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6, 4(4), 21-28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6 in Hans. /journal/ojhs /10.12677/ojhs.2016.44004
文章引用: 薛家瑞. 曼努埃尔一世时期拜占庭的东方战略[J]. 历史学研究, 2016, 4(4): 21-28.
The Eastern Strategy of Byzantium during the Regime of Manuel I
Jiarui Xue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th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Sep. 30th , 2016; accepted: Oct. 18th , 2016; published: Oct. 21st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Abstract
When Manuel I was ruling the Byzantium, the east of the empire always attracted his diplomatic attention. The eastern strategy of Manuel dismissed the exterior crises of Byzantium successfully in 12 century: the extension of Latin forces and rising of Muslim forces. Under the reign of Manuel, the foundation of Byzantium Empire was laid and the territory of Comnenian Dynasty was ex-pended to the maximum. But the eastern strategy of Manuel also had its defect. Endless war and consumption
of diplomacy drained the national power of Byzantium, stimulated the domestic con-flicts of the country and had Byzantium lost its control of the east. Keywords
Byzantium Empire, Manuel I, The Crusade, Kingdom of Jerusalem
曼努埃尔一世时期拜占庭的东方战略
薛家瑞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9月30日;录用日期:2016年10月18日;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1日
摘 要
沙溢的老婆是谁曼努埃尔一世在位时,拜占庭帝国的东方一直是他对外经略的重点。曼努埃尔的东方战略成功化解了拜
薛家瑞
占庭帝国在12世纪所面临的外部危机:拉丁人的势力在东方扩张和东方穆斯林势力兴起。在曼努埃尔
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立稳根基,科穆宁王朝的领土扩张到最大。但是其东方战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战争与外交消耗了拜占庭帝国的国力,导致国内矛盾不断激化,甚至使拜占庭失去了对东方的控制。
关键词
乐嘉老婆照片1. 引言
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 Comnenus)被称为“最后的大帝”,在他的统治时期,科穆宁(Comnenian)王朝的繁荣达到了顶峰,而在他去世后不久科穆宁王朝也被其他家族取代。曼努埃尔登基后,帝国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东方的塞尔柱突厥人、西方的诺曼人,还有北方的塞尔维亚、匈牙利等民族不断地侵扰帝国的领土,东西方的拉丁人也对拜占庭普遍敌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后拜占庭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联盟终结,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也曾策划攻占君士坦丁堡,面对西欧普遍敌视的态度和帝国边境敌人的侵扰,曼努埃尔在帝国东方战略措施的成功,使拜占庭在各势力林立的地中海成为一方霸主。
2. 曼努埃尔在东方的对外政策
曼努埃尔在位时,他对与帝国的东部、西部和北部的敌人都有应对措施,但东方一直是他对外经略的重点。曼努埃尔于1143年登基后,拜占庭帝国面临罗姆苏丹国在东方的威胁,马苏德一世(Masud I)经常进犯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西部的防线。曼努埃尔在统治的第一年便与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的穆斯林统治者结盟,并随后发动对占据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的战争([1], p. 417)。1144年曼努埃尔派遣了海陆两支远征军进攻西里西亚(Cilicia)和叙利亚(Syria),并获得胜利。1146年曼努埃尔包围了罗姆苏丹国的首都科尼亚(Konya),虽然他并没有攻陷科尼亚,但他也获得了一定的军事胜利([2], p. 305)。可见曼努埃尔上任之初就很重视拜占庭东部边境的稳定。
曼努埃尔统治初期也非常关注西方,他的生活就非常的西化,他热衷于举行西方的骑士比武,甚至他本人也亲自参加,他两次迎娶了西方的公主([3], p. 317)。拉丁人的元素充斥着他的宫廷,为他的生活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且他登基之初怀有光复罗马帝国的理想,他认为应该恢复基督教会的统一。曼努埃尔为实现光复罗马的理想,他继续约翰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Konrad III)的联盟,攻击意大利的诺曼人。1149年~1156年曼努埃尔发动对诺曼人的战争,但没有成功。收复意大利未果后,曼努埃尔立刻将目标转向东方。
曼努埃尔于1155年大举进攻安条克(Antioch)公国,并轻易获得胜利;1158年安条克的统治者沙蒂隆的雷纳尔德(Renauld de Chatillon)承认拜占庭在安条克的主权,同年耶路撒冷的国王鲍德温三世(Baldwin III)宣布耶路撒冷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属国。曼努埃尔在东方的拉丁人中建立起极高的权威,在
征服安条克的时候,安条克公爵雷纳尔德赤脚拜倒在皇帝面前,交出他的宝剑并祈求皇帝的宽恕。而鲍德温三世则亲自前往曼努埃尔在摩普绥提亚(Mopsuestia)的营地,他与皇帝签订条约保证为曼努埃尔提供军队。1159年曼努埃尔在安条克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安条克城的街道被精美的地毯、幔帐和鲜花装饰起来,喇叭、军鼓和赞美诗一同奏响。曼努埃尔骑在骏马上,在安条克的公爵雷纳尔德和其他步行的拉丁贵族的陪同下进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则远远地走在后面([1], pp. 426-427)。曼努埃尔以东方皇帝的威严震慑着来自西方拉丁贵族们,拜占庭皇帝在拉丁东方的辉煌统治就此拉开序幕。
曼努埃尔与东方拉丁属国交往密切,拜占庭帝国的威望也得以巩固。1158年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
薛家瑞
朱丽倩家族世迎娶了一位希腊公主,九年后他的继任者阿马尔里克(Amalric)也娶了一位希腊妻子,在此期间曼努埃尔迎娶了安条克的玛丽亚(Maria of Antioch)作为妻子,这些联姻增强了拜占庭与拉丁人军事合作的背景([4], p. 123);1159年,曼努埃尔迫使努尔丁·马哈茂德(Nur al-Din Mahmud)释放大量拉丁人俘虏;1164年曼努埃尔出兵去西里西亚(Cilicia),击败对安条克图谋的努尔·丁,并解救了安条克公爵波赫蒙德三世(Bohemond III)和许多拉丁贵族[5];1169年曼努埃尔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协调作战攻打埃及,同年曼努埃尔与阿马尔里克在伯利恒(Bethlehem)的圣诞(Nativity)教堂会晤,曼努埃尔在耶路撒冷王国建立起宗主权;1171年曼努埃尔在君士坦丁堡隆重接待了阿马尔里克并再次与其联手进攻埃
及([1], pp. 427-428);1175年他帮助拉丁人收复了多里莱乌姆城(Dorylaion),并写信给教皇声称他保证了基督教徒到圣地的安全[5]。
同时,曼努埃尔对栖居在小亚细亚的突厥人交往也非常频繁。1158年~1161年,曼努埃尔发动了针对罗姆苏丹国的军事行动,双方签订条约规定拜占庭可以用金钱换取锡瓦斯(Sivas)等边境城市。1162年~1163年,他视察并整顿了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弗里吉亚行省,以防范突厥人的进犯。1162年曼努埃尔邀请罗姆苏丹国的苏丹基利吉·阿尔斯兰(Qilij Arslan)来到君士坦丁堡,用金钱换取塞巴斯提亚城(Sebasteia),并与苏丹签订议和的条约[6]。1176年曼努埃尔出兵安纳托利亚,企图将突厥人赶出安纳托利亚,并加强拜占庭对拉丁国家的协助和对东方的控制,但不幸在密列奥塞法隆(Myriokephalon)惨遭失败。1176年~1180年间,曼努埃尔统治的后期,帝国也曾出兵小亚细亚,但再也无法挽回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领土。从1155年拜占庭攻陷安条克,到1176年拜占庭败于突厥人,21年间曼努埃尔对东方的控制极为成功,他不控制了整个东方的基督教世界,还抑制住了东方伊斯兰势力对帝国的进攻。
正是因为曼努埃尔对东方的成功控制,他才能以东方为根基,成功击退帝国北方的敌人,使拜占庭远离两面受敌的局面。在1159年成功控制安条克后,曼努埃尔向北方发展。他利用权力干涉匈牙利内部的王位争夺,并成功达到控制匈牙利的目的,他甚至考虑将女儿嫁给匈牙利的王储贝拉(Bela);1164年曼努埃尔与波西米亚(Bohemia)国王签订条约企图影响塞尔维亚(Serbia)、克罗地亚(Croatia)和波斯
尼亚(Bosnia)地区,1167年这些地区已经被曼努埃尔控制;1167年塞尔维亚人斯蒂芬·奈曼加(Stephen Nemanja)领导起义军反对曼努埃尔的统治,1172年曼努埃尔击败了的起义军,并使斯蒂芬向拜占庭臣服([2], p. 307)。
曼努埃尔1143年~1182年在位时,他对帝国东部、西部和北部的敌人都发动了战争。其中东部的战略是他最关注的,也是他实行的最成功的。在他统治的39年里,登基后的头两年就在东部出兵防范罗姆苏丹国的侵扰。自1155年出兵安条克,到1180年他停止攻击安纳托利亚的突厥人,曼努埃尔统治时有25年时间都在对东方发动战事,相比之下他对西方的战争就少的多了,他只用了9年时间(1149~1158)出兵意大利,虽然此后他也曾联系教皇,或抵抗德国人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但都未取得很明显的效果。曼努埃尔在北方的功绩也很快就建立起来,1161年~1172年他与匈牙利人的战事占上风,并获得了塞尔维亚人的效忠。但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联合东方拉丁国家出兵伊斯兰地区。可见曼努埃尔对东方地区的重视非同凡响,也正是因为他重视东方的经略,拜占庭帝国才有机会立稳根基,并使科穆宁王朝的领土扩张到最大。余玥
3. 曼努埃尔东方战略的必然性
曼努埃尔一世重视东方的发展,在他在位时期,拜占庭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在科穆宁王朝中期拜占庭帝国所面临的局势下,曼努埃尔的东方战略是帝国复兴的必要。
其一,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过后,拉丁势力在东方扩张,曼努埃尔需要缓解被拉丁势力包围的趋势。1095年科穆宁王朝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Alexius I Comnenus)向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II)和一些西方领主写信希望西方派遣一支雇佣军的支持他收复失地,然而教皇对此并不感兴趣。教皇希望进攻在叙利亚和
薛家瑞
巴勒斯坦的突厥人并收复正统基督教信仰的圣地。十字军们的“首要目的是收复圣地,而帮助他(阿莱克修斯)只是附带的目的”[7]。阿莱克修斯本想从欧洲得到受自己支配的拉丁人雇佣军,而他得到的则是由西欧封建领主指挥,完全不受拜占庭皇帝控制的十字军。十字军在拜占庭帝国的东方建立的的黎波里、埃德萨、安条克和耶路撒冷等十字军国家,十字军将西方的拉丁势力植入东方,为拜占庭帝国带来新的威胁。
1098年,十字军将领波赫蒙德(Bohemond)占领了原属拜占庭的城市安条克(Antioch),并建立起安条克公国。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要求归还安条克,却遭到波赫蒙德拒绝。甚至,波赫蒙德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与1107年率军东渡亚得里亚海企图征服拜占庭。阿莱克修斯审度时势避免与波赫蒙德的军队正面冲突,他运用计策将波赫蒙德引入阿尔巴尼亚(Albania)的山区中,并逼迫波赫蒙德在1108年签署迪沃尔条约(Treaty of Devol),责令波赫蒙德归还安条克,但波赫蒙德并没有履约,其继承者也拒绝承认迪沃尔条约([8], pp. 263-267)。
阿莱克修斯的继任者约翰二世(John II Comnenus)与安条克也发生过战争。1137年约翰二世兵临安条克城下,经过短暂围攻后,安条克的统治者雷蒙德(Redmond)献城投降,并签订协议向拜占庭的皇帝宣誓效忠。但是安条克问题并未完全解决,1142年安条克的君主在西方教会的支持下撕毁协议,安条克再度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约翰二世再度集结军队,对安条克发动新的征讨,但由于约翰二世于1143年意外去世,这次计划没有实现([3], pp. 316-317)。安条克问题在科穆宁王朝的前两位统治者手中都没有得到解决,拜占庭的领土范围与宗教势力都在消退。领土上,拜占庭不仅失去了安条克等城市,而且拉丁势力不断在东方发展,蚕食拜占庭的领土。宗教上,虽然巴勒斯坦在穆斯林的控制范围内,但拜占庭教会仍能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一定影响。但十字军的到来抑制了拜占庭的宗教势力,原本乌尔班二世和十字军将领打算保留东正教主教在耶路撒冷和安条克的权力,但是随着拉丁人与希腊人关系的恶化,拉丁人对东正教的教士也不再仁慈([4], p. 115)。拉丁主教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将希腊主教驱逐出叙利亚主教区,而叙利亚主教区此前一直属于拜占庭的管辖范围之内([8], pp. 263-266)。随着东方拉丁势力的兴起,拜占庭的实力被一层一层的削弱,因此,拜占庭帝国的复兴则需从重建帝国在东方的势力开始。
其二,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西欧对于拜占庭普遍仇视,拜占庭不得不在东方寻求支援来抵御西方的攻击。东西方教会于1054年分裂,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教会的分裂并没有在人们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基督教世界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仍是统一的,甚至1095年教皇的演讲中也提到了应及时
给予东方的基督教兄弟帮助,因为塞尔柱人和阿拉伯人已经征服了希腊帝国的一部分领土[9]。但是第一次十字军时期,拜占庭与西方的第一次接触使双方的矛盾暴露无遗。
由于双方意识形态的不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充斥着不和谐的气息。就十字军而言,对异教徒发动圣战,收复圣地耶路撒冷是十字军的宗教责任;而对拜占庭而言,“收复以前一度属于拜占庭帝国领土的圣地毕竟是他们国家的职责,而不是基督教世界普遍的义务”([3], p. 306)。拜占庭与十字军对于第一次东征保持完全不同的理解,“拜占庭皇帝认为效忠于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皇帝,保护他的帝国是十字军神圣的职责,而十字军则坚信解放耶路撒冷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10]双方因为一个统一的目标联合在一起,却因不同的动机而相互背离。
当十字军濒临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十字军将领布永的戈弗雷(Godefroy de Bouillon)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阿莱克修斯不得不抽调兵力应付十字军,在一番战斗后,双方决定以和平方式来解决。阿莱克修斯提出支持十字军事业,为十字军提供金钱和帮助。拜占庭皇帝将人质交给戈弗雷,并接受了戈弗雷和波赫蒙德的效忠[11]。
虽然表面上阿莱克修斯与十字军修好,但是十字军与拜占庭的矛盾并未因此解决。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过后不久,教皇便支持诺曼人波赫蒙德征服拜占庭。
薛家瑞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进攻拜占庭的声音也无处不在。1147年,康拉德三世和路易七世领导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康拉德的军队先抵达君士坦丁堡,曼努埃尔怀疑康拉德此行的目的,因此他迅速地派遣船只运送康拉德的军队抵达巴勒斯坦,康拉德的军队由君士坦丁堡渡过海峡后立刻遭受厄运,几乎全军覆没。康拉德的余部逃回君士坦丁堡并在尼西亚(Niciea)遇到了路易七世的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曼努埃尔热情地接待了康拉德,并将十字军运送至阿卡(Acre),在那里剩余的十字军再次遭到失败的打击。曼努埃尔的目的是要尽快使十字军离开拜占庭的领土,并把拜占庭的损失降到最小。因此他迅速将康拉德的军队运送至巴勒斯坦,而没有等路易七世的军队的到来。拉丁人认为曼努埃尔要对此次失败负责,于十字军来说,曼努埃尔的做法是可耻的,他真正理解十字军理想,无视十字军崇高的目标,只顾及拜占庭帝国狭隘的利益[12]。
由于东征失败和对拜占庭的不满,反希腊人的情绪在十字军之中逐渐增长,康拉德三世以残余部队扫荡了拜占庭的乡村,拉丁士兵们将不满发泄在拜占庭的农民身上。路易七世则始终仇视拜占庭帝国,他与罗杰二世(Roger II)私交甚好,并与诺曼人结为同盟发动进攻拜占庭的十字军,但最终由于法国骑士们的反对没能实现([3], pp. 318-320)。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后,西方对拜占庭人产生了仇视的态度,拜占庭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联盟也随即破裂,康拉德三世的继任者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Friedrich I “Barbarossa”)宣称对意大利有主权,并于拜占庭对立。
第二次东征后,十字军的到来将使安条克公国的力量得到稳固,并且西欧普遍的敌视拜占庭,为防止
蜻怎么组词?西方的君主国对叙利亚的干涉和对拜占庭的新一轮进攻,拜占庭皇帝需要采取先发制人的外交手段([8], p. 267)。因此拜占庭有必要恢复帝国在东方的势力,稳固拜占庭帝国在东方的势力以集中抗衡西方的威胁。
其三,拜占庭在意大利扩张受阻,东方拉丁小国国力衰弱,成为拜占庭易于控制的地区。1149年曼努埃尔收复科孚岛(Corfu),并于康拉德三世联合进攻并瓜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1152年康拉德皇帝去世,他的继承者终止了拜占庭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联盟。在多次要求与腓特烈结盟,并联合出兵意大利的尝试未果后,曼努埃尔于1155年率军攻打意大利,起初形势对拜占庭军队有利,巴里(Bari)等城市均被拜占庭占领。但在1156年曼努埃尔的舰队在布林迪西(Brindisi)海战中遭到惨败。这场失败使得拜占庭在意大利扩张的成果全部作废,拜占庭的舰队随后撤出了意大利([1], p. 424)。拜占庭的战败可见其势力在意大利根本无法立稳,德皇腓特烈一世逐渐将势力渗透入意大利,曼努埃尔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也就就此破灭了。
曼努埃尔无法在意大利立足,此时再继续向西方扩展的政策便没有什么意义了。此时,帝国的领土则频繁发生骚乱,曼努埃尔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意大利。西里西亚的索罗斯(Thoros)率众叛乱并与安条克的雷纳尔德结盟,雷纳尔德则进攻并抢劫了塞浦路斯岛(Cyprus) ([1], p. 426)。凭借强大的实力,曼努埃尔轻易平定了西里西亚的叛乱,安条克便成为他接下来的目标。此时安条克公国十分虚弱,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安条克掀起内乱,统治者沙蒂隆的雷纳尔德与主教频繁争执,他甚至将年迈的主
教带到城墙上,使他一整天暴露在蚊蝇和烈日之中。1162年,努尔丁的大军逼近安条克和的黎波里(Tripoli)地区,他俘虏了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Redmond)和安条克公爵波赫蒙德三世(Bohemongd III),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的军队也被努尔丁的大将希尔库(Chirkou)打败([13], pp. 132-133)。拉丁小国的虚弱使其不得不依附于拜占庭,同时也使其易于被拜占庭控制,东方成为便拜占庭帝国领土的扩张的目标。
其四,突厥人和萨拉森人的势力在东方兴起,拜占庭东方边疆遭到威胁。1144年伊马德丁·赞吉(Zangid)发动圣战,入侵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建立的埃德萨伯国(Edessa),同年,他的继承人努尔丁·马哈茂德再次入侵埃德萨,将埃德萨城化作一片废墟([13], pp. 102-103)。努尔丁还占据了安条克公国的大部分领土,沙蒂隆的雷纳尔德不得不寻求拜占庭的庇护,但很快他又反悔。赞吉王朝的圣战对拜占庭和东
薛家瑞
方拉丁国家均构成威胁。但是针对赞吉王朝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并没有粉碎穆斯林对东方拉丁人的威胁,拉丁小国迫切需要拜占庭帝国的庇护。而曼努埃尔则希望成为全基督教世界对抗异教徒的领袖,他非常关心拉丁东方未来的命运([1], p. 420, 422)。因此,曼努埃尔将安条克与耶路撒冷纳入拜占庭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由于科穆宁王朝前两位统治者对小亚细亚疏忽,突厥人的势力在小亚细亚得到长期的巩固和发展。1092年,塞尔柱王国分裂,1094年阿莱克修斯一世举兵击退巴尔干地区的库曼人(Cuman),1095年帝国边境扩展到多瑙河(Danube)和亚德里海(Adriatic Sea)。此时,阿莱克修斯将其全部注意力转移至东方的土地,1196~1197年皇帝的部队将突厥人逐出安纳托利亚半岛西部([8], p. 257)。当他准备完全收复小亚细亚的时候,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热潮破坏了他的计划。此后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统治初期对外政策的重点都在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收复意大利,这导致了拜占庭对东部边疆防御的疏忽,因此,曼努埃尔要发展拜占庭帝国在东方的势力,突厥人和萨拉森人也将是帝国强有力的敌人。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4. 曼努埃尔东方战略的消极影响
曼努埃尔通过其东方战略解决了科穆宁王朝面临的四大危机:拉丁势力在东方兴起,西方对拜占庭普遍敌视,拜占庭失去意大利和突厥人和萨拉森人的势力的崛起。但是,曼努埃尔的东方战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正是这样的局限性终结了拜占庭对东方的控制,结束了科穆宁王朝的中兴,将拜占庭帝国拖入衰落的深渊。
首先,曼努埃尔对外扩张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的实力,使拜占庭在东方的势力遭到打击。曼努埃尔在帝国东方的战争给拜占庭带来极大的损失。经济上,战争不仅消耗了先前科穆宁王朝囤积的大量财产,战败还使拜占庭失去了意大利和小亚细亚两个重要的纳税区。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不断,纳税农户纷
纷破产而转入大地主名下。面临财政困境,拜占庭政府为维持税收总量,采取增加税额、开辟新税种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拜占庭政府的年收入最终在安德罗尼库斯统治时期提升到100万金币[14]。军事上,1969年在埃及拜占庭与耶路撒冷王国的联军迎战萨拉丁,拜占庭帝国的陆军和海军皆遭惨败。1176年的密列奥塞法隆战役时,帝国陆军也遭受重大的损失,甚至军中的士兵也指责曼努埃尔“饮着基督教臣民的鲜血”([15], p. 52)。这次失败对于曼努埃尔本人精神上的打击是致命的,曼努埃尔在战场上仓惶逃命才勉强活下来,从那之后皇帝的内心无时不刻不陷入沉重的悲痛之中,他再也没有在他的臣民面前展示出他快乐的个性([1], pp. 428-429)。曼努埃尔是拜占庭官僚政治的核心和罗马精神的象征,他的崩溃对帝国的内政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帝国的军队也随之土崩瓦解,拜占庭失去了小亚细亚“这片军区制体系比较完善、一直在为拜占庭提供优秀兵源的地区”[16]。从此,军区制无法再为拜占庭提供充足的兵源,拜占庭军队中的人数愈来愈多,造成极大的混乱。
而对于东方十字军国家而言,拜占庭的失败使其丧失了联盟的价值,曼努埃尔与拉丁人建立起的友好关系也日渐破裂。因为曼努埃尔在安纳托利亚增兵向叙利亚境内的穆斯林施加压力,并且经常施予十字军必要的援助,所以十字军才能守住巴勒斯坦的领土。自密列奥塞法隆战役之后,拜占庭帝国不再视安纳托利亚为其重要领土,拜占庭收复小亚细亚的最后希望在这场战役中被打破。曼努埃尔从此“打消了将塞尔柱人驱逐出安纳托利亚的念头,完全接受了塞尔柱人统治安纳托利亚的现实。在12世纪末期拜占庭与西欧来往的信函中,已将安纳托利亚称为塞尔柱突厥地区”[17]。可见拜占庭已经彻底放弃
了安纳托利亚的领土,这也意味着拜占庭无法再向东方的十字军国家提供军事援助,曼努埃尔的东方政策也无法继续实行。所以十字军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已经没有必要了,但是没有拜占庭军队的帮助,十字军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力守卫巴勒斯坦的领土[18]。拜占庭战败后无法再支援十字军,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耶路撒冷王国的覆灭。
发布评论