南),⾄此徙于离⽯(今⼭西省吕梁市离⽯区)。),上郡的郡府移到夏阳(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南,原治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市)),朔⽅的郡府移到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西南,原治朔⽅(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黄河南岸))。冬天(⼗⼀⽉⾟巳廿五,140年12⽉21⽇),派中郎将张耽率领幽州乌桓的部队和各郡兵营的部队,攻打叛敌车纽等⼈,在马
⾢(今⼭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交战,杀敌三千⼈,俘获的⼈⼝、武器和⽜⽺⾮常多。车纽等⼈率领各部⾸领、⾻都侯乞求投降,但吾斯仍然率领部众与乌桓⼈马⼊侵边境,进⾏抄掠。)
《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列传第⼋⼗》:“永和五年,乌桓⼤⼈阿坚、羌渠等与南匈奴左部句龙吾斯反畔,中郎将张耽击破斩之,余觽悉降。”
(永和五年(140年),乌桓的部族⾸领阿坚、羌渠等⼈和南匈奴左部的句龙吾斯反叛,中部将张耽击败并杀死了他们,其余的⼈全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