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性训练3
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2.《通典·职官典》中“尚书”一词解释有两条“秦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书省,事无不总。……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左司统之。……而天下之事尽矣。”从①到②这一转变说明了(   
A.尚书台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B.三权分立的政治决策体制成熟
C.君权发展到顶峰                D.三省六部制取代三公九卿制
答案DA尚书台在唐代也是行政机构,此选项考查三省分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三权分立是西方政治组织原则,直接可以排除;C君权发展到顶峰我们教材观点是清代军机处设置。
支付宝支付密码
3. 明宣德四年,日本贡使附带朝贡中国物品中,明廷规定的给价,“苏木、硫磺每斤钞一贯(一千文),红铜每斤三百文。”而按“时直()红铜每斤银六十文,苏木大者银八十文,小者银五分。”
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A.促进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
C.推动世界贸易活跃          D.贸易形式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B【解析出题意图】考点范围古代经济史范畴;通过明朝朝贡贸易一则典型史料来考察学生提取信息能力,通过现象分析本质把握历史核心的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候先要得出红铜是市场价的五倍,苏木是市场价的十二倍半,这样不计经济利益的贸易形式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AC选项这样结论是无立论依据,材料本身不支撑这样的观点;D选项也还是从经济层面解读,D项具有一定干扰性,许多同学会被这句理论层次较的话所吸引而错选;此类干扰项设计全国卷较多的,将学术与历史哲学用语直接用于高考中,考察学生高度抽象与概括能力。
明星整形失败
4.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
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
C.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D.梁启超注重史学观点与民主革命关系
5.《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曾发表过一篇《新生宣言》,称今后的大公报,从经济观点来说,是私营企业,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人民的。据此判断,该宣言内容反映的足中国哪一历史时期
      A.过渡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6、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
1876
1934
天气预报
1856
1873
1939
电话
1876英语发音器年
1882
1912
电灯
1881
1882
1906
汽车
1883
1901
1928
无线电
1896
1909
1928
①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早        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    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8.(原创)“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8[解析]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是考试的重点。通过材料,可知英国民众厌恶不守法的克伦威尔,而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可以说国王是英国民众的一种精神信仰,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所以,国王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9.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0.罗马帝国时代著名法学家盖尤斯(约130—180)在《法学阶梯》指出: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这里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A.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                      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                    D.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
11. 荷兰人首先冒险建造一种为仅能运送货物、不可装置火炮的目的而专门设计的商船……这种缓慢、丑陋但便宜、宽敞的大轮船是开始控制世界海洋的荷兰商船队的主要依靠。这说明“海上马车夫”的崛起最得益于
A. 护卫功能从商船上分离            B. 运输船装载量增大
C. 商业资本的扩张催生创新        D.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11 C  【解析】材料体现了十七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原因。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商业资本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一种叙事文学技巧,其故事中的因果关系看起来常常不合乎现实状况。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也惯用这种叙事手法。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A.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B.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C. 萧伯纳的《苹果车》                D.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王瑞儿斗鱼8秒
12. B  【解析】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负责评奖的瑞典学院在陈述颁奖理由时说,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记载和当代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马尔克斯及其作品《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
13、美国学者格里德尔说过,在中世纪的欧洲,知识阶层主要依赖庇护人的保护资助,而以为其服务作报答,主要是论证世俗权力和基督教权威的合法性并为之效力。开始于中世纪晚期,集中构成文艺复兴历史的欧洲文化生活结构的伟大变革,逐渐改变了知识分子的这种角。下列选项中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论证了世俗权力和基督教权威的合法性B文艺复兴论证了世俗权力和基督教权威均不合法C文艺复兴论证了世俗权力的合法性和基督教权威的不合法性D文艺复兴论证了基督教权威的某一方面的不合法性
婚礼上的歌曲
141929年至1931年,在江西,福建等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地区,一切苛捐杂税和制度被取消,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主体,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共产党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B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C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已经建立D苏区的经济结构出现变动
15、特留份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查士丁尼皇帝规定“有子女四人以下的,特留份为应继份的三分之一,有子女五人以上的,特留份为应继份的二分之一,此部分财产遗嘱人不得随意处置,必须留作法定继承”,这体现了A罗马法侵犯了公民私有财产权B家长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C遗嘱人的自由意愿得不到保护D公平,平等,和谐的法律精神
16、美国史学家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措施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私合营C罗斯福新政D苏俄转变工业经营方式
17、(改编,共26分)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请仔细阅读
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成由勤俭败由奢,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
——李锦伟、张明富《明清农村生活消费观点演变因素新探》
1)请简要分析形成材料一中消费观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三  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薄伽丘指出:炫耀、打
扮以及实现个人的每一个欲望,似乎成了最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这250年间,铺张浪费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如此,近代早期的奢侈享乐之风遭遇新教伦理的抨击。
    ——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后来这股“奢侈享乐之风”又为什么会“遭遇新教伦理的抨击”?(8分)
材料四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要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